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林
摘 要:當今,隨著我國教育的快速發(fā)展,初中階段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要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對語文課程進行優(yōu)化設計,以提高教學質量。初中生對新知識有著強烈的興趣,要掌握好他們的學習心理,采用符合他們特點的學習方式,才能“減負增效”。
關鍵詞: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引言
當前,我國教育十分重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yǎng),對學生高強度的學習帶來的不良后果也越來越嚴重,基于此,“雙減”政策出臺。因此每位教師都應該及時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模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更迅速地了解和掌握知識點,同時優(yōu)化作業(yè)布置,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
1緊抓課堂主陣地
在過去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總是把新課的預習作為家庭作業(yè),但沒有導向性。在“雙減”的大環(huán)境下,語文教師可以試著把新課的預習檢測安排到課堂開始時的五分鐘內,用“三個一”進行導學:一遍課文粗讀;一句話概括課文;用一組詞語表達讀后的感受。通過這種方式,預習就變成了一種專項訓練,它能夠鍛煉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和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其次,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設計,能夠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良好的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先決條件。根據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活動特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設計問題,通過精心的導學問題來引導學生,使其更好地發(fā)揮主體作用。
2、以評促教,踐行“雙減”理念
(1)于過程評價中踐行“雙減”理念。在踐行“雙減”理念的語文教學中,以評促教模式發(fā)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基于“雙減”政策中“堅決克服唯分數的傾向”的要求,教師可以將教學評價融合到教學的各個階段,利用電子評價表、個人成長記錄表和課堂教學實時觀察表等道具和手段,將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作業(yè)和課后服務等不同階段的真實表現(xiàn)記錄下來,了解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情況和知識掌握情況,對其綜合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等進行評判和分析。而在實施過程性評價時,教師也要針對學生反饋的信息,正確調整教學計劃,若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興致索然的狀態(tài),教師便可在教學中采取游戲化和故事化的教學對策,適當調整課堂教學的方法,以此方式吸引學生的關注,讓學生主動加入學習和探究隊伍中。
(2)于綜合評價中踐行“雙減”理念。概括來說,傳統(tǒng)評價模式中存在標準固化、形式單一、學生參與性不強等問題,不利于考查學生的綜合實力,也無法驅動學生的主動性。而基于踐行“雙減”政策的目標,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綜合評價模式,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思維發(fā)展情況等作為重點評價目標,摒棄“唯成績主義”的錯誤思想,考查和評價學生多方面的真實發(fā)展情況。再者,從“雙減”政策中“堅持學生為本”的理念出發(fā),教師也要對綜合性評價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將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利用小組內評、小組互評、學生自評等不同的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讓他們從多元角度審視自身和他人,了解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的缺陷,進而做出調整和改變,使得自身能夠朝著綜合發(fā)展的方向邁進。借此,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會不斷提高,他們在教學中的主體性也會逐漸增強,這也符合“雙減”政策中的客觀要求。
3.強化語言建構能力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語言構建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語言能力,才能順利推進語文的學習和發(fā)展,語文教學的意義和價值才會越高。在語文學科的綜合素質中,語言構建能力是其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因此,它應該成為教師教學的主要方向。在課堂中,語文教師要注重與教材相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從而完成教學目標。例如,《觀滄海》這首詩的主體部分是曹操在碣石山頂眺望海景時所看所感,以其情感充沛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大海吞吐日月的圖景,充分表現(xiàn)了他胸懷天下的心境,生動地描繪了山河的宏偉和壯闊。通過對詩歌的講解,老師可以讓學生嘗試把詩歌改編為文章,要求他們能夠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體會語言構建的感覺。但要注意的是,在語言構建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學習空間,讓他們感受語言,運用語言,從而促進語言構建能力的提升。
4合理安排作業(yè),減少學生課后壓力
作業(yè)的安排要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f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階段設置不同的教學任務,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此外,在控制學生的作業(yè)時間上,要落實《意見》提出的“初中作業(yè)的平均完成時限不能超過90分鐘”,同時要充分發(fā)揮團隊精神,各專業(yè)共同努力,對作業(yè)總量進行統(tǒng)一管理。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落實雙減政策,教師要牢記教育的基本使命,以培養(yǎng)“完整的人”為最終教學目標,通過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探索、教學活動的體驗來建構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 侯繼國.“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提質增效”教學策略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2022,35(31):9‐11.
[2] 劉敏敏.基于雙減政策下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內涵探究與培養(yǎng)策略[J].數據,2022,11(07):96‐98.
[3] 王瑤.“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學習型生態(tài)課堂建設的思考與實踐——以《背影》教學為例[J].中學語文,2022,27(19):65‐68.
[4] 朱永立.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語文課堂“增效減負”策略[J].新課程研究,2022(1):96-98.
[5] 王錦.初中語文教學“減負增效”的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10):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