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是新時代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培養時代新人、落實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創新平臺。目前,“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雖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效,但各高校在推進過程中仍存在社區理念認識不夠、育人效能不強、育人手段單一等問題。鑒于此,必須不斷深化“一線規則”改革,把握學生社區建設的政治方向,堅持宣傳引導補齊共識短板,以數字技術提升育人效能,打好多方力量協同育人的組合拳,才能充分發揮“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的育人實效。
[關鍵詞]“一站式”;協同育人;學生社區;高校
[中圖分類號]G40-011.8?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11.025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高校思政理論課時強調:“要切實推動思政工作融入學生人才培養體系中,充分發揮好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的立德樹人協同效應。”[1]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是新時代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和創新形式,對提升思政工作質量起到促進作用。自2019年10所高校進行“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探索,到2021年擴展到31所高校,再到2022年覆蓋1441所不同類型的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已取得顯著成就,但也面臨發展困境。本文通過探索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應對策略,以此推動其建設,切實將三全育人落到實處。
一、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發展現狀
(一)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的探索進展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后勤部門社會化以及實行學分制改革等不同形勢變化對高校現有教育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戰。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首次引入“社區”的概念,指出高校充分挖掘學生社區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發揮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效果[2]。從2019年到2023年,通過各地各大高校的不斷探索試點,“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已取得了顯著性成效。[3]
在研究層面,通過以“一站式”學生社區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進行搜索發現,相關的研究論文有96篇,從2021年的5篇到2023年的52篇,其中核心以上期刊有20篇。研究數量上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期刊層次也在逐漸提高,研究內容逐步拓展、深度不斷加強。林東東、徐碩通過分析“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并從育人力量、工作模式、治理理念、社區功能以及路徑等方面提出解決的對策,以此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4]陳南菲、尹金榮基于“自我同一性”理論視角出發,探索學生社區建設發展困境,強調在學生社區建設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發展目標,凝聚隊伍合力以及信息化平臺搭建三個方面,以此全方位推進學生社區建設步伐。[5]另外,各高校也先后開展了“一站式”試點工作推進會、工作經驗分享會、社區風采展示活動以及優秀案例評選等,為“一站式”社區建設提供交流平臺,促進全國高校學生社區育人的多元發展。
(二)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的政策導向
根據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和第26次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部署,2019年決定委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開展“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探索嘗試,為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發展帶來政策紅利。2019年10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印發《關于開展“一站式”學生社區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探索有利于學生管理、師生互動及學生生活的“一站式”學生社區平臺建設,這也是“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試點的開端。2020年,教育部等多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提出要依托高校學生生活空間打造集學生學習交流、思政教育、生活服務、文化活動于一體的教育生活園地,進一步推動學生社區建設。[6]2021年11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通過發布《關于深化“一站式”學生社區試點工作的通知》進一步確立“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目標,切實把領導、思政、管理、服務等力量下沉到學生一線,推動深化“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改革。2023年3月,教育部進一步召開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工作推進會,進一步強調進一步加強學生社區建設的重要性,并要求各所高校務必要加快推動“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應建盡建,全面覆蓋所有高校。
(三)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潛在價值
“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是通過依托高校師資力量、基礎設施、學生生活空間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強化班級、黨員支部、宿舍以及年級等組織的教育服務功能,具有新時代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育人內涵和價值。一是筑牢基層黨建的重要抓手,高校工作是黨領導下的育人工作,必須堅持將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扎根到學生社區一線,深入到學生最基層,充分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讓學生社區成為維護校園穩定,筑牢學生意識形態防線的主陣地。二是落實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表現,“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是通過將高校內部領導管理力量、院級專業教師力量、思政教育力量以及基層服務力量下沉到學生一線,充分實現“人在一線”“想在一線”“做在一線”,形成基層育人合力,從各方面保駕護航學生健康成長,真正把解決學生急難愁盼問題作為一切學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三是學生全過程育人的重要補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學生在哪,我們的思政工作就要在哪”,高校思政教育必須融入到學生方方面面;[7]“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建設突破以往課堂教育的壁壘,將思政教育從課堂延伸到學生生活公寓,讓“一站式”學生社區成為鍛煉學生能力的“第一社會”,成為培育大學生良好習慣的“第二家庭”,是完善大學生健全人格的“第三課堂”。[8]
