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武
摘要: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小學教育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凸顯,并且逐步受到許多研究者和教師的重視與青睞,其中信息技術在提升課堂趣味性的效果尤為明顯。由此可以看出,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影響著當下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模式、課程價值以及教育目標。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將課堂教學和現代信息技術有機融合,使學生對課堂產生濃厚興趣,最終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有所收獲。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學數學教育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然后探討了通過信息技術構建小學數學趣味課堂的策略,以期能對相關研究作出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趣味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3)13-0084-04
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已經在我國各階段的教育教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首先,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知識更加具體化。教師將信息技術手段融入課堂教學中,使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和概念變得更加形象,便于學生掌握和吸收,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其次,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增強了知識的趣味性。教師應根據學生好奇心強的性格特點,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化情境進行有機融合,使數學知識更具趣味性和實踐性,從而促進教師的數學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中來,開展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巧妙利用動畫、圖片及歌曲等方式,為學生創設和諧而活躍的學習氛圍,同時,給予學生充分表達自我的舞臺,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發展和進步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 小學數學教育運用信息技術的訴求
一直以來,部分教師由于受到教學環境的制約以及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采用的基本都是以板書書寫的教學形式為主,將教學的重難點在黑板上書寫下來,然后,根據教材內容向學生講解知識內容,這種枯燥乏味的教學形式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會嚴重影響教師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無法取得顯著的學習效果。其次,教師書寫的板書內容過于單調且抽象,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化技術引入現代化的教學元素,如動畫、圖片、聲音等,使抽象的知識內容更加具象化,對復雜的知識內容進行進一步加工,使其變得形象而具體,理解起來也更加容易,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吸收更為深刻。當前部分教師已經認識到現代化信息技術對自身教學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性,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在課堂上逐漸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手段來制作教學課件,不斷拓展自身的教學資源,將教學內容以形象生動的影像和色彩生動的圖片展現出來,全面突破自身教學瓶頸,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教師應借助信息化技術構建個性化的教學情境,將抽象而復雜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化的教學元素進行有效結合,使學生參與實踐教學活動的自主性越來越強,引導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和理解數學理論知識及相關概念,為學生構建積極而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 通過信息技術構建小學數學趣味課堂的策略
(一)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學生的認知規律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尤其是在數學的學習中,尚未建立起數形結合的思想,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需要依靠教師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才能夠理解透徹。因此,教師需要特別重視數學課堂中的導入環節,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能夠運用豐富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考。其中信息技術是激發學生興趣的一種良好形式。例如,在學習公頃和平方千米這兩個度量單位時,學生學習的時候比較容易混淆,兩者之間的轉換較難掌握。同時,由于度量單位這個知識點是較為抽象,且學習起來較為枯燥的。因此,教師在教學導入環節運用多媒體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不同大小的建筑物,讓學生根據其中所標注的信息計算面積,判斷不同物體的大小。在學生的計算完成之后,再導入平方千米和公頃這兩個單位的概念。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穿插多媒體的演示,將面積的計算過程運用動畫形式進行演示。同時對課堂展示中所出現的各種物體進行疊加對比,讓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了解更加直觀。這樣在進行講解的時候就不再僅僅是運用講授法,而是結合演示法,持續地維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專注于課堂教學之上,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以微課作為培養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又如,在開展加減混合運算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在課程引入階段運用談話的方式導出課程主題:“同學們,你們在周末的時候想要去什么地方游玩?讓我們一起去海洋世界看一下吧!”然后,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向學生展示PPT,讓學生仔細觀察海洋世界的圖片,教師提出問題:從圖片上可以看出海洋世界有展示區、休閑區和表演區,今天上午,海底世界的展示區有89人,中午離去了21人,下午又來了9人,那么,截至目前,海洋館的展示區一共有多少游客在場參觀呢?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計算,并將課堂上所學的加減混合運算方法融入問題解決過程中,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提升計算的效率、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在計算完畢后,教師可以對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和評價。如,教師可以運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向學生講解加減混合運算的知識以及課堂問題的要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出與課程有關的問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列出算式,并探究出運算的順序和方法,進而使學生的學習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開展多媒體教學模式
