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敏 覃宇麗 趙宇
[摘要]西柏坡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民主新路探索進程中極其重要的階段。這一時期的民主實踐是對全過程人民民主所包含的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進行的“五維一體全過程”探索,人民當家作主是其本質特征,西柏坡時期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制度設計及實踐推進中緊緊圍繞民主的“人民”性大邏輯展開。西柏坡時期在人民民主探索中取得的成就及經驗成為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持續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西柏坡時期;全過程人民民主;民主協商;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統一戰線
[中圖分類號]D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69(2023)02-0044-04
[作者簡介]劉麗敏(1972—),女,河北元氏人,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法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主要從事憲法學、行政法學研究;覃宇麗(1986—),女,廣西梧州人,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法學部講師,主要從事民商法、社會法研究;趙宇(1986—),女,河北臨城人,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市情研究所講師,主要從事國際政治、國際法研究。
西柏坡時期的革命實踐形成了以“兩個務必”為核心的偉大的西柏坡精神。作為西柏坡精神重要組成部分的人民民主的話語體系演進與實踐探索在這一時期也取得長足進展,積累了豐富經驗,不斷推進了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中國化進程,為新中國的成立和民主政權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進一步拓展深化了新時代西柏坡精神。
一、西柏坡時期我國人民民主“五維一體全過程”的實踐探索
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進行了包括土地改革、籌備新政協、鞏固擴大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召開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并選舉產生華北人民政府等民主實踐探索,從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全鏈條探索嘗試“全過程性”人民民主。
(一)民主選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早期實踐
西柏坡時期是建立我國新政權的實驗探索階段,以什么樣的形式組織新生的國家政權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重大任務。毛澤東對即將成立的新中國的國家性質及政權組織形式進行了深入思考,他在九月會議上指出,新中國政權的性質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但不是僅僅工農,還有資產階級民主分子參加的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組織形式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是以人民代表會議產生的政府來代表它”[1]。也就是新中國將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來組織國家政權。1948年8月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在石家莊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542人,其中中共黨員376人,民主人士166人,包含了各政黨、各階級、各民族的代表,在一個地區實現了沒有性別、民族、信仰歧視,保障了各民族享有真實的選舉權,能夠按照自己真實的意愿選舉代表進入國家政權,參與國家管理,真正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這次大會選舉產生了華北人民政府,確定其組織原則為民主集中制。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是新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雛形,華北人民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早期形態。
(二)民主協商: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初步創立
