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金奎
摘要: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將“四個評價”作為依據,針對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建議:對結果性評價進行改進,強化過程性評價,通過多種方式提升教育評價方式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發揮出語文教學的最大價值。
關鍵詞:四個評價? 小學? 語文核心素養? 評價體系
引言
教育改革不斷推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在教學評價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評價的一大依據。教學評價與教學過程中師生交往、教學整體活動以及結果相關聯,做好教學評價將有助于語文教學質量提升。
一、必要性
長期實踐發現,絕對的量化評價會對學生學習成效以及教師教學質量提升產生影響。因此,在教育中,應當積極推進改革,立足于“四個評價”建立起更適合的評價體系,保證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幫助學生形成核心素養。與此同時,在教學評價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多有關教學的信息,實現教學的有效反饋,促進教學優化。[1]
教學評價對教學有著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不僅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進行,確保教學預期目標的實現,還是診斷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標準。同時教學評價將在診斷過程中獲得的信息反饋于教學,為教學的優化提供了依據。目前我國對課程開發和教學的改革中,教學評價的改革也備受矚目。“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是我國課程與教學目標繼“雙基”“三維目標”后又一創新性改變,成為新課改的關鍵因素。核心素養的落實,涉及學科目標、課程、教學實踐和評價體系四個方面,而學科目標的變化則促成了“學種核心素養”概念的產生。學科核心素養站在一個統領高度,掌握了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引導著各學科課程與教學的發展方向。評價作為教學中的活動,要有一定的準則和價值標準。評價方式的變化會帶動教學的變化,評價方式的改革會推進教育的革新。只有當評價系統指向學生未來發展的需求時,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才會呈現出積極的面貌。[2]
二、基于“四個評價”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評價體系研究
(一)明確教學目標,革新教學理念
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是對學生進行初等性的語言知識教育。通過對民族語言文化的認識,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語言的組織與積累,從而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語言和思想,而后使其能夠掌握基本的語言運用技巧,并能進行基本的口語和書面交流。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注意掌握整體的教學需求,實現教學目的的轉換。使其能夠由過去的單純的、工具化的教學轉變為多元的、人性化的、多維度的教學,使教育不再只是一種溝通的手段,而是一種價值觀念的傳遞。在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懂得關懷,懂得生活。在輕松愉悅、積極的環境中,學會使用語言,提高語言能力。其次,要強化教學觀念的創新,要用新的觀念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評價的體系要符合現實的要求和人文精神,不能有太嚴格的、不切實際的考核制度,要把學生的興趣、情感、智力等因素結合起來。
(二)把握學生心理,掌握評價手段
教學評價體系,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調整和變化,使教學評價體系更加具有針對性。小學生在最初接觸語文學習的時候會充滿好奇心,對學習充滿了熱情,而且其記憶能力處于一個較好的狀態,學習效果是很不錯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難度的增加,學生的求知欲不能夠平衡的狀態下其內心會有很大的矛盾,對于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會減弱,甚至變得十分的消極。這樣需要老師能夠很好地把握其學習的狀態,根據學生這種階段性的差異進行不同評價體系的設定,在教學的時候注意保持其學習的熱情,設計出一些符合其心理活動和認知水平的教學活動,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對于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教師需要展現出鼓勵者的角色保護其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使其學習能夠輕松愉快。
(三)改進結果評價
所謂改進結果評價,指的是對當前注重結果評價的形式作出調整,而并非全面化抵制結果評價。語文教學應當關注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掌握學生認知規律,在此基礎上選擇更合適的教學方法。教材的更新,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評價方式均會出現不同程度變化。因此,課堂教學評價應當與教材實際結合,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當中。在《長相思》教學中,學生朗讀語氣平淡,教師應當給予鼓勵,再次朗讀之后,情感更加豐富,教師應當抓住機會對其稱贊。學生學習不應當僅關注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更是應當在學習過程中感悟生命,關心命運。
在改進結果評價之后,應當重視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性,而不是局限于結果的單一性評價。具有價值的過程性評價將會助力學生獲得更好的結果,從而降低教學評價的功利性,實現對教學評價方式的規范化利用。
(四)強化過程性評價
為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能力,推動思維品質的提升,教師應當關注教學的動態化評價,從而推進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應當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促進學生發展。因此,在“四個評價”當中,應當強化過程性評價,提升教學評價的科學性。
目前,有關于教學評價的理論性研究相對較多,FOSS評價體系便是從總論與分論兩個角度出發,包含有對學科知識的概述,又包含有更詳細化的評價材料。[3]在教學評價中,根據學生學習階段的差異,采用訪談等多種評價方式,中高年級學生增加總結性與表現性評價方式。此種方式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學生能夠對課堂知識有更加深入地理解,更能夠促進思維層面發展。
三、結語
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路徑將會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評價方式多樣化。學習何種知識,如何獲得更好的成效并非是唯一的判定依據,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將會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化發展。但此種變化應當建立在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之上。因此,推動教育評價體系轉變,實現科學化教育,發揮出教育的最大價值,是極為關鍵而又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宗先菊.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課程評價體系構建[J].安徽教育科研,2022(07):32-33.
[2]黃河,張雨.基于“四個評價”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評價體系研究[J].語文建設,2021(18):59-63.
[3]梁玉紅.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研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0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