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河山
摘要:信息技術課程具有操作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信息技術知識學習,助力其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任務驅動教學法與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相符,可引導學生由淺入深逐步掌握知識內容,并學會運用。文章探究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策略:營造課堂氛圍、設計操作性強的任務、創設教學情境、明確完成任務的具體思路、合理分解相關任務步驟、引導學生以合作形式完成任務、進行有效教學評價。
關鍵詞: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教學法;氛圍;任務;情境;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5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8-0121-04
信息技術課程是有效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受年齡、認知等因素影響,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時存在一定困難,導致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為有效解決這一教學難題,信息技術教師可創新任務驅動教學法,對其開展流程進行細化分析,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其應用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幫助學生輕松入門,由淺入深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究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基于順利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法提出的教學思想。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已在相應學科教學中取得一定教學成果,其強調在做中學,在學中實踐。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法時,教師要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將教學目標科學融入任務中,而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理解與應用知識的過程。任務驅動教學法與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相契合,具有積極的教育價值與教育意義,其順利開展需要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作為支持,以此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愿意并主動參與交流討論,最終順利完成任務。
例如,“Word文檔編輯”的相關知識對于學生而言存在一定難度。為幫助學生掌握具體操作方法,教師在課前備課時要全面考慮課程教學中可能存在的教學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做好解答準備,同時在課堂上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愿意參與并主動進行互動交流。對此,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Word文檔編輯的成品以吸引學生的學習目光,激發其探究興趣。通常情況下,Word文檔可以編輯的內容非常多,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編輯內容,如編輯色彩絢麗的課程表,并添加學生喜愛的動漫人物造型,將其打印出來展示給學生觀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此同時,教師還可向學生展示電腦屏幕上的電子版原文件,讓學生知道漂亮的課程表是通過Word文檔編輯的,以營造濃郁的探究學習氛圍,為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基礎。
設計操作性強的驅動任務是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提出的教學思想。學生剛接觸信息技術課程,對其缺乏整體認識,對如何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存在迷茫心理?;诖耍谶\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教師要把握好任務設計的難易程度,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規律,還要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存在一定聯系,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積極性。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并從學生的愛好與關注點入手,體現任務的針對性與實際性,為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開展奠定基礎。其次,在設計任務時要有側重點。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基礎技能,并不是動手解決各種難題,基于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以基礎知識傳授為主,以興趣培養為重點,不要將任務設計得過難,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無法獲得學習成就感。最后,教學目標要體現在任務中。任務的價值是幫助教師將信息技術知識傳遞給學生,使其理解、掌握并能應用。為此,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設計,不可憑空想象,亂定任務。
例如,在教學“Word文檔編輯”相關內容時,任務設計重點在于讓學生認識到Word文檔有強大的功能和多樣化的作用,可以完成很多內容設計,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以此激發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積極性。在具體的任務設定中,學生要掌握基本輸入法的應用方法以及利用快捷鍵快速轉換輸入法的方法,如知道按住“Ctrl+Shift”鍵就可以實現輸入法的快速切換,掌握用拼音打出漢字的漢字輸入方法等。教師在設定任務時還要有一定主題,以此引導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學會靈活運用,并對信息技術學科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創設教學情境、呈現具體任務是基于提高任務驅動法教學效果而提出的教學思想。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往往會受所處環境的影響,在積極向上的環境中,學生會產生高昂的學習熱情,并會主動思考問題,認真研究學習內容。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深入思考問題、探究知識。學生剛接觸信息技術課程,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還不清楚,這就需要教師做好課前導入,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為保證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順利實施,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教師要科學創設教學情境,將要講解的信息技術知識融入情境任務中,有效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探究欲望。這樣,當教師將任務呈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會做出積極反應,運用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完成任務,并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夯實信息技術知識基礎,提升實踐能力。任務驅動法是引導學生在任務中學習并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應用任務驅動法創設教學情境時,要有明確的任務目標,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方向感,并能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真正掌握信息技術知識。