多媒體教學是小學教師在課堂上十分青睞的一種課堂輔助工具。小學數學課本并沒有超高難度的內容,而借助多媒體,可以將稍微帶有難度的知識點轉化為容易理解的具體內容。并且還可以實現數學知識內容的生動演繹,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內容與理解并且靈活應用在生活中。另外,因為數學課程的特殊性,學生對數學課堂缺乏興趣。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點與多媒體技術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十以內的加減法”當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播放一段有關于加減法的動畫。因為學生的年齡較小,對動畫片毫無抵抗力,所以在教學中運用這一教學手段不但能夠使學生明確教學內容,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又如,在教學開始時,教師可以播放“太空飛船教你學習加減法”這一動畫,觀看過后學生就會對加減法有一個初步的概念認知。這時教師可以開展情景教學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教師可以找三個學生進行提問:“給你2包餅干,給他2包餅干,再給她3包餅干,你們一共有幾包餅干了啊?”提起餅干,學生一定會提起興趣,自然而然也會理解2+2+3=7這樣的數學計算題了。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制作一些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具,如數學課上的刻度尺以及模型等。并且教師在備課的同時,還要準備一些與教材內容相符的小游戲,如接力背誦《九九乘法表》等游戲,最大限度地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三)信息技術創造教學情境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最大的運用在于營造教學情境。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學生學習最大的難點在于無法將抽象的知識與實際聯系起來,甚至是部分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主要是依靠死記硬背,并沒有真正地理解知識的內涵。因此,教師也會在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的方式來輔助學生的理解。而信息技術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讓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時候,從教材的設計上來看,首先介紹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在學生熟悉這兩者的概念之后,再介紹平行四邊形與梯形。因此,教師在教授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時,通過信息技術來塑造情境,讓學生從情境中直觀地了解到平行與垂直的概念。教師在課堂中提出問題,在紙上任意畫兩條直線,會出現哪幾種現象?之后,請學生用電子筆在白板上畫出兩條直線,之后運用動畫讓這兩條直線無限延長,最終呈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演示完之后,則分別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與梯形,讓學生分析這兩個圖形中的四條線段分別是何關系,從而了解這兩種圖形的特點,了解線段與圖形之間的關系。在學生了解圖形的基本特點之后,設計了魔法師大冒險的活動,即通過多媒體演示一段魔術表演,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記錄下來在這段表演中所出現的各種圖形。學生在多媒體情境的演示下,能夠較為容易地進入到這個情境中,同時結合教師設計的任務,注意力也會高度專注,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本堂課程的教學重點。因此,這堂情境教學在多媒體的演示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開展“圓柱的認識”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在課堂上以實踐活動為主線,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學習的自主性,通過觀察和操作親身體會數學知識,并從實踐中獲得新知,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圓柱形的茶葉桶、筆筒、水杯,讓學生初步認識圓柱的形狀,然后,創設問題情境:“李明家有一塊圓形的鐵皮,直徑為4分米,他想以這塊鐵皮為底制作一個圓柱形的水桶,選擇一塊什么樣的長方形鐵皮較為合適?”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和思考,進一步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來探究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教師運用情境教學的方法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為學生呈現各種生活實際中的圖像和視頻,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進而充分增強學生的實踐和操作能力。
(四)設計合理的教學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合理的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借由問題深入分析,并且在解題過程中逐步深入學習內容,在不斷探索中構建趣味課堂。例如,在講解“分數應用題”的時候,教師就可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設計有趣的故事情節,并在故事中穿插數學題。首先,教師要提前準備好小美人魚的圖片以及動畫片段。在進行教學時,教師一邊播放圖片以及動畫片段,一邊講述數學故事:“小美人魚收集了很多很多漂亮的珍珠,并把珍珠藏在了家里。在收集了100顆珍珠的時候,小美人魚有事離開了家。但這時小美人魚的死對頭來到了她的家里,第一天偷走了全部珍珠的1/3,第二天偷走了剩余珍珠的1/2,這時小美人魚還剩多少顆珍珠呢?”故事講到這里,學生并不會因為分數應用題感到乏味,而是會被小美人魚的故事情節以及圖片、動畫所吸引,也不會在第一次面對分數應用題時而緊張。由此可以看出,這一教學手段的應用,會比直接要求學生計算的效果更好,能夠最大限度地營造趣味課堂教學氛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其在教學中的應用空間更加廣泛。教師應當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成果輔助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把握學科特點,運用信息技術啟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突破重點與難點,同時營造栩栩如生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良好體驗。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構建良好的互動模式,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在教學中進行相對的調整,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五)信息技術營造高效互動
