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陳穎


摘要: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在俯臥位通氣重癥肺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重癥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劃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3例。兩組進行俯臥位通氣,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實驗組接受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呼吸力學指標、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各項情況優于對照組,且P<0.05。結論 優質護理可有效改善俯臥位通氣重癥肺炎患者的呼吸情況,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優質護理;俯臥位通氣;重癥肺炎患者護理;應用效果
重癥肺炎患者病情危急,若未予以及時治療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俯臥位機械通氣為治療重癥肺炎的重要通氣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咳嗽、咳痰等癥狀,改善肺不張癥狀,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1]。而治療與護理密切相關,若只進行了有效治療,忽視了優質有效的護理,便易引起一些并發癥,對患者生活質量、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6例重癥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優質護理在俯臥位通氣重癥肺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重癥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劃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3例。對照組男15例,女28例;年齡25~63歲,平均年齡(49.33±4.89)歲。實驗組男17例,女26例;年齡23~62歲,平均年齡(49.28±5.1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患有重癥肺炎,且無生命危險;進行俯臥位通氣治療;無心理障礙或精神疾??;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
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密切監測,若發現異常,需及時通知醫師,在其指導下進行有效處理;給予患者吸痰等。
1.2.2 實驗組應用優質護理
(1)做好俯臥位前的準備。提前向患者及其家屬闡述俯臥位通氣治療的原理、以往的治療效果,使患者及其家屬主動積極地配合醫護人員。針對有腸內營養者,護理人員在體位翻轉前0.5~1h需要先對患者暫停使用腸內營養,且在翻轉前還應對其胃潴留情況進行檢測,以防止翻動過程中因反流、嘔吐等導致患者出現誤吸或窒息等情況[2]。同時還應移開電極片,并夾閉引流管及尿管等,以預防反流情況發生。在翻身后,護理人員應及時開放管道并進行固定,同時確保心電監護正?,F象,用以對患者情況進行及時觀察。根據患者情況,可適當采取鎮靜措施,以約束其肢體,預防其拉扯管道[3]。
(2)俯臥位。對患者進行翻身,通常需4~6人來共同完成,其中床頭人員負責固定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套管并關注其情況,確保不會出現脫管,患者左右兩側各2人,兩人位于患者胸腹部,另外兩人位于患者臀部及大腿處,四人合力將患者移至與翻轉方向相反的一側,再次對管道牽扯情況進行檢查,并評估患者鎮靜情況,確認情況良好后對其進行翻身。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對俯臥位通氣治療角度進行有效調節。若患者耐受程度較高,可以選擇頭低腳高的方式,即在患者頭部墊特制軟墊,并在進行治療時要求患者將頭偏向一側,定時對患者頭部位置進行調整、變換,以免患者耳廓、眼眶承受較大壓力?;颊咭话憧蛇B續俯臥位6 h以上,最長20~22 h。俯臥的間隔時間則需要根據患者對俯臥位通氣的反應以及耐受程度而定[4]。同時護理人員還需對患者體征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及時有效地掌握患者病情。
(3)做好導管護理.妥善安置和固定管路,以確保其始終通暢。采取俯臥位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會增加,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及時對患者采取吸痰措施,并做好氣道濕化,及時傾倒冷凝水,以防止呼吸機濕化水因聚集而發生反流[5]。如果患者無拍背禁忌證,則應對其進行拍背,幫助其痰液排出,促進其氣體交換。通氣過程也可配合使用機械振動進行排痰和霧化,提高排痰效果。由于氣管插管的固定膠布容易因口水浸漬而松脫,所以護理人員必須定期對其進行更換[6]。對于引流管與皮膚接觸的部分,護理人員應利用減壓敷料對其進行隔離,三通及各管道上的小夾子也應以紗布包裹,以避免患者壓傷[7]。
(4)做好皮膚護理?;颊咴诓扇「┡P位一段時間后,其面頰部或前胸部受壓位置容易出現硬塊,所以護理人員需要定時幫助患者重置頭部與肢體位置,一般間隔時間在30 min左右[8]。此外,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保持床單及墊物整潔。注意保護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官,避免壓力過大造成損傷。
(5)加強心理疏導。重癥肺炎患者的心理狀態相對較差,俯臥位通氣治療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心理負擔,所以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與患者進行深入交流、溝通,了解患者的擔憂,并及時給予有效的心理護理。
