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希浩 蔣娜


【摘 要】高品質學習單在數學“學中心”課堂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它能有效統領整節課的教與學,最終實現學生高質量地學習。以數學課堂為例,要設計一份高質量的學習單,需要注重把握知識的生長點、充分借助數學活動、注重問題的梯度、巧妙設置任務等設計要點,還需要遵循內容適度、時間適宜等設計原則。
【關鍵詞】高品質學習單 設計要點 設計原則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學習單越來越多地在教學中得到應用。尤其在小學數學“學中心”課堂上,學習單成為必備工具。它是一種教師基于學習目標和差異化的學情而設計的,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材料。“高品質”即高質量、高效能。一份高質量的學習單能有效統領整堂課的教與學,有助于達成課堂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筆者對數學課堂中高品質學習單的設計進行了一些探索,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高品質學習單要注重的設計要點
(一)要能把握住知識的生長點,指引學生學習的策略和方向
學習單要指向學生的學,要有利于學生的學,要能促進學生的學。教師在設計一份高質量的學習單時,首先要確定學生的認知起點,理清哪些是學生的已有經驗或知識基礎,哪些是需要學習的新知,定準知識的生長點,圍繞生長點精準安排學習單的內容,從而正確指引學生學習的策略和方向。
以“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進位)”一課學習單(見圖1)為例。
“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一”是本課要學的內容知識與學生已有經驗的不同之處。針對這樣的不同,教師精準把握知識的生長點,設計學習單,指引學生學習的策略和方向。先讓學生擺一擺小棒或者撥一撥計數器,借助實物操作,讓學生從直觀上知曉34+16的結果,體會到10個一就是1個十,感悟“滿十進一”的思想;然后鼓勵學生借助已有的豎式計算的經驗,試著在豎式中體現“滿十進一”的算理。學習單還要求學生思考“與以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的不同之處”,讓學生思辨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引領學生自主形成探索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設計一份高質量的學習單時應該注意到數學知識的邏輯結構、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在知識生長點附近巧布任務,才能讓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要能借助有效數學活動,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和理解
在“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新授課中,要設計一份高質量的學習單,有效的數學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借助直觀材料,學生在不斷地“做”和“思”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建構和理解。
以“認識面積”一課的學習單(見圖2)為例。
學習單讓學生借助摸一摸、比一比等數學活動體會面積的含義,并引導學生說一說。這樣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學習概括,把自己感知到的事物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在動手操作、語言描述的過程中,學生形成了豐富的表象,體會到了面積的實際含義,在這樣的基礎上再討論得出面積的概念。
學習單中的數學活動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力求活動方式合理,活動內容指向知識的本質。只有數學活動有效,學習單的質量才有保證。
(三)要能注重問題的梯度性,引發學生學習的升級和深入
一份高品質的學習單要基于學生,又高于學生,使學生受到智慧的挑戰。
如“確定位置”一課的學習單(見圖3)。
前3個問題都是基于學生,指引學生完成書本中的基本任務,容易讓學生的思維停留在表面。相對于前3個問題,第4個問題在層次上進行了拔節。學生受到了挑戰,回過頭再讀書本,沉下心來細細思忖,甚至由個體學習主動升級為群體研討。有梯度的開放性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深入思考和深度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學生凝神思考時的專注表情、習而不得時的“抓耳撓腮”、激烈爭論中的智慧碰撞,都是深度學習最美的樣態。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對新知識的認識更加透徹。
(四)要能講究任務的巧妙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以“圓的認識”為例,教師在首次執教時設計了以下學習單(見圖4)。
學生由于課前已經預習過,都清楚書本上的結論,自主學習開始后,很多學生化身為書本答案的“搬運工”,直接到書上找尋答案填入學習單。這樣的學習單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迅速把學習單巧妙智慧地變通了一下,調整成了如下的內容(見圖5)。
如圖5的學習單巧妙地布置了任務,倒逼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索、發現過程,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學生真正地走腦、走心,想盡一切辦法去證明書上的結論。學生想出了測量、折疊甚至推理的方法,效果出奇地好。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學習單: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三角形,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想辦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學生學習熱情高漲,驗證時認真仔細。在設計高品質的學習單時,教師可以采用這種倒掛的方式,從結論倒逼探究過程。學習單講究任務設計的巧妙性,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發掘他們的探究潛能。
二、高品質學習單要遵循的設計原則
(一)內容適度原則
對于淺顯、一看就懂,學生容易跳過思考到課本上直接找尋到答案的任務或問題不適宜放入學習單,這種低層次的任務如果也采用學習單的方式來呈現則意義不大,沒有價值。
學習單的內容過于淺顯簡單,對學生幾乎形不成驅動力。學生翻閱書本,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查找出答案,思維泛不起一絲波瀾。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將學習單內容的挑戰難度適當向上提一提。
思維難度過大、學習任務容量過大的內容也不能一股腦兒放進學習單。思維難度過大,學生個體和小組群體完全理不出研究的頭緒,看不到解決的希望,會陷入深深的挫敗感中,這就嚴重打擊了學生研究的信心和積極性。教師可以設計一兩個階梯式的問題,降一降難度,讓學生順著爬一爬也能上樓,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任務容量過大,則有悖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會容易疲勞,學習興趣下降。教師可以把一個學習單上的學習任務分解到多份學習單上,增加頻率,降低容量。
一份高質量的學習單,在設計時應該遵循內容適度的原則,讓恰到好處的學習內容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助學、引學的作用。
(二)時間適宜原則
一堂課只有40分鐘,每分鐘都特別珍貴。學生如果在自學的過程中沒有時間觀念,很可能會養成拖沓的習慣,降低自學的效率,導致教學任務無法完成,課堂作業的時間被移到課后,加重學生負擔,這與我們追求的高效課堂是相悖的。因此,一份高質量的學習單必須明確學生自學的時間,自學時間由任務的難易程度、容量的多少來決定,不宜過長或過短,一般以5~8分鐘為宜。有了明確的時間設計,能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從而以積極、緊張的情緒投入學習,不但不會浪費自學的時間,反而能提高自學效果。
一份高質量的學習單必定能引領學生以研究的方式展開對將學內容的探討,展示學生的想法和疑問,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化,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培養并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形成數學核心素養。要想設計出一份高質量的學習單,決定因素有很多,如學習單的內容要指向知識重難點、指向知識本質;學習單要定準起錨點、關注興趣點、捕捉提升點;等等。但不管怎樣,教師都要研究教材、拓展教材,升華對教材的思考,弄清每一個知識的前鋪后續,理清知識體系,弄清課時教學目標,讓每一個目標落地。不僅如此,教師還要了解學情,加強對學生的研究,真正以學生為本。
一份高質量的學習單需要摒棄形式化,走向本質化、摒棄淺表化而走向深度化,最終實現學生高質量地學習。它的設計研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我們一直行進在探索的道路上。
注:本文系江蘇省“十四五”教研重點自籌課題“指向差異化學習的小學數學高品質學習單的設計與應用研究”(課題編號2021jy14-zb6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