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興慧
摘 要: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閱讀中加強語篇理解,學生才能充分習得知識與技能,感受到作者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正向熏陶。因此,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的關鍵任務。文章基于現狀,通過分析初中生英語閱讀理解現存問題與表現形式,找到提升其閱讀理解能力著力點,針對實際教學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與一線教師進行分享、交流。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理解;學習能力;提升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3-013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3.046
初中英語教學要求學生閱讀不同類型的語篇,從中分析、歸納不同的語言和文化現象,學會根據閱讀理解情況自主調整學習計劃,形成出色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然而就目前的教學成果來看,并非所有初中生都能如預期一般發展閱讀理解能力。這意味著初中英語教學還有一定不足,特別是在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方面。因此,教師要加強閱讀理解教學力度,優化閱讀理解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能力提升突破口。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現狀
基于對初中英語實際教學情況的分析,筆者發現,初中生在英語閱讀理解方面,普遍存在興趣不高、語言儲備不足、思維受阻、缺乏跨文化意識與實用技能的問題,以至于在閱讀時狀態不佳,閱讀速度較慢,有的不能準確解讀語篇語言,有的不能準確理解語篇人文內涵,還有的習慣根據自身習慣和本民族語言文化特點揣測語篇,沒有理性分析語篇的習慣[1]。而學生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閱讀理解能力存在不足。
二、培養學生初中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現實意義
閱讀是獲取信息的基礎,理解是吸收信息的前提,擁有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學生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效獲取英語學習信息,吸收英語思維和文化,實現英語素養的均衡發展。而在當今社會,《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學生提出了“發展英語素養”的要求,同時基本的社會交往、人際交流也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英語素養,越來越多的新興技術工作需要英語素養杰出的人才。
三、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初中英語教學方法
上文論述可證,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無論為解除閱讀理解對學生深入學習英語形成的限制,還是為促進初中英語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教師都應調整教學重點,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筆者結合一些現有研究結論和經驗展開分析,總結了以下方法。
(一)豐富讀材,積累語言
既然語言儲備不足會造成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較低的情況,那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就要幫助學生積累學科語言。一方面,可以提高對教材語篇的應用力度。各版本初中英語教材都編排了豐富的語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內日常對話、對白等多模態語篇中積累語言。另一方面,可以勾連課外語篇,利用新媒體、報刊、科普讀物中的英語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等,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并使其在該過程中,有目的地積累課外詞匯、短語。至于積累的具體內容,在課內閱讀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聯想記憶法、拆詞法記憶單詞,使其學會觀察單詞與單詞的聯系,區分一詞多義單詞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總結詞根詞綴特點,如以“in”為前綴的單詞多表示否定意義,以“ful”為后綴的單詞多為形容詞等。課外閱讀時,要鼓勵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自主理解陌生詞匯和短語,聯系上下文猜測單詞含義。
此外,在課外閱讀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摘抄任務,使其將語篇特殊詞匯和句子分類摘抄在積累本上。這樣的過程同樣有利于學生感受英語語言特點,進而使其在語言水平的發展中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二)傳授方法,探尋技巧
