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
摘要:本文基于新時代背景下的智慧體育場館運營管理,使用文獻資料及定性研究的方法,對智慧體育場館的內涵進行了敘述,結合智慧體育場館在新時代下的運營管理工作現狀,提出了智慧化程度低、體驗質量降低、傳播信息化轉型面臨陣痛、運營方認知發展受限等問題,并提出了企業主體責任突出、科技應用強化、場館服務場景完善,以場館服務模式創新的運營管理工作策略。
關鍵詞:新時代;智慧;體育場館;運營
DOI:10.12433/zgkjtz.20232912
隨著我國新一輪數字技術的發展和創新,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的融合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場館的智慧升級也成為體育場館轉型發展的有效方法,并逐漸成為體育界的重點內容。智慧體育場館建設已經成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全新動力,并為國內體育消費帶來了全新的增長點,展示出了“以人為本”的公共體育服務工作理念。我國政府在體育場館智慧化轉型發展過程中,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指導策略,在這些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智慧體育場館引入數字化技術,落實場館的運營管理工作。但就目前的情況看來,智慧體育場館運營管理依然存在運營方認知發展不足、智慧化發展轉型程度較低的問題,導致智慧體育場館發展水平有限。
一、智慧體育場館概述
智慧體育場館實際上是以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為基礎,對原有的體育場館基礎設施進行信息化、智能化的改造升級,以促進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智慧化發展的過程和工作模式。由此不難發現,智慧體育場館的建設需要以傳統體育場館固有的基礎設施為出發點,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配合智能化系統,確保日常的運營管理。甚至是全新場館的施工建設環節,都合理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化技術成果,在提高運營工作效率的同時,全面滿足不同用戶對體育場館功能方面的需求,做到在“以人為本”理念的驅使下,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二、新時代我國智慧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新時代我國智慧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現狀
現如今,智慧體育場館的建設已經成為公共體育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條件,通過對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勢的發掘,全面提高體育場館內部的服務質量。科學技術的持續革新,為體育場館的轉型、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在互聯網、智能手機、可穿戴智能設備逐漸發展的趨勢下,體育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可憑借信息化技術進行聯通,且線下體育場館的人工智能服務、監控系統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革,體育場館運營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明顯減少,工作效率得到明顯提升。
智慧體育場館在運營管理工作中,通過引入信息化技術,建設了設備管理、售票驗票、廣播和信息網絡等多種系統。體育場館內無線網絡的大面積建設,可為用戶提供所需的高質量網絡服務,且使用人群、比賽、終端和屏幕能夠有效連接,網絡技術和應用的深層融合可為觀眾提供優質的賽事觀看體驗。
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工作在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前提下,需要引入各種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建立高端的數據化服務項目,借助商業無線網絡對用戶線上、線下的喜好信息開展精準識別和分析。隨后,結合用戶在運動習慣和喜好方面的變化進行二次分類,可為后續的商業廣告推廣和產品銷售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對于面向大眾體育場館而言,健康是人們最關注的話題,運營管理工作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對用戶的健康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建立完善的客戶畫像,并以此為基礎提供用戶所需的高質量健康指導服務,在提高用戶信賴感的同時,對體育場館形成認同感。
