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兵
摘要:減負增效作為現代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借助教學活動創新實現這一目標。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會將重點放在增效上,并不會關注減負,但隨著素質教育發展,減負增效受關注的程度明顯提高。在減負增效教學活動設計時,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創新,讓課堂教學具有時代性,從而順利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本文主要以初中物理教學為例,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減負增效教學的方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減負增效;方式研究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運用十分廣泛,并且其形式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初中物理教師創新教學活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既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教師創造引導教學機會,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學習,又可以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取得良好教學效果。但是,從現階段教學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不足。
1? ?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減負增效教學中運用的積極作用
在傳統教學中,初中物理教師常用的教學工具是黑板、粉筆與教材,雖然有時也會有一些簡單的小實驗,但也是以教師做、學生看為主,這樣的物理教學不僅與素質教育目標不符,而且教學效果也不理想。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逐漸成為教師教學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并且這一教學工具使用起來非常方便靈活。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教學需求選擇使用方式,這對開展多樣化教學與實現減負增效目標都有促進作用。通過對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減負增效教學中應用的積極作用進行調查發現,在接受調查的230名初中物理教師中,有218名教師在教學中會借助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減負增效教學有較好的促進作用;有195名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時會利用信息技術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后進行引導教學,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狀態,這既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緩解壓力,進而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有207名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會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設計不同形式的課堂活動,而后將教學內容融入活動中,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獲取知識,使課堂教學有明顯的寓教于樂特點,促進減負增效目標的達成。因為信息技術有較好的融合性,所以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構建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活動。
2? ?初中物理減負增效教學現狀
教學中想要實現減負增效,教師應要按照新課標規定,正確解讀減負與增效,以學生為主創新教學活動。但是,在現階段的初中物理減負增效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通過對現階段初中物理減負增效教學現狀的調查發現,在接受調查的186名初中物理教師中,有142名教師在教學中存在脫離實際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教師雖然使用了信息技術,但是未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進行運用。其中有166名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存在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信息技術使用方式單一,或者基本不使用信息技術教學。這是當前對減負增效教學影響最為明顯的兩個問題,需要物理教師引起重視。
2.1教學脫離實際
物理作為初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主要科目之一,既對學生樹立正確觀念有積極作用,也對學生的素質提高與能力提升具有重要影響。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為更好地培養人才,推動素質教育不斷發展,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對人才進行培養十分有必要。新課改是基于社會發展與當前實際教學發展情況提出的教學改革,其中包含的內容十分全面。在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按照新課改中各項要求對學生進行培養,這對減負增效教學的開展有重要意義,還可以發揮物理教學的育人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物理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創新課堂活動時,并沒有按照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設計教學活動,這就導致課堂教學未能體現減負增效的特點。在進一步調查中發現,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式單一,在接受調查的物理教師中,有123名教師存在這一問題;另一方面,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少,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了解不到位,其中有104名教師存在這一問題。
2.2教學方式單一
教學方式單一是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通常情況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按照新課標教學要求,有意識地轉變教學方式或者積極使用信息技術等。但由于多數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已經習慣用“灌輸式”與“填鴨式”教學方式進行知識講解,這就導致教學中出現教學方式單一化的問題。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教學不同,傳統教學以知識講解與成績提高為主,現代教學以減負增效、學生素質與能力培養為主。初中物理教師一直運用傳統教學方式講解知識,不利于學生發展與提高素質與能力,所以教師要主動做出改變。
3? ?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減負增效教學中應用的原則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切實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功能和重要作用,為初中物理教學增添生機與活力,實現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落實“雙減”政策具體要求。教師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制定教學方案及活動計劃,探索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的思路和方法,為學生打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助力學生各方面能力全面提升。首先,遵循學生主體原則。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闡述想法和展示能力的機會,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中扎實掌握物理知識,將理論知識與物理實驗緊密結合。帶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體會物理學科的趣味和魅力,為學生將來從事物理行業相關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其次,遵循因材施教原則,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教師要尊重并包容學生的差異性,為學生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和輔導計劃,促使不同層級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都能有所收獲。教師還要肯定學生點滴進步,挖掘學生潛在能力,將激發學生興趣、拓展學生思維作為重要目標。最后,遵循雙向互動原則,在課堂上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構建新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全面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根據學生真實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及方法,不斷優化和完善教學體系。
