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智偉 丁松



摘? 要: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基于新文科理念和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文件精神,積極探索“一線三維四群五步”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凝聚多主體合力,全力打造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推動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培養有“中國心”的商務外語人才。
關鍵詞:新文科;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思政元素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14-0138-04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s a strategic initiativ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and it is a key poin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comprehensivel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new liberal arts and the document spirit of the Guiding Outlin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ourse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paper actively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 of the "one-line, three-dimension, four -group, five-step", pool the joint efforts of multiple subjects, make every effort to buil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eam of business English major courses,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business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with a "Chinese heart".
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Business English maj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新文科是我國“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中的重要內容,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促進多學科交叉與深度融合,推動傳統文科提質升級,增強高校文科專業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能力。課程思政是服務新文科立德樹人內涵建設的重要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教育部文件《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一大批又紅又專的商務外語人才,以課程思政為抓手,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價值內涵,培育壯大課程思政教師團隊,推動思政教育和專業學習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政治覺悟、職業道德和文化素養,培養有“中國心”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 高校課程思政研究現狀分析
本文運用CiteSpace軟件,通過整理課程思政相關研究的發文量、關鍵詞來簡要分析當前課程思政研究的現狀。其中,樣本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時間區間選擇2017—2022年7月。
(一)? 發文量分析
有關課程思政的論文自2017年1月開始出現,截至2022年7月8日,共有20 346篇有效論文,其中1 544篇為中文核心期刊或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期刊論文。20 346篇論文中,2017年發表28篇,2018年發表277篇,2019年發表1 556篇,2020年發表4 518篇,2021年發表9 900篇,2022年發表4 067篇。其中2017—2021年均為全年數據,2022年僅為半年左右的數據。從2017年至2022年研究成果的發展趨勢看,近四年課程思政的研究每年呈爆發式增長,說明課程思政的研究炙手可熱,也是該領域研究的熱星。其中,2020年、2021年增幅最大,可能與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的相繼召開有關,引起了學術界對“立德樹人”和“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等問題的熱烈討論。
(二)? 課程思政熱點研究
在CiteSpace軟件中,Node Types欄選擇Keyword,Selection Criteria Top N設置為50,時間切片為1年,其余選擇默認值,得到課程思政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圖1)。
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顯示,國內關于課程思政研究關鍵詞前15個分別是: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立德樹人、教學設計、高職院校、思政元素、大學英語、思政課程和協同育人、高校、教學實踐、高職、思政教育、教學模式、教學。上述關鍵詞表明,國內學術界對課程思政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課程思政的政策研究與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研究,而且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師探索、實施課程思政的積極性相對較高。本文基于新文科理念,以國際貿易實務課課程思政建設為案例,圍繞課程思政團隊打造、思政元素提煉與組合,為相關專業教師實施課程思政提供借鑒和參考。
二? 商務英語專業思政設計理念和模式
