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核心素養是新時代教育教學的熱詞。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需要通過多種策略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助推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持續發展。本文從生本意識、閱讀技巧、個體差異三個方面分析了當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教學策略,以饗讀者。
[關鍵詞] 高中英語;核心素養;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作者簡介]高學峰(1975—? ? ),男,甘肅蘭州人,永登縣第一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英語教學。
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續推進及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高中英語教學更加關注學生英語運用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需要運用一定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助推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當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一)以生為本的意識不強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很多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時,仍然習慣性地采用“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為學生進行單詞、語法、語句的講解,學生機械地進行筆頭記錄和記憶,無法對知識進行聯動和靈活的理解和掌握,讓閱讀學習陷入僵化,學生主體作用得不到發揮,進而影響閱讀教學效果。
(二)閱讀技巧的滲透不力
閱讀材料是閱讀課堂的基礎,但是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時片面聚焦閱讀材料的解讀,而忽視了閱讀技巧的滲透,課堂延展性不足。對于英語教學而言,某一單詞、某一句式、某一語法的講解并不是相互割裂和彼此獨立的,因此,如果學生只是弄懂了閱讀材料中的單詞和語法,而無法做到知識之間的對比分析、串聯記憶、靈活運用,很容易讓學習陷入死局,最終陷入“死記硬背”之中,無法做到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三)對個體差異的關注不夠
目前,英語教學的開展仍然以“一對多”的大班模式為主,一個教師需要應對幾十名學生。這就使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全面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特殊性,只能以普遍性的需求為重點開展教學,標準統一,模式一致。這就會導致理解能力強的學生更高層次的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理解能力差的學生卻又無法跟上教學步伐,個體差異得不到充分關注,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無法實現。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尋
(一)優化教學活動設計,培養學生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的培養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內容。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融入閱讀教學實踐中,合理設計各個教學環節,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將思維品質的提升目標滲透其中。下文以“ What is beauty?”教學為例,對閱讀教學活動的設計策略進行分析。
1.新課導入環節的設計。課堂導入環節是學生第一印象形成的起點,會對后續課堂質效產生直接和關鍵性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以游戲的形式為課堂設置一個好的開始。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融合到猜謎游戲之中,引導學生通過圖片回答“ What is beauty?”的問題,不僅能強化學生對新課主題和重點的領悟,還能迅速讓學生注意力聚焦,提升課堂活動參與度和參與熱情,營造積極、熱烈的課堂活動氛圍,從而順利拉開后續知識講解的序幕。不僅如此,在學生猜謎的過程中,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形成良性思維碰撞氛圍,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形成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在敢于說、愿意說的心理基礎上進行學習,提升導入質量和效率。
2.閱讀教學過程的設計。為了保證閱讀教學質量和效率,可以對教學過程進行如下設計:首先,Pre-reading。在導入環節的基礎上繼續展示圖片,并針對其中的某一張照片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其美的地方進行探討、總結和歸納,并在班上展示小組討論結果。其次, while-reading。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美已經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全文,并從教材中找出Beauty的定義,深化對美的領悟。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僅僅充當引導者的角色,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尊重學生的個性自由。同時,教師只是針對學生遇到的具體問題給予相應的幫助和指導,確保該環節的順利推進,讓學生通過該環節的學習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最后,post- reading。這一環節屬于知識的深化和歸納環節。由于學生已經完成了文本內容的閱讀和思考,此時,教師可以在前面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引導學生將問題的觸角延展到課本涵蓋的內容之外,增進學生對文本材料理解的深度和廣度,讓學生在問題的推動下完成知識的深入剖析和解讀,深化思考層次,拓寬思維。
3.課后作業形式的設計。對于英語閱讀教學而言,課后作業也是必不可少的,屬于學生舊知識鞏固和新知識拓展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對課后作業進行合理布置,從質量、數量上對課后作業進行控制,從多個維度對學生的思維品質等進行深化,貫徹落實核心素養培養要求。
(二)巧妙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文化素養
作為語言類學科,英語不僅僅是人們交流和互動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其中蘊含西方文化元素。而這些文化元素與語言之間是不可割裂或獨立存在的。因此,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文化素養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對于很多學生而言,學不好英語并不是因為記不住單詞、句式,更多的是無法從文化情感上與英語產生共鳴,繼而造成語言情境理解上的困難,缺乏英語學習熱情,英語學習效果不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巧妙運用信息技術,以文化情感內容的講解為重點,將英語的語言魅力和文化內涵蘊藏在知識點之中,運用多媒體進行綜合、立體、全面和直觀的展示,讓學生感受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營造濃厚的語言應用情境,增添學習的娛樂性和趣味性,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方便學生理解,從而取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踐行分層教學模式,助推學生全體發展
由于認知水平、生活環境、理解差異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不同學生對于同一知識點的認知會存在較大的偏差。這就使得在英語大班教學模式下,教師很難兼顧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成績好的學生覺得教學內容太簡單,缺乏挑戰性,學習興趣減退;成績差的學生又覺得教學內容太難,晦澀難懂,自信心不足,學習欲望不足,造成整體教學效果較差。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實時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對學生進行隱性分層,結合分層對教學任務、教學問題設置進行優化和調整,為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設置難度更高的自主探究內容,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則以一對一輔導為主,幫助學生對基礎性知識進行梳理和鞏固,查漏補缺,完善知識體系。
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正處于青春萌芽階段,自尊心較強。因此,教師在對班級進行分層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分層的全面性和隱蔽性。從全面性來說,除了考試成績,還要將學生的課堂表現、日常行為等納入評價之中,全面掌握學生的綜合水平。從隱蔽性來說,分層的結果一定要保密,且在面對不同學生時要做到態度平等、心態平和、不偏不倚,避免顧此失彼而傷害學生自尊,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結語
總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是順應新課改的重要舉措,同時也符合教育改革的整體方向。因此,除了按照考試要求完成知識點的講解,教師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到學生綜合能力和良好品格習慣的培養之上,將核心素養貫穿教學計劃制訂、教學措施落實、教學成果評價等全流程之中,讓學生在課堂流程優化、文化素養培養及課堂教學分層中實現快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黃燕.高中英語閱讀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研究[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3):28.
[2]王俊玲.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探討[J].中學生英語,2019(30):101.
[3]鄧曉芳.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探究[J].英語廣場,2019(10):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