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瑞芳
摘要:政府財政審計作為政府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穩定國家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的公平分配具有重要作用。新形勢下,我國經濟正處于由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政府財政支出增多,應更加高效合理地利用資金。在經濟改革的深水區,我國財政審計工作不應只停留在對資金的核查上,而應充分發揮財政審計的職能,不斷完善財政體制。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政府財政審計,其次指出現階段政府財政審計中遇到的問題,最后提出可行的優化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財政審計;優化策略
DOI:10.12433/zgkjtz.20232812
新形勢下,我國經濟部門高度注重經濟高質量發展。只有不斷完善與經濟相關的制度和審計制度,才能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政府財政審計工作的有序發展可以維護我國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國家法治化發展。如何規范、科學地開展政府財政審計工作,是國家審計部門應重點思考的問題。
一、新形勢下政府財政審計的概述
(一)我國的經濟新形勢
第一,我國經濟的發展重點由之前追求高速發展轉向中高速發展,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質量。第二,經濟結構由三大產業構成,第三產業的經濟占比超過第二產業。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升,人們更加追求生活質量,而經濟改革的成果應惠及每個人。第三,創新驅動型發展逐漸取代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
因此,經濟體制的變革需要匹配與相適應的設施建設,而政府財政審計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需要不斷創新和優化財政審計方式。
(二)政府財政審計的概念
政府財政審計也稱政府收支審計,是我國審計部門依照法律對于財政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的審計監督活動。我國政府財政審計工作的涵蓋內容較廣,例如,國家預決算審計、稅務審計以及對國有企業的財務審計等,對象是國家財政的中下級部門和國有企業等。
(三)政府財政審計工作的職能
政府財政審計工作的基礎職能是依法依規審查政府財政收支的合法性、真實性,保證財政資金的高效利用。政府財政審計在不同的經濟形勢下承擔著不同使命,關注重點會有所側重,整體朝著全面、嚴密的審計方向發展。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財政審計工作要突出對于政府公共支出,以及國家宏觀經濟運行方面的引導作用。國家財政審計工作主要包括兩方面:第一,政府財政對經濟運行具有監督的作用。政府財政審計工作要將與財政資金相關的內容統籌納入檢查范圍,確保財政全面穩定運行,實現國家財政部門對我國經濟的宏觀調控。第二,政府財政審計對經濟活動的評價職能。通過財政審計工作可以了解我國經濟的運行現狀,分析和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對現行經濟體制進行評價,方便及時作出調整,保證經濟活動健康有序開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二、政府財政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審計線索的減少
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成熟,我國會計信息化也在不斷發展成熟中。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每年財政數據的增多,處理核查具有較大難度。很多財政數據都要通過計算機系統進行操作和存儲,導致難以保存核查路徑,對于審計的核查和軌跡難以追溯,只保存了財政審計結果,不能更好地分析具體事項,增加了財政審計難度。
2.財政審計的經費不足
國家財政審計部門開展財政審計工作需要專門的審計經費。只有充足的審計經費才能保證政府財政審計健康有序開展,提升審計質量。國家財政審計工作是一個自上而下系統的工作,包括中央層面和地方層面的審計工作。而中央財政相對充足,但地方審計尤其是基層審計機關的預算相對不足,一般只有基礎的審計經費,缺乏專項審計經費。而基層審計機關的審計工作更為繁重,面臨巨大的工作量,如果只有基礎的審計經費難以支撐審計人員正常的工作開展,也就難以支撐更深層次地挖掘審計信息。另外,有的基層審計機關對審計工作的認識不夠充分,會出現一定誤區,認為審計經費的批示和分發會與財政部門具有關聯,針對一些審計問題會出現模糊或放過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審計執法力度產生阻礙,而使得審計職能難以充分發揮。
3.財政審計范圍有限
政府財政審計一般限于防錯查弊,主要集中于對資金賬目的核驗,但在新形勢下,傳統的財政審計工作需要與時俱進。雖然現階段的審計部門已認識到審計工作的范圍應不斷擴大,并逐漸完善審計職能,但財政審計工作的完善需要一定時間進行轉變。而審計監督機制尚未健全,存在只對現有企業或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進行核查和分析的情況。財政審計部門缺乏對財政目標和財政預算的統籌考慮和全面分析,對財政收支的資金運作軌跡的把握有待提高,導致審計范圍較為狹窄,有些審計項目會出現遺漏,難以全面分析和涵蓋。
4.審計方法的滯后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財政項目的增多,政府財政審計工作也隨之增多,面臨的內部和外部經濟環境也變得更為復雜,很多審計問題變得更加隱蔽化和私密化,因此需要更先進和科學的審計方法去工作。傳統的審計方式會導致審計工作的效率低下,無法有效開展審計工作。另外,政府財政審計機關缺乏獨立性,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中獲取有效的審計數據時存在一定困難,也間接影響了審計范圍。政府財政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還需要信息技術的引入,借助科技的力量進行審計分析,但由于基層審計機關的基礎經費有限,對于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引入相對有限,缺乏完備的信息操作平臺,從而影響了審計進度。
5.審計人員的能力不足
