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存
【摘要】基于新課標要求,初中數學教學要講究實效,注重學生能力培養,提高應用題教學質量.應用題這類題型在初中數學體系中占比較大,教學難度較高,屬于初中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掌握應用題解題思路,可助力學生形成數學核心素養,提高邏輯思維水平,對學生今后的數學知識學習幫助較大.基于此,本文將積極應用題解題的教學策略,以便為創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提供微薄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教學策略;應用題;初中數學;解題技巧
研究發現,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題是重要的題型,對學生理解能力要求高,無論是三角函數應用題還是二元一次應用題,都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數學思維.實踐證明,吃透不同應用題的解題技巧,做好應用題解題思路的總結,對學生中考成績提升作用較大.傳統教學手段單一,應用題的技巧傳授缺少靈活性,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實踐教學期間,學生主體地位沒有突出,被動的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喪失對應用題解題的熱情.新課標目標下,需積極創新應用題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掌握應用題解題技巧,確保教學質量和效率,為學生能力提升和數學思維養成打好根基.
1應用題解題技巧
1.1二元一次方程應用題
初中數學教學中,二元一次方程應用題是較為常見的題型,此類應用題對于學生來說理解難度較高,解題技巧分為幾步:(1)認真審題.學生必須理解題意,才能掌握正確思路,從而理清問題中的邏輯關系,找到解題的突破口.(2)設出合理參數,從而組建二元一次方程組,完成最終的求解.教學實踐中,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需科學講解二元一次方程類題目的解題細節.
例如小明同學是班級的學習委員,負責為班級購買書籍,總共需要購買書籍30本,每本書定價不同,分別為24元和20元,班主任一共給了小明700元,買完書籍后,小明手中還剩余38元,但是班主任卻說小明的錢算錯了,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
例題和同學講清楚后,班主任可以提問,小明搞錯了嗎?請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識解答.提出問題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列出計算公式,設20元一本的書購買本數為x,24元一本的書購買本數為y,最終正確的方程式如下:
x+y=30
20x+24y=700-38,解得x=14.5
y=15.5
從題目中可知,x和y分別是書的本數,不能出現半本書的情況,所以小明搞錯了.在得出結論后,學生的興趣會被明顯激發,從而對二元一次方程產生興趣,掌握此類應用題解題技巧.老師可以趁熱打鐵,在原有題目基礎上進行延伸,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對學生邏輯思維進行開拓.老師可以繼續說道:“小明拿出購物發票后發現,金額屬實弄錯了,除了書本之外,他還購買了一本筆記,但是單價有些記不清了,只是記得筆記本價格為不滿10元的整數,那么請同學們試想一下,如果單價為20元的書的購買數量大于24元的書,你們可以幫小明算出筆記本單價是多少嗎?”這是對上述問題的有效擴展,對學生能力提升幫助較大.學生剛開始面對此類問題,會不知道如何解決,此時教師可輔助情境教學方法,輔助學會理解題意.第二問難度較大,解題的關鍵在于要大膽設計參數,在明確問題的基礎上掌握參數的大小關系,確定最終的結果.
第二問的解題過程如下:設20元一本的書購買本數為a,24元一本的書購買本數為(30-a)本,設問題中筆記本的單價為b,結合題目中邏輯關系,可以知道a>30-a,也就是說a>15.當學生明確這層關系后,后面的解題就變得輕松了.可列出公式,20a+24(30-a)+b=700-38.最終求解,a=14+2+b4,其結果肯定是大于15的.再由題目中給出的“筆記本價格為不滿10元的整數”這句話推導出,b=6,此時就可說明筆記本的實際單價為6元.通過上述解題思路的講解后,學生思維可得到較好的鍛煉,教學效果顯著.
1.2分式方程類應用題
初中數學學習中,分式方程類應用題同樣是授課階段的難點,對學生的解題技巧要求較高,需要學生認真審題,在完全弄懂題干的基礎上,梳理解題思路.最后可以將學生帶入到問題的情境中,讓學生聯系生活,確定題目中參數的關聯性,從而列出科學的方程,保障求解過程的正確性.此外,得出最終答案后,還要將答案帶入題目中進行驗證,提高題解的正確率.初中數學教材中,分式方程類應用題較多,而且多數和生活場景有關,例如:追擊問題、路程問題等.
例如同學小強周末獨自一人去科技館,小強家距離科技館比較近,中間路途只有1900米,小強步行去科技館走到一半路程的時候發現科技館門票沒有帶,因為離表演開始有23分鐘,所以不得不馬上折返回家取門票.然后騎車趕往科技館.那么請問若同學小強騎車到科技館比原本計劃少用20分鐘,同時已知騎車的速度是小強原本步行速度的5倍,中途取票時間浪費了4分鐘,小強最后可以順利看到演出開場嗎?通過計算說明理由.
