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蘭
摘要:本文以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利用分層教學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對策。教師在應用分層教學法開展信息技術教學之前,需要客觀承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層。在此之后,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方面的差異進行分層,并同步關注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及學生學習團隊的分層處理。評價是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環節,分層教學法也需要被引入高中信息技術的評價環節中,以確保教師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優勢和不足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信息社會的高速穩定發展使信息技術成果革新速度進一步加快,也為各行業發展提供了高質量技術支持,信息技術在學科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也逐漸凸顯。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及綜合能力的提升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但理論知識的灌輸及教師演示、學生集體訓練的傳統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質量、效率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分層教學法完全能滿足素質教育背景下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故本文探討教師利用分層教學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對策,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優化、調整提供參考。
1? ?對學生科學分層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為了保障分層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并提高教學質量,應綜合考慮學生在學習基礎能力和需求方面的差異,對學生進行群體分層處理,為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落實奠定堅實基礎。在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問卷調查、試卷測驗以及上機操作等方法對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全方位考查和評估,根據最終得出的信息技術評估結果完成對學生的分層,并以此為依據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教師為了保障學生分層的科學性,不能簡單地將信息基礎能力作為分層的唯一標準,而是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性格特征等多種因素。教師為了避免課堂教學對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產生負面影響,需要綜合考慮學生在心理和情感方面的特征和差異,以保障選擇的分層方法更加科學??傮w而言,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分別代表著學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教師在完成不同層次教學計劃任務之后,需要逐漸細化不同單元的教學目標,這對于最終的教學成果會產生明顯的積極影響。教師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制定的學習目標,能夠在激發學生知識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對于A層次的學生,教師需要關注這部分學生知識的拓展,并為他們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和時間,保障他們在掌握教材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自主進行學習。對于B層次的學生,教師需要引導這部分學生在完成基礎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后,考慮其基礎知識存在的薄弱方面,進行基礎知識的訓練及應用。對于C層次的學生,教師需要關注其學習興趣的激發,綜合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方法,讓他們體會到信息技術與真實生活之間的聯系,逐漸掌握教材中的基礎知識。
2? ?教學內容的分層處理
從浙教版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的內容編排來看,單元章節之間的知識點聯系十分明顯,尤其是在選修教材中,教材的主題成為各個單元知識編排的引導,在完成各個章節以及單元的知識學習之后,便能夠達成教學目標,客觀呈現了信息技術在局部和整體方面的內在關聯。教師為了進一步提高分層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需要以層次化教育理念作為指導,對教材單元章節之間的聯系進行全面挖掘,借此依據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分層處理,確保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教學規劃,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逐漸形成有關信息技術的整體性概念。在完善自身信息技術知識架構的同時,不斷進行查漏補缺,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三維動畫制作方法》這部分內容時,要針對課堂教學目標及單元教學主題進行教學內容的分層次處理及應用。該部分的教學內容可以分為如下三個部分:一是讓學生觀察小球彈跳的視頻,思考如何在動畫中表現物體的運動和變化,引導學生至少給出初始和結束兩個關鍵狀態的結果,隨后讓學生思考中間狀態的變化可以由哪種方法生成,確保學生能夠對三維動畫制作方法中的關鍵幀動畫的基礎概念以及制作方法有初步了解。二是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路徑約束動畫的具體過程直觀地向學生展示,確保學生能夠對路徑約束動畫的概念及制作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三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思考自然界中物體運動的具體狀態,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需要將計算機軟件中用于三維動畫設計動力學畫面部分的粒子動力學、剛體動力學等多方面的工具進行直觀解釋及介紹,配合動畫視頻的觀看,讓學生理解動力學動畫的具體概念及基本制作方法。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層次化處理和應用之后,學生能夠對三維動畫的關鍵制作方法形成基礎知識框架。
3? ?教學方法的分層處理
教師在根據學生的綜合測驗結果完成學生群體的分層以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層次劃分之后,為了保證分層教學法能夠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獲得應有的成果,教師需要注意對教學方法進行分層化處理。教學方法的分層處理可以有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對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都具有積極作用。教師要始終遵循因材施教原則進行教學方法的分級處理,客觀體現學生在知識學習和能力發展過程中的個性特點。在當下信息技術社會背景下成長發展的學生,其個性意識覺醒較早,且經過多年的學習,對個人能力方面較為自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單純地針對學生的個性發展進行正確與否的評判,不能直接否定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創新,而是需要以知識的講解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促進分層教學的合理推進,為學生信息技術綜合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三維模型創作》這部分內容時,針對班級中的A層次學生,教師可以使用任務教學法,在講解三維模型創作的相關知識和技巧之后,讓學生自由組建學習小組,并綜合考慮小組成員的興趣共同點,讓其設計三維模型,小組成員自由發揮想象力、尋找素材、制作自己喜歡的三維模型。由此,能夠在增強學生良好學習體驗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滿足感和成就感,進一步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對于班級中的B層次學生,教師需要在給予該層次學生鼓勵性話語的同時,讓其對教材中的三維模型創作的相關知識和概念進行深層次的探究,以便建立完善的基礎知識體系。針對班級中的C層次學生,教師需要綜合運用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現代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知識學習中,并能對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全面理解。
