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 宋文艷 王佳俊
[摘 要]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發展對應用技能型人才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這為職院校的發展創造了絕佳的機遇。針對高職院校目前發展的現狀,國務院在2019年正式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高職院校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也明確提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對高職院校目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為高職院校未來的發展提供建議,以期助力高職院校的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高職院校;機遇;挑戰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志碼:A
[作者簡介]吳飛,男,貴州松桃人,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汽車發動機電子控制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
宋文艷,女,山西交城人,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集成制造、制造信息化、新能源汽車技術。
王佳俊,男,貴州遵義人,銅仁職業技術學院,本科,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動機控制技術。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以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為辦學定位,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為企業培養了大批技能型人才,同時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作為職業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適應當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背景并充分利用當前的發展機遇來提升學校辦學質量,成為擺在高職院校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
1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面臨的機遇
1.1 生源質量發生極大改變
由于長期以來人們對高職教育存在錯誤認識,再加上現行高考招生制度的影響,高職院校在高考招生過程中很難招到優質的生源。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學校辦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只有學校的辦學水平得到穩步提升,培養出的人才才能更加符合市場的需求。在國家積極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職教育的發展受到國家的高度關注。近年來,國家大力舉辦各層次的職業技能大賽,通過優質高職院校建設、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及“雙高校”建設等一系列舉措,極大地提高了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和職教學生的社會競爭力,為各行各業的技能技術人才需求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職業教育的社會影響力逐漸擴大,得到了社會、用人單位和家長的認可。高職院校借助國家職業教育改革,也開始積極探索自主招生,促使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發生較大變化,為未來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1.2 辦學經費得到充分保障
高職院校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普遍面臨著經費短缺的問題,盡管國家對高職院校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財政投入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但依然存在部分高職院校生均經費沒有達到國家標準的問題,這對于高職院校辦學條件的改善有極大的制約作用[1]。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正式實施之后,明確提出各地要在保證生均財政撥款基數的前提下,根據高職院校發展的需要逐步提高撥款水平。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頒布實施之后,也對高職院校的辦學經費作出了明確規定,這使高職院校辦學經費得到了充分的保障,為高職院校不斷優化辦學條件和積極推進學科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高職院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地方經濟發展建設,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1.3 校企合作力度進一步增強
高職院校所開設的專業與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密切聯系,由于學校在辦學定位方面主要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所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是高職院校最重要的辦學目標。企業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參與校企合作,這為校企合作的持續深化指明了發展方向。在此背景之下,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國家積極倡導校企合作的重大機遇來快速發展自己,以此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
2 高職院校在國家職業改革背景下面臨的挑戰
盡管目前國家對高職院校的改革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但高職院校在改革發展過程中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這對于高職院校未來的發展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2.1 合作辦學和開放辦學力度不足
高職院校在改革與發展過程中,為不斷提升學校的教育質量,需要不斷深化與優質教育資源和企業的合作。同時,也要積極推進開放辦學,借助產教融合來改變高職院校的教學現狀,使學校所開設的各門課程都能充分融入行業最新技術,這能夠對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就業崗位發揮重要的作用。同時,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加大與企業的合作力度,借助開放辦學使企業參與學校教學計劃的制訂和課程教學實踐,只有學校與企業不斷加大協作力度,教育實踐活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2]。對于高職院校的合作辦學與開放辦學,《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中有著明確要求,鼓勵高職院校和有關學校不斷加大合作辦學力度。這說明國家早就認識到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促進合作辦學和開放辦學,盡管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在合作辦學與開放辦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但與社會經濟發展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要求還有著較大的差距,多數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合作辦學與開放辦學力度不足的問題,嚴重制約了高職院校的發展,需要認真反思并加以改進。
2.2 雙師型教師不足
高職院校與普通高等學校所實施的教育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對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都有著較高的要求,由于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與普通院校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高職院校在教育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的辦學質量也受到極大的制約。但我國高職院校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存在盲目照搬普通高等學校教師引進模式的問題,學校在引進教師的過程中,大多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的學歷上,對教師的實踐技能缺乏關注,這導致學校在崗教師普遍存在實踐技能不足的問題。此外,學校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還需要借助實踐性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有效引領[3]。但在目前的教學活動中,雙師型教師不足,實踐教學課程大多沒有得到有效開展。這些問題在目前表現得極為突出,需要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改進。
2.3 產學研結合力度不足
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有著明確的辦學定位,各項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就業而開展的,這就要求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樹立品牌意識,借助產學研結合來穩步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但在目前的辦學實踐中,還普遍存在產學研結合力度不足的問題,導致學校所設置的專業和專業教學計劃與地方經濟發展缺乏有機結合。同時,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存在同質化發展的問題,致使培養的人才無法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各地都在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改造,各地都在淘汰落后產能,這就意味著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必須結合這一趨勢來改進和優化學校的教學管理,借助產學研融合發展來打造學校的精品專業,通過與企業的深度合作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些都意味著高職院校需要針對目前產學研結合力度不足的現狀,不斷加大產學研結合力度,穩步推進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3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應對策略
