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萬珍
摘 要:近年來,生態保護工作如火如荼開展,與此同時積極開展形式多元的種植活動。有關植樹造林,針對林業育苗提出極為嚴格的要求,而在實際育苗環節難以避免發生病蟲害,雖然相比以往已經大幅度提高了病蟲害防治水平,但是和預期目標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本文將簡要分析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相關應用策略,以期在理論層面為順利開展林業育苗提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育苗;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策略
前言
人們的生活水平伴隨經濟發展獲得顯著提升,與此同時也提高對自然生態環境的要求。針對林業工程而言,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組成要素,特別在緩解環境問題、提高經濟價值等方面起到巨大作用。作為基礎環節,育苗能為建設營林提供所需種苗資源,可是礙于苗木經常受到病蟲害的侵襲,會影響到生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所進行的研究分析,對貴州省林業育苗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貴州省林業發展現狀
環境保護意識近些年逐漸深入人心,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更加關注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這也為我國林業發展指明了未來的前進方向。“十四五”時期,貴州省將推進資源培育由擴面向提質轉變,建立集約高效的資源利用體系,構建林業現代化治理體系,力爭到2025年全省林地保有量不低于1.32億畝,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0%以上。在貴州省以往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忽視了林業保護工作。但是伴隨環保意識的進一步發展,提高了對林業保護及發展的重視,在此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也積極推進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大幅提高了林業面積。一方面體現出貴州省對林業發展的重視,另一方面彰顯環保意識明顯增強。與此同時,林業育苗技術也獲得有效發展。在人們提高環保意識的背景下,怎樣促進常規育苗發展是一項重點研究課題,為此,投入大量資金支持并鼓勵育林,在政策、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下,實現了林業育苗技術的快速發展,而這為今后的林業發展予以一定保障。
2林業育苗現實意義
通過林業育苗技術的有效運用,能夠培育具備優良抗病性、適合當地環境生長的苗木種類,幫助苗林和地方林地彼此適應,進一步增強苗木抵抗病蟲害的效力,滿足林業經濟和林業生態的現實發展需求。例如,人工造林技術在貴州省大范圍推廣普及,這項技術能有效輔助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1]。另外,貴州省各地都極為關注林業育苗工作,而想要提高林木質量就應在林業育苗技術上下功夫,在做好科學統籌的前提下保護自然生態環境。通過林木生長質量的提高,逐漸完善我國的林業體系,進而為創造穩定而可持續的森林生態環境奉獻一份力量。
3林業育苗中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3.1物理防治
針對這種病蟲害防治技術而言,主要采取物理阻斷的形式和利用病蟲害的“趨性”,通過一些裝置、機械設備和生產工具等達到防治病蟲害的效果。
第一,性信息素。利用性信息素對害蟲進行誘殺,是指以具有性信息素的誘捕裝置誘殺雄性害蟲的成蟲,使雌蟲無法與數量充足的雄性成蟲交配,這種手段能有效控制與減少害蟲數量。通常情況下,進入成蟲期育苗人員將誘捕裝置誘芯懸掛于苗木下方,每畝一般放置誘芯3到4個[2]。因為信息素具有揮發性,所以在未使用時將其冷藏保存,還要依據產品說明及時更換。
第二,色板。有關色板誘殺技術,是指通過害蟲具備趨光性,即一些害蟲對藍色或是黃色十分敏感,利用專門的粘合劑制作為顏色不同的粘板,在育苗區域懸掛。例如,蚜蟲、粉虱、果實蠅等都是對黃色敏感的害蟲;而綠盲蝽、薊馬等對藍色較為敏感。懸掛粘板的高度通常超過苗木15cm±5cm,而且要伴隨苗木生長適當提升。其中垂直懸掛能夠達到更理想的防治效果,一般色板尺寸是25cm×30cm,一畝苗木懸掛色板20到25塊左右,待其粘滿后需要立即更換。
第三,殺蟲燈。利用殺蟲燈對害蟲進行誘殺,主要是利用害蟲具的趨光性和趨波性,再以高壓電殺蟲。使用殺蟲燈的時間是每年的3到11月份,在高發期最少每3天清理1次,平時則是7天清理1次。將殺蟲燈懸掛在苗木上方約30cm的位置,主要用于防治小菜蛾、菜螟及煙青蟲等,通常一個殺蟲燈有效防控范圍是四公頃。
