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啟健
摘要:近年來,工業進步推動著經濟快速發展,與此同時,生態環境問題也愈發嚴峻,提高營林造林技術水平,對促進現代林業發展、維持經濟與生態的平衡具有深遠意義。營林造林技術種類愈發多元化,只有加以科學合理應用,才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出營林造林技術在林業發展中的價值,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營林造林技術應用是林業發展的基礎,只有全面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才符合長遠可持續發展理念,才能夠使林業發展創造更加可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應。當前,營造林技術在林業發展中的應用愈發廣泛,應充分把握技術應用要點,發揮營造林技術價值,促進林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時期;營造林技術;林業發展;應用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林業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而隨著各行業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導致部分地區出現過度林業開發的現象,給森林生態環境造成難以逆轉的破壞。從長遠來看,林業生態的破壞已嚴重威脅著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已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與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更凸顯出發展林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愈發深入人心,如何在開發利用林業資源的同時做到有效保護,是營造林技術研發及應用中應重點關注的問題。營造林技術涵蓋內容廣泛,具體應用內容包括樹種選擇、幼苗撫育、土地整修、科學栽種等等,只有制定科學合理的林業種植以及維護措施,科學應用營造林技術,才能有效改變林業資源銳減、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的局面。
1 新時期營造林技術在林業發展中的應用價值
1.1 有利于科學進行林木管理
從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保持林木健康生長,促進林業的長遠發展,必須以科學的林業管理為前提,將營林造林技術應用于林業發展中,其最大的應用價值就是提高林木管理的科學性。首先,有利于保證樹木的成活率。科學的營造林技術應用,有利于在樹木管理中,及時補植和挖除病死樹苗,并對樹木的種植順序以及排列規則進行合理科學地安排,結合當地的土壤、氣候等種植條件來選擇苗木的種類,結合因地制宜的原則,提高樹木幼苗護理的科學性,補足樹木生長中的各種養分,有效提升樹木的成活率;有利于病蟲害防治[1]。病蟲害對于林業發展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當林區暴發嚴重病蟲害時,往往會迅速擴散,對樹木健康生長極為不利,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容易導致樹木大面積死亡。病蟲害防治作為營造林技術應用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運用科學的病蟲害防治管理方法,有利于實時監控樹木生長情況,有針對性地防范病蟲害,既能夠降低病蟲害對于樹木健康成長的危害性,同時也有利于減少病蟲害防治的成本,提高林木的生長質量和經濟效益。最后,營造林技術的引入,還有利于科學系統規劃林木育苗、灌溉、施肥等一系列工作,提高樹木種植養護能力,以保證林木健康生長。
1.2 有利于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林木種植、養護中,通過營造林技術的合理干預,有利于對林木生長的各個環節實施科學控制,抵御林木生長過程中潛在的各種風險,確保林木能夠健康成長。開展營造林工作有利于保證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穩定性,維持生物的多樣性,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營造林技術的科學引入和應用,還有利于提高樹木生產的效率質量,滿足社會各行業發展對于林木資源的需求[2]。林業作為我國基礎產業,是許多生產制造行業的生存基礎,而林業發展的基礎則離不開營造林技術的應用。在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導向下,營造林技術引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林業管理的效率,能夠提高林業種植者的管理水平,確保林業資源開采的科學性,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有力的支撐。
2 新時期營造林技術應用于林業發展中的現狀
2.1 對樹苗培養的重視程度不足
樹苗培養是營造林技術應用的重要一環,營造林技術的應用首先需要提高樹苗的成活率。而結合實際應用來看,一些管理人員沒有花費過多的精力在樹苗管理方面,樹苗在后期發育過程中,由于缺乏養分或遭受病蟲害侵蝕,從而導致樹苗發育受到嚴重的影響,樹苗的成活率大大降低,造成極大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損失。
