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界的廣泛普及,微課也應運而生,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青睞。簡單來說,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就是教學視頻,利用微課來輔助小學數學教學,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具有積極作用。文章從四個方面入手,分析了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微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季麗娟(1974—),女,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一附屬小學。
相較于傳統的師講生聽的教學模式,微課更強調教學的靈活性、自由性和高效性。微課主要由教學視頻構成,這些視頻雖然篇幅短小,但是卻包含了一個又一個數學重難點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使用微課來輔助教學,一方面能夠推動教學走向現代化,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一、課前使用微課,做好教學準備
(一)組織學生預習
充分的準備是成功的基礎。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組織學生預習即將要學的新知識。微課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包容性強,教師可以提前精心規劃教學內容,提煉出該節課的精華部分,將其錄制成預習視頻[1],讓學生跟隨微課視頻提前預習,夯實基礎。
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整十整百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時,教師在課前組織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的方式來預習該節課的一道例題。微課視頻中首先展示了一張情景圖,上面的問題是:“將80根小棒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可以分幾根?”之后,視頻借助小棒來講解演示算理。具體過程為,要分配80根小棒,可以先把80看成是8個10,這樣一來,80根小棒就變成了8捆10根的小棒。接著,再對這8捆小棒進行分配,每個小朋友可以得到2捆,也就是20根小棒。講解完算理之后,視頻又展示了列式計算的步驟:80÷4=20(根)。最后是類比練習,讓學生計算800÷4的結果。
通過錄制微課視頻,教師將重點知識有條理地呈現出來,在短短的幾分鐘時間里,讓學生自主經歷預習和自學的過程。在面對那些難度不大但非常重要的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視頻來幫助學生預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激發學生興趣
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說,視頻模式的知識點講解,要比教師的口頭講解更能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基于此,教師可以錄制一些趣味性視頻,并在課前播放,讓學生在學習知識點的同時,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讓學生保持對課堂教學的熱情。
以教學長方形的面積這節課為例,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特意在微課視頻中將學生所熟悉的動畫片《熊出沒》作為題目背景。視頻講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為了綠化環境,熊大和熊二要在一塊長方形的地上種樹,這塊地長10米,寬8米。吉吉國王告訴熊大和熊二,如果想要小樹苗健康長大,就必須要在土地上撒些肥料,1平方米要撒1小袋。這可把熊大和熊二難住了,他們不知道這塊土地上應該撒多少袋肥料。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們吧!
熟悉的畫面一播放出來,學生的注意力立馬被視頻所吸引。跟隨著微課視頻的后續講解,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制作微課視頻,使學生在興趣的加持下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中,解決更多有趣的數學問題。
二、課中使用微課,提升教學效率
(一)鞏固重點知識
知識鞏固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微課視頻的誕生,讓鞏固知識變得更加輕松簡單。在學生學習完某個知識點后,教師可趁熱打鐵在課堂上播放微課視頻,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印象,同時讓學生在鞏固練習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
比如,當學生學習完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之后,教師在課堂中播放微課視頻以鞏固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記憶。該微課視頻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內容是對課堂所學內容的簡單總結—在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中,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第二部分內容包含了鞏固和提高兩種練習題以及講解。其中,鞏固練習題是根據題目說一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然后計算出最后的結果;提高練習題是錯誤改正,視頻出示幾種混合運算的錯誤算法,由學生指出并訂正。
通過這個微課視頻,學生完成了對重點知識的回顧和總結,加深對混合運算步驟這一重點知識的印象,隨后又在不同的題型中運用所學知識解題,進一步提高了混合運算能力。
(二)突破難點知識
課堂中的難點知識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2]。為提高全體學生的數學水平,教師應當在學生掌握重點知識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突破難點知識。微課用視頻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具體,用動態化的演示讓原本不易理解的知識變得生動、容易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利用微課視頻來幫助學生突破難點知識的學習。
以乘法分配律的教學為例,這節課的難點在于引導學生抽象地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發展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微課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幫助學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
在觀看視頻時,教師要求學生在不計算的情況下說一說為什么8×12+12×7和12×15這兩個算式相等。通過視頻講解,學生會對算理產生這樣的想法:8個12加7個12等于15個12,15是通過8加7得來的,接著從算式過渡到符號,△×5+△×9=,15×a+15×b=,a×c+b×c=。通過一步步的過渡和引導,學生最終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率的公式:a×c+b×c=(a+b)×c。
在直觀視頻的講解和引導下,原來晦澀難懂的難點知識變得直觀、易懂。可見,微課視頻的講解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突破難點知識,讓原本抽象的知識點變得具體而易懂。
三、課后使用微課,做好學習保障
(一)引導學生總結
