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陶海榮(1977~),女,漢族,安徽合肥人,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崗集鎮中心學校,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相關方面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學效率。小學數學知識與生活關聯密切,而學生思維能力存在差距,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阻礙,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關注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因素,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結合學情優化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基于此,文章從小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入手分析、探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策略,以期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10-0081-04
在新時期下,小學數學教師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調整教學方向,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帶給學生獨特、新穎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興趣的指引下投入更多的精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從實際教學來看,受到教師教學模式的影響,有些學生認為數學課堂沉悶無聊,缺乏吸引力,注意力難以集中,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針對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小學數學教師要進行反思,認真分析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度。教師教學方法陳舊是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數學教師在講授數學概念時,采用灌輸的模式,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有效性也無法提升。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開展探索和實踐,結合課程特點,考量學生的接受能力,開展創新實踐,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首先,數學學科是小學階段的主科之一,教師受到陳舊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中會忽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所采用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得學生在課堂中出現脫節的問題,不利于其健康成長。小學生處于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在講解數學概念的同時,要組織開展多種活動活躍課堂氛圍,豐富課程內容,但是從實際教學來看,教師多是按部就班地講解教材內容,并未進行拓展延伸,使得學生的視野受到局限,思維也會逐漸固化。還有部分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并未了解實際學情,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得課程內容難度較大,對學生而言較難理解和掌握,長期如此,學生會逐漸喪失學習自信,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會有所降低,會阻礙其發展。缺乏溝通交流,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無法及時解決,導致問題逐漸累積,師生之間存在壁壘,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數學基礎薄弱。
其次,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能夠依據政策的指引,優化調整課堂教學模式,引入多種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為數學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但是部分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方法有失偏頗,沿用陳舊的教學模式,并未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調整,使得課堂氣氛沉悶,對學生正常學習的開展造成阻礙,不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問題重重,難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而學生受到教師的影響,會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抵觸情緒。除此之外,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也會對課堂教學產生影響,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將重點放在數學理論知識的講解中,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并未糾正學生錯誤的學習習慣,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諸多問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針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小學數學教師要認真反思并深入分析,結合問題出現的根源采取措施加以解決,讓學生重新燃起學習自信,在課堂中踴躍發言,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深度學習,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數學概念。
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組織課前預習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推動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彰顯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基于對學生的了解,優化課堂設計,通過布置課前預習任務,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經由自主學習完成課前導學案,熟悉新課所學內容,為課堂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數學程度,圍繞新課內容合理地設計導學案的內容,在課前借助網絡平臺發送到學生手中,推動學生開展預習,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預習成果調整教學方向,針對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點撥,消除學生的疑慮,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制作微課視頻加以引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初步認識并理解課堂學習的重難點,在課堂中跟上教師的思路,有利于避免學生出現脫節的情況,同時有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以小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本第5單元《圓》第4課《扇形》為例,在課程學習中,教師可以結合扇形的特征,了解扇形的各部分名稱設計課前導學案,如:“①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扇形?嘗試畫出示意圖。②一個以半圓為弧的扇形,它的面積可以怎樣求?扇形面積與它所在圓的面積的關系是怎樣的?③畫一個半徑是2厘米的圓,再在圓中畫一個圓心角是100度的扇形,并計算出這個扇形的面積。”教師還可以發送微課視頻供學生觀看,幫助學生理解基礎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借助導學案加以鞏固,找出學生的薄弱點,結合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展開集中講解,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優化課堂導入
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并不重視課堂導入的設計,多以復習舊知識的形式導入,不僅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會導致學生出現抵觸情緒,整堂課程的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而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方向發生了轉變,會注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認識到課堂導入的重要性,并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引入,發揮課堂導入的真正價值,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導入是課程的初始階段,導入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初步了解新課內容,在興趣的指引下開展學習,還能夠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對課前導入的優化設計,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引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新課知識的講授做好鋪墊,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以小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本第5單元《圓》第3課《圓的面積》為例,本章節學習的重難點在于幫助學生掌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動畫“小羊吃草”,以講故事提問的形式進行導入,讓學生在觀察動畫的基礎上思考:“拴在樹上的小羊能吃草的最大范圍是多少?”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引出小羊吃草的范圍是以拴小羊的繩長為半徑的圓的面積,借助這一形式引發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新課的開展十分有利。