第四,糖醋液。這種誘殺技術主要利用害蟲的覓食行為習慣,因為很多害蟲會受到糖醋液氣味的吸引,育苗人員將依據1:1:1:4:10的比例調和糖、白酒、敵百蟲、醋以及清水,將糖醋液放入罐內并且懸掛到樹上,通常每畝5到6罐即可,每間隔1周更換糖醋液1次。
第五,刮除樹皮。如果苗木在生長過程中出現腐爛后粗皮等病害,育苗人員需要全面檢查苗木的傷口、疤痕、主干與主枝,將被病蟲害入侵的位置及時刮掉,使用的刀片先進行酒精消毒,并在傷口位置涂抹一定量的腐殖酸鉀,通常使用果友皮腐康涂抹一次就能夠成膜,促進其傷口復合,一般涂抹藥劑的厚度是2mm,在其周圍2cm位置也應適量涂抹。刮下的殘枝或是樹皮均要集中焚燒或是深埋。與此同時,在平時防護工作中,如果發現苗木上有剪口或是傷口可以直接涂抹。
第六,塑料膜綁縛。很多病原菌與害蟲能在草叢或是落葉越冬,待到春天溫度上升越冬的害蟲就會鉆出地面,爬上樹干準備交配繁殖。另外,因為林地在冬季的溫度偏低,為了讓苗木提高抗凍性,在苗木上纏繞塑料薄膜,一方面可以降低發生凍傷的概率,另一方面有效阻止蟲害發生。依據“自上而下”的順序捆綁、揭去薄膜,而且纏繞薄膜時不要出現重疊過渡,在苗木傷口位置適當纏緊[3]。
第七,涂白。在苗木期的林木自身抗病蟲能力不強,而通過涂白不僅可以保護苗木主干遮擋陽光,避免由于高溫產生的日灼,也可以阻斷樹干與病原菌之間的接觸,降低苗木發生干腐病和潰瘍病的概率,也能避免梨網蝽寄生。符合涂白要求的苗木種類相對廣泛,例如油松、泡桐、國槐等。入冬前或者是春季解凍之中對苗木涂白。
3.2化學防治
在防治林業育苗病蟲害中,化學防治技術相對而且在短時間內達到消滅病蟲害的效果。此類技術主要是利用噴灑藥劑的形式殺滅病蟲害。有關藥劑的選擇,一般要依據病蟲害類型和苗木受到侵襲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化學藥物的長時間使用,不僅會讓害蟲形成抗藥性,也會嚴重影響到周圍的自然生態環境。這是因為化學藥劑將河流、空氣與土壤作為傳播介質,威脅著周邊生物的生命健康。由此,在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應避免過度使用化學藥劑,嚴格控制施藥量。
3.3無公害防治
第一,昆蟲防治。此類防治技術的應用原理在于生物的食物鏈。通過病蟲害天敵達到防治效果,這項技術既能有效遏制發展和避免擴散,與此同時減小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比如利用白蛾周氏嚙小蜂防治美國白蛾、利用大唼蠟甲防治紅脂大小蠹。
第二,微生物防治。其是生物防治技術中的關鍵一環,此項技術是通過微生物所具備的繁殖特征,防治病蟲害,比如林木生長過程中出現的松毛蟲、松天牛等蟲害問題,可利用白僵菌進行防治。
第三,益鳥防治。在無公害防治技術中,益鳥防治的適用范圍相對廣泛。一般選擇灰喜鵲、啄木鳥等益鳥防治病蟲害。在消滅病蟲害的基礎上殺滅攜帶的病菌,能在根本上徹底防治病蟲害。例如,杜鵑、啄木鳥等益鳥經常被應用于林木病蟲害防治當中。
3.4林業育苗病蟲害防治現狀
缺少病蟲害防治意識。應清楚認識到病蟲害防治工作針對林業發展的重要性,當前因為缺乏及時有效的監督管理,導致病蟲害大面積侵襲,最終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4]。現階段,有關病蟲害防治方面的高質量專業人才鳳毛麟角,這也是防治工作效果不理想的一個主要原因。與此同時,由于護林人員的個人疏忽,致使育苗期的苗木在生長期間受到病蟲害威脅,從而引發爆發性損失。另外,貴州省應用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仍有較大進步空間,當前防治病蟲害工作,受限于技術方面的局限性,未能充分發揮防治措施的功能作用,這也為林木育苗地可持續發展帶來阻礙。
3.5林業育苗中提高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水平的策略
3.5.1選用具備較強抗病能力的苗木
選擇具備優良抗病能力的苗木,同時分析貴州省林區出現病蟲害的主要原因,避免病蟲害發生基因突變,還能切斷病蟲害進一步蔓延。另外,徹底清理感染病蟲害的林業苗木,旨在為健康苗木的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環境。
3.5.2加大營林防治力度
病蟲害的防治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不僅涉及很多環節內容,還要控制好每個環節,這樣才能在根源上控制病蟲害的產生。在進行苗圃選擇時,應依據“輪休輪作”的基本原則降低土壤病蟲害。相關工作人員要管理好苗圃,且定期進行清潔與整理,防止育苗期間由于枯枝敗葉大量產生而誘發病蟲害。控制并減少化學藥劑與化肥的使用,盡可能選擇有機肥料[5]。如果在林業育苗期間,發現苗木遭受侵襲應將其及時拔出且落實滅殺工作,出于限制病蟲害擴散,配用祛風一號等生長抑制劑,避免樹體內病毒、細菌向樹冠擴散。至于管理人員,要學習借鑒福建省、湖南省先進的林業育苗經驗,結合貴州省實際情況提高林區管理質量。
3.5.3加大技術投入力度
受到生態環境逐漸惡化的影響,一方面病蟲害類型有所增多,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防治難度,這為林業發展造成難以預估的經濟損失。林業部門為此要重視技術方面的投入,降低發生病蟲害的可能性,在確保林木茁壯生長的同時提高苗木培育質量。品質優良的苗木能大幅降低患病的可能。同樣在育苗期間,要做好日常的灌溉與施肥,定期修剪苗木的病枝,防止病毒的蔓延和擴散[6]。