4? ?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減負增效教學中運用的方式
4.1借助微課進行探究教學,實現減負增效
微課是當前比較受歡迎的新型教學方式,對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高、減負增效目標的實現等都有重要作用。微課主要教學形式是短視頻,教師可將一些知識點的講解錄制成短視頻,然后借助短視頻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不斷進行自主探究,推動減負增效教學目標的實現。因為微課是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的產物,所以教師可以在發揮傳統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將學生作為中心進行課堂活動創新,這樣既可以讓課堂教學符合現代化教學要求,也對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有積極作用。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一章節內容時,首先,物理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有吸引力的短視頻,作為課堂教學資料為學生播放。比如,本節課教師需要讓學生認識聲音的傳播,在視頻內容設計時,以聲音為主,選擇一些流行歌曲、電影片段等等。學生在看視頻時并不知道教師播放視頻的原因,所以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借助有效引導,讓學生進入自主探究狀態。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借助提問的方式進行引導,詢問學生是否感覺自己可以聽到聲音很神奇,為什么生活中可以聽到來自不同方位的聲音。其次,問題提出后,讓學生思考,并鼓勵學生將自己想到的原因分享出來,與其他同學一起探究,這樣學生可以進入互動探究環節,借助學生自主探究實現減負增效教學。教師可以在學生探究時引導學生從物理學角度思考問題,這樣學生會從教材中尋找答案。最后,學生探究結束,教師要求學生用物理知識進行回答,這樣既可以強化教學,也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4.2借助信息技術創新作業形式,促進減負增效有效落實
在傳統教學中,初中物理教師布置課后作業時基本都是以“題海戰術”為主,通過課后讓學生做大量習題的方式,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這一教學方式雖然可以起到鞏固教學的作用,但是不符合減負增效教學的要求。因此,開展減負增效教學,創新課后作業布置方式,激發學生課后自主學習興趣,既可以有效緩解學生課后學習壓力,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等提升也有促進作用。
例如,在教學“熔化和凝固”相關知識時,物理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布置線上作業。在作業設計時,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習題練習,另一部分是開放性自主探究作業,這樣既符合初中生成長特點,也可以為提高減負增效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基礎。一方面,習題部分可以開展線上搶答活動,習題設計可以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設計,這樣可以讓學生逐漸深入學習。另一方面,開放性作業可以作為課后探究作業中的主要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家中現有條件,結合生活實際,對生活中的熔化與凝固現象進行研究,這樣既可以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觀察、探究等能力。
4.3借助分組教學設計,實現減負增效
小組合作是常見的教學方式之一,對減負增效教學有重要作用。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時,可以將學生分組,為學生創造共同探究的機會,這樣既可以讓課堂有互動特點,也可以優化教學氛圍。在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而后要求學生借助互聯網、相互探究等方式完成任務,這樣可以對學生運用、探究與合作等能力進行培養,也可以促進減負增效目標的實現。
例如,物理教師在講解“彈力”相關知識時,首先,教師要進行科學分組。比如,可以按照學生成績平均分組,保證各組實力相當,也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特點進行分組,增強學生自信心,為學生創造相互學習的機會。其次,分組后要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比如要求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彈力現象,結合物理教材內容對什么是彈力、彈力的產生條件與測量等進行研究。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依靠信息技術查找資料。
4.4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物理教學情境,實現減負增效
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活動期間,涉及很多抽象性的概念和理論,對初中生的邏輯思維以及理解能力有較高要求。但初中生在此階段對抽象化的概念理解不深入,致使物理水平偏低。新課標改革背景下,教師應該加強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利用,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物理情境,強化初中物理相關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在時間以及空間方面打破局限,讓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興趣,可以自主探索物理相關規律。
例如,教師在講解“機械和功”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為了能幫助學生了解“杠桿”知識點,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運用多媒體播放阿基米德和杠桿原理之間的故事短片,同時讓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是否可以利用此知識。此外,教師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示“地球在一個杠桿的支點上被翹起來”的圖片。通過短片加圖片的方式,學生會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興趣,自主融入教學活動中。在正式教學環節,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情境,將一組圖片展示出來,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有哪些相同點。在教學時,學生可以搶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加強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還能提高教學效率,讓整個課堂氛圍更為活躍。
總而言之,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對傳統教學方式轉變有重要作用。初中物理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創新課堂活動時,要重視增強教學活動設計的科學性、靈活性,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有效培養,這樣才會對物理減負增效教學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韓林堅.信息技術支持下小學語文教學中雙減政策的落實[J].中外交流,2021(11):1453-1454.
[2]鄒海萍.智慧教育賦能“雙減”,信息技術助推課堂增效 :“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實錄與評析[J].小學教學參考,2022(17):67-69.
[3]王長春.“雙減”背景下信息技術2.0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融合策略[J].新教師,2022(9):84-85.
[4]曾慧.“雙減”政策下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融合應用 :以數學活動“兩個特殊兩位數相乘的積的規律”為例[J].廣東教育(綜合版),2022(7):48-49.
[5] 李宗熙.“雙減”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習題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中學物理,2022,40(1):44-46.
[6]邱永富.“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2(7):52-54.
[7]謝桂英,余耿華.“雙減”背景下初中物理作業設計與實施探索:以《物理》8年級上冊為例[J].物理教師,2022,43(8):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