再以小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課本第4單元《比例》第2課《正比例和反比例》第2節《比例》為例,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呈現面值是100元的人民幣,在班級中組織開展換零錢的活動,讓學生將教師提供的零錢換成其他面值,并思考:“各能換幾張?”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并結合表格思考:“什么變了?怎么變的?什么未變?”借此引出新課內容,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開展小組合作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引入合作學習豐富課程形式,結合學生的程度合理地劃分學習小組,在實踐教學中貫徹落實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學生的優勢和特長,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推選出小組長,管理和維護小組,保障小組合作的順利開展,為學生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關注到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劃分學習小組時保障每個小組都有一至兩名能力相對強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發揮他們的帶動作用,為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在小組交流中學生會提出不同的問題、持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教師要加以引導,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見解,營造出開放的學習氛圍,同時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使他們牢牢掌握課程的重點。
以小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本第8單元《數學廣角——數與形》為例,在章節內容的學習中,需要學生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圖形中隱藏的數的規律,并用圖形來解決一些有關數的問題。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借助談話導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接著出示教具,詢問學生:“這個是什么圖形?”“一共有幾個呢?”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擺成一個圖形,借助圖形探究“求幾個連續奇數(從一開始)的和”的方法,教師要提醒學生在擺圖形的同時要注意思考:“怎樣擺更有利于解決這個問題?”接著給予小組展示成果的空間,教師要進行集中點評,讓學生從中歸納總結,以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設置課堂提問
小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數學教師在課堂中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溝通,借助提問活躍課堂氛圍,了解學生的理解情況,結合學生的薄弱點調整教學方向,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數學教師要立足于數學教材,創設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緊扣數學與生活關聯密切這一特點,引入生活化的元素,拋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引導,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聯,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投入更多的精力,并在生活中加以應用。
更重要的是,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把控問題的難度,若教師拋出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經思考就能夠回答,課堂提問會喪失效果,反之若教師設置的問題難度較大,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無法回答問題,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設置課堂提問時,要合理地設計問題,做到拋出的問題難度適中,并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小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本第6單元《百分數(一)》為例,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借助課件呈現手機電量充滿的情境,并拋出問題:“圖片中100%是什么意思?怎么來理解?”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回答,回答百分數表示的含義,借助圖片感受百分數的作用。接著以高鐵和普通火車為例,向學生講解高鐵和普通火車的速度差異,并出示“高鐵的速度是普通列車的300%”,詢問學生:“你覺得這句話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嗎?為什么是300%呢?”借助問題拉近師生距離,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能夠起到推動作用。
(五)組織趣味游戲
小學生活潑好動,數學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結合學生這一特點,組織開展多種游戲,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以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在課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分析課程學習的重難點,并與學生開展溝通交流,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趣味游戲相結合,牢牢抓住學生的眼球,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能夠轉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打破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刻板印象。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搜集整理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在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時適當融入游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來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提高其課堂專注度。
以小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課本第1單元《負數》為例,在章節內容的學習中,需要學生理解正負數的意義,能夠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的數量。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借助游戲引入,讓學生做出與教師相反的動作,如教師坐下學生需要起立,讓學生將注意力從無關事物上轉移到課堂中,接著組織開展“我說你寫”的趣味游戲,教師可以口述之前所學的概念,鍛煉學生的反應力,借助兩組相反的概念引出負數,并呈現謎語供學生猜測,以某地為例展示相關的資料,如3月某一天的氣溫變化圖,讓學生摘抄圖片中的數據,思考這組數據有什么特征,借助數據講解負數的概念幫助學生理解。接著組織開展趣味分享,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負數?你能用正負數來描述生活中的現象嗎?”為例,給予每個小組溝通交流的機會,讓學生歸納總結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在討論結束后聽從教師的口令回答進行搶答,回答一種現象積1分,最終積分最多的小組可以獲得教師的獎勵。在教師組織開展的趣味游戲中,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高度集中,認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在明晰游戲規則的基礎上展開作答,在游戲中收獲快樂的同時,牢牢掌握課程重點,同時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能轉變教學方向,在設計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時,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游戲、漫畫等,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借此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在實踐教學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甚微,面對這一情況,數學教師要及時反思,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查漏補缺,調整課堂教學。小學生各項能力尚處于發展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組織課堂教學之前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注重對課堂導入的優化設計,借助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圍繞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互動溝通,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經由數學教師的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夠得到顯著提升,對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頗有助益。
參考文獻:
[1]丁艷偉.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方法[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6):1003.
[2]練金花.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2):759.
[3]孫美雪.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探究[J].文淵(高中版),2021(7):2041.
[4]嚴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J].文淵(小學版),2021(8):257-258.
[5]邱寧寧.淺析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學的有效性[J].文淵(小學版),2020(6):144.
[6]厚陽陽.淺析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學的有效性[J].文淵(中學版),2020(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