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明
身體協調性的優良有先天性與后天性的二重性。尤其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身體發育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身體協調性的培養對于身體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對于初中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的體育課程當中,需要遵循安全性與易實施性相結合原則,教育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原則、傳統性與潮流性相結合原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體能訓練輔助身體協調性培養,借助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身體協調性要求運動過程中,肢體動作恰當且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是方向、速度和平衡三者的統一。其包含著身體各方面要素的內容,如肌肉力量與耐力、技術熟練度、速度與耐力、平衡與韻律性、柔韌性。保持良好的身體協調性有利于準確完成各種動作要領,有利于身體素質的良性提升。初中階段是學生身體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黃金時期。初中體育課自然也承擔著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的重擔。在初中體育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協調性過程中,教師尤其需要針對各個學生的生理狀況和心理特點,從實際出發,與當下生活相結合,采取適宜于初中生的教學方式。本文以初中體育核心素養下學生身體協調性的培養為主要探討課題,提出相關的建議,以期為初中學生身體協調性的培養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1 初中體育核心素養教學中學生協調性培養的重要性
初中生一般在12-16歲,正是身體快速成長的重要時期,女生一般在12歲左右,男生一般在13歲左右。培養良好的身體素質有利于初中生的身高成長,而這自然離不開身體協調性的培養。這是因為,身體協調能力是人體運動中必備的基本能力。無論何種運動,都是通過身體作出一系列動作來展現出來的,身體的協調能力是學習、理解和掌握動作要領和技術的前提條件和基礎因素。在各種體育運動過程當中,每一個動作的完成,都離不開身體的協調能力,身體的協調能力直接影響著每一個體育運動過程中動作的完成效率和程度。初中體育核心素養下的身體協調性培養與教學,則是幫助初中生加強對體育運動的熱愛,糾正初中生在平時運動中的錯誤,教導初中生運動的技巧,提高初中生自主鍛煉的自覺性,促進初中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當下全國推行核心素養教育,既要求學生文化課成績好,更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協調能力是身體各器官系統、各運動部位一致完成的動作能力,主要表現在合理地建立完整動作和改造已形成的動作形式兩個方面。良好的協調性對提升身體素質和優化日常活動大有裨益。體育教學的推廣旨在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體魄,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身體協調性是初中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具體反映方式,因此,開展初中體育核心素養下學生身體協調性的培養工作便是核心素養要求下的一項具體措施。初中體育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傳授學生動作學習要領,組織學生進行肢體運動,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初中學生身體協調性的培養,既是初中體育課堂上重要的教學內容,又是順利開展其他體育活動的重要前提。
2 初中體育核心素養教學中學生協調性培養的原則
2.1 安全性與易實施性相結合原則
體育運動過程中免不了需要跑、蹦、跳、蹲等動作,初中生本身處于青少年時期,也愛好多動,喜歡模仿、嘗試。在這一過程中極其容易扭傷、拉傷、摔傷、擦傷等。因此,體育教師一定要事前強調安全問題。多開展安全教育,告知學生在運動時需要注意什么,如何保護好自己,動作要領是什么,標準是什么,多少力度,多少角度,多少速度等,確保體育運動在安全的環境中有序進行。易實施性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一般來說,初中學校體育器材種類較為全面,但是可能很多已經陳舊,需要及時更換、更新,這也是對安全性更好的保障。另外,對于初中學校來說,操場空地一般較大,能夠滿足多人的運動需求,也為動作的施展提供了開闊的空間。
2.2 教育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原則
