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賓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人們更加重視全能型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這一育人要求引發了教育者對如何培養學生的思考。新課標強調數學源于生活,這一觀點明確指出了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實踐證明,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本文從教學理念的優化、生活素材的引入以及教學方式的豐富三個方面展開,分析新課標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優化教育理念,調整教學目標
教育理念的轉變與優化是一個不斷學習、反思、實踐的循環、提升的過程。為了落實生活化教育理念,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一)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知識。如教師深度研讀新課標內容,了解生活化教學的基本要求。(二)教師應當加強教學反思。無論何種形式的教育研究活動,最終都要回歸教學實踐。因此,教師要對課堂中的教學情況進行認真的觀察和記錄,之后在課下進行深入的反思。(三)加強教學交流。對于生活化教學模式,不同的教師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并且會在教學活動中遇到不同的問題,教師要學會利用課余時間分享自己的生活化教學經驗。
二、引入生活素材,拓展學生思維
從本質來講,數學學習就是一種思維訓練活動,而教學內容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無疑會在教學中直接影響知識的傳遞以及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往,有數學教師機械性地照搬教材內容,課堂導入和開展環節單調,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照本宣科的方式也很難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更不用說讓學生養成學以致用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因此,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為教學活動注入生活化元素,并且以此為參照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種生活素材同教學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不但可以激發課堂教學的新活力,而且能夠讓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展數學思維,挖掘數學之美。
三、豐富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理解
在生活化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動態化和個性化的。除了常規的語言講授模式外,還要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其中,組織課堂游戲無疑是一種十分契合數學課程特點以及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式。借助生活中的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有效延長小學生的思考時長,從而為學生的思維潛力得到開發創造良好的條件。如在學習有關時間認識、空間認識以及貨幣計算使用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進行學習,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加深對時間、空間、貨幣等知識的理解。
總的來說,生活化教學是符合新課改要求的,對于優化小學數學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實際與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具體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推進小學數學改革的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