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小強
摘 要:在現代體育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和心理素質占據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部分教師開展體育教學規劃是有失偏頗的,對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缺乏足夠的重視,教學目標集中在提高學生體能和運動技術上,制約學生身心素養的平衡發展。為此,教師應當明晰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必要性,深化以生為本和因材施教思想,將體育教學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驅動學生體育技能、心理健康、人格以及品德的多維度養成,下面我們就對此目標展開路徑探索。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加強;心理素質鍛煉;途徑
引言
隨著時代的變革發展,處于網絡化、開放化時代背景下的10后初中學生對新生事物和多元化思想文化具有更強的接受能力。而受身心發展狀態和生活閱歷的限制,很多初中學生難以辨別和抵制不良思想或文化的影響,以致出現消極的心理或思想。再加上青春期、功課繁重、升學等因素帶來的巨大壓力,現階段心理健康問題在初中學生群體中十分普遍。
一、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要不斷加強其心理素質的教育,這對學生日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為學生緩解緊張的學習壓力,緩解焦慮的情緒,調節、改善學生的心理。其次,學生也可以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意志力,幫助自己形成良好的心態,以便更好地將自己的負面情緒發泄出來,從而實現學習上的減壓。最后,學生可以通過不斷地加強體育鍛煉,從而改善自身的身體素質,提升身體各部位的協調能力,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還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判斷力,進而讓學生在緊張焦慮的學習氛圍下擁有較輕松的學習狀態。
二、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途徑
(一)開展合作化教學
從公正維度入手,對學生的領導力、合作力等健康心理品質進行有效培養。團隊競技是體育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要求參賽者具有一定的競技能力,更要求其具備出色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基于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以團隊競技活動為載體,開展合作化教學,可對學生的領導力、合作力等健康心理品質進行有效培養,從而實現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融合。以籃球教學為例,授課過程中教師可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并確保每個小組中都包含1名籃球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在教師示范完教學內容后,可讓各小組自主進行組內討論,通過互幫互助、互相探討的方式,強化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最后進行組間籃球比賽。在此過程中,在集體榮譽感和好勝心理的支持下,能力出眾的學生會充分發揮“領導者”的作用,認真指導其他組員,而其他組員也會認真、虛心地向“領導者”學習并在比賽過程中嚴格聽從其指揮,這樣便能使學生的領導力、合作力等健康心理品質得到有效培養。
(二)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促進學生自信心的提升
由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環境以及能力不同,所以心理素質也會存在較大的差異,但部分學生因為自身條件較差,對體育活動的參與主動性不強,不能積極地融入體育活動中,最終導致學生心理素質這一教學目標無法得以實現。為了有效改善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凸顯出來,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可以積極地融入教學活動中,促進教學效果的增強。比如,針對柔性相對較好、肢體協調能力非常強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健美操。對非常喜歡打籃球的男生,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學習籃球,如果學生的基礎較為薄弱,教師要單獨對學生進行輔導,先為學生布置一些較為基礎且簡單的訓練;若學生的基礎很好,教師則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適當地加大訓練難度,為學生設置更多的挑戰。再如,針對籃球部分,如果學生沒有籃球的基礎,教師要為學生安排基礎的訓練內容,包括運球訓練;若有基礎,要訓練學生原地雙手胸前投籃以及三步上籃等;若學生的水平較高,籃球技能技巧掌握得也比較好,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籃球比賽,通過實戰來對學生的籃球技能技巧加以訓練,讓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靈活地應用到實踐中,促進學生水平和能力的增強,在訓練中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
(三)困境教育,磨煉學生的意志品質
現階段初中的學生大部分是在家庭的寵愛中長大,基本沒有遇到過挫折,而這也就導致學生的意志力普遍較弱,多數學生在遇到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時會選擇逃避,意志力不強。這種心理素質對學生日后的發展以及成長都是極為不利的。因此,相關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活動時,要主動為學生開展困境教學,進而磨煉學生的意志,增強學生在面對困難時的自信心和毅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由于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具有較強的技巧性,多數學生在學習體育技巧時普遍會采用重復的方式,如果多次重復之后仍未掌握要領就會導致學生的心理壓力過大,進而影響學生的自信心。這時候教師就不能再僅僅進行簡單的體育技巧教學,而是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心理承受能力,為學生開展技巧示范,并對學生開展言語鼓勵,讓學生在磨礪中不斷地鼓勵自己,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意志力,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不但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健全人格,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抗壓受挫能力,還能涵育學生樂觀正向的積極心態,對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意義非凡。為此,教師應當將強化學生心理素質列為主要的體育教改任務,重視與學生溝通,營建和諧的心理素質鍛煉氛圍,著力實施體育分層教學,促進學生心理素質個性化發展,同時策劃體育競賽活動、開展體育抗挫教育,培養學生直面挑戰的健康心態,磨礪學生應對挫折的心理品質,從而收獲理想的心理素質鍛煉成果。
參考文獻:
[1] 杜波.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途徑[J].試題與研究,2020,(08):100.
[2] 楊利建.試論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05):127-128.
[3] 高明陽.試論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J].新課程導學,2020,(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