即便政府部門為體育智慧場館的建設提供了政策方面的支持,且運營管理方也通過人工智能、互聯網等現代技術的引入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體育場館服務體系。但實際上,因為智慧體育場館發展時間尚短,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工作經驗積累短缺,導致在運營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認知水平和智慧化發展程度較低的問題,直接影響了運營管理工作質量和體育事業的發展進程。
(二)新時代我國智慧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存在的問題
第一,體育場館的智慧化程度和體驗質量相對較低。體育場館運營機構希望利用數字技術推出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普遍添加了在線預約、微信推送等功能,以不斷提高場館的利用率。但是,體育場館依舊將工作重心集中在全民健身管理方面,對大型文體活動的消費需求回應力度有所不足。對于大型的智慧體育場館而言,其中分布得較為密集的WiFi系統以及沉浸式的LED硬件和APP應用條件相對有限,在開展大型文體活動時,場館內的人流量較大,通信的穩定性較差,導致用戶在體育場館現場的體驗水平較低。體育場館內部的智慧化運營工作都是以新技術的應用效果和信息化發展成果為主要的衡量依據,尤其是新時代下的體育群體,對于場館的全新體驗更加關注。即便國內絕大部分的體育場館運營機構已經形成了自媒體營銷意識,卻因為技術、人員等方面的限制尚未全方位地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對場館活動信息進行宣傳。
第二,智慧體育場館的信息化轉型發展進入陣痛期。智慧體育場館的誕生和發展促使場館服務業必須要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斷革新,場館的智慧化轉型是否能取得既定的效果,新技術是否能幫助體育場館的運營機構全面了解業務和客戶習慣,以及新產品和服務方式能否全面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等方面有著直接聯系。但實際上,部分體育場館業務范圍僅限于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與之相關的業態配套不夠完善,場館活動的附加值較低,導致在產出和投入方面陷入了困局。同時,部分場館的運營主體對智慧運營的認知不夠成熟,且缺乏足夠成熟的運營經驗和執行標準。對于競爭壓力較大的老舊體育場館而言,內部的硬件設施、員工的學習意愿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缺陷,即便引入智能化的系統和信息技術,運營管理工作效果也無法達到預期。
第三,場館的運營機構認知發展水平相對有限。用于智慧體育場館投資建設的資金規模較大、建設周期較長,意味著運營主體在投資過程中將出現反復徘徊、猶豫不定。因為場館內部依然存在設施老舊、運營效果較差等問題,就必須要通過智慧化系統的引入進行改造。但是,部分運營機構認為,場館內部對外開放和出租空間基本已經接近飽和,缺乏足夠的升值空間,現有的收入水平基本能滿足場館運行的各項開支需求。部分場館認為,智慧體育場館的建設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需要綜合考量智能硬件的升級迭代問題,所以不愿意在信息化方面更多的投入。
三、新時代我國智慧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策略
(一)突出企業主體責任,建設數字化服務平臺
目前,智慧體育場館建設和運營不能單純依靠政府部門的財政投入和引導,需要將社會資本引入其中。企業作為營利組織,對市場效應的關注度相對較高,可結合用戶的需求提供各種個性化、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同時,企業在運營管理過程中具有技術發展、社會經營決策方面的自主權。此外,企業在運營方面具有資金、場地、運營管理方面的優勢,軟件系統研發軟實力也逐漸強化,可進一步提高我國體育產業和科技融合的速度。
政府部門在持續促進智慧體育場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需要分別對企業在內部場館系統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的職責,以制度條文的形式給出明確規定,并對積極參與場館建設運營管理的企業給予稅收方面的優惠。企業借助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建立數字化的運營服務平臺,將全民健身服務、經濟業務管理、競賽管理三大應用系統逐漸完善,將其業務逐漸拓寬到體育培訓運動、體育賽事、體育傳媒等板塊。這種體育場館的數字化服務平臺不僅能促進公共體育服務和體育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還能進一步推動體育館的商業模式創新。
(二)全面加強科技應用,促進智慧化改造升級
在智慧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工作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全面強化科技應用,促進場館的智能化改造和升級。運營方利用大數據技術采集用戶注冊的各種信息,收集和整理用戶參與體育鍛煉的特征信息、活躍信息和頻次信息,拓寬信息收集渠道。運營方引入互聯網技術,建立包含線上線下、事前事后的溝通機制,有效利用網絡信息的碎片化特征,通過手機APP、新聞網站及抖音等即時平臺,進行體育場館的活動宣傳,配合各種信息傳遞渠道的組合應用,建立完善的服務管理工作模式。考慮到場館智慧化建設和創新通常都以引入智慧技術設施為主,后期的升級帶有明顯的局限性,但智慧體育場館卻并非單純憑借一套管理系統或單獨的APP實現的,而是需要覆蓋體育場館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管理的全過程。運營方在強化技術運用的過程中,需要與專業的技術公司合作,推行場館的設計、建設、運營管理的一體化工作服務模式,以便在持續強化場館運營能力的同時,提高經濟效益。
