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巧娃
摘 要:小學生可以通過完成作業充分地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在新課改環境下,教師需要對數學作業的設計理念適當地進行革新,同時要將作業的形式豐富化,促使學生對作業產生更大的興趣。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所發揮的作用,以此部分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的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同時提出了有效的改進措施,以期保證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更加科學有效,促進學生提升自己的數學思維水平。
關鍵詞:作業設計;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7-0175-03
在小學學習數學科目時,教師在設計學生的作業時,需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心理狀況,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化,進而完成有效的作業設計工作,充分地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作業更加重視,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更加科學合理的作業內容。
1.作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相對較小,自覺性也比較缺乏,如果在課堂練習習題,或是在課后完成作業,學生會應付完成,他們僅僅認為自己所寫的作業只是為了讓教師檢查,并沒有充分意識到寫作業對自己的重要性。事實上,在教學過程當中,講與練都是最終的學習目標,通過講與練這兩種不同的教學形式,學生完成作業相當于練習環節,無論是在課堂當中,還是在課后通過寫作業,都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第一,在課堂上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不斷的練習,并且對課堂當中的教學重點進行及時有效的把握,能夠緊跟教師講解的節奏以及每一個知識點,同時可以自己對知識進行直接梳理,將知識之間的脈絡厘清,對課堂內容進行及時的消化與鞏固。第二,在課后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對課堂當中的知識點進行回顧,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這個過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當中的知識點,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2)作業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情況
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僅有助于學生鞏固課堂當中所學的知識點,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與交流。第一,根據學生所完成的作業或者在課堂當中所做的練習,教師可以進行自我反思,從而不斷地完善與調整,進而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第二,教師在批閱學生作業的過程當中,可以對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同時可以在學生的作業之后寫上相應的評語,且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地引導學生,給予學生鼓勵,幫助學生提高對學習數學的信心,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逐漸拉近,幫助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當中,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同時可以有效地提升課堂上的教學效率。
2.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
當前的素質教育工作,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有效地減輕負擔,和應試教育這種形式相比,作業的設計工作能夠充分地體現出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性,而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作業,雖然強調需要學生獨立完成,但實際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布置的作業通常與素質教育的需求有所差異,因此,會帶來很多的不足和問題。
(1)不重視基礎知識的訓練
第一,教師設計的作業是統一性的。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如果對所有的學生都布置相同的作業,無論是在課堂上或是在課后的作業都沒有區別,沒有充分地結合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特征以及學生之間可能存在的個體差異性,會不利于學生的發展。除此之外,如果布置相同數量的作業,對一些學習水平相對較強的學生而言基本無意義,主要是因為他們能夠將這些題目很好地完成,而如果是一些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他們僅僅可以完成一些量較少的作業,如果作業量超出他們的范圍,很可能會影響這些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因為這些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并沒有很牢固,同時,還可能會在完成這些作業時更加迷茫。第二,缺乏作業布置的多樣性。在分析小學數學課堂之后,教師通常只是對學生布置一些書面形式的作業,主要包括課本上的習題以及其他不同的練習資料等。只有布置合理的作業,才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然而,如果教師所布置的作業不合理,會對學生的進步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因此,在布置小學數學作業的過程當中,教師的最終目標是促使學生提高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無論是在課堂當中,還是在課外學生,都可以充分地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從而對實際生活當中的問題進行發現與解決,提高他們對問題的敏感程度,能夠幫助他們結合實際生活發現更多的問題,然而,如果教師只關注學生的書面作業,反而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發展。
(2)作業中缺乏數學的實踐
第一,與生活相聯系的作業量較少。在學習小學數學的過程當中,有很多方面的知識都與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在這個階段學習數學,最終的目標是能夠在實際生活當中進行靈活的應用。然而,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布置的作業并不能幫助學生對實際生活進行觀察與分析,通常情況下,教師會根據教材當中的相關知識,為學設計特定的題目,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完成作業,并不能夠有效培養自身的數學能力,同時會對其正常水平的發揮有很大的限制與阻礙作用。在小學數學題目當中,包括很大一部分的設計方案類題目以及價格比較類題目。在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過程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都會感覺無從下手,同時不能掌握其中的解決方式。所以,教師需要為學生留出更多的機會,引導他們在實際生活當中發現相同類型的問題,同時,可以引導學生能夠結合自己掌握的知識點解決這些問題。第二,作業沒有涉及動手操作類的題目。在小學數學當中,教師設計作業,通常只符合作業的總體要求,然而,這種類型的題目只需要學生用筆計算,凡是需要學生動手進行操作的作業,通常教師都會忽略。此外,有一部分數學教師認為這種類型的作業只會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并不會對學生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效果。然而,學習數學知識本身需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與參與,例如,學生對鐘表知識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時間對鐘表進行拆解、分析,認識鐘表運行的原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時間的轉化,如1分=60秒,一分鐘相當于秒針走動了一圈,分針移動了一小格。然而,很少有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提高這方面的能力。當前,對于小學教學教師來講,需要深刻反思通過采取怎樣的措施才可以將這種現狀進行有效的解決與改善。
