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斌
摘 要:課程思政作為新時期全新教育的理念,應當貫穿于理論教學的全部過程,其教學評價主要解決誰評價、評價什么、怎樣評價的問題。本文基于車輛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探討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方法構建的必要性、評價主客體和評價原則、評價內容與評價結果的運用等內容。科學地構建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方法可以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可以更加顯著地提升車輛工程專業培養人才的專業素養和思政素養,實現育人與育才的有機統一。通過評價結果的運用,可以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的目的,推動車輛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升。
關鍵詞:車輛工程 專業課程 課程思政 教學評價
1 引言
習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提出,“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從而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2020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2],指出了“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車輛工程專業主要面向當前社會和未來發展需求,培養具備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基礎知識以及車輛工程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擁有良好職業素養、創新創業意識和國際化視野,能夠勝任未來車輛工程領域內的設計、制造、分析、研發、營銷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層次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車輛工程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建設緊緊圍繞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融入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專業教學內容和思政元素有機融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導融入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3]。
綱要同時提出了“建立健全課程思政建設質量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的要求,認為人才培養效果是課程思政建設評價的首要標準。為此,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建設目標就要圍繞人才培養質量,著力解決誰來評價、評價什么和如何評價的問題。理解和把握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及難點,建立課程思政的科學評價體系,對發揮各類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4-5]。本文將以車輛工程專業為例,對該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情況進行探討。
2 課程思政評價方法構建的必要性
構建課程思政評價方法是科學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順應歷史發展潮流、肩負建設汽車強國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的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引領課程思政建設的建設方向,使得課程思政的建設順應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和現實需求。培養的人才是否真正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愛國敬業、是否具有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等方面需要一個科學的判斷和評價。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過程中,汽車行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需要肩負和承擔起振興我國汽車行業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也是行業人才選拔的一個要求和重要標準。同時,車輛工程畢業要求學生了解國情,能夠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具有促進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構建課程思政評價方法是科學評估工程實踐能力和思政素養、實現專業育才和育人相統一的需要。人才培養工作不能局限于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也要體現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和意識形態的教育。在目前眾多行業卡脖子的問題背景下,只有掌握工程實踐能力并且具有使命擔當的專業技術人才,才能真正承擔起突破國外技術壁壘和技術封鎖的大任。車輛工程專業畢業要求學生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能夠在車輛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職業道德和規范,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復雜車輛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此,課程思政評價的重要性得以真正體現,這也是培養愛黨愛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切實需要。
構建課程思政評價方法是車輛工程專業課程結合自身特點和時代發展需要,作出的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培養質量提升舉措。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促使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不斷改進和更新,其評價體系也呈現出了與時俱進的特點。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建設目標的征程中,我國將從一個汽車制造大國向一個汽車制造強國邁進。車輛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也將發生巨大變化,隨之而來的也將是人才評價體系改革的快速跟進。車輛工程專業畢業要求學生主動跟蹤和了解車輛工程領域的最新理論、技術和國際前沿動態,根據個人或職業發展需求,選擇合適的自主學習方法,不斷拓展知識和能力,以適應個人或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建立一套與時俱進的課程思政評價方法也是時代發展的現實需求。
3 課程思政的評價主客體和評價原則
課程思政的評價主客體主要涉及車輛專業基層教學組織、任課教師、車輛專業學生、院學工部門、汽車行業用人單位等相關人員。其中,課程思政的評價主體一般為授課教師、授課學生、用人單位(車企)、思政教師、專職輔導員等。在倡導評價主體多元化的背景下,本專業的授課教師仍然是最主要的評價主體,對于課程思政教學同樣適用。教師是課程思政教學的實際參與者和實施者,熟悉課程思政教學的各個環節,對課程思政教學的價值了解最深。因此,也最能提出改進車輛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切合實際的建設性提議。所以,授課教師必須是課程思政教學評價主體中的最核心主體。授課學生同樣是課程思政教學評價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不容忽視。授課學生作為課程思政教學的承受者,對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優點和缺點體會最深,對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適合程度感受最深,對課程思政的教與學最有發言權。因此,忽視授課學生的自我評價,不利于學生自我優良品質的養成,也不利于課程思政教學的持續改進。用人單位同樣可以為課程思政教學提供成效反饋。大學培養的人才好用不好用,能不能符合汽車行業的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用人單位最有發言權。參考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可以從不同角度了解車輛專業畢業生質量,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教學、管理、就業指導等工作,可以改進和完善課程思政教學的方方面面,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行業的需要。