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會玲
摘?要: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要創新成本管理模式,采用更加科學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工作中運用作業成本法。文章介紹了作業成本法的內涵、優點、目的、流程,分析作業成本法應用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具體方案,探討作業成本法應用的保障性措施,為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
中圖分類號:F426.4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3-0193-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3.193
作業成本法具有較多的優點,能夠擴大成本核算范圍,保證成本核算結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提供可靠、完整、詳細的成本信息。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管理人員要重視作業成本法,將該方法應用到成本核算與管理工作中,對資源、作業、作業中心和成本動因等內容進行研究,充分發揮作業成本法的作用,使企業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1?作業成本法概述
1.1?作業成本法的內涵
作業成本法是一種成本核算方法,利用該方法核算成本,能夠保證核算的精確性和準確性。企業的主要任務是生產產品,生產過程中會消耗一定的資源和能源,生產成本的總和就是產品成本。作業成本法以生產活動為基礎,系統分析生產、銷售的整個價值鏈,不僅會考慮生產所消耗的資源,還會考慮銷售期間的投入,全面分析各個環節的成本。作業成本法的核算對象更加全面,成本信息更加完整,成本分析更加深入,企業能夠得到更精確的成本核算結果,更好地控制各個環節的成本。
1.2?作業成本法的優點
首先,作業成本法擴大了成本核算的范圍,在傳統的成本核算中,核算制造費用時,只關注機器工時和人工工時,核算對象比較單一,而作業成本法的核算對象較多,需要考慮各個部門、各個環節、各項工作的成本,核算范圍較大,核算結果更符合真實情況。其次,作業成本法能夠保證成本信息的準確性,把成本和資源動因聯系到一起,在作業動因的幫助下,將成本與作業聯系到一起,在此基礎上進行核算,得到更準確的核算結果,避免出現信息失真的情況。最后,作業成本法能夠幫助企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更好地控制成本,擴大企業的利潤空間。運用作業成本法時,需要對企業的經營狀況、產品情況進行分析,判斷產品的增值性,為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提供參考,擴大生產增值產品,停止生產非增值產品,通過作業成本法優化企業的管理模式,保證管理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1.3?作業成本法的目的
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生產規模較大,存在較多的生產環節,各個零部件的生產工藝較為復雜,在企業的成本結構中,間接生產費用的占比較大,增加了成本核算的難度,很難保證核算結果的準確性。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運用作業成本法,主要目的是獲得準確的成本核算結果,根據準確的成本信息做出科學的決策,使管理工作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成本管理工作改革,采用更加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體系,提高企業在汽車零部件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1.4?作業成本法的流程
第一步,分析作業和建立作業中心,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產品生產比較復雜,需要確定重點分析對象,可以選擇差異明顯的作業,以作業為主體,建立作業中心,分析作業中心和產品之間的關聯性,準確劃分作業。第二步,對作業消耗的資源進行歸集處理和分配處理。建立作業中心后,將各個資源匯總到一起,設置作業劃分標準,根據作業中心建立作業成本庫,將各個資源劃分到對應的作業成本庫中,以此表示作業成本。資源消耗量會受到作業數量的影響,可以用資源動因表示兩者的關系。第三步,分配作業成本,將其分配到成本對象上。為了更直觀地表達出產量和作業消耗的關系,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劃分作業成本庫中的作業成本,以此表示產量對作業消耗量的影響,根據成本動因分配率核算作業成本。
2?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運用作業成本法的必要性