完整的課堂流程除了要有新穎的課前導入和詳細的課堂講解,還應做到有始有終,重視課堂的末尾環節。要想讓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完整且豐富,教師就必須要引導學生在課堂的末尾環節總結每節課的知識點,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建立起完整的數學框架。微課視頻就能起到這樣的作用。教師可以使用微課來引導學生總結課堂知識點,讓學生跟著視頻的引導和講解,將所學知識凝聚成一張思維導圖,進而理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如教學“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時,在學完整個單元的知識之后,教師組織學生跟隨微課視頻的步伐總結這一單元的內容。首先是比較面積,方法分為直接觀察法、數方格法、重疊法和割補法;其次是歸納各個多邊形的底和高,此時學生可以將本單元所學的各種多邊形畫下來,并將其底和高標注出來;最后是推導各種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以平行四邊形為例,在計算其面積時,最簡單的方法是數方格法,最重點的方法是割補法,通過割補平行四邊形使其變成一個長方形,然后利用轉化思想推導其面積公式。學生在微課的引導下復習了整個單元的知識點,明確了各種多邊形面積公式之間的聯系。
(二)拓展思維方式
一般來說,在課堂的末尾,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總結知識點,還要設計一個開放性的拓展環節,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隨著學生年級的不斷升高,他們所學到的知識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教師要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解題思路的能力。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展示和講解開放性練習題,比如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以此來引導學生綜合思考問題,綜合運用知識。
如題:“在支援抗洪救災的活動中,某運輸隊接受了運送2520噸生活物資的任務。在前6天里,運輸隊一共運送了720噸物資。按照這樣的速度,剩下的物資還需要多少天才能夠運送完?”
這是一道混合計算應用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思考問題。第一種解法是用剩下的物資的噸數除以每天運送的噸數,直接求出還需要多少天才能夠運完,列式為(2520-720)÷(720÷6);第二種解法是先算出運送這批物資一共需要多少天,然后再減去已經運了的6天,列式為:2520÷(720÷6)-6。學生在學習分數和方程的相關知識之后,還可以從更多的角度嘗試解決這個問題。在微課視頻中,教師可以把所有的思路一一列舉出來,拓展學生的思維。
利用微課視頻來講解開放性練習題,最便捷之處在于能夠一次性將所有的解題思路呈現給學生,這樣既可以節省教師的板書時間,又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
四、轉變教學模式,培養自學能力
(一)轉變師生課堂地位
微課視頻的作用之一是轉變了傳統課堂中師生的教學地位。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常常占據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式學習的狀態,跟隨著教師的講解被動地學習。很明顯,這種狀態不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同時也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微課視頻的應用從本質上轉變了這種模式,轉變了師生的課堂教學地位。學生通過微課視頻來學習知識,實際上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從原來的主講師角色,變成了引導者的角色,而學生也從被動變為主動,在課堂上擁有更多的自主性。
以正方體的表面積這個知識點的學習為例,此前學生已經學過了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也了解了長方體表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有了這一基礎之后,教師利用微課視頻來引導學生自主推導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
微課視頻首先呈現了一個正方體逐漸展開變成平面圖形的演變過程,通過這一變化,學生發現正方體的展開圖由六個相同的正方形組成。隨后,視頻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給出正方體一條棱的長度,如何計算它的表面積?”經過思考后學生發現,正方體的棱長實際上就是組成正方體的六個正方形的邊長,那么只需先利用棱長乘以棱長求出一個正方形的面積,再乘以6就是整個正方體的表面積了。
對于那些與舊知聯系較為緊密、難度較低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來幫助學生將舊知和新知聯系起來,挖掘它們之間的聯系,由此讓學生展開自學,真正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二)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其中,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擁有這種能力,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有效。利用微課視頻來輔助教學,最大的優勢就在于能夠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對學生學情和教學內容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利用微課來組織學生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
扇形統計圖這部分知識相對來說難度較低,并且學生此前已經學習過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具有一定的數形結合思維。所以在這節課上,教師可利用微課視頻來組織學生探索新知。
視頻首先呈現了某班級學生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的人數情況扇形統計圖,然后動態演示了將運動項目百分比填入扇形統計圖的過程。演示完畢之后,視頻提出了以下問題:“整個圓代表什么?每個扇形代表什么?扇形統計圖的優點是什么?扇形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在動畫的演示和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學會了如何看懂扇形統計圖,并認識了其特點。
微課視頻可以將知識點濃縮于一個幾分鐘的視頻中,這個視頻有教師講解所取代不了的作用,那就是能夠更直觀地呈現數學知識的本質。教師要善于利用微課視頻來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在自學中實現能力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資源,利用微課視頻來輔助小學數學教學,既能夠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精彩,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綜合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可在教學中應用微課來提升課堂教學成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馬紅梅.課堂訓練:學生核心能力發展的重要抓手[J].名師在線,2017(03):59-60.
[2]林艷枝.微課資源開發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3(1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