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高等農業院校為例,探討了“雙創教育+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模式,分析了其內涵和關聯機制,在揭示現有問題的基礎上,探討了農學類本科教育中構建“雙創教育+鄉村振興”教育體系的途徑,為高校教育改革與創新提供思路和啟示。
關鍵詞 高等農業院校;農學類;雙創教育;鄉村振興;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23-24-0163-04
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人才是關鍵[1-2]。作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主陣地,高等農業院校肩負著為鄉村振興提供才智與科技支撐的重要使命。農學類本科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其教育內容與鄉村振興息息相關,涵蓋了農業、畜牧業、農村經濟和鄉村社會等多個方面。因此,如何緊密融合“雙創教育+鄉村振興”,構建適應鄉村振興需求的教育體系,成為當前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課題。當前高等院校的農學類本科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以及適應鄉村振興需求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傳統的農學類本科教育往往注重傳授理論知識,忽視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的培養。另一方面,鄉村振興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日益緊迫,迫切需要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進行創新與改革,培養出具備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的復合型人才。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突破口,建設創新創業高質量教育體系,為振興鄉村事業輸送高素質人才[3]。本文探討了高等院校農學類本科“雙創教育+鄉村振興”教育體系的構建,深入分析雙創教育與鄉村振興的內涵,探討“雙創教育+鄉村振興”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框架與路徑,以期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鄉村振興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提供參考。
1 “雙創教育+鄉村振興”的內涵與關系
雙創教育和鄉村振興是當前教育領域與鄉村振興戰略中兩個重要的概念,兩者緊密相關。通過對這兩個概念的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雙創教育與鄉村振興之間的相互關系,為高等院校農學類本科教育體系的構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1 雙創教育與鄉村振興的概念界定
雙創教育是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其核心包括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兩個方面。創新思維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嘗試新思路和方法。創業精神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勇氣,鼓勵學生勇于創業、積極面對風險與挑戰。雙創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引導學生走向創新創業之路,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鄉村振興旨在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繁榮、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其強調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農村產業升級,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同時,重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推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鄉村振興還關注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發展,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其內涵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著眼于解決農村地區的重大問題,促進鄉村經濟與社會的全面發展,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
1.2 “雙創教育+鄉村振興”的關聯機制
“雙創教育+鄉村振興”是教育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雙創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使其在面對問題和挑戰時勇于嘗試新思路和方法。而鄉村振興需要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來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改善農村生活。因此,將雙創教育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有助于為鄉村地區輸送更多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推動農村經濟的轉型升級,促進鄉村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鄉村振興對人才的需求,使“雙創教育+鄉村振興”成為教育的重要導向。鄉村振興需要新型農業人才,對農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對農業院校人才培養結構調整指出了新的方向[4]。雙創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培養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人才,恰好滿足鄉村振興對人才的需求。因此,高等院校農學類本科教育應將“雙創教育+鄉村振興”作為重要導向,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融入教學內容與模式,培養更多適應鄉村振興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從創新創業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來看,“雙創教育+鄉村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持。創新創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動力,引入創新思維和方法有助于促進農村經濟結構的升級,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而雙創教育正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途徑,它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鄉村振興提供持續不斷的創新力量。
綜上所述,“雙創教育+鄉村振興”密切相關,雙創教育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而鄉村振興對高等院校農學類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將雙創教育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構建適應鄉村振興需求的教育體系,是高等院校農學類本科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深入探討了“雙創教育+鄉村振興”的內涵關系,為高等院校農學類本科教育體系的構建提供實踐支持,為鄉村振興的實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2 “雙創教育+鄉村振興”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
“雙創教育+鄉村振興”作為高等院校農學類本科教育體系構建的關鍵方向,近年來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在實踐中尚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難。
2.1 理論與實踐結合方面
傳統的農學類本科教育較注重農業基礎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這導致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和挑戰時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鄉村振興所需人才的特質包括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即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解決問題。因此,亟須解決教育內容與實踐之間聯系不夠緊密的問題。
2.2 教學模式方面
當前,農學類本科教育部分采用的教學模式以傳授式教學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的培養。與之相對,鄉村振興對人才的需求強調學生需具備自主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這需要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2.3 師資隊伍建設方面
部分農業類高校鄉村創新創業師資力量不足,高校實際專業教學和創業指導內容與當前農村的實際發展情況、農民實際生產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5]。這造成師資隊伍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