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說,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定發展,需要改變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為了滿足市場發展需求和企業管理要求,有必要創新成本核算方法,利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核算,為企業提供準確的成本信息,使企業的決策更加科學,更加有效地控制研發、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成本,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從成本信息的角度來說,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往往會根據主觀理解和過往經驗選擇核算對象,很難保證成本信息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全面性。為了獲取真實、準確的成本信息,有必要引入作業成本法,在眾多的成本動因中選出最關鍵的成本動因,根據成本動因進行分析與核算,為企業提供更加準確的成本信息。從成本核算方法的角度來說,傳統核算方法存在較多缺陷,在企業的發展中,傳統核算方法已經無法滿足企業成本核算的需求,必須采用更加科學的成本核算方法,主動研究和使用作業成本法,保證成本信息真實、準確、可靠。從成本管理的角度來說,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要想更好地控制成本,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機制,加強制度化建設,優化成本控制流程。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基礎,作業成本法能夠為成本管理人員提供可靠的信息,使成本管理工作達到預期效果,所以,要加強作業成本法的研究和應用。
2.2?運用作業成本法的可行性
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管理層的認知和態度會對企業的管理與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很多企業的管理層認識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對作業成本法有所了解,部分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已經開始使用作業成本法,得到了一定成效。這些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會對其他同行業企業產生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會看到作業成本法的優點,主動將其運用到本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中,為作業成本法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企業的管理模式,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開始構建完善的信息系統,將ERP系統、生產制造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引入企業,對數據信息進行共享,利用計算機技術等先進的技術提高計算能力和辦公效率,加快數據核算速度,為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提供技術上的支持。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研究作業成本法,越來越多的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作業成本法的理論體系更加完善、實踐經驗更加豐富,社會對作業成本法的認可度不斷提升,作業成本法得到了各個行業的關注。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具備更強的業務能力和良好的綜合素質,為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提供了人才上的保障。
3?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具體方案
3.1?確定目標、原則和作業性質
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更好地控制成本,加大控制力度、擴大控制范圍、拓寬控制途徑,將責任中心發展為多層級成本責任中心,對生產、銷售等方面的成本進行控制。第二,形成相同的管理標準和統一的管理口徑,面對不同種類和不同層次的核算對象時,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核算與管理,財務人員可以按照相同的消耗量標準進行核算,使核算工作與管理工作更加規范、便捷、高效。第三,保證決策的科學性,為企業的決策人員提供真實可靠的成本信息,對各種成本要素進行分析,得到準確的核算結果,使企業的決策更加有效。第四,提高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競爭力,通過作業成本法提高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1]。
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第一,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在核算、管理和決策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回報高于付出,收益大于成本。有的管理人員認為作業劃分越詳細越好,忽視了作業劃分與數據核算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要控制好成本和收益之間的關系,在保證成本信息準確、真實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第二,企業要遵循過程分析原則,分配成本之前,必須對汽車零部件的生產過程進行分析,掌握生產的整個流程和各個環節,全面分析成本和服務的關系、成本和作業的關系,通過過程分析提高作業成本管理質量。
