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班級文化凝聚著班級精神面貌和班級風氣,是保障班級良性發展、涵養學生健康成長的文化力量。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加強班級文化建設,讓學生在良好的班級文化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班級文化成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基于此,本文從創新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的價值入手,分析了當前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現狀,并探索創新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路徑,旨在從整體上提升班級精神風貌,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 初中;班級文化建設;創新實踐
文化是在實踐中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大浪淘沙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至今日仍熠熠生輝。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班級文化建設要符合這一年齡段學生的特性,要讓學生在正確的軌道中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浸潤于良好的班級文化中,實現積極進取、健康成長。
一、創新班級文化建設的價值
班級文化中彰顯的人文底蘊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理念和思想行為,而科學精神有助于學生探索和發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創新班級文化建設就是要凸顯班級管理的高效性,轉變傳統班級文化中以“人治”為主的理念,形成“法治”管理制度,從整體上提升班級管理質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班級文化建設現狀
1.缺乏班級文化建設意識
有些教師通常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守則作為班級管理工作的中心,班級文化建設意識較為薄弱,認為班級文化看不見、摸不著,班級文化建設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另外,一些班級涉及的班級文化建設也僅作為班級管理的一部分,重點關注班級學風的建設,過分強調學生學科知識的學習,以及濃厚的學習氛圍,容易在班級文化建設中顧此失彼,無法與學生的綜合發展緊密融合。
2.班級文化活動形式單一
開展班級文化活動是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增強班級凝聚力的有效形式。初中階段班級文化活動更多的是以班會的形式體現,有時班會并沒有明確的主題,班級文化活動往往流于形式。學生在形式化的班級文化活動中,感受更多的是“說教”意味,趣味性不足自然也難以調動學生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的積極性,甚至會讓一些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班級文化活動缺少了計劃性和目的性,不僅不利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有效溝通與互動,而且會對班級文化建設帶來負面影響。
3.學生的主體性難以顯現
學生要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中,這樣才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中學生處于多元文化交織的新時代,主流價值觀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沖擊和影響,導致學生個人自由主義、享樂主義萌芽,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翁。還有一些學生片面地認為班級文化建設是班主任的事,是班干部的事,更錯誤地認為自己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發揮不了重要作用。班級文化建設關系到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大多數學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參與性不高,建設主體性難以顯現,導致班級文化建設程度不高,也影響著班級管理的效果。
三、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的創新實踐路徑
1.明確班級文化建設目標,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創新班級文化建設首先應明確班級文化建設目標,并以此指引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活動。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占據教學主體地位,班級文化建設也應提升學生班級主人翁的意識,改變學生以往被動參與班級文化活動的狀態。創新班級文化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班級文化建設理念,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當中,為班級文化建設創新實踐獻計獻策。
(1)師生共同制定班級文化建設目標
班級文化建設要以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為基礎,班主任及其他學科教師應融入學生群體中,充分了解學生。班級文化建設目標要立足于班級發展和學生發展,充分發揮民主班級的風格,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制定班級文化建設目標。學生參與制定的班級文化建設目標不僅更符合學生和班級的實際情況,而且學生對于自身參與制定的班級文化建設目標也會更有認同感,愿意朝著目標方向努力。
比如,筆者所在班級就設置了公示欄,師生共同的班級規范制度、學生的先進事跡及好人好事等都展示于此,發揮了很好的警醒和激勵作用。學生以此為目標規范自己的言行,班級文化和學生整體面貌都能夠得到有效改善。
(2)幫助學生設置個人發展目標
為保證班級文化建設目標的順利實施,教師應倡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設置個人發展目標,并將個人發展目標與班級文化建設目標相聯系,實現集體目標與個體目標的相互促進。在良性循環下,學生個人目標和班級文化建設目標都能夠得到穩步發展,也能夠形成班級特有的文化。比如,為促進班級文化建設的創新和實踐,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明確班級管理目標,并共同制定班級管理制度,以此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學習習慣及道德規范等,讓學生清晰地知道哪些事應該做、哪些事不能做,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和道德水平。
此外,筆者要求班級中的學生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設置適宜的發展目標,可以將個人發展目標分解為不同的小目標,學生在完成一個目標后自信心也能得到相應的提升。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筆者發現許多學生的潛能得到了一定的開發,學習態度也大為改觀。學生個人目標的設置顯然可以更好地滿足其個體化的發展需求,而這也能體現對學生差異性的尊重,保障班級文化建設創新實踐的有效開展。
2.構建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涵養學生的精神和品質
(1)形成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