陶行知曾說:“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這個“鑰匙”就是方法和技巧。找到方法,學生會加快閱讀進度,而找到技巧,學生能提高理解速度。教師要秉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原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將“怎樣讀”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打開探尋技巧的大門,以達到提升其閱讀理解能力的目的。比如,在課堂閱讀訓練中,設計“速讀”“精讀”兩個環節,并在“速讀”環節提出“圈關鍵詞”“劃關鍵句”“找過渡句”“找轉折詞”“跳過生詞”等要求,提示學生將語篇中多次出現、可能傳遞重要信息的內容畫出來,使其學會以最快的速度初步感知語篇。在“精讀”環節,點撥學生根據語篇整體語境猜測句意、根據上下文語句猜測詞性與含義,使其有規律地探尋在閱讀中理解生詞和長難句的技巧[2]。學生逐漸實現對方法與技巧的熟練應用,在閱讀語篇時有的放矢,積累新的閱讀理解經驗,達到“閱讀得法”境界,是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催化劑。
(三)激發興趣,迎難而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致力于讀懂語篇的內在驅動力,若閱讀興趣寥寥,學生難免會知難而退,從而使“更上一層樓”成為空談。因此,教師應當通過多種途徑落實初中英語趣味化教學,激發學生對語篇的閱讀興趣。比如在導入語篇時,聯系學生實際生活,設計與語篇主題相一致的討論話題,引導學生展開自由討論,使其一邊發表個人觀點,一邊對作者的觀點產生興趣,帶著一些猜測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語篇內容特點創設情境,發揮信息技術優勢,賦予書面語言血與肉,讓學生深入語篇情境之中,在情境化閱讀的魅力下,不斷增長閱讀興趣,實現對語篇內容的深入理解。又或者,設計英語情景劇活動,針對一些故事情節豐富的語篇,讓學生將語篇內容改編為劇本,在表演中通過肢體語言、表情動作講出語篇內容;設計“小記者”活動,針對一些說明文、新聞報道類語篇,指導學生以“記者”的角色,將對語篇內容的思考和理解分享出來。這樣將學生對語篇的閱讀和理解置于特定背景中的活動,不僅使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具有“讓閱讀有趣”的功能,而且在增進學生閱讀思考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意義不言而喻。
(四)探究問題,訓練思維
問題是使學生提高英語思維水平的重要工具,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始終為“問題引思”教學模式留有一席之地。教師應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隨機提問,以激活、訓練其思維,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初次提問,教師要以基礎性問題為主,如“語篇重點圍繞哪些內容展開”“語篇可能在表達怎樣的情感態度”等,為學生奠定思維基礎。之后,逐漸提高問題難度,將提問重點向語篇寫作結構、語法組成、人文主題等方面轉化,訓練學生深度思維能力。開始時,學生可以借助語篇原文回應教師提問,問題難度不斷提高后,教師應要求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和其他工具闡釋答案,并在不同學生的回答中,選出最言簡意賅、流暢清晰、貼近真實的答案。這樣,在具有不同針對性的問題中,學生先在不同維度上提高思維水平,后嘗試總結一些理解和回應語篇關鍵問題的竅門,以思維的進階發展帶動閱讀理解能力的持續提高。
(五)正視背景,了解文化
社會背景、歷史沿革的不同造就了中英文化的差異。為了讀懂英語語篇,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我們必須充分考慮英語文化背景,消除文化意識阻礙。教師應使學生克服在中文語言文化背景下讀英語的習慣,在文化背景層面,對其閱讀英語進行點撥,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日積月累的滲透。簡單說,講解每篇英語語篇時,教師都可以加入文化背景要素,向學生介紹語法的由來、詞匯的歷史變化以及與語篇所討論內容相關的獨特社會文化,轉變學生按照中文語言習慣閱讀和解析語篇的思路,使其站在英語的文化中看待和分析問題[3]。同時,鼓勵學生自主收集語篇文化背景資料,培養其在閱讀過程中自主收集主題相關資料的良好習慣。通過自主收集的資料加深對語篇的第一印象,將后續閱讀重點側重在“挖掘內涵”方面,學生自覺提高閱讀理解要求,自動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向學生集中講解英語的發展歷史,在英語與漢語間構建對比,幫助學有余力的學生準確區分英漢文化差異,形成跨文化意識。此后,跨文化意識發揮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的積極作用,使其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六)分層異步,尊重個性
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和英語基礎經常存在較大差異,以至于不能在教師相同的指導下,以相同的速度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甚至由于基礎過于薄弱,在教師“一視同仁”的指導下,部分學生會出現落后于班級整體進度的情況,造成全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兩極分化。所以,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還要將視線聚焦在分層異步教學上。教師首先應根據學生英語學習日常表現,將其閱讀能力按照一定規律分成多個層次,確定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特點、提升空間和發展需要。其次,對癥下藥,設計分層指導方案,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存在的英語閱讀理解問題,預設個性化的解決辦法。最后,將方案落實在實際工作中,在以相同方式監督、管理學生英語閱讀活動的前提下,針對他們分層暴露的問題,提供個性化指導。學生在更適合自己的指導方式下迅速解決閱讀困難,調整學習狀態,為個性化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創造良好環境。
