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亮 王招治
【關鍵詞】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建議制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高質量發展是‘ 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 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作為世界舞臺的重要角色,中國力量正在為世界變革發揮巨大的作用, 中國經濟也日益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然而伴隨著資源消耗和環境的嚴重污染,以及勞動、人口紅利的消失,模仿式創新技術進步受阻等重重壓力下, 中國發展還需新動力和新動能。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是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兩大目標, 是引領我國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和新動能, 是未來我國投資領域的重點所在。國家重要會議以及社會發展規劃也多次提到了與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相關的重要戰略部署,繼2020 年,我國政府提出“ 碳中和”目標之后,政府工作報告、十四五規劃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也明確要求了數字經濟與綠色經濟兩大領域的努力方向。數字經濟關注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高效生產和便利生活, 綠色經濟重點關注綠色低碳、生產與環境之間的良性互動循環,即生產與生態的有序發展。因此,發展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是為了實現我國生活提高、生產發展、生態改善,達成“ 三生共贏”的良好局面,從而努力達到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但是,數字經濟是否會促進經濟綠色化,綠色經濟是否也會助推經濟數字化,數字經濟與綠色經濟兩者之間究竟有何關系, 如何實現兩種高質量融合發展?本文將圍繞上述問題來展開探討。
二、綠色低碳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方向
數字經濟是指以數據為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導向、以平臺經濟為基礎的新興經濟業態,其定義自20 世紀90 年代中期首次提出以后便持續處于演變之中。但不論如何演變,數字經濟始終以新興科技為核心特征。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其發展的“ 新能源”,數據幫助數字智能的形成,并形成新業態、新模式,創造了新的價值,形成全新的數據價值鏈條。此外,數字平臺經濟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數據價值的發揮。近年來, 得益于“ABCD”:即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區塊鏈(blockchain)、云計算(cloud)、數據科學(data science)的新興數字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據統計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數字經濟在GDP 中的占比為54. 3%,中國以5 . 4 萬億美元的規模位居世界經濟的第二位。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業態,數字經濟以新興技術賦能傳統產業,不斷地與實體經濟相互融合,推動數字產業化的同時也在助力產業數字化,從而全方位地影響到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等領域。誠然,數字經濟能帶來難以估量的經濟效益,但是其對于環境的影響也是巨大,數字經濟與早年形成的“ 環境債務”、碳排放等問題也息息相關,數字經濟亟需綠色低碳發展。
數字經濟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在數字經濟下,信息通信產品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產生活中,這些產品會影響到稀有金屬的開采和使用,且在更新換代后,又要涉及到固體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我國是稀土生產大國,但大規模的稀土元素的開采利用必然會對環境產生惡劣的影響,破壞地下水、河流、土壤和周邊的植被等。作為數字中心的副產品,電子廢棄物的處理等問題也越發凸顯,其在有毒廢氣物中占比約為七成,而現有環境政策也缺乏該領域的規定與處理;另一方面,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會帶來數據量幾何級數的暴漲,而這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 數據中心的耗電量已經在全國用電量占比中達到2. 7%左右,未來兩年還將翻倍,電力的消耗意味著大比例的煤炭消耗,可想而知這對于環境的巨大壓力。與此同時,AI 模型研制、區塊鏈數據挖掘和電子產品等能源的消耗也在逐年遞增。因此,綜合來看,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必然帶來能源的高體量消耗,稀土金屬開采、電子垃圾和碳排放等問題也會日益凸顯。因此,在享受數字技術帶來的智能化、網絡化便利同時,更需要關注數字經濟帶來的環境問題,關注數字經濟的“綠色盲區”。
面對數字經濟帶來的高耗能與高排放, 必須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具體舉措可以包括有升級換代散熱技術、全面鼓勵使用綠色清潔能源等。統計資料顯示,2020 年我國整體數據中心能耗來源大約有一半是由于信息技術設備的散熱問題,因此, 可以考慮升級換代散熱技術來降低數據中心的能耗,實現綠色數據的建設。此外,清潔能源的有效使用也能高效地減輕數據中心帶來的碳排放。如互聯網公司巨頭——蘋果公司,其自2014 年以來,將全球范圍內的數據中心更替為可再生能源供電, 這顯然有效地降低了數據中心帶來的碳排放。我國的兩大電信公司——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共享頻率資源來共建5G接入網, 這在節約投資的同時也能帶來耗能和排放的大范圍降低,將基站總數減少為原有的兩至三成。進一步, 氫能正被有關國家利用來作為通信基站的能源體系,若能有效地投入到我國數字經濟的使用,則能早日實現“雙碳”目標,幫助減少碳排放。最后,考慮推進國家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與環境監測預警基礎設施的協同建設,努力建成專業科學、智能高效的環境監測減災救災體系,也有助于數字經濟的綠色低碳發展。
三、數字化賦能綠色經濟發展