二、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發展現實困境
“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自2019年開始試點以來,各類高校統籌各環節、各方面的人力資源和基礎設施,立足學生難點、痛點打造育人特色,切實將學生的根本利益作為學生社區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積累豐富的經驗。但面對“三全育人”改革的新形勢、新要求,“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尚未完全發揮育人效果,現實中仍存在挑戰和困難。
(一)“一站式”學生社區理念有待深化
“一站式”學生社區作為新時代教育創新形式,通過將多方力量下沉到學生基層,解決教育“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自“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試點以來,各所高校對“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理念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但對學生社區育人理念不夠深入,仍存在配套硬件不齊全,“盆景式”的現象,未形成長期有效育人機制。高校領導層、專業教師、專職輔導員以及基層人員未充分認識到學生社區建設的意義,學院重專業知識的傳授、書院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現象依然存在,各部門未能及時下沉到學生社區中給予支持。
(二)“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效能有待提高
互聯網時代,使得學生成為真真正正的“網絡原住民”。學生社區單一的線下教育并未能及時重視網絡因素,一方面是網絡技術的不完善,難以滿足學生對網絡便利性的需求,學生社區智能化還不夠完備,不能有效打破各部門之間技術壁壘,很難讓學生社區“活”起來;另一方面是高校雖然已實現了學生足不出戶辦理各項事務,但利用大數據探索學生成長規律力度不夠,未能充分挖掘網絡育人功能的前瞻性。
(三)“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手段有待完善
在“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中,各高校在現有學生基層黨支部的基礎上設置社區黨支部,作為學生社區開展育人的重要抓手。實際學生社區建設中,更多注重院級黨團活動和文化建設,較少關注專業老師的思政引領和榜樣引導作用;尤其是各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等思政教育氛圍濃厚的學院在“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中參與感較低,尚未完全發揮出專業育人特長,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未能發揮出榜樣引領作用,從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社區“三全育人”成效。
三、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發展路徑
“一站式”學生社區始終以學生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深化高校內部共識機制,切實將高校各方力量下沉到學生基層,構建學生教育、服務為一體的創新機制,推動高校高質量發展。
(一)凝聚多方共識,助力資源下沉
“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是通過統籌高校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資源開展育人工作的平臺,也是思政教育的創新突破。因此,要通過宣傳引導和成果展示深化學生社區建設共識,切實將高校領導、思政工作者、管理者、專業老師等多支隊伍下沉到學生一線,形成多方力量匯聚的社區育人工作機制;同時也要加強學生對“一站式”學生社區的認識,讓學生主動尋求從被管理者角色轉變為社區建設的參與者,使學生社區建設更有溫度、深度、廣度。
(二)強化數字賦能,提升育人效能
目前,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網絡數字技術的日趨成熟,為高校建設數字化學生社區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契機。因此,學生社區建設應加強信息數字化技術,建設“一站式”學生服務平臺,構建二、三智慧育人機制在學生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其一,建設“一網通辦”學生服務平臺,并在線下社區設立自助服務設備,進一步加深學生社區線上線下的深入融合,通過簡化辦理流程提升服務標準,實現學生不出社區就能解決一切問題,提升學生滿意度;其二,構建二、三智慧育人機制,通過學生信息化平臺建設,根據每位學生設置管理目標,根據目標對學生成長進行過程控制,并通過反饋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發展、專業成績、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發展,并用量化數據建立學生個人成長檔案。
(三)激發多方活力,拓寬育人渠道
激發多方主體力量形成育人合力是提升學生社區建設的關鍵,也是打造師生交流互鑒、情感共鳴的關鍵。首先,加強黨建引領是筑牢“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的政治基礎,要確保將黨建工作做到全面覆蓋,讓黨員勇于在學生社區亮明身份,發揮學生黨員先鋒帶頭作用,讓黨支部在學生社區建設中增加育人實效。其次,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專業教師在學生社區建設的實效,通過工作室、微信公眾號、座談會等學生喜愛的方式,專業老師貼近學生、傾聽學生心聲,在學生社區育人過程中傳播正能量、價值觀,讓學生社區的思政工作更有感染力。
四、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是學生思政教育的創新平臺,也是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通過凝聚高校多方共識、強化數字賦能以及拓展育人渠道進一步提高高校育人實效,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
[2]李刁,陳志.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管理模式的構建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2):65-68.
[3]王懿,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的價值意蘊、現實問題與實踐理路[J].思想理論教育,2022(2):107-111.
[4]林冬冬,徐碩.“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育人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90-93.
[5]陳南菲,尹金榮.自我同一性發展理論視角下“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9):85-88.
[6]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0(4):23-27.
[7]周遠,張振.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的空間建構邏輯與路向[J].思想理論教育,2022(7):102-107.
[8]楊愛華.新時代大學生社區育人面臨的挑戰與優化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21(5):154-157.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項目名稱:“現代化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模式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21SJB0133)
作者簡介:喬振(1990.5-),男,漢族,江蘇南京人,碩士,專職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