4? ?團隊分層的合理應用
分層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最終目標是促進不同層次學生能力的綜合性發展。在這種要求下,教師不能單純針對一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方案的設定,而是需要綜合運用多層次學生團隊分層處理的方法,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到同一個學習小組中,學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的占比可以控制在1:2:3或者2:2:3,確保小組內能夠營造一種良好的團結協作及合作學習的氛圍,在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下,通過學生之間的積極溝通和交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A層次的學生可以在指導B及C層次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進行實踐探索時,不斷分享和傳授自己在長時間知識學習和應用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及方法,保障學生之間的差距能夠不斷縮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5? ?教學過程的合理分層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要求教師針對學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三個層次的學生分別設計與其能力相適應的教學方案,同時需要為學生留出用于自主思考的空間和時間,確保學生可以憑借個人主觀能動性,根據自己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探索知識。
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共同學習浙教版教材中《常用表格數據處理》相關知識時,教師需要針對三個層次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針對學優生,教師需要盡可能地給予其自由學習的空間,讓他們在掌握教材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個人的能力學習一些目前表格數據處理過程中的高難度處理方法,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展示,教師在點評他們的學習成果時,針對其中的不足適當進行講解和指導。這種做法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得到了教師的關注和尊重,能夠進一步強化其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促進其信息技術綜合能力的發展。對于班級中的中等生而言,教師需要引導他們全面掌握教材中提及的常用表格數據處理方法,并以此為基礎,將目前常用的表格數據處理方法進行拓展,確保他們能夠將所學的各項專業知識在實踐操作中應用。針對他們在知識學習及拓展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需要及時給予幫助和引導,避免他們因為知識學習困難且得不到教師的及時指導而喪失學習興趣。對于班級中的學困生而言,教師需要引導他們對常用數據表格的處理產生興趣,通過綜合使用情境教學法等,讓他們意識到表格數據處理對于個人發展的價值,確保他們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知識學習中,全面掌握教材中提及的基礎表格數據處理方法。
6? ?學生評價的分層處理
高考作為學生發展中面臨的重要關卡,學生在知識學習中通常會產生心理上及學習上的雙重壓力,如果這種負面情緒沒有得到及時排解,不僅會使學生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而且會使其產生厭學心理。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要求教師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在知識學習和能力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果,給予他們分層式的評價和表揚,尤其是對班級中的學困生而言,教師的真誠表揚能夠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息技術的信心,從而主動跟隨教師的教學規劃及思路,積極參與到課堂知識的學習中。在學生完成教師下達的教學任務之后,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給予科學評價。不同層次的學生個體差異十分明顯,這意味著教師的評價方法也需要進行區別處理。針對學困生進行評價時,教師需要以鼓勵和表揚的語言為主,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取得的成就,能讓其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和自信心。對于班級的中等生而言,教師需要針對任務完成中的基礎知識、學習興趣、學習行為等方面的優勢和不足給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并引導學生在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體系之后,拓寬知識視野。對于班級中的學優生而言,教師需要適當指出其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確保他們能夠形成戒驕戒躁、繼續探索的精神。保障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實現綜合能力持續發展,并且能夠在班級內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競爭氛圍,對于分層化教學方法下的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總之,分層教學法作為一種綜合考慮學生個體差異的現代化教學方法,符合素質教育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提出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要求。教師需要利用問卷調查、上機操作及試卷考核等多種方法,對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能力進行簡單的分析,從而完成對學生群體的科學分層處理。在完成學生的分層處理之后,教師需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進行層次化處理,并根據教學內容方面的差異進行科學的調整。同時,通過團隊合作學習,實現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信息、學習經驗的共享及交流,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配合教學過程及教學評價的個性化層次和發展,學生能夠在知識學習中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及認可,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做到揚長補短,在創建完善基礎知識框架的同時,促進自身學科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邢瑞彬.分層教學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J].家長,2022(26):114-116.
[2]金艷.淺析開展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8):120-122.
[3]王建華.分層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2(4):41-42.
[4]張永合.分層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C].2021教育科學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五),2021:824-826.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少數民族地區初中信息技術課分層教學實踐研究——以東鄉縣第三中學為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0]GHB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