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文 張祖成 孫莉琴

摘? 要:文章以信陽農林學院園藝學院為例,探討高等學校深入開展“黨建+三全育人”工作研究。在“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視閾下,創建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五個一百”學生養成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學生課余碎片化時間,通過“讀一百篇文獻” “寫一百篇文稿”“聽一百場報告” “行一百次社會實踐” “識一百種植物”的“五個一百”項目實施,實現學生素養能力提升和養成教育體系形成。
關鍵詞:養成教育;立德樹人;“五個一百”;三全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04-0145-04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簡稱“三全育人”)[1]。高等學校要把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等長效機制[2]。本文以信陽農林學院園藝學院“黨建+育人”實踐成果為例,提出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視閾下的“五個一百”學生養成教育模式。
一、構建以“五個一百”為抓手的“三全育人”教育模式
為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解決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實現教育改革“四個回歸”[3],信陽農林學院園藝學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學生成長規律和需求,制訂了“五個一百”工作方案,即讀一百篇文獻、寫一百篇文稿、聽一百場報告、識一百種植物、行一百次社會實踐。號召全院學生共同參與,以“五個一百”為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同時以第二課堂為平臺,結合科學規范的學科競賽、閱寫分享會等各類文體活動,培養農科類學生“知農”“愛農”“興農”的三農情懷,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協作、求實創新的能力。堅持德育為先,把“五個一百”貫穿于大學生的生活,通過打散重構、補充拓展的育人模式,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努力為黨和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將“五個一百”作為“三全育人”的有效抓手
高校重視八小時以內的課堂教學內容,有時卻忽視了八小時以外空閑時間對學生的教育[4]。“五個一百”的目的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以“五個一百”中的五個子項目做驅動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業余閑暇時間,結合課堂所學、生活所悟,進行讀文獻、聽報告、識別植物、社會實踐和寫文稿,題材、過程等均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使學生不斷加強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消化,日積月累地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探索新的學習方法,豐富學習內容。把握“五個一百”工程可以激發學生持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忙碌起來;督促學生努力學習,在主動實踐中求真務實。
(二)將“五個一百”打造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
高校可以結合“五個一百”規劃第二課堂學習的內容。例如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為學生挑選100本書;引導學生在學習強國、微課平臺上學習,聽100次報告;邀請校內外專家每月進行兩次現場講座,拓展課堂學習視野。結合專業,借助校企合作聯盟平臺和大學生社團,制定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計劃并按計劃逐步推進。結合植物學實踐課程開展豫南植物鑒賞,引導學生主動走出校門,在大自然中識別植物密碼,學生自主編撰了信陽百花園和校園植物科普小冊子,在實踐中促進學習。同時根據專業課程教學的內容的安排,在每學期舉辦植物識別比賽、壓花插花比賽和寫作比賽,通過比賽促進專業課學習和教學。
通過開展第二課堂,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八小時以外的空閑時間積極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能力,解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五個一百”將專業教育與人才培養、自主學習、實踐鍛煉相結合,為大學生提供構建自身知識體系的廣闊平臺,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現新事物的能力,幫助學生開拓新的興趣愛好。校園文化被視為大學的脊梁、學校發展的靈魂、師生發展的重要精神食糧、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5]。“五個一百”可以激發學生內動力,促進學生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積極為集體服務,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和校風。通過“五個一百”工程實施,營造“學術園藝”和“人文園藝”的氛圍,形成良好的大學文化。