按照2011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界定,綠色經濟強調對自然、人力和經濟資本進行投資,并在獲得更好回報的同時能夠促進生態良好發展, 包括溫室氣體的減排、自然資源的減少開采和利用、廢棄物的減少等,總而言之, 綠色經濟是對資源重新配置的一種生產過程。綠色經濟在2012 年聯合國環境峰會時被定為兩大主題之一,隨后,綠色經濟變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各國為了有效應對經濟衰退和全球氣候變化, 便不再僅僅關注經濟發展,而更多地關注環境保護,以發掘環境資源的潛在價值。綠色經濟潛力無限,其有助于減緩全球氣候變化, 能有效應對極端天氣, 符合“ 兩高一低”,即高效率、高質量、低污染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引領各國經濟主流發展方向。據有關數據統計,未來為實現“ 碳達峰、碳中和”的綠色經濟目標的資金投入規模在150 萬億~ 300 萬億,由此帶動綠色經濟相關產業的投入規模在百萬億,并將實現跨越增長與飛躍。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 若能將數字技術高效應用于綠色經濟領域,則勢必能有效實現“ 雙碳”目標,幫助全球應對不斷惡化的環境。
數字經濟擁有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依靠“ ABCD”新興數字技術,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與網絡化,能與一些重點碳排放領域,如能源電力、工業、建筑業和交通等部門深度融合,幫助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輔助能源與資源消耗的大幅度減少, 助力社會總體能耗的有效降低。如能源部門領域,數字經濟推進了能源互聯網的建設,創新地融合了數字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實現“ 瓦特流”與“ 比特流”的深度融合,比特管理瓦特,實現整個能源網的互聯網化。因此,數字經濟幫助能源生產結構優化調整轉型,是實現碳中和與綠色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手段。再比如,工業部門領域,數字化助推綠色制造模式,數字技術幫助工業生產綠色精益化、工業能源管理綠色智慧化和工業資源循環綠色高效化。此外,建筑部門領域, 數字技術幫助零碳、綠色建筑的目標實現,數字技術應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有效幫助其節能減排。設計采用建筑節能軟件、云計算平臺;生產上采用數字技術與系統的融合;施工上,數字技術運用于裝配式建筑;運維階段,“ 大智云移物”技術能實時檢測整個建筑,降低總體能耗。總而言之,數字經濟與重點碳排放領域的有效融合,能順利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按照《指數氣候行動路線圖》的數據顯示,數字技術成功應用于包括能源、農業、制造業、交通、建筑等領域的解決方案,能夠幫助全世界實現減少15 %的碳排放目標,是實現碳減排的關鍵技術因素。因此,數字經濟涌現出來的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能夠推動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實體經濟, 引領我國更多企業主體推進碳減排,實現經濟綠色低碳發展。數字經濟將全面推動我國數字化降碳和碳管理,幫助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綠色變革,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技術路徑。
四、促進數字經濟與綠色經濟高質量融合發展的政策建議
綜合前述分析來看,綠色經濟引領數字經濟的發展方向,數字經濟助推綠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賦予了綠色經濟發展的極大動力,兩者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與新引擎。綠色數字化發展是數字化發展與綠色化發展兩者融合的產物,是“ 兩化”內生邏輯所決定的,也是實現“ 十四五”規劃良好開局、全面開啟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新引擎。而如何實現“數字經濟+ 綠色經濟”或“數字化+ 綠色化”的高質量融合發展,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對策來推進:
1 .以可持續發展理念來布局數字經濟發展戰略規劃
不同于以往過分強調數字技術的行業布局, 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數字經濟發展戰略規劃中, 在數字經濟的戰略布局中,充分考慮到經濟、資源、環境等影響,綜合、全面、系統地制定數字經濟價值鏈提升戰略。具體舉措包括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數字經濟發展的應用比例、減少電子垃圾、提高資源使用效率、設計高效率的運行系統、提升運營效率、推動供應鏈的零碳計劃等,總而言之,要尋求節約有效的資源和能力運用,按照可持續發展的運行軌跡來規劃數字經濟的發展。
2 .多舉措推進綠色經濟數字化轉型發展
在綠色低碳的發展思想引領下, 要積極以數字化建設來助推綠色經濟轉型發展, 既重視提供綠色方案的數字技術的重要性,又考慮數字經濟“ 碳足跡”追逐的“ 問責制”。具體舉措包括加大綠色產業的數字化投融資,注重清潔能源、綠色建筑、綠色制造等領域的投資;發展綠色債券,滿足綠色企業融資的需要;完善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的相關政策,鼓勵綠色PPP 項目的資產證券化; 鼓勵政府部門與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進一步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市場等各個環節的減能增效,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產業綠色化再生產;制定綠色發展政策等等。
3 .提高數據治理能力,發揮數字技術領導力
在數字經濟與綠色經濟融合發展的新時代, 要重視發揮數字技術的系統領導力作用。幾何級數增長的數據既可以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 但也能極有可能成為風險與危害的隱患所在。例如,數據安全問題,若沒有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規建設以及積極有效的監管機制,則有可能如同石油泄漏一樣,帶來不可逆轉的可怕后果。技術的系統力作用強調企業、社會、政府的通力合作,實行切實有效的社會約束規范,擯棄不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模式,為子孫后代帶來可持續的利益。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響應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應當著力于推動“數字化發展”與“ 綠色發展”的深度融合與協同共進,既高度關注數字經濟背后的高度能耗與碳排放,又重視綠色經濟背后的數字經濟“ 推手”作用,兩者合力,形成綠色數字化,真正督促“ 數字與綠色共舞,經濟與社會并進”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