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旭富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也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了初中體育教學體系。而體育教師的職責,不但需要將體育技能向學生傳授,同時還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因此構建高效的體育課堂是十分必要的,推動教學活動能夠順利的開展。
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師應發揮出自身的職責,構建高效的體育課堂,利用體育訓練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在體育教學中,能夠正確的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認識到體育學科的重要意義,從而獲得身心健康的成長。
1 核心素養下開展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性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正值青春期這個關鍵的階段,而體育教學對于初中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教師應培養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并傳授給學生合理的訓練方法。讓學生能夠找到體育鍛煉的技巧,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夠幫助學生端正學習的態度,樹立正確的三觀,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道德品質,對學生的綜合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賦予了初中體育教學的方向,教師能夠制定出具有價值的教學計劃,讓學生能夠真正的認識到體育鍛煉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更加積極的投身于體育訓練中。在體育核心素養的作用下,讓學生的意志更加堅強,能夠在學習的生涯在堅持不懈的探索,發揮出自己的巨大潛能。
2 目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現狀
2.1 學業壓力造成體育課程不受重視
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講,學生的學習壓力大,時間緊迫,一些學校只重視學生主要科目的學習而經常壓縮體育課時,這讓學生也無法積極的投入體育訓練中。在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都不能積極的配合教師,而教師也忽視了體育教學的重要性,毫無趣味性的體育內容很難吸引學生參與,教師也不能夠發揮出教學的有效性,造成體育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2.2 教學模式和內容單一
目前,很多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陳舊,體育訓練內容也十分單一。體育教學應在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實踐,可是學生不能對如此的體育學習模式產生興趣,讓教學效率無法提升,達不到新時期教育教學的育人目標。
2.3 教學不具備針對性,不能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
在一個班級中存在著眾多的學生,不同的學生都存在著各自的興趣和特點。有些學生身體素質不高,他們在體育訓練中學習效率較慢。而對于身體素質強的學生,簡單的體育內容已經很難滿足他們學習的要求。而體育教師并沒有積極的去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很多教師都沒有為學生有效的開展分層教學,如此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成長讓高效的體育課堂教學構建無法實現。
3 核心素養下構建初中體育高效課堂的對策
3.1 通過趣味導入調動學生課堂學習興趣
在開展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為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有效的進行趣味性導入,從而實現高效體育課堂的構建。關于趣味性導入,應具備創新性,并結合學生的興趣設計導入環節。例如,可以在導入環節添加有趣的體育新聞,從而來調動學生探究的興趣。關于導入形式,應體現多樣化,比如借助微課進行導入,也可以為學生播放精彩的賽事,將學生引入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激發學生積極的參與到體育學習中,讓學生獲得新感受,同時又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比如,在教學“籃球”的體育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在開展課程前為學生播放精彩的籃球比賽,從而引起學生對籃球的學習興趣。雖然一些初中生對籃球存在著一定的了解,可是對籃球知識卻了解的不充分。所以教師在設計導入環節時,可以將比賽與微課相結合,從而既滿足了學生的興趣,又讓豐富了學生對籃球這個體育項目的了解。通過課前導入環節,讓學生快速的融進了學習氛圍中,接下來,教師趁機為學生講解籃球這項運動的規則和知識,以及關于籃球訓練的技巧,在興趣的帶動下,讓學生們都能夠充分的掌握知識,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構建。
3.2 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基于核心素養的環境下,為提升體育課堂的效率,教師有效的開展小組合作教學。該教學形式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比如,在訓練學生“長跑”技能時,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再要求學生通過合作展開訓練任務。小組成員間相互鼓舞和監督,當學生在訓練中遇到種種困難時,學生們都能夠積極的克服,讓學生堅強的意志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培養。再比如,當教師在傳授給學生“足球技能”時,教師也可以提倡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停球、控球、腳內踢球展開訓練,然后教師又讓各個小組分別展示足球技能,其余的小組則進行觀看,并對不規范動作進行糾正,從而讓班級中學生的足球技能得到顯著的提升。如此,不但實現了體育課堂的高效率,又發展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3.3 在教學中注重細節
在開展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注重教學的細節,能夠更有效的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的體育技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總體而言,采取新型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首先,教師應注重講解的方法,精細的講解和示范,并且具備生動性,從而引導學生的注意。其次,學生初次學習體育項目,對其中的技法并不了解,教師必須細心的指導學生動作要領,并給予學生充分的鼓舞。比如,當學生在學習“籃球”技能時,其中“三步上藍”這個技能,教師先為學生示范這個動作,再對該動作展開細致的講解,也就是先進行拍球,再找準時機握住球向前邁步,第三步的時候是所謂的上藍,起跳投球。在此應注意,步伐和投球都需要掌握好精準度。關于步伐,學生應結合自身是實際情況,以及自己與球筐的距離進行明確。關于投球,應找準應投球的目標,并進行投籃。教師將細節告知學生后,再要求學生展開三步上藍的訓練,教師則在旁邊給予細節性指導。在教師悉心的講解下,學生充分的掌握了這項籃球技能。所以,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進行細節的把控具有積極的意義。