商務英語專業是一門以英語語言為基礎,融合語言學、經濟學、管理學和法學等多學科知識,研究商務信函、商務合同和公司報表等商務環節以及商務文本中英語運用技巧等的新興學科,具有新文科跨學科屬性。國際貿易實務課是商務英語專業主干課程,是一門具有涉外活動特點、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科學,以該課程為案例研究課程思政建設,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課程組遵循新文科建設理念和OBE教學理念,依據課程培養目標,積極探索“一線三維四群五步”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圖2),即以立德樹人為主線,通過線上、線下和實訓三個維度,充分利用課程組、課程群、教研室和虛擬教研室四大群體合力,實施“選擇、匹配、編寫、更新、反饋”五步提煉法編寫課程思政案例,組建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案例庫,大量運用在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國際市場營銷等專業課程教學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有形灌輸”與“潤物無聲”有機融合,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特色和育人導向。
“一線三維四群五步”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有兩大關鍵核心:一是善于挖掘、提煉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完美融合,潤物無聲;二是注重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充分發揮課程組、虛擬教研室等教學群體的資源和智慧,群策群力共建課程思政,實現專業教師與課程思政跨時空、多維相長融合,提升商務英語專業育人效果。
三? 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元素提取路徑分析
思政元素是課程思政案例的基本單元,也是課程思政教學的重點和精髓。善于挖掘、提煉思政元素對于實施高質量課程思政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結合新時代黨的育人理念,精心挖掘相互匹配的思政元素,編寫課程思政案例,運用于線上、線下和實訓教學,達到育人效果。國際貿易實務課思政元素的甄選、提取大致包括以下三條路徑。
(一)? 善于從國際貿易宏觀背景、發展大勢提取思政元素
國際貿易是推動中國開放型經濟迅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課程本身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從張騫開辟絲綢之路到大唐盛世、萬國來朝,從南宋海外貿易到鄭和下西洋,從近代中國閉關鎖國到現代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國際貿易見證了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和勞動人民的智慧,也見證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屈不撓,開拓進取,從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教師可以通過深度挖掘和整理,獲取大量的圖片、文字和視頻等資料,提煉思政元素,加工成課程思政案例,通過豐富的數據和資料,由遠及近、由淺入深、引人入勝地引導學生理解中華民族崛起的艱辛和不易,更加堅定黨的領導,三愛情懷內化于心。
同時,結合中美貿易摩擦、中美貿易脫鉤和制造業回流等,剖析保護貿易的弊端,論證中國堅持自由貿易、堅持繼續開放的重要性,堅決反對美國孤立主義和利己主義思潮。
(二)? 善于從國際貿易業務環節提取思政元素
專業知識講解是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主體,內容涵蓋國際貿易術語、商品品質條款、運輸條款、保險條款、不可抗力和仲裁等諸多內容。教師要仔細研究和分析每一章知識點,結合黨的重要文件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找到教學內容與思政文獻的結合點,提煉思政元素(表1),輔之以大量的圖片、數據和資料,促進“課程”與“思政”完美融合,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實現該課程立德樹人根本目的。
例如,第一章國際貿易術語。國際貿易術語是國際商會負責編撰和整理的,由此引伸至中國與國際組織的友好關系,包括中國與聯合國、中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等,突出開放的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積極參與國際規則修訂,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重點抨擊美國孤立主義和“美國利益優先”政策。
再如,第三章國際貨物運輸。由教師收集整理2020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早期,世界各國通過空運援助我國抗疫物資的資料,以及我國通過空運大規模反哺援助世界的圖片和資料,說明空運在國際貨物運輸中的優越性,進一步拓展,表達世界是休戚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突顯中國政治制度和體制優勢,并通過中外抗疫措施和效果對比,提升學生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 善于從時事政治提取思政元素
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等歷史使命,時代賦予中國更多機遇與挑戰,世界需要中國有所作為。
教師應關注時政,關注國際風云變幻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善于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視角對時事政治進行解讀和提煉,萃取更多營養成分,開展課程思政案例專題研究,例如中美貿易摩擦、“一帶一路”倡議走深走實、進博會、中非經貿合作和俄烏沖突等,讓教學增添更多鮮活的時政案例和思政元素,增強學生主觀能動性,理解黨的大智慧,引導學生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穩定和發展的國內環境,樹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之精神,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真正實現育人育才同向而行。
四? 打造一流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提高課程思政運用效果
商務英語專業涉外性較強,學生接觸外籍教師、外國文學文化較多,思想意識形態容易受到西方干擾和誤導,更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積極探索“一線三維四群五步”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培養一流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形成一條“增強思政意識→提高思政能力→鍛造教學團隊→多維教學應用→深化思政教學反思”的思政教學團隊培養路徑。