初中階段的學生畢竟年紀有限,仍然熱衷于玩樂,尤其男生對球類運動較為感興趣,而女生可能更多的喜愛乒乓球、羽毛球之類的小球運動。從身體協調性培養本身而言,在初中體育課堂中,更多的是從理論性方面去闡述,但是這種教學方式顯然枯燥乏味,學生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并且不能在實際運動中去學習的話,也很難形成記憶點,也不符合核心素養教育的要求。因此,針對這樣的問題,初中體育課程設計時需要注重體現趣味性,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吸引學生參與到實際的體育運動中來,如投籃、跳馬、乒乓球等運動,讓學生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在實際的體育運動中感受肢體各個部分的協調性,如何帶動手腕、如何帶動肌肉、如何帶動關節等。初中體育學生協調性培養的目的在于幫助初中學生成長。這個“成長”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每一項體育運動目標的成功必然有其自身的動作要領與規律,如長跑、投籃、射門等。而當出現過多的失誤或者失敗后必然會影響心態從而影響動作的發揮,即身體的協調性可能失衡。簡單來說,心態也同樣會影響身體的協調性。因此,體育教師在授課時除了指導動作基本要領以外,還要注重對學生品格意志的磨練,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即使身處逆境,也要保持良好心態,做好每一個動作,保證身體的協調性。這樣才能符合體育運動開展的初衷。
2.3 傳統性與潮流性相結合原則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傳統體育運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當下的青少年過多的沉溺于電子產品中,不好動,更喜歡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電子產品上。但是,不可否認地是,電子產品也確實為整個人類社會帶來了極大貢獻,也為人們娛樂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因此,體育教師需要正視電子產品的問題,尤其在核心素養教育的大背景下,需要以辯證的眼光看待電子產品。例如,可以利用網上的學習資源,尋找一些易于開展的體育運動,通過視頻教學教導學生一些運動的動作要領,例如打羽毛球時如何把握身體的協調性增加打擊力度;踢足球時如何利用身體的協調性巧妙過人與傳球;游泳時如何利用身體的協調性做到持續換氣等。這些都是可以通過電子產品上的動態演示來進行教學的,比純粹的文字敘述更加容易讓學生掌握。而后,利用初中學校的體育教學資源開展相應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在實際運動中體會視頻中的知識點,感受身體各個部位的互相配合。
3 初中體育核心素養教學中學生協調性培養的具體實施
3.1 加強課程體系建設
初中體育核心素養教學中學生協調性培養離不開課程體系建設,需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提高體育教師的思想認識,不再只是考核學生某一項運動,更多的是考察學生的身體協調性,通過身體協調性完成某種動作或運動。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具備良好的課程設計和組織能力,才能保證相關體育課程的實施,也自然會有涉及到相關的動作要領與要求,而不再是單純地上一堂體育課。體育教師在設計體育運動時需要考慮初中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征,確保體育運動的順利進行和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這些,都需要以初中學生的經驗和興趣為首要前提,以便充分發揮初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根據體育運動的進程,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使課程更佳富含科學性、趣味性與可實施性。例如,身體協調性的培養大致可分為初級階段、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這三個階段。初級階段主要是讓學生根據口令,通過大腦對于信息的簡單處理從而作出一些簡單的動作,比如齊步走、正步走等。還有平時的眼保健操也符合這一特征,都是根據簡單的口令,使眼睛、大腦、手、腳得到全面的訓練和配合,以此完成相應的動作。中級階段則要求學生的身體在一定的節奏規律中得到運動。例如多人跳繩時,靠自己默念節奏,指揮和控制自己的身體進行跳動,而且,這種節奏應當是有規律且被多數人所認可的,而不是忽快忽慢,否則無法完成多人跳繩的目標。再如,課間操里有舒展運動,有跳躍運動,有擴胸運動等,節奏時而歡快時而緩慢,但是節奏卻相對穩定。學生根據節奏作出相適應的動作,也是讓全身各個肢體得到訓練。而且在做課間操的過程中,隨著課間操的進行,人體各個機能被調動起來,會出汗,會喘氣,這又要去學生能夠及時調整動作與呼吸,從而使身體協調起來,滿足多變的動作要求。更進一步地,到了高級階段,節奏不再是一成不變的,自己必須掌控節奏,比如球類對抗運動中,不僅要控球,還要學會巧妙的卡位,通過身體的協調性既能將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中,又要適時地出其不意,打亂對方的節奏,利用對方身體不協調的空檔完成自己的技戰術目標,從而擊敗對手。
