劉海燕
摘要:欣賞教學在發展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強化聯覺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契合了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興趣方向,有利于促進學生感知、發現、體驗與欣賞音樂美能力的發展,切實提升音樂欣賞教學實效。基于此,本文將探究聯覺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為相關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聯覺? ?初中音樂? ?欣賞教學
聯覺是一種能夠只通過刺激一個感官便引起另一個感官的反應的心理現象,包括視聽聯覺、動聽聯覺以及意象聯覺等等。其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有效激活了學生的想象力與欣賞能力,使學生能夠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進行沉浸式欣賞,切實優化了欣賞教學效果。
一、視聽聯覺
視聽聯覺是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常用教學形式,其注重強化學生視覺器官與聽覺器官的相互作用,幫助學生與音樂產生共鳴,有效激活學生在音樂欣賞中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例如,教師在圍繞《四渡赤水出奇兵》一曲開展欣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明確學生對赤水河兇險性缺乏足夠認識這一現實問題,積極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赤水河的驚險畫面,并進行對應影視作品的播放,[1]讓學生感受赤水河的兇險以及紅軍知難而上、勇敢無畏的精神品質,用視頻畫面激活學生情感,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度進行音樂鑒賞,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音樂旋律與節奏中蘊含的情緒與精神,進而產生深層次共鳴,保障音樂欣賞教學實效。而再以《在希望的田野上》一課的教學為例,《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曲具有田野、冬麥、高粱等多種意象,但是由于當代學生對農業生活缺乏足夠的認識,因此教師就要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農業生產、收獲畫面的呈現,有效激活學生的欣賞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勞動的情感。
二、動聽聯覺
動聽聯覺的應用需要將學生的聽覺器官與動覺器官相聯系,讓學生能夠在音樂欣賞中隨著音樂節奏與旋律,進行拍手、搭肩、抬腳以及身體晃動等動作。其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發展學生的音樂感知力、韻律感與節奏感,切實強化學生在音樂欣賞中的參與感與沉浸感。以《鼓的語言》一課的教學為例,《鼓的語言》節奏歡快鮮明,教師在開展本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強化動聽聯覺的應用,讓學生根據音樂節奏作出拍手、跺腳等動作,讓學生在動起來的過程中感受非洲鼓的歡快與熱烈,有效激活音樂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到音樂欣賞中,讓學生學會應用音樂表達感情與情緒,有效發展學生的藝術素養與創造能力,推動優質音樂課堂的構建。[2]
三、意象聯覺
意象聯覺是指將學生的聽覺器官與大腦聯想相聯系,讓學生能夠根據音樂進行思維拓展,實現音樂與聯想的有機聯系,使學生能夠沉浸在具體音樂情境中,讓學生能夠真正投入到音樂中,初步感知音樂對于優化現實生活的作用。以《春江花月夜》一曲的欣賞教學為例,《春江花月夜》一曲具有較強的畫面感,具有寧靜、空明、寥廓的意象。教師在圍繞本課開展欣賞教學時就要強化意象聯覺的應用,讓學生根據音樂旋律、節奏與歌詞充分發揮想象力,讓學生能夠沉浸在“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意境,體會《春江花月夜》構建的這一充滿生活情趣的畫面,切實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理解作品內涵,提升音樂教學實效。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音樂教師要想提升音樂教學實效,就要注重應用聯覺優化學生的藝術感知與情感體驗,通過調動多種學生視覺、聽覺、動覺以及思維等,使其與音樂產生共鳴反應,確保音樂教學能夠與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相契合,切實培育學生的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與創造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豪. 聯覺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鄭州×中學為例[D]. 河南:鄭州大學,2021.
[2]陳翠萍.聽覺與聯覺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2019,39(0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