(一)? 高校教師需要具備敏銳的課程思政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自2014年上海探索教育綜合改革提出“課程思政”理念,到2018年教育部頒發文件《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首次將“課程思政”寫入政府文件,課程思政已經成為高校教師踐行社會主義教育觀的重要抓手和主渠道。高校專業教師應該敏銳地學習和領會中央文件精神,增強主動實施課程思政意識,積極研發和實施課程思政,自覺將課程思政融入本科教學,使課堂教學成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陣地。
(二)? 多措并舉,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部分專業教師存在重專業、輕思政的傳統觀點,認為思政教育是思政課程教師和輔導員的事情,缺乏為國育才、為黨育人的思想意識;部分專業教師對黨史、國史,對黨的文件精神、對錯綜復雜國際形勢的認識和把握不夠,對優秀中華傳統文化不自信,實施課程思政有心無力。
故此,教師不僅在專業上要精益求精,在思想意識形態方面更要律己修身,不斷學習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系列文件和指示精神,領悟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案頭常備專業書籍、《黨的十九大報告》《黨的二十大報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等資料,關心國事、天下事,增強政治覺悟和思政修養,實現育人育才的傳道、授業、解惑,讓課程思政成為學生喜愛的教學內容。
(三)? 發揮虛擬教研室等群體智慧,打造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課程思政是一項較新的教學改革實踐。教師要不斷學習黨的最新文件精神,了解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提煉和補充新的課程思政元素;充分發揮課程組、課程群、虛擬教研室等基層教學組織作用,注重跨校、跨區域教研室交流,建立虛擬教研室定期集體教研制度、在線觀摩制度、跨校師生交流制度等,共同開發課程思政案例,分享課程思政改革經驗和實施效果;鼓勵教師線上、線下、模擬實訓三維推行課程思政,擴大育人范圍,促進教師成長,推動課程思政教學團隊高質量發展。
積極推廣“黨建+教學”模式,將黨支部活動與教研活動相融合,兩相輔益,彌補專業教師思想政治修養的不足。樹立課程思政教學典型,鼓勵教授、優秀教師帶頭開展課程思政,努力構建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推動課程思政齊動員、全過程和廣覆蓋。
(四)? 運用現代多模教學方法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本質上可以理解為一個融合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的鮮活案例。為了講好黨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教師要基于OBE等先進教學理念,使用各種主流教學方法,尤其注重運用現代數字化教學工具與手段,例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項目式教學、翻轉課堂教學和模擬實訓教學等多模教學法,以生為本,注重激發學生內生動力,引導學生感受、體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領導,自覺堅定黨的領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潛移默化中升華三觀。
以國際貿易實務課為例,課程組利用智慧樹教學平臺和知到APP翻轉教學工具,有意識地將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點結合,作為專題任務在課前布置學習;上課進行課堂翻轉,引導學生上臺講中國故事,講思政體會,輔之以投票、搶答、彈幕提問和頭腦風暴等互動;課后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安排有思政內容的實踐實訓,有效提高學生參與度、滿意度,讓思政課成為一門有溫度的課。
(五)? 建立思政教學評價和反饋機制,提高思政教學質量
建立健全課程思政的教學評價和反饋機制,匯集師生教學實施反饋建議,不斷改進思政案例和教學方法,是實現課程思政育人目標的重要保證。課程組經過長期探索,建立了一套多元化教學反饋和評價體系,包括知到APP課堂反饋、在線論壇反饋、虛擬教研室反饋機制、教學信息員反饋機制、黨員信息員反饋機制和教研室主任隨機訪談機制等,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動態,評價教學效果,多途徑反饋給教師,促進其不斷優化課程思政案例庫和實施方法,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質量。
五? 結束語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課程組基于新文科理念精心構建“一線三維四群五步”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做好全面的課程規劃設計,注重教學團隊建設,激發每一位年輕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觀能動性,循序漸進,集腋成裘,不斷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努力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王會花,施衛萍.外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路徑探析[J].外語界,2021(6):38-45.
[2] 毛靜,李瑞琴.“三全育人”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與實踐方式探索——以《國際貿易學》課程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7):78-84.
[3] 李瑩.從脫嵌走向融合:高校課程思政實施的影響因素及其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40(6):131-137.
[4] 李中華,劉翠芬.基于學習進階的高校思政課程資源開發初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40(2):110-115.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改革與建設研究——以國際貿易實務為例”(JXJG-18-2-44)
第一作者簡介:熊智偉(1977-),男,漢族,江西南昌人,博士,教授,副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