3.2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初中學生來講,培養身體協調性這一課題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都嗤之以鼻,而且身體協調性的訓練與培養必須融入實際的體育運動中去,僅靠理論學習作用有限。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本身平時的課業壓力已經較大,與同齡人一起玩耍的時間本就不多,體育課對初中學生來說無異于是活動課。因此,體育教師不妨采取放羊式教學,在課程開始時利用5-10分鐘的時間講解一下該堂課的主要教學內容。以籃球課程為例,講解一下基本的運球、過人、傳球、投籃等基本動作要領,然后就讓學生自己分組對抗打比賽。這種放羊式并不意味著體育教師可以直接到一邊歇息,而是要觀察這些學生在打籃球過程中的動作是否規范,身體是否協調,并記錄下來。也可讓學生之間互相觀察。留下最后5-10分鐘進行總結,點出動作不到位的地方進行及時糾正,也讓學生將注意到的問題暴露出來,暢所欲言,做到早發現早糾正。再如,打乒乓球時,很多人習慣性地站在臺前,等球過來以后隨著球的方向再動,因此有時接球措手不及,導致接不到球或者將球擊飛。體育教師可以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課前講解,并且做示范動作,然后讓學生自由活動,自己體會,通過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來感受接發球的變化與質量。
3.3 以體能訓練輔助身體協調性培養
體能訓練如蛙跳、深蹲、長跑等雖然枯燥,但確實培養身體協調性的有力手段。隨著體能的下降,學生必須調整呼吸、調整步伐、調整速度、調整肌肉力量以提高自身的耐受力。長期的體能訓練,可以幫助學生自發進行身體協調。而身體的協調性也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體能與耐受力。尤其對于處于身體機能快速發展時期的初中生來說,體能訓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體育教師可以在每堂課程前10-15分鐘進行體能訓練,如讓學生圍著操場跑1000米,在跑步過程中引導學生調整運動節奏,掌握動作要領和長跑技巧,又如開展敏捷梯訓練、或者跳神、往返跑等體育游戲,在體育游戲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性與身體素質,對學生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體育課遇到陰雨天無疑是一個問題。在空間有限的教室里很多運動項目受到限制,而僅靠講解理論知識既枯燥又乏味,還不一定能填滿整個課堂。因此,體育教師可借助網絡資源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例如,一些娛樂節目中的“一個比劃,一個猜”這樣的游戲,便可拿來使用。這個極其考驗描述者的身體協調性,要將其看到的詞組通過一系列動作,甚至融入表情,才能表現出來供另一個人猜。又如觀看需要身體協調性比較高的競技體育比賽視頻,如全民世界杯等,這種訓練方式既有趣又能達到課程目標。
3.4 有效足球訓練,促進學生協調性發展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初中教師也要緊跟腳步,更新教學理念。實踐證明,有效的體能訓練對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性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足球訓練便是其一,如上文提到到,世界杯的如火如荼開展、梅西捧起大力神杯等讓全民對足球更加關注。其實有效的足球訓練對身體協調性的發展有不可置否的重要作用。協調性是足球訓練實施的基礎,足球技術動作練習與運用是在神經系統支配肌肉之間協調工作完成的。把協調性的訓練結合到體能訓練中是發展學生協調性比較有效的方法。足球的技術訓練和足球技能運用都對提升身體各個部分協調工作非常有效,在日常的訓練中,運球、顛球、射門等,這些動作的掌握需要肌肉之間的協調完成。強調肌肉訓練最大的效果是使神經系統能更有效的控制肌肉運動。初中階段是發展靈敏、協調性的黃金時期,初中生正是生長和發育關鍵時期。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提升學生運動興趣,也可以加入有效的足球訓練,引導學生投入到練習活動中,從而抓住發展身體協調性的重要時期,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學生身體素質有差異,運動興趣和運動量各不相同,學生體能也存在差異。在有效的足球訓練教學中,教師考慮到這種情況,特別是女生。在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加足球體能訓練的同時,更加注意學生的狀態,適當的增減更有有效。在陰雨天的時候,體育教師可以對體育實踐課程進行反思并總結,以便后續更加有效地通過體能訓練來發展學生的協調性。協調性的有效發展在初中生的成長與發育中都至關重要,在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同時,對學生的其他方面的成長也有促進作用,如培養學生競技精神、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從而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奠定基石。
4 結語
初中學生正處在身體快速成長發育的階段,身體素質的發展潛能無疑是巨大的,但是這需要以身體協調性為基礎和前提條件。通過有目的性、遞進興、針對性、系統性的訓練,可以幫助大腦意識的發育,挖掘更深層次的潛在水平,使大腦伴隨著身體素質的提升獲得進一步的發育。同時,由于身體協調性良好,也利于學生手腳更加靈活,更容易掌握一些運動要領,使平時體育鍛煉事半功倍,加強血液循環,增強自身抵抗力。同時,協調性將身體的各個機能有效地結合在了一起,可以充分發揮各個機能的作用,使身體向良性發育,減少運動損傷。
(作者單位:甘肅慶陽環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