(3)作業完成和評價方式缺乏創新
自新課改以來,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所提倡的都是探究合作式的教學形式,然而,在作業設計方面,部分教師布置的作業中,可能不會涉及一些需要共同探究合作型的題目,而且,教師會引導學生主動跳過這種類型的題目。而實際上,布置這種探究式的題目類型,可以幫助學生不斷地發散自己的思維,幫助他們對問題進行更好的思考,然而,部分教師一味地布置需要學生獨立完成的作業,并沒有為學生提供合作完成作業的機會。總體來看,雖然學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在小組合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從而將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然而,在實際的作業設計中,有一部分教師對學生的合作學習不重視,學生因此沒有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作業的機會,這樣會逐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
3.問題的成因
(1)理論知識不扎實
如果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充分地認識到作業設計的重要性,即使在課堂授課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也會因為知識得不到鞏固而失去學習動力。部分教師并沒有充分了解小學數學的發展規律,因此,在為學生布置作業時不能結合數學的規律,教師布置作業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通常都是想到什么為學生布置什么,并不會針對性地為學生布置作業。
(2)作業意識比較隨意
當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的成績非常重視,不能正確合理地看待為學生布置的作業。部分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的過程當中,沒有充分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是參照了教材內容以及練習等資料,從這個方面也可以分析得出:這部分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并沒有形成一種意識,他們布置作業通常只是為了迎合最終的考試題型,而不是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時,有很大一部分教師也會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有所忽視。
(3)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少
當前,有很大一部分數學教師都同時帶多個班級,而且需要承擔較多的教學工作,不僅需要進行備課工作,同時還需要對所有學生進行管理,他們的工作相對比較煩瑣。同時,還有一部分數學教師需要完成班主任的工作,因此,他們并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設計出更加合理的作業。
4.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
(1)分析學情特點,設計層次性的作業
通過分析傳統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可以得知,部分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比較隨意,例如,有一部分教師會選擇直接將課后的習題作為學生的作業內容,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還有一部分教師直接布置輔導資料上的作業,并且在作業量上逐漸增加,他們認為通過采取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事實上,這些都會導致學生的作業壓力不斷加大,且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作業,通過全面分析學生的實際學情,充分地結合階段性以及層次性的基本特征,為學生設計出合理的作業,這樣可以幫助學生不斷地獲得進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能夠更加科學有效地完成數學作業。
(2)結合作業目標,設計多樣性作業
當前,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視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加關注,而課堂的主要目標也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掌握情況。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講,在為學生設計作業時,可以通過結合這些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來設定作業,采取多種不同的形式,保證學生不限制于書面形式的作業,使他們將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充分的發揮,有效地提高學生完成的作業質量以及作業效率。除此之外,可以保證數學作業的趣味性以及探究性、實踐性的有效增強。
(3)關注全面發展,設計探究性作業
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講,都必然會存在相應的個體差異性,而且是顯而易見的。學生的生活經歷以及興趣愛好都是不同的,因此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運用情況也相對不同。在之前傳統的統一化作業下,雖然有一部分學生可以在規定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然而,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能順利完成。而學生的學段在不斷提升,完成作業的能力也會產生更大的差距。教師可以通過采取合作形式的作業,引導學生通過合作相互補足并且學習他人的優勢,最終得到共同提高。對于一部分需要學生相互合作才可以完成的作業,通常這些作業的實踐性、發展性以及創新性較強,同時需要與素質教育保持一致,對此,教師需要進行全面的分析,并且能夠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
(4)明確教學本質,設計生活化作業
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中,學生并不是一味地學習理論知識,也自然不是“形而上”的,需要充分總結生活現象,同時能夠在實際生活當中靈活地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作業環節是非常關鍵的,教師需要充分地聯系生活,進而設計出帶有生活化特征的數學作業。通過生活實踐,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狀況,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對此,數學教師需要對作業的設計工作更加重視。
綜上所述,教師需要保證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工作的不斷優化,通過融入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實際情況,為學生布置更加合理的作業,幫助他們更加全面發展。除此之外,教師在研究數學作業的過程當中,也需要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完成的質量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及時地發現并解決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的作業規律進行全面的總結與歸納。
參考文獻
[1]李曉莉.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J].甘肅教育,2022(18).
[2]魏迎梅.小學數學有效作業設計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