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珍
摘要:時代發展非常迅速,學生對知識的訴求已經發生了新的變化,對于語文教學而言,如果單純依靠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當今學生增長的求知愿望、拓展思維需求以及對課堂教學方式的高要求。在語文評估測試中,課外知識也占據了越來越大的比重,所以采取措施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是讓學生傳承優秀文化、開拓廣闊視野、增加知識面的一個重要途徑。
閱讀究竟是什么呢?閱讀是不是簡單地看書、讀報紙雜志上的東西呢?對于一般閱讀者來說,閱讀就是通過眼睛以看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但是,就在這同一表現形式上,對于同一本書的閱讀也會因為時間、場合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去看,去體會與獲益。
呂叔湘先生曾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這說明,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也倡導學生去進行課外閱讀,因此,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讀書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既然閱讀如此重要,就要提倡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當務之急。所以要從低年級的學生入手,要從小培養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讓課外閱讀成為低年級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豐富餐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養成一種閱讀的習慣,可從中獲得各種知識。如何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呢?
一、可以通過課外讀物進行興趣引導
從學生愛看的一些簡單童話入手,讓他們對故事情節發展產生強烈的興趣,慢慢引導獨立閱讀,漸漸隨著學生的成長,可以在讀物內容上加以拓展,如動物類、歷史故事類、名著等,漸漸閱讀會成為學生的一個習慣,也會對閱讀越來越喜歡。
二、巧用故事懸念激發閱讀興趣
對于少讀書或不愿讀書的孩子來說,聽故事是沒有負擔的,反而能從講者聲情并茂的敘述中了解情節,認識人物個性,知道事物善惡。學生對聽故事是樂于接受的,家長、教師可利用這個機會引導學生看書,推薦書目,達到激發興趣,擴大閱讀量的目的。
三、家長要給孩子做好閱讀的榜樣
父母經常津津有味地讀書看報,對書報總是興趣盎然,孩子會覺得讀書很有趣,對書籍充滿好奇。家長在輕松的氣氛下,可以安排一小段時間,與孩子一起讀幾分鐘書。可在外出時,帶上一兩本書,在公園里,在郊外,在河邊,在清新的空氣下,在鳥語花香的環境里,與孩子共讀幾段。可以比比誰讀得更標準、更有感情。孩子在這樣閱讀氣氛的帶動下,自然會多看多練多受益。
四、通過參加表演、游戲等活動提高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學校可以組織一些詩朗誦、閱讀比賽、小話劇、小游戲等活動,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參與閱讀,這種表演、做游戲等形式的閱讀可以輔以動作、表演、唱歌,孩子們一般都很喜歡。
五、學校可以設立固定閱讀時間,給每個孩子領讀的機會
例如,在班里固定時間進行集體閱讀練習,讓每個孩子輪流進行領讀,讓每個孩子都能獲得閱讀的鍛煉和機會。
六、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
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心智還不成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非常重要,不能盲目選擇,要選擇學生感興趣、能夠理解和有一定教育意義的讀物。首先,要選擇和教材內容相關的課外讀物,其次,要符合現在小學生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的課外讀物,還要選擇小學生能夠理解、能夠讀懂的課外讀物,更要選擇一些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課外讀物,還可以選擇一些童話故事書、漫畫、寓言故事等等。這些都能夠引起他們的閱讀興趣,所以說,合適的課外讀物非常重要。
七、讓學生學會小組合作閱讀
教師采取小組合作閱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分組,根據學生的興趣、知識面、閱讀能力、性格等等諸多因素把學生分為若干組,通過小組合作閱讀,能讓學生真正讀懂一本書,能讓學生真正理解課外閱讀的意義,幫助自己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和質量。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在現代的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已經成為趨勢,所以從小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要采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閱讀興趣,讓課外閱讀能力陪伴學生的一生,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生的“豐富餐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