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瑞娟
古老的大運河畔有一座始建于1948年的大季屯小學。與共和國幾乎同齡的她,數年前,還是只能容納幾百名兒童就讀的農村小學。經過滄州市運河區“三年教育大變樣”,這所擁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傳承的學校,實現了涅槃重生。2015年遷址落成,如今已發展成為擁有三千多名在校生的城市學校—鳳凰城小學。鳳凰城小學依據自身資源與優勢,創建了以“鳳凰養成教育”為核心的辦學理念,力求讓學校成為雛鳳成長的搖籃、金鳳棲息的家園、彩鳳和鳴的樂園。
一、積淀校園文化
走進鳳凰城小學,鮮明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積極、和諧、濃郁、以人文本,整個校園散發著勃勃生機。學校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無論是教室、樓道、長廊,還是任何一個細小的文化符號,都在潛移默化里教育人。
1. 精準定位文化符號
鳳凰城小學因坐落于鳳凰城小區而得名,學校設計文化符號之始,主創人員全票通過以“鳳凰”作為核心元素。鳳凰寓意著高雅、美好、堅韌、優秀、向上。這些寓意正是學校教育理想中培養的人才所應具有的優秀品性。文化符號確定后,接下來就是對學校文化理念與重要文化象征的把握和對接。
依據文化符號,鳳凰城小學首先設計了校徽。學校沒有選擇專業的設計公司,而是動員全校師生共同參與這項有意義的活動。在眾多稿件之中,一幅鳳凰蓮花祥云圖脫穎而出:鳳凰在上,蓮花在下,祥云托底,蓮花的花瓣正是“鳳凰城”拼音首字母的演化,美觀、大氣又富有內涵。校徽的新鮮出爐給學校的吉祥物設計提供了上佳的思路。如今的吉祥物鳳鳳和凰凰是學校美術教師和學生們共同設計完成的作品,前前后后修改了幾十稿—身穿藍色衣服的鳳鳳,代表男生,象征著睿智、陽剛的男子漢氣概;身穿黃色衣服的凰凰,代表女生,象征著蕙質、柔美的小淑女氣質。這兩個可愛的小家伙兒體態呈奔跑、擁抱狀,奔跑象征鳳凰學子樂觀開朗、積極向上;擁抱象征鳳凰學子團結友愛,共同追求夢想。
2. 營造師生共洽氛圍
6~12歲的兒童年齡小,受周圍環境影響很大,他們會在潛移默化中習得品格,學校的環境要盡可能具有育人的功能。鳳凰書苑的設立初衷,就是希望這條看似普通的室外長廊書香環繞,能在課間時光吸引愛讀書的學生來到這里,三三兩兩圍坐成團,捧上一本好書,盡情享受閱讀的快樂。校園另一側的知行文化長廊與之遙相呼應,是學校各項大型活動成果展示的主要區域。學生完成的刻紙作品,讀書節上獲獎的手抄報、讀后感,“五個一文化”中的點滴積累……小小的文化長廊,凝聚了學校的育人智慧,更寄托著教師對學生的殷切期望。學校的座椅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學校利用竹刻技術將《弟子規》和《論語》內容刻在座椅上,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便學生隨時隨地誦讀經典,汲取傳統文化的養分,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品德,努力成為“知書、達禮、有教養”的金鳳少年。
學校的扶梯不僅是德育的基地,而且也是學校的藝術長廊,扶梯文化內容定期更換,分批充實。學生們的優秀美術作品在這里展出,共有六大主題:愛國、愛黨、傳統文化、愛護公物、抗疫和安全,既起到宣傳教育作用,增加了樓道的美感,又能使學生們從中得到藝術的熏陶。
二、創新課程設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境的影響,以培養加強發揮這創造力,使他長得更有力量,以貢獻于民族與人類。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之工作。”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哲思影響下,鳳凰城小學積極創新課程設置,強調學生為本,強調環境潤澤,強調知行合一,旨在培養具有高雅、堅韌、向上等鳳凰品性的人。
1. 夯實鳳凰養成教育
“鳳凰養成教育”五大課程體系包括立德課程、啟智課程、健體課程、尚美課程和踐行課程。立德課程是基礎。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學生走進學校學知識之前,先要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大寫的人。啟智課程是根本。智育為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必要的科學知識和智力基礎。智育的主陣地在課堂,跟40分鐘要質量是鳳凰城小學專注教學的一貫宗旨。健體課程是難關。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提升,少年兒童的體質體能狀況卻不容樂觀,肥胖率、近視率持續上升,鳳凰城小學推出“陽光下一小時,爭做健身小達人”主題活動,將體育課程落到實處。尚美課程是精髓。美育是教師有意識地向學生傳遞美的觀念,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學校嘗試將竹刻和刻紙引入美育課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達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踐行課程是靈魂。學習講求知行合一,學到腦子里、動在雙手上才是勞動教育落實的關鍵。包下一畦試驗田,感受春種秋收的愉悅,更體驗“汗滴禾下土”的辛勞。在勞動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增強社會適應力,更能促進身心健康。