此外,高校的專職思政教師、專業輔導員等可以為專業課程的思政教學評價提供指導意見,梳理評價要求、把握評價方向,協助授課教師共同完成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評價工作。課程思政的評價客體主要為所授課程、授課學生、教學方案、課程教材與資料等。車輛專業核心課程,例如工程設計概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控制工程基礎、材料力學、汽車構造、汽車理論、汽車設計、機械制造技術基礎等,其教學方案和課堂教學設計都需要準確、客觀地反映思政教學的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課程的教材選取也要符合國家立場、民族特色和時代要求,其他閱讀材料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符合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教育的要求。授課學生應為評價客體的主要方面,對其評價應注重課程思政教學之后對黨的理論學習與否加強、愛國主義情懷是否提升、是否具備社會責任感和良好人文素養,是否堅守職業道德與規范,是否能夠將法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因素融入工程實踐等多方面進行判斷。評價主體和客體的多樣性可以更好地促進以評促建,持續提升車輛工程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課程思政的評價首先要遵循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定性評價是在課程思政教學實施過程中對評價客體的行為進行觀察和搜集,并以圖片、文字等手段進行描述和記錄,對評價對象下定性結論。而量化評價則需要對評價對象的行為進行定量化的判斷,輔以圖表、數字等進行綜合判斷。在實際評價過程中,必須堅持兩者相結合的原則,缺一不可。課程思政的評價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要體現過程的重要性。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由于思想、心理、情感、價值觀等具有隱蔽性和模糊性,個人性格和行為的變化無法清晰地展現在思政教學結果當中。因此,加強過程評價也十分重要,需對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的表現加以準確判斷和評估。課程思政的評價要將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評價應當由授課教師為主體進行自我評價,但同時邀請車輛工程系的其他教師進行評價,授課學生應當對思政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進行自評與互評,共同參與評價過程,體現評價過程和評價方法的科學化、民主化。課程思政的評價還要注重思政教學的可發展性,即發展性原則。課程思政的教學評價應該著眼于學生對專業課程的掌握程度和汽車行業的動態發展,著眼于教師的思政教學改進和能力提高,以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因此,要注重思政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原則,結合車輛行業和國家發展趨勢,制定出課程思政教學的最優實施方案,使課程思政評價的指標、過程、方法和手段都有利于學生和教師的全面發展。
4 課程思政的評價內容與結果運用
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在具備扎實的工程基礎類和機械學科專業基礎類等領域知識前提下,重點學習汽車構造、汽車理論、汽車設計、汽車制造工藝、汽車振動、汽車電子等方面的知識,結合工程實踐訓練,培養掌握汽車機電一體化系統知識、具有解決復雜汽車工程問題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創新創業人才,為畢業后能快速成長為汽車機電領域相關設計、制造、分析、研發、營銷及管理等工作崗位上的骨干成員奠定基礎。因此,課程思政教學的評價應當緊密圍繞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思政部分,并從具體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學習成效、教學反思等多方面進行挖掘[6-7]。在教學目標方面,應當兼顧育人目標與知識傳授目標。即要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相結合,要評價是否有明確的課程思政建設目標,是否注重對學生理想信念、道德品德、綜合素養等培養。根據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評價是否將思政元素貫穿到課程教學全過程,與課堂教學融入是否恰當自然。在教學大綱中是否體現思政教學目標,是否在各章節中明確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設計。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方面,應當車輛工程專業特點和教學內容,判斷是否堅持了因材施教的原則,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用科學正確的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評價專業課教材選用是否嚴格規范,是否堅持了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評價是否將各種教學媒體、創新教學模式,有機融入思政教學內容;評價思政教學過程是否自然流暢、組織合理;評價授課教師是否將知識傳授、素質提升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緊密,課堂教學效果是否好,師生互動性是否強,教師講授是否條理清晰,富有感染力、教育性和實效性;評價課程思政的考核是否結合案例分析、情景設計、論述、問答、期末考核等多種方式,是否落實到課堂討論、課后作業、實驗實訓等多個環節。在授課學生學習成效方面,評價學生是否堅持和提升了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等。在教學反思與評價結果運用方面,應當充分考慮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方法、教學方法等是否恰當合理。教師個人應進行定期的教學反思,基層教學組織應當集思廣益,共同解決思政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對于課程思政評價結果的運用應落到實處,從教學管理部門的頂層設計、課程教學的具體實施、用人單位(車企)的反饋等多方面查找問題,真正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的目的,推動車輛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
5 結語
車輛工程專業面向當前社會和未來發展需求,培養能夠勝任車輛工程領域設計制造、產品研發、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為車輛工程領域高層次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專業目前開設的專業課程教學注重發揮專業基礎課程的德育功能,堅持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與過程管理相統一的原則,緊密圍繞人才培養目標,以學生為中心,深入挖掘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提煉課程蘊含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范式。專業課程教學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氛圍和質量,注重強化工程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注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在傳授課程專業知識過程當中融入德育功能,實現專業育才和育人的有機統一。因此,科學地評價車輛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與教學成效對實現上述育人與育才目標至關重要。
基金項目:寧波大學教研項目(JYXMXZD2022116)面向車輛工程專業《控制工程基礎》的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點[EB/OL].(2016-12-09).
[2]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 [EB/OL].(2020-05-28).
[3]韓志剛.車輛工程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研究[J].教育觀察, 2021(29):20-22+25.
[4]王彥婷,楊艷艷,武欣.《汽車理論》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運用探討[J]. 時代汽車:2021(16),51-52.
[5]黃粉蓮,雷基林,畢玉華,申立忠.面向車輛工程專業的“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2020(31):101-102+105.
[6]張建恒,楊智宇,李永亮,夏洪均.智能車輛專業實踐類課程思政探索[J].汽車實用技術,2022,47(10):134-137.
[7]汪怡平,朱大虎,劉珣,余晨光.車輛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開展課程思政案例建設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21(46):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