3.5.4加大種苗檢疫力度
林業苗木為了提高自身抗病能力,有必要通過苗木檢疫為其健康成長予以保障。另外,積極培育更好適應外界環境的苗木種類,從整體上增強林業苗木的病蟲害抵抗能力。關于苗木生長要定期檢查,如果發現病蟲害產生的苗頭,應重視后期的生長監測,防止病蟲害侵襲苗木。
3.5.5高度重視防治病蟲害工作
當前,在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經濟發展中林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高度重視有關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希望能充分發揮林業的自然生態及經濟價值。伴隨環境保護意識的進一步增強,提高了管理者的責任意識,不僅主動學習專業知識,還致力于提高防治工作效果[7]。不斷增大的林業種植范圍,導致病蟲害類型逐漸增多,這在客觀上提高了防控工作的開展難度。針對管理人員而言,要強化預防林業病蟲害的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將病蟲害扼殺在萌發期,以此降低后期治理投入的費用[8]。
3.5.6高度重視苗木的管理養護工作
為了保障林業的持續性發展,落實林業苗木的管理及養護顯得十分重要。首先,管理人員努力提高自身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其次,在實施維護與保養工作時,科學控制保養的時間與力度;最后,重視林地防火工作。因為在干燥季節林地會面臨巨大的火災風險,從而對成功育苗的效率造成嚴重影響,基于此,需要通過防火監督系統有效保護林業苗木資源。另外,在經營管理環節也可能產生一些問題,因此要依據不同的經營目標,對林木進行有計劃、有步驟地改造,使林業資源能真正實現循環發展,也為改善自然生態環境提供保障[9]。
3.5.7做好工作人員培訓工作
因為對林木防護工作的責任意識相對薄弱,致使病蟲害未能及時被發現及做好防治工作,因此對林業建設帶來負面影響。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全體工作人員應進一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提高防控工作責任意識,更要在具體的防治工作中積累經驗,將專業知識和相關管理經驗遷移運用到病蟲害防治中,以此提高防治病蟲害的綜合效果,結合病蟲害類型采取合適的防治技術。依據知名企業探索總結形成的培訓體系,以客觀視角看待技術培訓工作,管理部門不僅要定期面對林區全體工作人員開展技術培訓,更要對其進行定期考核,通過這樣的培訓模式提高隊伍整體專業水平,保障在防治病蟲害工作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病蟲害防治在林業育苗過程中不僅極其重要,而且具備一定的復雜性。為此,相關管理部門及育苗人員,應結合實際情況,及時找出存在的病蟲害防治問題,既要選擇針對性的防治技術,還要選擇動態化的管理與監控模式,確保各項防治措施能真正被落實,防止因其造成林業育苗的重大損失。
參考文獻:
[1]魏建民.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運用[J].河南農業,2023(2):16-17.
[2]景華.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應用[J].農業災害研究,2022,12(11):167-169.
[3]段正中.簡析林業育苗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種子科技,2022,40(18):115-117.
[4]屈晶.林業育苗中病蟲害防治技術問題與優化措施分析[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2,51(9):162-164.
[5]王海麗.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應用[J].山西林業科技,2022,51(S1):73+77.
[6]郭秀梅.林業育苗中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研究[J].種子科技,2022,40(15):103-105.
[7]黃枝鴻.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應用[J].新農業,2022,(15):28-30.
[8]卜婷.林業育苗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J].種子科技,2022,40(13):124-126.
[9]馬惠英.林業育苗中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2,51(7):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