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之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不再局限在簡單的演示以及影音功能的展示,在互動性以及智能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師在課堂的發揮也有了更大的空間。如目前已經較為成熟的交互式電子白板,慕課等都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以交互式電子白板為例,在其輔助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能夠以更為充分、多樣的形式展開,教師也能夠通過這種溝通交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全面的了解以及輔助。比如,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情境下,教師在課堂開始前的預習階段就可以通過學生端的反饋了解學生在預習任務的完成狀況,在預習過程中所面臨的難點,從而針對課堂的講解設計進行相應的調整。在此基礎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了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狀況。如在講解“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時候,教師在講解完知識點之后進行隨堂測試,了解學生的掌握狀況。傳統的課堂上教師只能通過抽查2~3位學生來了解班級的測試狀況,但是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學生端的作答,教師能夠很快了解全班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狀況,針對掌握不好的學生進行重點的輔導。與此同時,教師的教案也能夠保存在終端,學生對某個知識點不了解的話,也能夠在課后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中所保存的教案進行回顧,一直到掌握為止。除此之外,目前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最新應用中功能還在不斷地升級,能夠通過日常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進行匯總與統計,讓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自身的教學狀況一目了然,在教學中也能夠進行針對性的調整。此外,信息技術成果在當前數學學科應用過程中不僅僅局限在相應的課堂教學,在課后教師也會制作一定的微視頻,來更好地輔助學生進行相應的復習和預習工作,使學生能夠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從而提升相應的數學能力。通過微視頻教學,可以使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知識,不斷活躍思維。此外,在微課制作過程中教師也會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六)運用信息技術設計多樣習題
對小學數學課程而言,課堂練習環節屬于其中不可缺少的構成部分,不但可以提升學生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而且還能拓展學生的數學學習思路。在開展課堂練習環節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設計多樣習題,使學生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展開練習,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對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方面起到顯著的促進效用。例如,在小學數學課上,教師向學生講授完“簡易方程”這部分內容后,便可先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布置一些求解方程答案的計算題,由此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在學生完成上述基礎題的計算后,教師再運用信息技術給出一些具有綜合性的應用題,布置此類習題的目的是鍛煉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在學生嘗試對應用題進行解答前,教師可以先選擇典型的例題演示求解過程,以此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最后,教師再應用信息技術給出一些課后思考題,從而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思考求解的方法。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學習能力差異的基礎之上,對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并實施相應的教學策略。結合信息化技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學習活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培養及提升,進而為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順利發展發揮重要的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郭傳華.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融合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1-2.
[2]蔣莉.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智慧運用[J].華夏教師,2022(32):85-87.
[3]張曉珊,周孟楠.數字時代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22,8(21):146-149.
[4]蔡美香.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2,8(20):143-145.
[5]常慧.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功能[J].中國新通信,2022,24(19):200-202.
[6]劉維平.關于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思考[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9):173-175.
[7]王育紅.淺談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教學[J].中國新通信,2022,24(18):188-190.
[8]常慧.科技引領教學創新——小學數學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J].中國新通信,2022,24(18):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