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鋒
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情境教學法是其中行之有效的一種。教師應該力求從小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經驗入手,將小學生所熟知的事物或感興趣的有關情境引入教學中,從而引導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探索,更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接受、理解和運用。
建構主義教學理念指出:教學是一種自主的建構過程,學習必須與特定的情境相關聯。設計教學情境,不但利于學生輕松地了解現代數學的應用場景、基礎知識與技巧,同時也能夠“以境生情”,能夠讓他們更好地感受教學內容中的思維與情感,讓原本枯燥乏味、抽象的現代數學知識點更加生動而真實,方便學生接受科學的熏陶。
數學課本中提供了大量的實際情境,并引用了許多真實數據、圖片和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事例,并提供了眾多有趣而富含數學含義的問題。作為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實際中如何創設和運用好這些情境來探究數學知識,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情境的類型很多。現以數學教學中應用較多的幾種類型,試舉例予以說明。
一、生活情境
以現實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場所等為事例,通過教師的引導,揭示數學知識的情境。如“生活中的立體圖形”一節,我們以熟悉的書房一角為學習情境,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生活用品的形狀出發,通過討論,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圖形的特征,使學生對常見圖形的認識由感性發展到理性,為以后數學圖形知識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實驗情境
有些數學內容較為抽象,不易于掌握,我們就可以設計與課程相關的實驗使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從實驗的情境中培養分析和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力。在“展開與折疊”一節中,我們要研究棱柱的特點和性質,單一地給出棱柱的圖形,讓學生來研究就顯得很抽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我們可以讓學生用橡皮泥來制作棱柱,通過切、截來認識棱柱的圖形特點。同時讓學生自己準備生活中常用的包裝盒類,通過剪開、合成的操作過程來認識棱柱的特點,讓他們在動手作業和研究活動中去體會和了解棱柱的相關特征,以增進對棱柱特征的認識,使抽象的立體幾何圖形形狀認識、轉換更加容易掌握和理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立體幾何知識的積極性。
三、故事情境
教師通過講述數學知識的發展的經歷,以及有關數學家的個人經歷,創設情境,啟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在練習等比數列時,可以嘗試講下面的故事:從前有一位君主,因為大臣有功,詢問大臣需要什么獎賞?大臣提出要求在國際象棋圍盤的每一格中放滿大米。具體放法為第一格放一顆大米,第2格放二顆,第3格放三顆,然后每個格放的米粒總數為前一格的二倍,順序類推,直至放在第六十四格,把它們米粒的總和獎勵給自己。國王很爽快地答應了。可是后來一計算,不得了,國家糧倉中全部的米都獎給他都不夠。這是為什么?你能幫國王解開這個謎嗎?故事內容既生動,又風趣,學生學習新知識時易明白,又易懂。
四、問題情境
教師提問有一定概括性的問題時,讓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之間產生沖突,有時學生單憑已有數學教育經驗和技巧一時根本無法解決問題,由此可以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愿望,構成一個數學教育情境。在老師的引導下,中小學生通過思索和鉆研解決問題。例如在“垂直”一節中,教材首先給出兩幅圖,讓學生觀察已有圖形的特點,通過討論來比較它們的異同,總結規律,并完成剩下的圖形。此例通過學生觀察分析,整合已有的知識與技巧,并利用創新思想來完成圖形,從而啟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求知愿望。同時也使學生體驗到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五、活動情境
教師通過學生進行與數學知識有關的活動,構建教學情境讓學生從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習數理的興趣,并掌握數學知識。比如在利息核算的課程中,可舉辦虛擬銀行貸款的項目,把學生們分為若干小隊,有的小隊扮銀行工作人員,發放各檔存款利息;另一個成員則充當儲戶或貸款身份,儲戶向銀行存款,借錢戶向銀行貸款,同時提出問題,學生向銀行儲蓄或借一定數量的資金,同時知道儲蓄或貸的具體日期后,要銀行核算每次儲蓄或貸款的利率。當游戲一段時間后,充當銀行人員與充當儲戶或貸款戶的二個人交替。透過游戲,使學生直觀了解利率的核算。
六、競爭情境
教師可以提出幾個數學課題,把全班分成若干個小隊,或者創設分組的活動進行比賽的情境,使學生開展競技,比準確,比速度,比技藝。如教學分數計算時,可創設相關的題目組織學生開展計算競賽,將枯燥的計算化為生動活潑的競爭,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此時,教師特別需要注意學生的參與度,保證所有學生均參加。
由以上情境類型的分析,結合教學實際,科學合理地應用教學情境,讓學生的學習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可使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掌握的新知識,這樣得到的知識不僅容易記憶,而且容易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使數學教學更加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