通過審題可知,此類問題想要求解需要搭建路程、速度、時間潛在關系的分式方程,結合已知條件,求出小強步行速度以及騎自行車的車速,依照剩余的時間、路程,得出最終的結論.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列出的分式方程如下:設原本的步行速度為x(單位是米/分鐘),后來小強的騎車速度依照“騎車的速度是小強原本步行速度的5倍”這句話就是5x,最終方程為:1900x-19005x=20,最終求解出x=76.通過計算結果x=76(小強步行速度),求出小強到科技館的時間,即:12×190076+19005×79+4=21.5.因為21.5﹤23,所以小強可以順利看到演出開場.
2科學的教學策略
2.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現實教學了解到,想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興趣的催化,可保障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同時,興趣也是學習效率和質量的重要保障.在課堂教學中,為提升應用題教學品質,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需創設生活類的情境,幫助學生加深對應用題題意的理解,借助問題導學法,引導學生思考解題的關鍵點[2].
在“數軸”教學階段會發現,學生較難理解此類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借此老師可借助畫圖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創設生活類情境,如:“如有一條剛通車的高速路,在高速路上修建了加油站,以加油站為中心向東3m處種了一棵柏樹;向西5m處種植了槐樹.此外,加油站向西8m處還有一根電線桿.”請同學們用畫圖的方式,將題意畫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興趣可被較好激發,在畫圖的過程中,科學加深對數軸概念的理解,為應用題解題埋下伏筆.這種和生活場景相聯系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興趣培養以及數學思維養成也是十分有益的.
2.2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
在培養學生興趣基礎上,還要鍛煉學生的建模能力,全面增強學生的應用題解題實力.新時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助力學生實現能力的突破,加強生活與教學聯系,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所以,在應用題的教學實踐中,可廣泛應用數學模型的解題思路.數學模型說白了就是問題解決的動態過程,其中包括了問題分析、問題細化等.通過建模,可檢驗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內化學生知識點的同時,合理強化教學效果,保障優質的課堂質量.此外,建模的過程對學生邏輯思維養成也是有極大幫助的.課堂教學中,為增強學生建模能力,教師需高度重視解題思路的引導,注重解題過程的講解,鼓勵學生進行“一題多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3].實踐教學中,可借助現代教學工具形象,對重點知識生動性講解,立體呈現教學知識點,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應用題公式的內涵,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三角函數應用題講解時,可輔助畫圖的教學方法,輔助學生理解題意.小明同學在一次課外活動中,對小山AF的高度進行了測量,山底有一斜坡CE長60m ,CE的坡角為 30°,在D處測得山的仰角為 53°,已知C和小山的距離為100m ,那么請問小山AF的實際高度是多少? (參考數據: tan53°≈1.33).面對上述應用題時,多數學生會不解題意,此時可通過畫圖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各點間的關系(見圖1).
2.3懂得采用逆向推理思維
逆向推理在解題中也稱倒推法解題技巧.倒推解決問題的思維,要將應用題問題作為倒推的起點,通過逆向思維發現解題的關鍵步驟和必要條件,在此前提下對已知與未知條件做出充分的分析[4].倒推中將未知條件當成問題,直至推出全部的已知條件.例如:“某玩具加工廠接了一筆訂單,需要加工制作730套玩具,按照現有加工廠的生產水平,需連續加工制作4天,同時保障平均生產量在85套.而訂單剩余的部分同樣需要在4天之內完成,那么請問剩余的部分加工廠平均每天要制作多少?”剛看到問題時,學生會不知道解題應該從什么方向入手,此時老師要合理引導,借助逆向推理的方式,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思路分析過程如下:求解剩余的部分加工廠平均每天要制作多少,首先要知道所剩數量與天數,題目中剩余天數是重要的數據,可作為已知條件,此外計劃數量也是已知的,所以計算公式為(730-85X4)÷4.
3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初中數學教育需抓住重點,通過應用題教學質量的提升,保障學生的核心素養形成,從而滿足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從現實教學了解到,數學應用題教學難度大,一些題意過于抽象,學生理解相對困難.為此需采用科學的教學思路,如實施數學建模等,保障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還要結合不同應用題類型,傳授給學生不同的解題技巧,借此強化應用題教學效果,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林翠.初中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及解題技巧研究[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No.103(19):23-24.
[2]胡志瑞.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及解題技巧[J].課程教育研究,2020(39):88-89.
[3]奚利斌.初中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及解題技巧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No.226(22):159.
[4]任嗣學.淺析初中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及解題技巧[J].考試周刊,2020(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