2.2 林地整修工作存在問題
林地整修是營造林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林地整修的科學性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林木的健康發展。對土地進行翻耕處理,其目的在于改善土地質量,為樹木健康生長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當前很多地區并沒有按照相關的要求開展林地整修工作,包括雜草清理不及時、土地翻耕不到位,等等,導致林木生長養分不足,病蟲害發生率增加。
2.3 營造林設計規劃不合理
大規模應用營造林技術,其根本目的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補充林業資源,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從而最大程度發揮林木資源的利用價值,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自然環境。營造林設計就是要在有限的土地資源和空間內,最大化實現林木的覆蓋,但也要結合實際情況控制好樹木的間距,而確保樹木能夠獲取供給生長的營養[3]。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以及土壤環境決定了種植方案的差異性。但目前我國營造林技術專業人才匱乏,在設計規劃中還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未對不同區域的條件進行全面考慮,影響了營造林的實際效果。
營造林技術的引入及應用在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不容置疑,但從技術的應用來看,還存在諸多限制性因素,只有破解這些難點問題,才能夠進一步激發林業發展中營造林技術的應用活力。林場相關人員在對營造林進行設計和應用時,務必要考慮到不同區域在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土壤等方面的差異性,展開有針對性的造林方案設計。但與此同時,也不能脫離經濟性的原則隨意設計,資金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此外,根據樹木種植生長過程中所反饋的現象,要及時對造林方案進行調整,不斷完善種植計劃。
3 新時期營造林技術在林業發展中的應用實踐
3.1 種植地清理
種植樹木的關鍵一環是合理選擇種植地,種植地的適宜性是確保林木健康生長的前提基礎。應用營造林技術時,需結合不同樹種的生長習性,合理規劃種植地,并對于種植地進行相應清理,包括清除雜草灌木叢、進行土地翻耕處理等等,確保林木能夠獲得更好的生長條件。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運用化學方法以及物理方法,如噴灑除草劑、火燒、人工鏟除都是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特性,提高土壤的抗侵蝕能力的有效方式,從而有效提高樹木成活率,加快林地苗木的生長速度。林地整修中,土壤翻耕可分為局部和全面兩種,全面的土壤翻新更適用于平原地區林業建設。
3.2 樹種選擇
林木種子的選擇和處理,同樣是決定林業發展的關鍵一環,需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要結合區域土地以及氣候等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樹種,始終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例如,西北部地區更加適應闊葉林樹木的生長,選擇樹種時就應該考慮闊葉林類樹木。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氣候比較嚴寒,營造林建設中,選擇樹種時,更宜傾向于選擇松樹這類耐寒且生命力頑強、存活率高的樹種。另一方面,要選擇母樹生長比較好的樹種,發芽率是種子選擇時考慮的重要因素,只有樹種的質量好,才能保證后期的成活率和健康生長。
3.3 樹苗撫育
樹苗撫育是營造林技術應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進行樹苗的引入和培育時,必須嚴格遵照營造林技術進行。首先,要明確地方氣候環境因素和土壤特點,在引進樹種后進行詳細檢測,確保其指標合格的基礎上再進行種植;其次,樹苗的運輸中,需要做好溫度控制工作,以避免樹苗在運輸中產生壞死。最后,需要對土壤情況進行檢測,一方面,要對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質進行檢測,包括重金屬含量、農藥殘留以及放射性物質等等;另一方面則要對土壤種植的適宜性進行檢測,包括土壤含水量、菌落數量以及有機質、酸堿度檢測等,確保土壤能夠促成樹苗的正常發育。
3.4 科學栽種
除了要合理選擇樹種外,一定要結合種植地的氣候、土壤的具體情況,確定樹苗栽種的具體時機以及栽種的具體方式,這也是營造林技術應用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確保樹苗成活率的關鍵一環。一方面,合理運用苗穴挖掘技術。實施大苗帶土球栽種的方式,同時栽種時要有效避免將土球踩傷;另一方面,要合理確定,種植的密度。樹木種植的密度過低,會影響其經濟和生態效益,而如果種植的密度過大,又會影響樹木在生長過程中的營養供給,從而不利于樹木的健康生長。因此,在營造林技術應用中,對于種植密度的部署規劃也是重要的一個部分。例如,對于生長速度比較緩慢的樹種,可以考慮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反之亦反。
3.5 混交造林