(6)并發癥預防。患者俯臥位過程中其顏面部位置較低,所以易引發水腫[9]。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保護敷料,或將其頭部墊高15°~30°,預防水腫發生。此外,如果患者接受了鎮靜鎮痛,則其眼瞼會變得松弛,眼球會凸出,這就可能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眼瞼、球結膜水腫等眼部并發癥。對此,護理人員還應在患者采取俯臥位前幫助其做好眼部保護,如粘貼眼部保護貼、涂眼藥膏等。壓力性損傷也是臨床中的常見并發癥,尤其對于營養不良或長時間進行俯臥位通氣的患者中,這類并發癥更易發生。因此,護理人員必須每2小時對患者進行翻身,同時每次翻身都應對其胸部、膝部等高危部位進行評估,視情況決定是否對其骨隆突處使用聚氨酯泡沫敷料[10]。俯臥位通氣過程中患者氣道容易發生堵塞[11~12]。因此,護理過程中應加強管路的觀察與護理,并安排專人做好患者攜帶管路名稱和置管長度的記錄以及管理,以防止管路脫出或移位。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呼吸力學指標、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呼吸力學指標比較
干預后,實驗組患者呼吸力學指標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比較
實驗組31例非常滿意,11例滿意,1例不滿意,護理滿意率為97.67%。對照組16例非常滿意,18例滿意,9例不滿意,護理滿意率為79.07%。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重癥肺炎是重癥監護病房十分常見的一種危重疾病,其進一步分成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以及重癥醫院獲得性肺炎兩類。重癥肺炎患者病情危急,若未予以及時治療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隨著時代的發展,環境發生較大變化,且我國老齡化現象嚴重,使得重癥肺炎發病率不斷上升。重癥肺炎患者的主要癥狀為呼吸加重、胸痛、血淤、心率加快、脈搏微弱、皮膚灰暗等。臨床研究發現,機械通氣治療能使患者呼吸情況得到改善。單純采用機械通氣治療很難將患者肺底肺泡全部打開,且會使患者肺泡出現過度膨脹等問題,引起氣壓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進一步提高機械通氣治療的有效性,相關專家及學者進行了進一步研究及探索,通過對比半臥位、俯臥位機械通氣治療發現,俯臥位機械通氣可為患者肺泡膨出提供較大的便利,使患者塌陷的肺組織得到鼓脹,從而顯著提升通氣治療效果。治療方法與護理效果相輔相成,若只進行了有效治療,忽視了優質有效的護理,容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對患者生活質量、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優質護理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服務模式,以患者為中心,進一步強化基礎護理,并根據實際情況落實護理責任制,使護理人員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從而整體提高護理服務水平。優質護理遵循馬斯洛需求理論,注重滿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確?;颊呷松戆踩?,保障患者軀體具有較高的舒適度,幫助患者平衡心理等。涵蓋較多的護理內容,而且考慮到患者的實際情況,從理論上來講,將優質護理應用于俯臥位通氣重癥肺炎患者護理中,可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的有效性,并將護理服務滲透于各個環節,帶給患者安全感。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可有效改善俯臥位通氣重癥肺炎患者的呼吸情況,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趙敏.優質護理對俯臥位通氣重癥肺炎患者的效果[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2,37(9):3.
[2] 闕菲煙.重癥肺炎患者俯臥位通氣的護理研究[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1,28(10):111-113.
[3] 銀青梅,周月瓊,江維軍,駱成珠.對比常規護理與俯臥位護理干預在兒童重癥肺炎機械通氣中的護理要點[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5):165+198.
[4] 黃鉦,曹小平,鐘醫航,胡青,楊卓,王家珍.俯臥位通氣及支氣管肺泡灌洗在重癥肺炎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現代醫藥衛生,2022,38(2):261-264.
[5] 胡昌妹,辜惠蘭.俯臥位機械通氣在重癥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措施[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26):96-98.
[6] 邢高局.系統護理干預對ICU俯臥位通氣患者的影響[J].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學報,2022,32(2):92-94.
[7] 姜志紅.呼吸衰竭患者在ICU應用俯臥位通氣的護理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22):98.
[8] 繆重驥,毛永強.規范護理程序減少ARDS患者俯臥位通氣風險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9,9(27):184-185.
[9] 梅亞凡,米元元,黃海燕,華婷,白晶晶.危重癥俯臥位通氣患者壓瘡預防及管理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護理,2019,11(01):90-93.
[10] 洪成成,劉聰穎.ICU俯臥位通氣患者行優質護理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64):112.
[11] 楊少華.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新生兒俯臥位機械通氣優質護理效果研究[C]//.2019長三角圍產醫學學術會議暨浙江省圍產醫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2019:436.
[12] 李玲娣,馮敏妍.總結2例患者實施俯臥位機械通氣的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8):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