3 “雙創教育+鄉村振興”教育體系構建的途徑
構建高等院校農學類本科“雙創教育+鄉村振興”教育體系,作為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受到廣泛重視。為了培養適應鄉村振興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高等院校在教育體系中融入“雙創教育+鄉村振興”的理念,積極突破該體系涉及的瓶頸,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確保該體系能夠有效地落地實施。本文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實踐機制、師資隊伍以及社會支持等方面探討高等院校農學類本科“雙創教育+鄉村振興”教育體系構建途徑。
3.1 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
重構課程體系,用豐富的課程內容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從專業能力與思想觀念方面進行培養,讓人才可以有效推動鄉村建設[6]。首先,增設創新創業的相關課程,例如創新思維培養、創業管理和項目策劃等,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其次,將關于鄉村振興的相關內容融入農學類本科課程,包括鄉村經濟發展、農村社會建設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等,以增強學生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知和理解。教學內容的改革應注重實踐案例的應用和應用技能的訓練,引導學生在實際場景中學以致用,提升實踐能力。這些措施可以為高等院校培養適應鄉村振興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3.2 應用多元化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無法完全滿足“雙創教育+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應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課堂互動和實踐項目等,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同時,可以引入信息技術,開設在線課程和虛擬實驗,以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和途徑。通過多元化教學手段,學生能更好地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從而提升其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這些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培養出適應鄉村振興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
3.3 建設與完善實踐機制
實踐是“雙創教育+鄉村振興”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立完善的實踐機制,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踐機會。可通過開設農村實踐課程、創新創業實訓和社會實習等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農村,了解鄉村振興的現狀和需求,從而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同時,需要高等院校與政府、企業和農民等各界合作,共同建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平臺。通過完善實踐機制,可以促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
3.4 優化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的優化與建設是構建“雙創教育+鄉村振興”教育體系的關鍵環節。高等院校需要引入具有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專家和企業人員,構建起雙師型教師隊伍,并加強教師培訓。引入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和企業人員,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創業案例,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能夠同時滿足教學和實踐方面的需求,為學生提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服務。此外,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指導能力。通過師資隊伍的優化為學生提供更為貼近實際的實踐體驗,培養出更多適應鄉村振興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
3.5 建立社會支持平臺
“雙創教育+鄉村振興”教育體系的構建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參與。高等院校可以與政府、企業和農民等各界合作,共同建設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和鄉村振興示范基地。通過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和政策引導,促進相關項目的推進;企業提供實習崗位和創新創業資源,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農民作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通過建立社會支持平臺,高等院校能夠更好地整合資源,推動“雙創教育+鄉村振興”教育體系的構建,培養更多適應鄉村振興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為鄉村振興的實施提供人才支持。
高等院校農學類本科“雙創教育+鄉村振興”教育體系的構建,將有助于培養更多適應鄉村振興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為鄉村振興的實施和鄉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在構建“雙創教育+鄉村振興”教育體系的過程中,加強創新型、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養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7-9]。高等院校需要不斷探索創新,與時俱進,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鄉村振興的實施提供人才支撐。
4 結語
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深入推進,高等院校需認清其在培育新型農業人才、推動鄉村振興中的責任與角色。從教育內涵、內外部關聯性以及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入手,對“雙創教育+鄉村振興”這一教育體系進行深入剖析變得越加迫切。高等農業院校需要著眼于優化課程設置、引入多元教學方法、構建健全實踐機制、優化師資隊伍以及建立全面社會支持體系等一系列具體舉措,構建與“雙創教育+鄉村振興”理念高度契合的教育體系,進而更好地滿足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迫切需求,實現高等院校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有力融合,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和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 李海艷,唐禮智. 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路徑與驅動策略分析[J]. 農業經濟,2022(8):128-130.
[2] 吳玉霞,王延秀,楊麗婧,等. 鄉村振興背景下地方農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改革:以甘肅農業大學園藝專業為例[J].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21,30(5):58-61.
[3] 宋春春. 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體系建設研究[J]. 教育評論,2021(9):90-94.
[4] 曹滿湖,肖露,楊雄.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探索:以湖南農業大學為例[J]. 養殖與飼料,2022,21(11):10-15.
[5] 劉慧芳,王挺.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策略[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3,39(7):52-56.
[6] 高喜元.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現代化建設人才培養途徑探討[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20):252-254.
[7] 陽小勇,唐榮平,楊國琴,等.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學本科專業“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培養[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23(5):91-94.
[8] 胡清華. 鄉村振興視角下地方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探索[J]. 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2023(6):118-122.
[9] 楊曉艷,張軍成. 高校人才培養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J]. 現代農業研究,2023,29(2):55-59.
(責編:何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