“五一口號”的發布是西柏坡時期對民主協商在實踐上探索的起點,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2]。中共中央至誠邀請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民主人士北上共商國是,參與籌備新政協。1948年10月,中央統戰部成立,全面負責新政協的籌備工作。在新政協的籌備過程中,中央統戰部充分發揚民主,積極與各民主黨派及民主愛國人士溝通商談,就新政協召開的時間、地點、召集者、參加者及應討論事項等進行廣泛協商,愛國民主人士積極參與、建言獻策,中共中央對愛國民主人士提出的合理建議虛心接受;同時,通過提供《毛澤東選集》等著作文件、召開民主人士座談會、組織參觀解放區等舉措,使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民主人士在思想認識上與中共中央達成共識,自覺自愿接受黨的領導,為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三)民主決策:開門立法、開門問策有效推進
西柏坡時期是新中國法治建設的奠基時期,共制定頒布了200多項法令規章,涵蓋了新中國政權建設、刑事、民事、社會管理、司法等領域。這些法令規章在制定過程中充分體現了開門立法、開門問策的民主精神。特別是《中國土地法大綱》的制定,從起草前的深入調查、走訪群眾到對形成草案的討論征求意見直至表決通過,自始至終貫徹了開門立法精神。《中國土地法大綱》使廣大農民要求徹底平分土地、擁有自己土地的迫切意愿成為現實,激發了廣大農民的革命熱情和生產積極性,為解放戰爭的勝利爭取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持。
(四)民主管理:人民參與國家治理的初步實踐
西柏坡時期民主協商與民主選舉的實踐使人民群眾參與國家治理成為可能。“五一口號”發布后,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民主人士參與籌備新政協及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本身就是參政議政、參與國家治理的早期實踐。華北人民政府由27名委員組成,其中中共黨員19位,黨外民主人士8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這些代表在華北人民政府中擔任要職,參與政府各項事務的管理。而各民主黨派、進步民主人士大多有海外留學經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及管理能力,比如愛國人士藍公武當選為華北人民政府副主席、陳瑾昆當選為華北人民法院院長,他們在各自的職位上盡職盡責,發揮了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后,各民主黨派成為參政黨,政治地位的變化極大調動了其參政熱情,他們發揮自身優勢與中國共產黨一起擔負起治理國家、建設國家的時代重任。
(五)民主監督:用制度規范權力運行
西柏坡時期為了加強解放區政權建設及對政府權力的限制約束,華北人民政府制定頒布了20余項法令文件,包括《華北人民政府組織大綱》《華北人民政府辦事通則》《關于各中央局、分局、軍區、軍委分會及前委會向中央請示報告制度的決議》。這些法令文件在確認華北人民政府職責權限的同時劃定了權力行使的邊界,規范了政府辦公秩序,克服了無政府主義,為華北人民政府合理規范用權、管理相關事務提供了法律依據;請示報告制度保證了黨委對政府工作的有效領導,也是對政府工作的強力監督。這些嘗試是對新中國成立后政府依法行政的有益探索。
二、西柏坡時期民主價值追求的理論邏輯:人民當家作主
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當家作主的價值理念轉化為制度安排和民主實踐,嘗試構建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及具體政治參與途徑,從制度程序與參與實踐上保證了這一時期的民主是含量高、成色足的真民主。
(一)以人民為中心:初步構建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
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進行了創造性探索,是用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早期實踐。一是召開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初創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49年8月7日至19日為期13天的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華北人民政府,明確了民主集中制是華北政權的組織形式,是集權力機關與執行機關于一體的體制,這種體制更有效率,為新中國成立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構建奠定了基礎。二是籌備新政協,為構建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奠基。自中國共產黨發布“五一口號”誠邀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民主人士北上共商國是,到1949年1月55名民主人士聯名發表《我們對于時局的意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已被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民主人士正式認可接受,在對建立新中國重大事項及程序的提出、調整及最終確定的實踐中充分體現了發揚民主、凝聚共識、合作建立新中國的協商精神,形成了協商民主這一新型民主制度。三是持續推進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工作,建立統一戰線新格局。西柏坡時期統一戰線工作通過成功領導土地改革、籌備新政協、指導召開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初步探索城鄉治理規律,團結了社會各階層,凝聚了共識,堅定了必勝的信心,使“新中國從這里走來”成為歷史必然!
