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楊 張天令

關鍵詞:高校;健美操;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
現階段,我國多所高校相繼開設了健美操專業和相關的課程教學內容。通過學習健美操,運動員能夠感受運動的魅力,培養良好的身體素質及身體形態,強化肢體協調性并提升精神氣質,能夠有效強化自信心,獲取良好的運動體驗。基于此,高校健美操教學中要協調處理好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細節方面的問題,幫助其構建良好的健美操運動氛圍。
1 高校健美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策略
1.1 核心力量訓練
健美操運動員在舞臺上進行競技或表演時,為了能給觀眾帶來良好的視覺沖擊以及美的享受,往往要支撐長時間的競技過程。因此,需要健美操運動員注重身體素質的積極訓練,從而結合個人身體素質,來完成連貫的技術動作,展現身體的爆發力和運動效果。在健美操運動中,運動員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健美操運動技巧,還需要身體素質和體能的核心支持,否則會影響健美操技巧的展示水平,縮短健美操的運動時間,降低呈現的運動效果。現階段,幾乎所有的體育運動項目都需要力量系統的支持,而力量也是大多數競技類體育健身運動的核心需求。健美操運動中需要運動員協調好身體平衡性和柔韌性,以及健美操運動的相關技術要素和技能水平,并投入競技和表演中。基于此,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教練要強化對健美操運動員的力量訓練,并培養健美操運動員,使其具有一定的耐力素養和身體素質。作為提升健美操運動員身體素質最為核心的訓練形式,力量訓練的優勢較多,也成為時下健美操訓練最流行的手段。核心力量訓練與常規力量訓練之間存在一定區別,但也有一定相似性。具體表現為在對健美操運動員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時,能夠積極改善運動員骨盆和脊柱柔韌性,幫助健美操運動員控制好身體重心,并及時傳遞上下肢力量,提升肢體協調性和靈活性。在核心力量訓練的過程中,高校健美操教練往往會為運動員構建不均衡的環境和條件,并在超出運動員常規力量負荷的情況下,使運動員的肌肉得到鍛煉。因此,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要重視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內容,以有效增強運動員的核心部位力量,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及協調性、平衡性為目標。無論是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還是在健美操競技體育運動中,核心力量的訓練都有明顯效果。依據健美操運動的相關特點和規律,運動員在進行力量訓練時,必須重視力量和耐力、表現力、柔韌性的全方位訓練。只有完成這些基礎性的訓練,健美操運動員才能在競技或展現自身運動技能的過程中,帶給觀眾良好的視覺體驗和視覺沖擊感,從而達到較好的運動效果。
1.2 耐力訓練
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健美操運動員的耐力素質間接決定了運動員參與競技或比賽的穩定性發揮效果以及參賽時長。由于健美操屬于一種競技性的體育活動,健美操運動員需要在一定時間內,一次性展現出多種健美操運動技能姿態。而這些技能的展現,往往需要一定的體力支持。如果健美操運動員在比賽中途沒有良好的體力支撐,輕則導致表演失敗,重則導致身體意外損傷情況的發生。基于此,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以及健美操運動員的平日訓練中,教練要強化健美操運動員的耐力訓練。健美操教練要基于運動員的實際訓練目標和相關身體素質特點,結合身體素質訓練中的相關內容,選擇合適的耐力訓練方式。例如,重復組合的耐力及力量交叉訓練。交叉訓練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健美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耐力素質,使其形成良好的體能,避免在競賽或表演中,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
在高校健美操訓練中,耐力訓練環節應基于健美操運動員實際參與競賽或表演的需求情況,教練設置相應的訓練目標及訓練強度、訓練對象等,并在高校健美操的各個學期和學年教學計劃中,基于教學環節制定精確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強度。在訓練耐力的過程中,教練要注意健美操運動員的負重和間隔訓練效果,幫助健美操運動員積累良好的訓練經驗,并制訂好周期性的訓練計劃。化解運動員在參與耐力訓練時的懶散情緒,并避免健美操運動員產生抵觸的心理因素,以免影響到運動員的訓練效果和競賽水平。基于此,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教練要針對健美操運動員的實際身體素質情況以及競賽或表演內容,構建合理性的訓練模式,幫助健美操運動員獲取更加直觀、豐富的訓練活動內容,有效提高健美操運動員身體素質、提升訓練效果。