二、“五個一百”的具體實施
(一) “五個一百”工作方案
“五個一百”工程由園藝學院黨總支書記負責統籌,學院學生工作組老師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學院學生會學習部、組織部、宣傳部、青工部、文藝部負責日常材料的收集與整理,以各班級為單元具體推進實施,要求學生在大學四年中至少完成“五個一百”學習項目中的三項以上,每學期班級進行匯總,每學年學工組進行考核,大四學年上學期對在校期間的“五個一百”進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作為評價優秀畢業生的優先參考條件,同時根據學生本人意愿申報素質拓展學分。具體工作方案見表1。
(二)“五個一百”工作要求
1. 以點帶面,示范帶動
學生自由選擇參加“五個一百”計劃。新生入學后,學院組織學生學習“五個一百”計劃,然后學生自愿獨立申請。最后,在得到學院“五個一百”工作組的批準后,開始有計劃地實施。自該項目于2020年5月啟動以來,學生參與積極性強。
2. 循序漸進,扎實開展
“五個一百”要求學生在第一和第二學年完成至少60%的選定項目,其余40%在第三和第四學年完成。園藝學院向每位申請者發放園藝學院的“五個一百”記錄簿,每學年年末檢查學生完成情況,學院將在學生畢業時根據完成情況決定是否頒發“五個一百”證書。
3. 嚴格考核,務求實效
成立項目評估小組,對每個項目進行期末和年末評估,促進“五個一百”計劃扎實有效實施,確保“五個一百”工程教育行動能夠促進學生全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發展,培養青年學生的開闊視野、開闊胸懷,激發學生的家園感和國家感。
4. 做好溝通,保障實施
學院與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及兄弟學院應進行良好溝通,以獲得學校職能部門的政策支持和兄弟學院的推廣支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做好學生的調研工作,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優化方案,邊實驗邊實踐推進“五個一百”。此外,學校設立“三全育人”專項資金,為“五個一百”項目的開發推進提供資金支持。
5. 總結經驗,樹立品牌
總結工作經驗,形成結項報告,理論成果以論文形式發表,經驗分享給更多人,提升三全育人受眾面。積極申請教學成果獎,做好相關宣傳工作,爭取盡快在學院全體本科生中推廣實施,樹立園藝學院特色品牌,逐步在全校及其他兄弟高校推廣。
三、“五個一百”工作特色和成效
“五個一百”通過“讀、寫、聽、識、踐”活動,將文化傳承融入教育全過程,努力打造境界高雅、文化深厚、積極創新的園藝學院學生文化,培養學生“知農”“愛農”“興農”情懷,使園藝學院成為創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陣地,逐步向全校推廣。
(一)“五個一百”工作特色
1. “五個一百”更加突出學生主觀能動性和自我教育
“五個一百”在活動形式上,加強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師生互動,推動教師不斷為學生服務。“五個一百”突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將專業課堂外的活動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五個子項目均由教師擔任組長,學生干部擔任副組長,既具有教師監督的高度,又具有學生自我管理的靈活性。
2. “五個一百”打造360°無死角育人
“五個一百”五個子項目:閱讀100篇文獻、寫100篇文稿、聽100場報告、識別100種植物、進行100次社會實踐,這些都與學生在校期間的專業學習和人文修養有關。將課堂外的零散時間以系統化的活動形式為載體利用起來,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形成360°無死角立體式教育。記錄存檔活動結果,并定期總結,以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效率、學習獲得感和學習成就感。
3. “五個一百”提升了第二課堂育人成效
此前第二課堂活動是分散的,學生在第二課堂活動中感覺更“有趣”。活動結束后,課堂學習成效無痕消失了。“五個一百”分類系統化記錄,工作留痕日積月累提高了第二課堂的質量。使用專用筆記本隨時記錄和抽查。隨著時間推移,大多數學生會更系統地記錄第二課堂學到的知識在“五個一百”記錄本上,日積月累中形成自我強化教育。通過調研回訪發現,絕大多數參加到“五個一百”工程中的同學都能堅持并且學有所獲。
(二)“五個一百”工作成效
1. “五個一百”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興趣
通過知識體系建設、綜合素質培養、精神境界升華等一系列活動,打造園藝學院特色校園文化品牌,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持續增強園藝專業學生服務社會、服務祖國的情感和責任感。在閱讀文獻、聽取報告、認識植物和社會實踐過程中,同學們提高了專業理解,并將專業應用于社會實踐,如服務校媒體群體、植樹節指導植樹,增強了學生的專業自信,激發專業熱情,使學生專業實戰更加專業化。