此外,在分層異步中,教師可以鼓勵“優等生”向“后進生”“潛能生”提供幫助,組建“閱讀幫幫團”,促進不同學生的閱讀理解經驗共享。學生一面實現個性發現,一面達成相互學習,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效果更加明顯。
(七)系統訓練,綜合實踐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組織學生作答語篇閱讀理解題目,是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進行系統訓練的關鍵一步。而從學生角度來說,其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也經常表現在作答題目的綜合訓練中。教師可以在教材課后閱讀理解題目中篩選綜合實踐材料,也可以在中考英語閱讀理解整體中選擇素材。根據學生英語學情與閱讀理解能力階段性發展情況,將不同語篇材料進行整合,設計由簡到難的綜合實踐問題,讓學生運用專業的方式、嚴謹的態度作答題目,鍛煉閱讀理解能力[4]。
在由此衍生的閱讀理解習題講解活動中,教師可以挑選典型問題進行講解,先由錯誤答案逆向推導學生閱讀思考誤區,再根據正確答案說明閱讀語篇和分析問題的正確思路。隨后,鼓勵學生模仿教師習題講解過程,講解其他問題成因與正確答案的正確推理邏輯,給予其頭腦風暴、自由交流空間。這樣一來,學生既在答題中鍛煉了閱讀理解能力,也在回顧和解決問題中得到了發展,閱讀理解能力在綜合實踐的雙重促進作用下得到顯著提升。
(八)制訂計劃,長期閱讀
通常情況下,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只有學生閱讀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滿足“量變”需求時,才能將能力的提升情況真正體現出來。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策略地培養學生堅持閱讀的習慣,提高其自主閱讀持續性,保證他們在“學英語”時,有基于閱讀理解的長期思考。教師可以監督學生自主制訂長期閱讀計劃,跟隨課內閱讀教學腳步,詢問學生“還想讀哪些主題的語篇”“希望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發展到哪一個層次”“想要通過閱讀繼續了解哪方面的信息”以及“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應該怎樣進行自主閱讀”,使其明確強化和拓展閱讀方向,制訂一個全新的、具有更高挑戰性的閱讀計劃,并堅定地圍繞該計劃展開長期的自主閱讀。
為保證學生閱讀計劃的合理性,教師可以向其展示階段性閱讀教學計劃。學生在教學計劃的時間規劃、任務安排、目標實現路徑中得到啟示,自制更加科學的長期閱讀計劃,也按計劃進行更科學的長期自主閱讀,不斷增強自主訓練科學性,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指日可待。
(九)勾連生活,廣泛閱讀
除課內外語可以為學生提供閱讀素材,生活也是初中生英語閱讀素材的來源。進口食品包裝袋、產品說明書、服飾圖案、道路指示牌等都隱含著英語信息,為學生創造了閱讀機會。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讓閱讀訓練勾連學生生活。比如,在“生活與學習”主題閱讀中,將日常生活用品、學習用具中的英語信息整合在一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總結生活與學習中的常見英語特點;在“文學、藝術與體育”主題閱讀中,在學生熟悉的影視作品中篩選閱讀資源,對歌詞、外國影視劇臺詞等進行二次處理,組織學生閱讀。學生進入生活語境,提高閱讀廣泛性,同時養成閱讀生活中英語信息的習慣,不放過任何一個自主訓練機會,讓閱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四、結語
閱讀理解能力是學好初中英語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是在新課程背景下,課標要求學生形成的一種能力。在全球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英語已經成為全球通用的語言。學生要學好英語知識,必須讀好英語語篇。教師要發揮專業優勢,對學生英語閱讀理解進行指導,在真正適合他們的多種策略和方法中,幫助他們將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同時,培養學生讀英語、學英語的良好習慣,使其自覺訓練自身閱讀理解能力,實現穩定的自主發展。
參考文獻:
[1] 任中南.初中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1(38):22.
[2] 謝林香.芻議初中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策略[J].校園英語,2021(26):199.
[3] 周福蓮.初中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探究[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11):75.
[4] 葉會萍.提升初中英語教學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0(4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