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時代,媒體融合為科技圖書出版項目的策劃帶來了很大便利,也對圖書編輯的科技圖書選題策劃能力、市場營銷能力以及對媒體融合的思維認知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以“互聯網+”時代為背景,針對科技圖書項目,對媒體融合出版策劃的問題展開深入研究。當前科技圖書出版存在的問題包括信息孤島、內容單一、讀者互動性不足等。因此,文章提出媒體融合出版的策略,包括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出版內容的創新和讀者互動的設計等方面。具體來說,通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圖文并茂、動態展示等功能;在出版內容方面,提出以實用性為導向、注重時效性、適應讀者需求的原則;在讀者互動方面,強調充分考慮讀者反饋、互動性設計的重要性。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科技圖書的日益增多,傳統的圖書出版方式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文章提出媒體融合出版的策略,旨在解決科技圖書出版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圖書的質量和影響力。文章驗證了媒體融合出版的策略對提升科技圖書出版的質量和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分析媒體融合以及其發展過程中科技圖書出版的特征,對科技圖書出版所遭遇的難題展開分析,為借用媒體融合開展科技圖書出版制定科學、合理的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科技圖書;媒體融合;出版困境;出版策劃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4-0194-03
201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提出,“應該巧妙融合傳統出版方式與新興出版方式,在網絡空間全面推廣傳統出版方式”[1]。在信息時代,“互聯網+”與圖書出版強強聯合給出版行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技圖書自身的嚴肅性與專業性,加之一些從業人員的出版思維還拘泥于傳統思維,使得科技圖書出版市場的改革仍然不深入,還流于表面。因此,立足“互聯網+”時代背景來研究科技圖書的媒體融合出版問題意義重大。
(一)媒體融合概念
相對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則是全新視聽媒體類型(比如網絡各大論壇、三微一端、短視頻軟件等平臺),主要以互聯網新型信息載體為基礎。只有數字技術、硬件條件、出版內容和渠道以及人力資源等要素進一步整合,最終才能提供精準的、具有定制化的、互動性強的、滿足需求的信息給受眾[2]。
科技圖書出版項目主要以科學技術為主要內容,所以有傳統紙質書和電子化出版圖書兩種類型。科技圖書出版項目旨在匯集科技發展優秀成果并展示給社會大眾,從而促進科技普及和發展。
(二)媒體融合對象和方法
借助媒體融合手段來輔助圖書的出版,應該立足編輯思維、產品策略和技術應用這三大視角[3]。首先,出版社編輯要從讀者閱讀的角度出發,提升閱讀體驗,創造現場感。其次,要分步完成電子書和其數據庫與線上知識服務云平臺的建設,才能讓媒體融合化出版圖書更符合市場對圖書出版的定位與需求。最后,借助媒體融合手段來出版圖書,離不開專業技術的輔助與支持,傳統出版編輯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相關人員應該立足受眾需求視角引進和應用先進技術。
(三)科技圖書出版在媒體融合下的特征
由于國家越來越重視科技圖書出版的發展,在政治、經濟和文化多方面提供了引導和幫助,使科技圖書出版項目有了更為寬闊的發展空間。
科技出版項目呈現出兩個顯著特征。
其一是科技圖書出版量增加。我國近年來科技圖書出版量大大增加,主要是因為我國經濟和科技發展越來越迅速,再加之科技圖書的出版資源愈加豐富,出版量也隨之快速提升。
其二是科技圖書出版物的再版率和重印率不斷上升,這也說明了我國科技圖書的出版質量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受到受眾的青睞[4]。由此可見,當一些科技出版的資源得到了認可和深度開發,知識的“含金量”也會隨之水漲船高,才能在科技圖書出版市場產生越來越多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一)互聯網銷售帶來沖擊
對于科技圖書出版項目而言,隨著新興技術不斷涌現,科技圖書出版品牌建設也面臨諸多問題,例如,在立項之初就無法全面深入地融合知識、技術和人才資源,也無法實現多方資源的高度匯集,不能用于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協同,從而無法確保科技圖書出版社自己建立的品牌持續輸出優質內容以保持長期的競爭力和吸引力[5]。