3.4 注重初中體育教學設計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良好的教學設計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基礎,作為體育教師,應在對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情況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度進行體育訓練。在初中體育教學設計中,首先,教師應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在新課程開展前,要求學生自行的去了解關于新課程的內容。如此,能夠更好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正式的體育課程學習做足準備。其次,針對基本的體育技能及動作,教師應要求學生強化練習,并及時的規范學生的動作,讓學生能夠充分的掌握動作要領,從而達到學習效果。比如,教學帶領學生練習“立定跳遠”時,在開展課程前,教師先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對該體育項目進行大概的了解,比如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去搜集有關資料。在真正體育訓練中,教師為學生準備好了體操墊和數字格等設施,并為學生設計了相關的游戲活動,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但調動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又促進了跳遠動作及技巧的掌握。教師有效的教學設計,讓實現了高效體育課堂的構建,比如學生積極的參與立定跳遠的訓練,讓下肢變得更加有力量,同時學生的身體協調性也得到了增強。
3.5 在教學的基礎上注重課堂延伸
在構建初中體育高效課堂中,還應注重課堂延伸,為學生拓展視角,從而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的培養。課堂時間和教材內容都是無法改變的,而學生則需要改變和發展,所以,教師非常有必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延伸。且應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之上進行課堂延伸,如此對于學生而言達到了學習的最佳效果。比如,教師在開展“健身拳”的教學中,學生都能夠認真的練習,并已經掌握了其動作要領,其中部分學生向老師提出對影視劇中的少林拳、詠春拳、醉拳十分感興趣。此時,教師就可以將醉拳以及詠春拳的招數向學生展示,從而滿足學生求學的熱情。受到課堂時間的限制,教師可以為學生搜集我國各種拳法的視頻資料,然后在制作成課件發布到線上學習群中,從而實現對教學的延伸。教師有效的利用課堂延伸,為學生拓展了知識,同時又發展了學生的體育素養。
3.6 構建多元化課堂評價體系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還應通過多元化評價來完善課堂評價體系,發揮出對學生的激烈作用,不斷的改進自身的不足,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更好的培養。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的思想開始逐漸的成熟,良好的課堂評價利于學生擁有健康的身心,幫助學生能夠真正的認識自己,并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從而實現高效體育課堂的構建。教師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比如教學評價、師生互評、學生間互評、各學習小組間的互評等,并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快速的成長。再次以“立定跳遠”教學為例,在多元化教學評價中,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展開評價,比如體育技能的掌握、學習中的表現以及學習進步等。再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能夠真正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要求學生反復的訓練立定跳遠的擺臂以及雙腿落地動作要領,然后并從多個角度完成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實現高效體育課堂的構建。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彼此間進行互評,鼓勵學生能夠積極的對同學作出評價,對同學的優勢進行描述,以及說出其需要改進的地方,學生相互間的評價讓他們實現了取長補短的目的。接下來教師結合以上評價內容針對每一名學生進行相應的評價,并為他們提出指導性意見,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如此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一步提升。
3.7 豐富體育常識,培養體育習慣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還應具備豐富的體育知識,從而掌握體育基本的常識。而體育習慣要求學生將體育鍛煉當作一生中的事情。體育常識包含著大量的內容,特別是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若不具備體育常識,就容易增加身體的傷害,若出現緊急情況,學生就會手忙腳亂,難以應對。學生若沒有養成體育習慣,就無法將體育鍛煉堅持下去。所以,教師不但應向學生傳授體育技能,還需要將相應的體育常識充分的為學生講解,教師可以通過體育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動作和習慣,進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習慣。比如,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籃球以及排球的傳球技能練習中,部分學生進行傳球時的手指總是呈并攏狀,此動作存在著很大的危險隱患,很容易引發手指骨折。再比如長跑訓練,很多學生都沒有跑前熱身的習慣,這樣可能會造成學生在跑步的途中出現抽筋的情況。或者當學生完成跑步后會立即暢飲,還有的學生直接倒在地上,諸多不良行為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危險后果。而教師的責任就是將這些常識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也可以專門為學生開設課程進行講解,幫助學生規范動作,并形成良好的體育訓練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
3.8 注重培養學生體育情感和體育品格
關于體育情感及體育品格,其中體育情感就是指學生的心情和感受,體育品格包含道德修養、體育技能以及艱苦奮斗、不懈努力等精神。可體育實踐中,大部分教師都不重視對學生這兩方面的培養。情感是人的本能,學生對體育產生了情感就會更加積極的參與訓練,并能夠發揮出自身巨大的潛能,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體育訓練中。對此,教師首先應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然后才能夠發展學生的體育情感。其次,對學生實施道德教育,將道德素養融進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體育學習樹立良好的品質,并獲得體育訓練的樂趣。最后,教師采取有效的方法培養學生體育品格,推動學生健康的成長。比如,羽毛球這項體育運動能夠更好的練學生的力量、靈敏度以及耐力等等,因此對學生的要求也更高,學生參與羽毛球運動,利于骨骼的生長,以及促進肌肉及韌帶更有力量,從而讓人體更加健康,強化了個人身體素質。可是羽毛球對技能的要求較高,這讓大部分學生都失去了學習的信心。此時教師就應該構建有效的羽毛球課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關于羽毛球運動員的視頻,他們艱苦奮斗,并在運動場上頑強不屈,如此讓學生對羽毛球運動員產生了敬畏之情,并能夠積極的參與到羽毛球的學習中。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播放關于羽毛球技法的視頻,學生能夠充分的掌握打羽毛球的技巧。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羽毛球比賽,通過活動增進了學生對這項體育技能的掌握。教師合理的安排教學,并將體育情感和體育品質融進教學中,實現了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體育教學,既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又能夠促進學生心靈的成長,讓學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發展。所以作為初中體育教師,應充分的認識到核心素養下構建高效體育課堂的重要意義,并探究兩者存在的聯系,為學生創造新的學習體驗。在達成如上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應將趣味性體現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都能夠發揮出主觀能動性。此外,教師還需要讓體育教學與生活建立密切的聯系,讓學生將體育鍛煉逐漸的變成自己的一種生活習慣,樹立學生終生體育鍛煉的生活理念,通過體育訓練,讓學生獲得健康的成長。
(作者單位:廈門市思明區觀音山音樂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