政府財政審計工作是一個專業的工作,從業人員要具備會計、稅務、法律等綜合性的知識。但財政審計人員在能力上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國家對于財政審計人員的素質要求日益嚴格,但基層審計機關由于經費的限制,有些審計人員缺乏科學的審計知識。第二,有些財政審計人員的從業時間較長,會受到工作年齡和經驗的影響,依靠自身的審計經驗開展審計活動,但有些審計行為已不能很好地適應時代的需要。第三,政府財政審計人員存在身兼數職的情況,在完成本身的審計工作外,還要負責其他的工作內容,工作壓力較大,導致審計人員的工作熱情不高,不利于審計工作的正常展開,影響了審計質量。
三、政策財政審計的優化策略
(一)加強立法保障,保護審計線索
政府財政審計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需要法律作為保障,做好審計的立法和司法工作,確保財政審計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推動法治化進程。第一,人大立法工作要持續推進,在現有的審計法律工作中制定實施細則,保證審計立法工作與時俱進。第二,國家財政審計工作并不是一家獨大,而應接受相關單位監督,保證審計工作的有序推進,確保審計工作得到落實。
審計信息化的工作應予以推進,立足于“互聯網+”背景,構建審計信息系統,加強對審計過程的監督和檢查,將審計工作輸入信息系統,實現有痕審計,做到審計過程可追蹤、可溯源,增強審計人員對審計過程的分析。審計過程要做好財政供養人員登記、工商信息登記等,做好審計信息。審計信息化的開展也可以實現全國審計信息可查,高效共享審計信息。
(二)加大經費支持力度
政府財政審計工作需要充足的經費作為物質基礎,需要財政部門加大對審計工作的資金支持。現階段,我國已有明確的法律將審計經費劃入政府財政預算中。國家財政資金劃入地方財政,而地方財政要對財政審計經費做到專款專用,提升基層政府財政審計工作的開展質量。另外,基層財政人員應樹立正確觀念,秉持正確的審計工作理念,對待審計問題嚴格按照流程進行,切勿樹立基層財政審計撥款與政府財政人員關系親疏掛鉤的錯誤理念,保持正心守常。對于政府財政撥款混亂的情況,財政審計部門應落實職能,及時反饋核查。
(三)擴大財政審計范圍
當前,基層政府財政審計機關更需要科學合理地開展審計工作。在確定政府財政審計工作的對象時,要結合國家經濟政策與地域特色制定相關的審查項目,確保在規定的大審計框架下,進行相對靈活的審計項目工作,突出審計重點。而政府財政審計工作的范圍不應只停留在查賬上,還應關注以下內容:第一,關注稅收收入、非稅收入、轉移性收支或者債務收支等。第二,統籌考慮各級別的財政資金利用情況,從本級財政部門到二、三級的財政預算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確保各層級的資金利用到位。第三,遵循真實合法的原則,統籌考慮和綜合分析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益,重點考查與民生相關的資金運作項目,讓盡可能多的人享受到財政資金。
(四)改善財政審計方式
針對政府財政審計工作的滯后性,政府財政審計部門要改善審計方式,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提升審計質量。信息化技術背景下,政府財政審計部門應搭建審計信息平臺和審計專網,實現全國聯網,保證審計信息的共享性和即時性。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充分解決審計數據龐雜的問題,做到快速處理審計信息,并做好流程把控,加快審計信息化的發展進程。另外,基層財政審計工作存在效率低、審計慢的情況,需要做好前期的溝通交流工作。政府財政審計工作在開始前,要制定完善的審計計劃和審計流程,準備審計需要的文件,與相關審計人員做好充分的交流和協作,保證后續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而針對需要重點審計的項目,審計人員要提前做好和上級審計部門的溝通,征求審計意見,獲得審計通知書,完善審計流程。
(五)提升財政審計人員的能力
政府財政審計質量的提升需要進行審計人才隊伍建設。構建一個具有科學的年齡結構和專業結構的審計隊伍,保證審計工作的高效展開。第一,引進審計專業人員,采用統一的標準和流程進行招聘,考察應聘人員的會計、稅務、法律和計算機等專業能力,做好筆試和面試環節把控,確保錄取結果的公平公正,降低入職培訓成本。第二,針對現有的審計隊伍,安排定期的審計培訓,幫助審計人員打破固有的審計觀念,及時了解國家審計政策和審計方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審計需求。第三,建立科學合理的審計激勵制度,完善基層審計人員的福利待遇,激發審計人員的工作熱情,形成良好的審計思維和習慣,提升審計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政府財政審計工作是我國審計工作的重要部分,對于保證國家經濟的穩定運行、實施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實際的財政審計工作中,出現了諸如審計范圍狹窄、審計方式滯后等問題,需要審計部門采取有效策略加以解決,以確保審計工作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杜雪飛.新形勢下政府財政審計工作強化路徑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20(01):111-112.
[2]張九梅.政府財政審計監督機制及優化路徑探討[J].理財,2022(12):74-76.
[3]趙爽.淺析政府財政審計監督機制及優化路徑[J].財政監督,2021(14):66-70.
[4]劉蔚.政府財政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2020(36):204-105.
[5]袁金萍.政府財政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納稅,2019,13(28):173.
[6]朱瑩,黃軻.財政“省直管縣”改革與地方政府財政違規——基于財政治理和審計治理的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2022(02):41-53.
[7]張九梅.同級財政審計對財政收入監管的促進作用分析[J].理財:市場版,2023(01):74-76.
[8]孟凡旺.淺析基層財政審計面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財經界,2022(36):153-155.
[9]寇理.新時代財政審計發展研究——基于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的分析[J].審計研究,2022(06):15-20.
[10]盧禧.財政審計問題與策略探究[J].市場周刊,2022,
35(10):124-127.
[11]劉子龍.財政審計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2(01):85-86.
[12]喬曉峰.財政審計優化對策研究[J].商訊,2021(36):149-151.
[13]王曉春.探討如何創新審計理念,深化鄉鎮財政審計[J].中國產經,2020(24):169-170.
[14]劉琴.財政財務審計在財務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0(1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