2. “五個一百”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園藝學院舉辦了“我和我的祖國”演講比賽和“實踐”活動圍繞“五個一百”的·聞·讀·寫·作文比賽、植物識別比賽、“迎國慶·唱紅歌、弘揚防疫精神”合唱比賽等活動。學生們積極創作,目前累計創作近200篇文章。學生們仔細調查了校園植物,并寫下了校園植物區系。共統計了132種木本植物和148種草本植物。“五個一百”激勵廣大學生在學習中熱愛專業,在學習中開闊視野,充分利用學生的業余時間和閑暇時間,讓學生真正忙碌起來。
3. “五個一百”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園藝學院注重全面、多元教育,從發展的角度開展教育,真正貫穿于學生教育的全過程。“五個一百”注重實踐訓練和勞動教育。學生自覺提高對國家和社會的關心和關注,增強社會責任感。比如學院5名學生在河南省教育廳舉辦的“防控疫情與法同行”征文比賽中獲獎。通過開展一系列社會勞動實踐,我們可以真正讓學生在一系列的實踐中感受到被需要,增強社會責任感。
4.? 科學學習,提升綜合素質
“五個一百” 專業學習科學化,綜合素質培養具體化,培養敢于承擔時代賦予的重要使命的高素質人才,大力弘揚“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中華精神[6]。在過去的幾年里,“五個一百”計劃獲得了省、市獎12項。開展100項社會實踐活動的“種下一棵樹,收獲萬點綠”“小草莓大夢想”兩次被“學習強國”報道[7-8],充分展示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五個一百”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日常學習,隨著時間積累,實現自我教育和全程教育的目的,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2020、2021、2022年三屆畢業生的考研率有了很大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有所提高。
四、結語
信陽農林學院園藝學院積極實施“三全教育”,認真創建“五個一百”工程工作品牌,拓展學生學習思維。通過“讀一百篇文獻”,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通過“聽一百篇報告”,引導學生了解本專業的發展前景,用更先進的理念武裝自己,找到人生的發展方向;通過“識一百種植物”的開發,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專業知識的習慣,發現專業學習的奧秘和樂趣;通過“行一百次社會實踐”,鍛煉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前規劃生活,成為被社會需要的人;通過“寫一百篇文稿”,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形成自己的寫作思維,養成勤思考、多學習的良好習慣……今后,信陽農村學院園藝學院將繼續研究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遵循其成長成才規律,結合專業特色,進一步完善培養模式,在“五個一百”工程助力下,努力培育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 武貴龍. 奏響“三全育人”最強音[N]. 光明日報,2019-02-26.
[2]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16-12-09(01).
[3] 張祖成,陳麗文,陳娟娟,等. 以“五個一百工程”為抓手的“三全育人”創新實踐研究[J]. 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21(03):136-139.
[4] 胡曉虹. 厚植立德、樹人基因、培育高素質人才——高校關工委在“三全育人”中作用的研究[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10):29-30.
[5] 劉芳,李厚艷,胡偉,等. “三全育人”視域下心理育人促進大學生就業初探——基于沈陽城市建設學院2020屆本科生就業心理調查[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10):89-90.
[6] 李元豪,賀春蘭.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N]. 人民政協報,2021-07-07.
[7] 周濤. 河南信陽:種下一棵樹,收獲萬點綠[S]. 學習強國河南學習平臺,2021-03-19. article.xuexi.cn.
[8] 張麗,桂茂權,馮冠琪,等. 河南信陽:科技力量助推小草莓大變化[EB/OL]. (2021-05-02). 學習強國河南學習平臺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0924929541581525727&cdn=https%3A%2F%2Fregion-henan-resource&item_id=109 24929541581525727&study_style_id=video_default&t=1619920825009&showmenu=false&ref_read_id=37c5d639-23c2-44b0- bb6f-38de1fececb0_1679553210214&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責任編輯: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