在國家積極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職院校要以正確和理性的態度面對學校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認真分析自身在辦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此基礎上對學校的教學和管理活動進行優化和改進,更好地助力學校的發展。結合目前高職院校的辦學實際,建議學校采取以下應對策略。
3.1 加大合作辦學力度,培育學校教育品牌
目前,高職院校正處于飛速發展之中,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最新的技術被積極應用于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高職院校主要承擔著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任務,而企業在經營和發展過程中也會不斷加大最新技術的應用力度,所以高職院校設置的專業和教學活動都需要滿足行業發展的最新需要。為改變目前的辦學現狀,需要高職院校不斷加大合作辦學力度,與國內外企業和職業院校進行深度合作,引進最新的辦學理念和課程,充分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以此為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抓住國家積極推進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的有利時機,培育學校的教育品牌,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探索,充分借鑒國際先進職業教育經驗,優化和改進學校的教學管理,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圍繞學校自身的定位與辦學特色來選擇合作辦學單位,認真做好合作辦學的制度設計,規范合作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培育學校的教育品牌。
3.2 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培育學校優勢專業
高職院校主要承擔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的職能,在最新技術不斷涌現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也要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培育學校的優勢專業。這就意味著高職院校在設置專業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當前高職院校發展所面臨的機遇,主動深入企業的發展實踐,了解企業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同時也要結合企業的生產工藝與流程,對學校的專業和課程設計進行優化,建立與企業需求相適應的人才評價體系[4]。在培育學校優勢專業的過程中,高職院校要積極開展雙證教育,使學校教學和執業資格認定能夠密切結合起來,同時結合高職院校的辦學特點,不斷加大實踐性教學的力度。由此,學校就能主動適應市場的需求,使學生畢業之后能夠更好地就業。
3.3 加大教師引進力度,培養雙師型教師
高職院校在教育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需要大批具備扎實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的教師,而目前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普遍欠缺此類教師。為改變目前的教學現狀,結合高職院校未來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要將引進優秀教師、培養雙師型教師作為當前一項重要的工作來開展。這意味著高職院校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用人思路,結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需要,引進技能型人才[5]。同時,高職院校也要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建立的合作平臺,為在職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提供便利的條件,使相關課程的教師都能充分融入企業實際的生產和經營活動,通過實踐提高教師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水平。同時,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也要充分結合企業在經營和發展實踐中對最新技術的應用情況,積極聘請企業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參與學校的教學實踐,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這也有助于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6]。
3.4 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助力學生創新創業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7],為了使教學活動能夠取得理想的效果,高職院校要對校企合作予以高度關注。在國家積極推進創新創業工作的背景下,高職院校也要圍繞創新創業積極與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對學生進行有效引領。目前,雙方在合作過程中要圍繞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來做好課程設計,企業要參與相關的課程建設,確保學校培養的人才符合自身發展的需求。同時,高職院校也要充分借鑒其他優秀職業教育院校的經驗,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在教學活動中的分量,借助這種方法,企業就能深入高職院校辦學的相關活動,雙方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確保學校培養出的人才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同時,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更加充分的認識,結合自身在企業的實習情況,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更好地促進自身的發展。
3.5 創新教學模式,優化課程教學評價模式
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問題導向、任務驅動、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積極構建完善的、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框架體系。利用校企合作教學平臺實時掌握學生學習進度、作業與任務完成情況,并在線上分享學習資源、批改作業與試卷。教師應及時回復學生提出的問題,并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網絡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與能力,不斷提高教育質量與水平[8]。教師要注重優化考核環節占比,實現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深度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考核來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在后續學習時能夠有針對性地加以優化、改正,從而不斷地提高自身學習的質量與水平。
4 結語
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職院校要充分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認真領會文件精神,不斷優化和改進學校的教學管理,深化校企合作,推動產教融合落地落實,穩步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培育學校的教育品牌,穩步提升學校辦學水平,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朱晨,金瑩,張娟榮,等.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 科技風,2020(6):206.
[2]秦玉學.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創新研究[D]. 濟南:山東大學. 2012.
[3]張翔. “十一五”期間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6(3):25-28.
[4]謝芳. 職業教育“新常態”視角下高職院校的發展思考[J]. 魅力中國,2015(3):71.
[5]紀少梅.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方案背景下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策略研究[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22(2):30-31.
[6]沈宇.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問題表征與解決對策[J]2019,18(4):10-12.
[7]羅旋,韓偉業. 經濟全球化下“一帶一路”國家職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22(6):72-78.
[8]柯軼凡.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互聯網+高職教育”融合發展研究[J].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6):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