班級是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最主要的場所之一,班級文化對學生的價值理念、行為方式,甚至人際關系等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創新班級文化建設要構建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身心可以更加放松,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提升道德品質,使班級成為涵養學生精神和品質的良好空間。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也能展現出一個班級優良的班風,教師除了帶領學生共同制定班級文化建設目標和學生個人發展目標外,為端正學生態度、培養學生優秀品質,還應注重班級競爭性氛圍的構建。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豐富多樣的班級活動,如師生共同選取、制定相關主題的文化展覽活動,在班級文化墻上展示學生的書法、繪畫等作品,既能在活動中展現學生的個人特點和風采,也能呈現出“人人爭先”的班級文化氛圍;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通過競爭的形式進行誦讀大會、演講比賽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增強小組凝聚力。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開展的各類活動,樹立學生班集體意識,對內對外都展現出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能夠體現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促使學生養成敢于爭先、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品質。
(2)在班級文化氛圍中體現儀式感
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應體現出儀式感,班級文化建設主體應共同設計出專屬于自己班級的班旗、班徽及班歌。班級文化并不只存在于精神層面,還應有班旗、班徽和班歌這樣具體的體現形式,從而對內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向外展示著一個班級的整體形象。在制定班旗、班徽和班歌時,教師要動員每一個學生參與進來,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并邀請學科教師一起參與決策,讓每一個學生和任課教師都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決策者。
比如,班級在設計班旗、班徽時可以聽取美術教師的意見,使班旗、班徽的設計更有藝術性和專業性;在設計班歌時,加強與音樂教師的溝通,讓班歌更有文化內涵和班級特色。試想一下,如果在班歌中融入班級成員的名字,學生對于這樣原創性的歌曲自然就更有感情。創生班旗、班徽和班歌的過程,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創新實踐探索過程。
3.創新班級組織結構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傳統班級組織結構中通常或多或少帶有等級色彩,如劃分“優等生”和“差生”,而“優”與“差”的劃分標準則是學習成績,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常常被選為班干部、小組長。為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班級文化建設創新實踐應凸顯人文色彩,堅決摒棄依照學生成績劃分學生層次的標準。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區別于他人的性格、喜好和學習能力等,在班級組織結構中要最大限度地彰顯班級文化建設的民主性,不只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能夠成為班級文化建設的管理者,每一個學生都要在其所擅長的領域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
以最基本的班干部選拔為例,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愿參與的機會,讓學生走上講臺講一講自己的優勢,談一談自己的缺點,并暢想一下自己會在班干部崗位上做出怎樣的努力、想達到的目標等。學生在準備班干部選拔階段就能夠對自己有進一步的了解,發現自己的長處以及與他人的差距,在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對比中能夠對自身有更準確的定位,在民主選舉中即使不參加班干部選拔的學生,也能成為優化班級管理的主體。在這樣的公平競爭中,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樹立學生的班集體意識,讓學生學會合作,良性競爭,讓班級風氣更好,班級管理更有成效性。
為增強學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主體性,筆者與學生討論決定在班級中施行崗位輪換制,除了班長、小組長和課代表這些相對固定的班級崗位外,還增設了諸如文明勸導員、紀律督導員、領操員等崗位,讓學生輪流負責崗位工作,使每一個學生都有作為班級服務者和被服務者的機會。學生在班級建設中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都得到了提高,這也成為本班增強班級文化建設創新實踐的一種有效方式。
4.組織豐富的班級文化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
班級文化建設要在創新實踐中突出實踐性。班級文化建設中的明確建設目標、構建良好氛圍、創新班級組織結構等,都是在為班級文化建設實踐活動奠定基礎。要想發揮學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教師應開展豐富多樣、趣味性強的班級文化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比如,班主任可以與學生共同制定主題,開展具有班級特色的主題班會,將班會活動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與班級文化建設的緊密聯系,促進特色班級文化建設。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臺和機會,可以是演講比賽,可以是讀書心得分享,也可以是藝術作品展示等,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的優勢和特點,滿足學生的多元發展需求。通過豐富多樣的班級文化活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得到提高,班級文化建設創新實踐才更有保障。
筆者與學生在班級中布置了一個小小的圖書角,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書籍放置在讀書角,學生在自習時間閱讀,并互換書籍,定期分享讀書心得。班級中每天充滿快樂的讀書聲,這不僅培養了學生愛讀書、勤思考的良好習慣,也讓學生在閱讀中開闊視野、積累知識,班級里形成了濃濃的人文氣息。
綜上所述,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體,教師和學生都應具有創新思維,明確創新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價值,并正視當前班級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從明確班級文化建設目標、構建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創新班級組織結構形式、豐富實踐活動等角度出發,激發學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創新實踐中,在形成良好班級文化的同時,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程文祥.初中班級文化建設與學生人格培養初探[J].學周刊,2022(33).
[2]王彪武.基于學生視角的初中班級愿景規劃探析[J].教書育人,2022(11).
劉曉燕? ?山東省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新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