(二)傳統閱讀方式遭阻礙
過去過于注重紙質出版,對媒體融合出版重視度不高。如今,融媒體的發展為科技圖書出版項目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因此,科技圖書出版社一方面要把握數字技術與發展趨勢,另一方面還要善于借助這些技術來提升閱讀體驗,以便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
“互聯網+”時代產生了信息媒體軟件(如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這些軟件對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形式產生了較大影響[6]。“碎片化”時間的增多讓數字化閱讀成了新型閱讀方式,進而讓讀者的空閑時間得到最大化利用。因此,應該按照讀者需求進行傳統閱讀方法的改進和創新[7]。
(三)作品傳播方式改變
數字網絡的形成和運用,為出版行業儲備了充足的發展動力,科技圖書隸屬于圖書出版行業,信息傳播門檻的下調,降低了圖書出版的難度,在多元化的傳播渠道下,圖書出版不再像之前那樣具備高門檻。閱讀方式的轉變,對傳統的圖書出版行業產生了極大的沖擊,也讓出版社和作者之間形成了一種相當復雜的關系,就傳統出版社而言,其行業地位也受到影響。
(一)做好選題調研,充分整合資源
科技圖書的出版不同于人文類圖書的出版,其在專業背景和知識技能方面對圖書編輯人員提出了相對較高的要求,在無形中也對受眾設置了閱讀門檻。所以,為了找準品牌定位,做好選題策劃,要求科技圖書出版社對圖書出版市場做詳細調研。出版社不僅可以通過書展或問卷形式來征集選題,還可以通過“三微一端”、豆瓣、京東、天貓以及數據庫等途徑獲悉銷售情況和讀者需求,拒絕出版同質化圖書,要做到內容上的創新。除此之外,科技圖書出版社還需要儲備優質作者,為科技圖書的品牌建設和出版注入生命力[8]。
在科技圖書出版策劃編輯過程中,可以把較為暢銷的科普類紙質圖書融入新媒體技術,比如在書中添加二維碼,掃描后可以獲得相應閱讀權限的圖片、音頻或視頻,從而使讀者視聽體驗更多元化,讓讀者更方便快捷地獲取科普知識[9]。
(二)加強科技圖書編輯對“互聯網+”出版思維的認知
1.大數據思維
科技圖書編輯需要具備大數據思維,這是一種對海量數據進行捕捉、篩選、提取和管理的思維能力。它能夠幫助出版社盡可能滿足受眾的閱讀需求[10]。科技圖書的出版編輯人員應該靈活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思維本質及規律進行精準把握,利用各類數據的相關性,引導編輯人員展開理性思考,提升科技圖書出版的精準度和專業度。
2.開放性思維
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科技圖書出版編輯工作要求編輯人員對待數字媒體技術要具有包容性,不能局限于多年來認可的專業方法和技術,避免潛意識中孤立數字媒體技術,從而進一步提高科技圖書編輯對相關領域內容的敏感度[11]。科技圖書編輯需要保持高度的敏感,以確保選題策劃新穎,進而在開展編輯工作時能夠有的放矢。
3.創新思維
科技圖書編輯工作不僅是圖書的選擇、組織、修飾、編排和信息加工的過程,更是一種需要專業技術和知識的學術創新活動。編輯人員要運用創新思維來重新梳理圖書出版流程,并且借助科技出版社本身的資源優勢積極拓展和延伸知識服務。科技圖書出版項目應該根據其在圖書出版行業的特點,掌握新媒體技術、數據挖掘技術、數字編輯技術以及“3R”(AR、VR、MR)技術等專業技能,這樣才能確保為受眾提供的信息服務更具系統性和權威性,從而才能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
4.個性化思維
個性化思維是指在當前數字媒體融合的時代,為了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提高讀者對科技圖書的貼合度,把傳統思維模式轉化成大眾所能廣泛接受的表達形式。編輯人員不僅要注重科技圖書出版的內容與形式,更要聚焦受眾的個性化需求,這樣才能在后續的推廣營銷等活動中精準定位讀者需求。
5.全局性思維
全局化思維要求編輯人員不僅能夠勝任編輯工作的某一個方面,還要編輯人員融合各種信息資源。若要發揮數字技術在圖書出版的優勢,必須樹立全局性思維,進一步強化在科技圖書內容和出版形式上的分析和部署[12]。編輯人員應該立足全局,統籌考慮,與讀者積極溝通,深挖讀者的閱讀需求,并且從選題策劃之初就應該做好后續編寫、加工、推廣營銷和再版等環節的工作,從而提升圖書和品牌的影響力。
(三)把握科技圖書出版項目與網絡運營商合作的機會
科技圖書出版社編輯人員應該積極運用適合的數字化技術,在技術服務商、網絡運營商的共同支持下,對技術人才進行大力培養,技術研發和人才儲備齊頭并進,為運用媒體融合技術出版科技圖書提供支持和幫助。平臺運維管理期間,相關人員應該密切聯系網絡運營商,在合作中占據主動權,更好地掌握圖書版權,在與運營商合作的過程中實現共贏。
(四)長效機制的鞏固
在長效合作機制創建期間,科技圖書出版社編輯人員需要對“互聯網+”技術進行學習,緊抓媒體融合實質,利用融媒體技術促進科技圖書讀物的宣傳與推廣[13]。編輯人員在出版科技圖書的過程中,引入并運用先進技術,以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形式對科技圖書的內容進行拓展,提供更具針對性的科技知識,為媒體融合出版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堅實的保障。