例如,在教學“電子郵件”相關內容時,為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教學內容,教師可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并將任務融入教學情境中。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具體如下。小明到另外一個城市學習、生活了。在小明轉學前,班主任組織全班學生拍攝了合影,現在照片已經洗出,但郵寄出了問題。下面,請同學們想一想,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將照片送到小明手中。根據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學生結合已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展開思考,有的學生認為可以用電子郵件的形式將電子版照片以附件的方式發送給小明。這樣,小明不僅有電子版照片,還能自行打印,特別方便。當學生明確任務后,教師就可引導學生思考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才能完成這項任務。學生思考后認為,首先要有一個專屬于自己的電子郵箱,小明也要注冊一個電子郵箱,然后要學會電子郵箱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這樣才能有效完成任務,解決實際問題??梢姡@樣的教學情境可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并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明確完成任務的具體思路是基于任務驅動法的教學特點提出的教學思想。教師將信息技術學習內容融入任務中并向學生展示后,學生會對任務形成初步認識,并開始結合以往的學習經驗思考任務的完成步驟,最后形成具體思路。為幫助學生明確任務目標與任務內容,教師可結合任務內容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以任務目標為導向一步步制定周密的任務解決方案,然后不斷進行完善、改進,最終形成完整的、具體的任務完成思路。學生剛接觸信息技術課程,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有限,不懂得靈活運用,也不知如何制定任務解決方案。對此,教師可向學生展示一個具體案例,幫助學生順利理清任務完成思路:若想帶領遠方來的朋友游覽自己的家鄉,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教師可進行總結:首先,要知道家鄉有哪些旅游景點,掌握去這些旅游景點的路線,了解可以乘坐哪些交通工具以及各需要多少時間等。在明確這些問題后,要學會利用網絡查詢相關信息。最后,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游覽方案,形成系統的出行計劃,落實在紙面上,以便在游覽過程中隨時查看,做到心中有數。當教師將完整的任務完成思路展示給學生后,學生會對任務的完成過程形成明確認知,這樣在分析教師布置的其他學習任務時,就會有清晰的任務完成思路。
例如,在教學“Excel表格制作”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為學生布置“期中成績統計表”的任務。在明確的任務主題下,學生要對任務進行細致分析,形成清晰的任務完成思路。首先,要搜集并整理班級所有學生的期中成績單。其次,要學會使用Excel表格輸入成績,對合并單元格、輸入法調整以及不合格成績的顏色調整等有初步認識。最后,根據已經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制作表格,以紅色表示不合格成績,以藍色表示平均分,并在表格下方標明合格學生有多少,占班級學生的比例是多少,不合格學生有多少,占班級學生的比例是多少。根據任務完成思路進行任務操作,可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認知能力,并使學生樹立任務完成信心。
合理分解相關任務步驟是基于提升學生的任務分析與規劃能力提出的教學思想。小學階段的學生沒有太多的生活經驗,對事物的分析能力不強。任務驅動法可有效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使其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獲得學習成就感。而學生不知如何分解任務步驟與其沒有接受過特定練習有關,多數情況下,學生了解任務內容后就直接完成,沒有思考如何分解任務,更沒有意識到分解任務的好處,有的學生甚至認為分解任務浪費時間。很顯然,這種想法是片面的,分解任務步驟有利于培養、鍛煉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诖耍畔⒓夹g教師在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要引導學生養成合理分解任務的學習習慣,讓其做好事前準備與規劃,從而提升任務成功率。
例如,在向學生布置“期中成績統計表”的任務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任務步驟進行分解,并使學生形成這樣一種意識,即明確任務特點,根據任務特點進行任務分解,一步步按照計劃完成任務,可提高成功率。當學生形成這種意識后,會在拿到任務后理清任務的解決思路,并保質保量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在分解本次任務步驟后,學生發現,若想快速完成任務,至少需要五名學生,其中兩名學生進行期中成績采集,一名學生進行表格設計,一名學生輔助完成相關信息查詢,一名學生負責統計工作。當學生詳細說明任務分解步驟后,教師可鼓勵學生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合作完成任務?;谌蝿辗纸獠襟E,學生會對各自職責有清晰認知,這也為下一步教學奠定了基礎。
合作完成任務是基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提出的教學思想。團隊合作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社會適應能力。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處于中心位置,父母及家中長輩都對其十分寵愛,這就導致學生缺乏團結合作意識,更愿意獨立完成任務。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主要教學環節是讓學生以團結協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務,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诖?,教師要在教學中向學生滲透合作的重要性,并積極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例如,在“期中成績統計表”這項任務中,學生按照教師的方法對任務進行分析后發現,要在最短時間內高效完成任務至少需要五名學生共同合作。五名學生的具體分工如下:兩名學生進行期中成績采集,一名學生進行表格設計,一名學生輔助完成相關信息查詢,一名學生負責統計工作。根據自愿原則,學生以五人為一個小組,組成多個學習小組。為提高調查速度,提高任務完成的成功率,學生可根據小組成員的性格、溝通能力以及任務步驟分配任務,如性格外向、善于溝通的學生負責期中成績采集工作,并按照任務要求確定任務完成時間??紤]到制作Excel表格對技能的要求較高,各小組可選擇信息技術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進行操作,然后安排一名學生協助其查詢制作表格需要的相關資料,再安排一名學生運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表的文字整理工作,并負責最后的表格內容檢驗,以確定任務最終是否完成。另外,小組內負責制作表格的學生操作時,其他學生可在一旁觀看,這對于他們來講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當自己獨立制作Excel表格時,就有了一定經驗,不至于手忙腳亂。