(三)完善場館服務場景,優化服務體驗
場館的運營管理工作要求運營方從群眾的真實需求出發,建立多元化的體育運動場景,在提高客戶滿意度、促進體育場館數字化轉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運營方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建立起與用戶真實需求完全貼合的多元化運動場景。運營方需要優先形成運動場景多樣化的服務理念,以能夠提供的運動項目、數據和產品不斷拓展體育場館的服務,并將創業思維和不同的體育運動場景有效融合,確保能對用戶的畫像有效分類。運營方在場館智慧化轉型升級發展中,推出VR運動、智慧體育賽事、體育培訓等多樣化產品,以VR技術作為出發點,推廣VR直播、VR游戲運動等項目,為用戶帶來沉浸式體驗。另外,運營方利用信息技術推出智慧型的體育賽事大型IP,借此提高當地體育場館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四)創新場館服務模式,加強服務精準化供給
新時代,場館的運營管理和創新工作,要求運營方在創新工作理念的同時,進一步推動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并將這一平臺作為出發點,合理引入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針對客戶包括健身消費、社交信息等在內的數據形成完善的畫像,以此實現體育與服務的精準化供給。場館內部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平臺可以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體育活動體驗,運營方借助5G技術,在傳輸延時和連接能力方面為場館和賽事服務提供想象和創作空間,借助多視角、全景拍攝等,提供有關體育賽事的第二現場,VR技術也能幫助球迷感受現場的氣氛和熱情,提供沉浸式的觀賽體驗。智慧體育場館引入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具體包括人臉識別的身份認證、物聯網技術加持下的售票系統和座位檢測器的有效互聯。同時,借助各種可穿戴設備,進行在線的健康打卡、心率檢測、血壓檢測,幫助人們查詢自我健康狀態,為其提供各種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
(五)建立智慧運營方案
現如今,智慧體育場館的運營方案大致可分為老舊場館、新建及新改造場館和規劃建設場館三種類型,運營內容、標準存在顯著差異。故此,不同類型的場館在建立智慧化運營方案的同時,需要形成運行可靠、數據統一的信息化運營管理平臺,在持續完善基礎設施系統及智慧運營專項內容模塊的基礎上,保證場館的數據分析、預警和決策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場館內部業態需要實現復合化組合及空間多元化疊加,并與城市規劃深層融合。此外,需要合理選擇供應鏈合作伙伴,通過場館的基本狀況以及社會化運營事項介紹,從專利數量、獲得榮譽以及中標場館數量方面對供應商的行業資質、專業能力進行考察。在建立雙方合作意向的基礎上,針對項目供應商進行篩選,以此提高智慧場館運營效率和質量。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智慧體育場館在新時代下運營管理工作的優化和創新,是提高其智能化水平及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政府部門在合理劃分企業和政府主體責任的前提下,以政策激勵體育場館運營方主體強化技術應用,并通過場館內部的服務場景和服務模式的完善,實現智慧場館內部體育服務的個性化、精準化供給,為用戶帶來良好的使用體驗,促進我國智慧體育場館的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劍.渭南市體育中心智慧體育服務系統使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22(12):96.
[2]李剛,黃海燕.體育場館智慧化轉型域外經驗與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22(05):8-13.
[3]王振飛.智慧體育視域下體育場館管理信息系統構建與優化路徑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22(12):79.
[4]杜紹輝.全民健身視域下智慧化體育場館建設困境與優化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2(03):45-51.
[5]郭浩然.成都市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狀況及智能化運營管理個案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1(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