(五)尋找媒體融合下科技圖書出版營銷突破口
出版業應該與媒體融合的時代發展潮流相適應,及時更新并創新知識傳播方式,提升傳播速度,讀者可參與科技圖書的品牌塑造工作,開辟更多的信息傳播途徑。與此同時,科技出版物的出版和發行由紙質媒介向“電子書”媒介轉變,品牌管理、經營等方式也得到了更新和轉變,就傳統出版業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14]。因此,傳統營銷方式已經很難匹配當前的市場,亟須突破。例如,“社群營銷”+“精準營銷”或者“內容營銷”+“跨界營銷”等創意營銷方式強強聯合,最大限度利用自身資源,無論是傳統的圖書策劃,還是融媒體出版都能成為專業媒體融合技術戰略合作伙伴[15]。
(六)強化科技圖書媒體融合下出版服務
媒體融合過程中,科技出版物實現了對讀者多元化閱讀需求的滿足,因此,加強科技圖書出版服務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譬如,線下傳統紙質圖書的印刷出版數量控制可采取POD方式,通過媒體融合來出版電子書,集中處理一些碎片化的圖書內容,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獲得直觀體驗,享受更完善的出版服務。此外,在出版數字化圖書期間,應該在編輯人員、讀者和作者之間建立起順暢的溝通機制,及時反饋信息,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動。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新媒體技術早已滲透到多項傳統產業,包括科技圖書出版業。科技類圖書出版策劃不僅需要出版社努力在融媒體出版領域立穩腳跟,還要以傳統紙質出版為基礎,把互聯網思維和新媒體技術滲透到具體的科技圖書出版業務中去,這樣才能在更新出版服務形態的基礎上創建長效機制,進而更好地服務科技圖書出版項目,為科技圖書的出版提供支持,為媒體融合出版市場奠定更為堅實的發展基礎。
參考文獻:
[1]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財政部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EB/OL]. 財政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http://www. 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93178.htm,2015-03-31.
[2] 王培.互聯網時代科技圖書出版的轉型發展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221-223.
[3] 劉菡,張勇.數字時代科技圖書編輯的技能與思維[J].出版廣角,2018(8):50-52.
[4] 王丹.“互聯網+”時代科技圖書出版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傳媒科技,2022(8):122-125.
[5] 張淑謙,杜瑩.全媒體時代下科技圖書領域出版品牌建設初探[J].文化產業,2022(16):19-21.
[6] 張海波,于艷華,張海英.媒體融合時代科技圖書出版轉型升級研究[J].今傳媒,2022,30(5):67-70.
[7] 陳守平.“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做好科技圖書的出版[J].中國傳媒科技,2021(11):28-30.
[8] 莊紅權,劉利,薛帥.科技圖書融合出版路徑探索:以清華大學出版社“書+互聯網”為例[J].出版廣角,2021(20):63-65.
[9] 李雪.科技圖書出版編輯全媒體融合思維的轉變策略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21(6):105-107.
[10] 劉濤.融合出版背景下科技圖書編輯核心素養探析[J].科技傳播,2021,13(9):71-73.
[11] 陳亞偉,李瑜.多媒體技術在科技圖書出版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8,28(2):124-126.
[12] 馬麗麗.多媒體融合出版在科技圖書出版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出版,2017(2):97-99.
[13] 張偉娟.淺析多媒體融合出版在科技圖書出版中的應用[J].現代出版,2016(6):116-118.
[14] 李靖.科技圖書出版的多媒體融合策略[J].廣東圖書館學報,2017,33(3):53-57.
[15] 王偉.“互聯網+”時代下科技圖書出版的多媒體融合策略研究[J].新聞與傳播,2016(10):116-117.
作者簡介 吳瓊,副編審,研究方向:出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