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有效評價是基于檢驗任務驅動法的教學價值、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而提出的教學思想。當完成任務后,學生要根據任務內容與結果進行有效分析與總結,這樣才能真正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在討論總結中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在下一次的任務驅動中獲得更大成功。
例如,當“期中成績統計表”任務結束后,教師要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并就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正面評價。例如,一個小組因存在一些問題,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對此,教師可就學生的任務完成態度進行正面評價,認可學生對任務的付出,并以平和的態度和語氣與學生就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分析,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如對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理解不透徹,導致操作中出現相似功能時不知如何選擇,或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小組分工不合理,讓不善于溝通的學生進行數據信息采集,等等。教師將問題一一闡述后,可鼓勵學生就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經歷過一次完成任務的過程,學生對任務已經有清晰的認識,而再次尋找解決任務中存在問題的方案,會對任務涉及的信息技術知識形成更深刻的認識,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教師鼓勵學生尋找解決問題方案,是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延伸,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展示自己小組的任務完成成果,并進行自評,如可對哪些環節進行改進、優化,從而對下一次任務充滿信心。與此同時,教師還可鼓勵學生間進行互評,以發現自身存在哪些不足,并學習其他同學、其他小組的任務完成方法,積累學習經驗。在整個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起到的是引導與啟發作用,學生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主體,這也是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的基礎。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于信息技術教學中,可幫助學生輕松入門,由淺入深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以此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實現信息技術教學目標。在具體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要注重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針對學生的具體學情設計操作性強的任務,同時以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創新教學方法,向學生呈現具體任務,引導學生形成清晰的任務完成思路,合理分解相關任務步驟,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務,當學生完成任務后,要進行有效評價。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對信息技術知識形成清晰認識,并能靈活應用,合作探究意識、自主學習能力也會得到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小紅.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2(S2).
[2]宋麟.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09).
[3]陳呈軍.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30).
[4]程啟雄.“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青海教育,2018(06).
[5]章文政.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任務驅動教學法[J].吉林教育,2018(06).
[6]姚作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有效應用[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5(07).
[7]楊光平.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8]連國清.淺談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適用[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8).
Exploration of Application of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Dong Heshan
(Hongxiang Town Tianquan Teaching Site,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34, China)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operability and practicality,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In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should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learn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help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e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scipline, which can guide students to gradually master the knowledge content from the shallow to the deep and learn to use i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creating classroom atmosphere, designing operational tasks, creating teaching situations, clarifying specific ideas for completing tasks, reasonably decomposing relevant task steps, guiding students to complete tasks in the form of cooperation, and conducting effective teaching evalu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task-driven teachingmethod; atmosphere;task;situation;eval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