2. 校本課程精益求精
(1)手握刻刀行云流水,心念文化源遠流長
美術教師馬振領是竹刻和刻紙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氣質儒雅、溫潤如玉的馬老師從事竹刻和刻紙已有30年之久,他在教學中發揮自身優勢,帶領師生,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學校刻紙課堂。他在課堂上為學生們介紹刻紙藝術的由來和分類,以及“拇推、食摁、中扶、無撥、小壓”的五指握刀法。馬老師簡潔生動的講解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讓大家迫不及待地想通過小小刻刀探索大千世界。學生們通過課上的學習對刻紙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通過刻紙作品傳遞內心世界對美的詮釋。
(2)親子互動方式新穎,別樣體驗浸潤生命
生態體驗是一種嶄新的德育模式,也是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它擺脫了說教的枯燥,創生出具有生態多樣性和個性化特色的震撼心靈、感動生命的魅力德育實踐樣式。家長和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心扉對話、歌謠朗誦等方式,將課程主題根植內心,并通過行為引領將認知轉化為具體行動,做到知行合一;教師通過熱身游戲、制作親子沙盤、親子互送、小組討論分享等環節,引導學生和家長思考發現令人感動的親情之美;親子平衡輪也是親子課程的一個亮點,每次課程都設置一個主題,學生和家長通過完成平衡輪,融洽親子關系,促進家校共育的良性發展。
(3)日常養成有章可循,誦讀寫做思凝結“五個一”
日誦一文,親近經典,閱讀經典,為精神打底,為人生奠基,與經典為友,享受學習的快樂,享受生活的快樂。日讀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把課余時間都拿出來“充電”,鼓勵全體師生堅持每天讀書,定期上交讀書摘抄和讀書感受,爭當“閱讀達人”。日寫一字,師生每天書寫一篇硬筆書法,從最簡單的筆畫寫起,由淺入深,日日不間斷。日行一善,學生們結合班級中的“日行一善”小建議,每天選一個做一做,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日省一身,反省能幫助廣大師生糾正自己的行為,把握行動的方向,讓大家不斷進步。以上五項任務全校師生堅持每日更新,并記錄在《“五個一”成長記錄袋》中,成為塑造優秀的佐證。
三、豐富校園活動
每年為期三天的“校長杯”足球賽是各個班級足球小將們最期盼的賽事。比賽以班級為單位,每班限報1隊,運動員12名;比賽采用五人制,每場35分鐘,上半場15分鐘,下半場15分鐘,中場休息5分鐘;比賽采用淘汰制,各班抽簽決定對手;比賽分三輪進行。體育組教師在每次足球賽開始之前,都會精心對學生進行規則培訓;班主任則借比賽之機,面向全體同學普及足球知識;美術教師將課程內容調整為足球主題畫……借校園活動實現了各學科的整合互通,為學生呈現彩鳳和鳴的和諧氣氛。
“悅享閱讀”讀書工程得到了廣大師生及家長的熱烈好評。要想讓學生通過活動達到良性效果,教師先要做到。所有的考評措施,教師都依照標準按部就班地完成并且在公示墻上定期公示。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升了,學生的活動興趣點燃了,師生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關系也更加緊密了。鳳凰城小學各項活動的策劃與開展,只要是師生能一起參與的,一定會讓教師走在學生的前面。學校相信言傳身教不僅適用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同樣如此。教師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高尚的品格修養和積極的行為習慣,必定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在學校活動如火如荼開展之際,評價也成重中之重。鳳凰城小學有兩處光榮榜,設計得大氣、醒目,位于學校人員流通最密集的區域。金鳳少年和金鳳教師的評選都有極為正規、嚴苛的量化標準,由學校德育處整體把關。兩處光榮榜都設計成“抽屜式”,方便隨時更換內容。每次光榮榜更新,都會迎來全校師生的駐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上榜的學生和教師,會敦促自己持之以恒、再攀新高;沒上榜的學生和教師會見賢思齊、再接再厲。學校各項活動從啟動到評價,環環相扣,真正夯實了“有夢想有方向,有本領有修養,有作為有擔當,有體驗有成長”的師生成長座右銘。
幸福的學校涵養出幸福的教師,幸福的教師涵養出幸福的學生。鳳凰城小學努力成就每一位教師、每一名學生,著力實現“雛鳳成長的搖籃、金鳳棲息的家園、彩鳳和鳴的樂園”的美好愿景。
(作者單位:河北省滄州市鳳凰城小學)
責任編輯: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