(二)以真實管用為目標: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也有完整的參與實踐
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嘗試構建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主要制度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這一時期人民當家作主怎樣實現呢?“五一口號”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3],也就是以三步走的方式構建新的國家政權。首先是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由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及愛國民主人士共同協商達成共識,其次是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最后是成立民主聯合政府。聯合政府組成人員包括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民主人士,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包括各民主黨派與無黨派進步民主人士共同參加的聯合政府,其組織形式為民主集中制。正是人民政權的建立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真正實現。
(三)以“人民”為主體:構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
毛澤東在九月會議上指明了即將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性質是“人民民主專政”,領導力量是中國共產黨,階級基礎是工農聯盟,是對人民的民主和對敵對分子專政的統一,強調人民民主專政的主體是人民,主要方面是民主,對敵對分子的專政也是為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毛澤東又提出革命勝利后建立的“各級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種政權機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軍隊叫人民解放軍,以示與蔣介石政權的不同”[4]。1949年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將新中國的國家名稱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中“人民”二字代表國家的一切權力來自人民并由人民行使,喻示新中國國家政權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政權。
三、西柏坡時期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探索的經驗啟示
“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是團結帶領人民探索、形成、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奮斗史”[5]。西柏坡時期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對中國民主發展道路的探索中積累了豐富經驗,為新中國民主制度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
(一)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最大的制度優勢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那天起就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建立人民民主的國家、實現人民當家作主作為最高使命。西柏坡時期在黨的領導下完成了土地改革,制定實施了《中國土地法大綱》,使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廣大農民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夢想;發布“五一口號”邀請民主黨派及無黨派民主人士北上協商建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嘗試建立代議民主制,成功召開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完成新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初步實踐;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自覺自愿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形成“共產黨領導、執政,多黨派合作、參政”的新型政黨制度。歷史和實踐證明,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完成新生政權一系列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準備。
(二)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本質特征
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不懈追求的目標。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西柏坡時期,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是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創造性實踐,是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人民當家作主主制度的有益探索。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華北人民政府,實現了人民政權組織形由抗戰時期“三三制”的參議會體制向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轉化。1948年12月中央發布《中共中央關于縣村人民代表會議的指示》,1949年8月發布《中共中央關于三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及各縣一律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指示》,這些重要文件從制度上確定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真實性廣泛性。《華北區村縣人民代表會議代表選舉條例(草案)》中有關選舉原則及選民資格方面的制度被新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繼承借鑒,選舉權的普遍性和真實性為人民實現當家作主提供了先決條件。
(三)堅持民主集中制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則
民主集中制原則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則。西柏坡時期,立足中國革命實際并結合根據地時期政權建設經驗,毛澤東在九月會議上,對即將成立的新中國的國體和政體作出構想,他以民主為建立新中國的基本價值取向,認為未來我國政權的階級性質應當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包括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由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民主政府來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采用民主集中制原則,而非資本主義國家的議會民主制。這樣的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既充分發揚了民主,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又有高效的集中,不會出現西方“三權鼎立”的議而不決。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使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區別于西方的選舉民主,保障了國家治理的高效能。
(四)堅持統一戰線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始終將統一戰線作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內容。西柏坡時期統一戰線工作涵蓋土地改革、九月會議、“五一口號”的發布、籌備新政協、召開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并選舉產生華北人民政府等方面,這一時期統一戰線在凝聚建立新中國共識、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方面為即將成立的新中國贏得了最廣泛可靠的政治聯盟,全面鞏固并進一步擴大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為新中國政權建設提供了廣泛牢固的政治及社會基礎。
(五)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路徑
全過程人民民主百年奮斗的歷史是馬克思民主理論與中國實際緊密結合的歷史。西柏坡時期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的重要時期,毛澤東在對我國民主道路及國家制度的設計構想上進行了一次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成功實踐。毛澤東認為革命勝利以后我國將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由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民主聯合政府,意味著我國政權的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不是照搬蘇聯模式,以“蘇維埃代表大會制度”組織國家政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符合中國國情及語言習慣。毛澤東指出:“我們采用民主集中制,而不采用資產階級議會制。議會制,袁世凱、曹錕都搞過,已經臭了。在中國采取民主集中制是很合適的。”[4]歷史和事實證明,只有立足中國國情選擇的民主道路才是正確的發展道路。因此,對于新生政權的組織形式,新中國選擇了以人民主權為理論基礎、以民主集中制為原則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不是議會制和“三權分立”制度。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5冊[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446.
[2]中央統戰部,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解放戰爭時期統一戰線文件選集[M].北京: 檔案出版社,1988:195-197.
[3]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06.
[4]毛澤東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36.
[5]《中國的民主》白皮書(全文)[EB/OL].(2021-12-04)[2022-09-15].http://scio.gov.cn/zfbps/32832/Doc
ument/1717206/1717206.htm.
責任編輯:王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