1.3 柔韌性訓練
健美操運動一方面具備一定的競技性,另一方面也具備一定的表演性。對于健美操運動來說,柔韌性訓練是一項基礎訓練內容,關系到健美操運動員在進行動作技能展示時的表現情況。同時,柔韌性訓練在健美操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中占據關鍵位置,能夠有效協調健美操運動員的韌帶、肌肉以及骨關節的活動幅度,使其具備良好的靈活協調能力。靈活協調的身體柔韌性,也直接關系著健美操運動員能否能夠為觀眾展現成套協調的競技動作。因此,在健美操運動員參與競技或表演競賽的過程中,為帶給觀眾良好的視覺體驗,并展現自身良好的身體素質條件和競技技能,需要健美操運動員具備一定的身體柔韌性。在高校健美操訓練中,對于柔韌性訓練,健美操運動員需要合理進行肌肉放松,并協調統一身體柔韌性的訓練效果。
1.4 表現力訓練
在眾多的體育健身項目和運動項目中,健美操運動是其中較為特殊的一項。區別于傳統的追求速度和力量展現的體育健身項目,健美操運動的重點主要在于運動員外形和美感的展現。健美操運動有著獨特的表現魅力,要憑借健美操運動員自身表演力和表現力的充分加持,呈現出實際效果,才能夠得到較高的分數。健美操運動員的表現力,實際上就是健美操運動員在參與競賽中,結合音樂伴奏和藝術表現力,充分展現的動作要領及動作要素,為觀眾帶來具有力度且不失優雅的動作。伴隨著音樂,健美操運動員進行組合動作展示時,能夠合理凸顯運動員的內在情感,并能夠反映出運動員的精神面貌。表現力訓練,實際上也需要健美操運動員進行綜合的身體素質支撐。在訓練過程中,高校也要將表現力訓練納入身體素質訓練的范疇內。健美操運動員的表現力,不能局限在動作展示方面,同時要表現出運動員良好的肢體動作和精神面貌。健美操運動員通過良好的表現力訓練,展現自然和諧的動作面貌,為健美操運動的流程和相關動作展示,匹配最為真摯、連貫的情感。
2 高校健美操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計劃
現階段,多數高校在健美操教學中,壓縮了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訓練周期。由于健美操運動教學的內容較多,如將健美操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與教學單獨進行開設,不僅降低了效率,而且會造成較差的訓練效果。如果在較為枯燥的訓練環境,健美操運動員對身體素質訓練逐漸失去耐心和興趣,無法達到良好的身體素質訓練效果。因此,高校可借鑒最近幾年較為流行的循環訓練方式,切實結合健美操運動技術的相關特點,并針對運動員進行專項的身體素質訓練,挑選一些與身體素質訓練及專項技術相關的動作,并合理控制訓練負荷和訓練強度、訓練時間、訓練次數。
2.1 力量耐力及身體素質組合訓練計劃
基于高校健美操運動員實際的身體狀況,結合健美操運動技術和相關動作特點,健美操運動員在完成高難度動作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體力和耐力。因此,健美操運動員在力量耐力訓練中,可結合俯臥撐、卷腹、仰臥起坐、快速立臥撐、平板支撐等訓練內容,進行協調的身體素質訓練,并將其中每一項的訓練內容作為一個站點,在訓練中從第一項開始,直到最后一項訓練內容結束,之后,再進行往復訓練。每一項運動的時間,應控制在4—5 分鐘,在每個項目訓練結束后,運動員進行適當的休息和身體調整。訓練項目循環一周左右的時間,基于訓練內容及訓練強度、訓練次數進行科學配比,同時,綜合考慮健美操運動員的身體承受能力和身體負荷,基于實際的訓練效果進行靈活調整。結合教學實踐可以發現,這種循環的身體素質訓練方案,能夠有效減少單一訓練內容給運動員帶來的枯燥感受,顯著激發運動員的訓練興趣。這種循環訓練的運動負荷較大,有著一定的鍛煉密度,能夠有效提升訓練效率,同時能夠幫助健美操運動員,基于身體不同部位的交替式訓練,提升身體負荷的節奏性;能夠有效強化高校健美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效果,幫助其練習成套健美操動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2 身體柔韌性訓練計劃
高校需要有效重視并合理安排健美操運動員的身體柔韌性訓練,可以將柔韌性訓練放置在身體素質訓練準備階段。進行柔韌性訓練的作用,是為了防止健美運動員在競賽或表演中發生身體損傷的情況。幫助健美操運動員在競賽前活動各個身體關節,在達到良好的熱身效果后,再進行競賽或表演,從而取得優異成績。在上肢柔韌性訓練中,運動員可以互扶俯身壓肩訓練,雙手握住把桿直臂壓肩韌帶;雙手體后握住把桿向前探肩;通過緩慢動作將肌肉軟組織拉長,在拉伸到一定程度時保持靜止狀態。在下肢柔韌訓練中,運動員可采取各式各樣的壓腿練習,例如正側、后側、腳高位體前屈。在練習時,可借助另一名運動員的幫助,適當用力壓住其后背,借助力量壓腿,或者練習者仰臥在墊子上,屈腿或者直腿,讓同伴幫助扶腿下壓,進行踢腿練習。
3 結語
在身體素質訓練的過程中,教練要基于高校健美操運動員的實際訓練需求和訓練內容,制定良好的訓練策略。明確身體素質訓練給高校健美操運動員帶來的積極影響,從而幫助健美操運動員強化自身體能,掌握良好的競技技巧、技術水平及運動方式,促進其身體素質的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