混交造林是營造林技術中廣泛應用的一種技術手段。混交造林的目的在于對不同種類樹苗進行混合式規劃種植,應用同行同種、隔行隔種等分區域的種植方式,合理規劃利用土地資源,提高樹苗的成活率的同時,還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間及土地資源,創造更大的生態環境效益。
3.5.1 病蟲害跡地
混交營造林技術應用于病蟲害跡地中,在跡地范圍內尋找未遭受病蟲害侵蝕的健康樹木,同時對病蟲害嚴重的樹木進行銷毀是首要任務,以避免其他健康樹木也遭受病蟲害影響,確保整體的成活率。排查遭受病蟲害侵害的樹木植株時,應悉心觀察林中植被,以綜合考量樹木遭受病蟲害侵蝕的情況。如果樹木受侵害嚴重,則要組織展開清理,減少二次污染,確保營造林工程進行順利。在設計造林規劃方案時,就要充分考慮到樹種的抗病蟲害能力,對易遭受病蟲害侵害的區域,可選擇種植樟樹等抗蟲性良好的樹種。
3.5.2 火燒跡地
在火燒跡地中運用混交營造林技術,需對整片區域進行合理規劃,選擇樹木植株時,需考慮到具體生長條件及環境,結合火燒跡地的實際情況選擇混交樹種。為維持區域生態平衡,應確保所選樹種與附近區域林木樹種類似,避免破壞區域生態平衡,影響生物的多樣性。此外,在補植混交樹種時,要充分考慮到種植地塊大小的合理規劃,同時還要引入存活率比較高的樹種,種植過程中,合理規劃密度,確保所有樹木都能夠充分吸收光照與養分,實現火燒跡地的生態恢復。
4 提高營造林技術在林業發展中應用效果的措施
4.1 貫徹落實營造林技術方案
林業技術人員應該嚴格依照營造林技術方案展開貫徹落實,滿足營造林技術實現的要求。從目前我國林業管理的實際情況來看,在營造林技術方案的落實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欠缺,導致林場存在樹木種植不合理等現象,不利于提高營造林技術的應用效果。對此,林場技術人員在落實營造林技術方案時,應該結合方案內容,落實細節管理措施,大到林場的整體規劃設計,小到施肥、澆水、病蟲害監測等各個方面,都需要實施科學監督和實時管理。如果在管理中存在疏漏,或者方案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對林場整體規劃種植效果必然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進而阻礙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甚至出現大規模虧損。林場技術人員要結合營造林技術要求,選擇合適的種植方法,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提高營造林技術應用效果,發揮其在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價值。
4.2 加強營造林設計及技術隊伍建設
營造林技術從設計到實施的整個過程,都需要高素質、專業化設計人員及技術人員的協調配合,因此,必須重視營造林設計及技術隊伍建設,保障相關設計人員及技術人員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有關人員部門要加強對營造林設計及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引入林業經濟林業生態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切實提高營造林設計及技術隊伍的專業化程度,轉變落后的營造林技術應用觀念,提高林場整體管理水平,促進林業可持續創新發展。
4.3 加強林業科學養護管理
不僅要在林業種植中科學應用營造林技術,同時還應該以先進的營造林理念和方法,加強林業的科學養護和管理。第一,要積極組建專業的林業資源養護及管理隊伍,建立健全林業養護管理制度,強化管理力度。第二,要根據地區林業養護管理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方案,實時跟蹤掌控苗木生長狀況,并結合其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且針對不同類型的樹木采取差別性管理,在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土壤條件等方面采取科學的舉措,提高苗木生長管理水平。第三,營造林技術應用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涉及林業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須要結合工作實際落實,才能切實發揮成效。
5 結語
綜上所述,營造林技術的引進有利于解決林業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營造林是一種大規模、系統化的造林工程,加以合理科學應用,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與生態建設的同步發展。林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營造林方式,相關部門及人員應充分了解營造林技術應用的關鍵內容,并積極探索提高營造林技術在林業發展中應用效果的措施,為社會各行業提供發展所需的林木及生態資源,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在經濟與生態發展中尋求平衡,發揮林業在推進社會經濟發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炯艷.林業營造林關鍵技術與管理措施探究[J].花卉,2019(22):219-220.
[2] 王緒.淺談林業營造林技術[J].中國科技博覽,2015(38):291.
[3] 胡世彬.營造林技術在林業發展中的應用探究[J].市場周刊·理論版,2018(3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