企業需要明確作業性質,判斷作業性質的類型,可以根據增值和非增值進行劃分。對于增值作業來說,主要包括兩類作業:一類是維持企業日常經營的作業,包括財務作業、人力作業等;另一類是產生價值的作業,包括生產作業、裝配作業等。對于非增值作業來說,這類作業并不會產生經濟效益,而且還會浪費企業的資源,應盡量減少或停止非增值作業。
3.2?計量資源耗費情況
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費用范圍比較廣泛,存在大量的內部消耗資源,如水電費用等。對間接費進行分配時,需要確定資源消耗量,具體來說,包含以下幾種費用:①直接材料費用,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到鋼材和標準件等材料,需要確定直接材料的消耗量,核算直接材料成本;②人工薪酬,主要指的是工資、獎金、五險一金等人工費用,需要統計不同部門人員的薪酬,核算人工成本;③辦公費用,指的是辦公用品采購費用、文件打印費用等;④水電費用,生產運營期間會消耗一定的水資源和電能,需要核算水費和電費;⑤折舊費用,管理廠房、機器等固定資產時,需要在計提折舊的過程中核算折舊費用;⑥差旅費用,部分工作人員需要到外地辦公,出差辦公的相關費用為差旅費用;⑦修理費用,工作人員要定期維護設備,維護設備和更換零件會產生費用,需要核算維修費用;⑧低值易耗品費用,如標識牌、無紡布等物品的費用。在眾多費用中,折舊費用、直接材料費用、人工薪酬占比較大,要重點關注這些方面的資源耗費情況[2]。
3.3?作業分析認定,建立作業中心
作業分析認定是成本核算的基礎和前提,在日常生產和經營中,應及時識別生產經營中的問題,合理劃分作業,盡量不要將作業劃分得過于細致,以免作業成本法的實施成本過高。對當前的業務流程進行分析,根據業務流程劃分作業,確定產品的消耗標準,明確主要作業和重點核算對象。具體來說,可以將作業劃分為訂單洽談、新產品研發、材料采購、零部件生產、裝配、測試、包裝、生產管理、質量檢驗、入庫、運輸,這些作業活動是比較主要的作業內容,會直接影響企業的成本和效益,根據各個作業建立對應的作業中心。有些作業存在一定的相同點,如質量檢驗和生產管理,為了提高資源利用率,可以將兩者合并到一起[3]。
3.4?成本動因分析
對生產過程作業進行分析,需要明確作業類型,合理劃分作業范圍,有效控制作業成本,根據汽車零部件生產情況劃分車間,對各個車間進行管理。在生產車間中可以建立生產作業中心,在輔助車間中可以建立輔助作業中心,通過這種方式提高作業成本核算效率。例如,成立沖壓作業中心、焊接作業中心、電泳作業中心、裝配作業中心等。通過作業動因表示成本對象與作業消耗量的關聯性,確定產品的生產量。例如,生產作業中心的成本動因為生產量,供水作業中心的成本動因是供水量,儀表作業中心、維修作業中心、檢驗作業中心的成本動因是人工工時,熱力作業中心的成本動因是供熱量[4]。
對作業消耗資源進行分析,需要確定作業成本和作業動因之間的關系,分析成本動因對各個作業的影響。例如,材料采購成本庫的成本動因是采購的批次,耗用資源是人工薪酬和差旅費用;研發成本庫的成本動因是研發工時,對應的消耗資源為人工薪酬、折舊費用、電費、低值易耗品等。資源消耗是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的基礎,在資源分配中需要考慮作業人數和企業總人數,計算折舊費用時需要考慮作業面積和企業總面積。例如,在電泳作業中心,需要考慮樹脂、涂料、去離子水、化學藥劑等資源的消耗情況。
3.5?將資源庫歸集中的費用分配到作業成本庫
在資源庫分配中,應科學分配資源動因,準確記錄專屬費用,將費用整理到成本庫中,財務部、業務部等各個部門要分別收集數據,將各個數據集中到一起,得到作業中心成本庫間接費用歸集表,詳細記錄各個作業中心的各項費用。在作業成本庫分配中,需要確定作業成本和作業動因量,對成本動因分配率和間接成本分配進行計算。統計各個產品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將這兩個成本費用和間接費用相加,得到產品總成本,用該數值除以產品數量,就能得到單位產品成本。
4?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保障措施
4.1?正確認識作業成本法
在多種成本核算方法的實際應用中,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效果較好,要想發揮作業成本法的優勢和作用,需要改變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內部人員的認知,讓企業的管理人員和各部門工作人員認識到作業成本法的優點,使各部門人員主動配合成本核算人員的工作,不斷擴大作業成本法的應用范圍,以此來擴大成本核算范圍,獲得準確的成本核算結果。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使工作人員深入了解作業成本法,能夠在實際工作中運用該方法,讓各部門員工知道作業成本法的優點和應用過程,全面提升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強化工作人員的成本控制意識,鼓勵工作人員自主參與到成本管理工作中,確保企業能夠順利實施作業成本法[5]。
4.2?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
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剛開始運用作業成本法時,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果停止使用過去的成本核算平臺,則相應的成本核算系統和體系都會受到影響,這個過程會產生一定的費用。要想運用作業成本法,需要構建新的成本核算平臺,系統平臺的研發、設計、安裝、調試和工作人員的培訓都需要大量資金,企業需要在初期投入較多的人力和物力,分別對資源、作業、產品進行計算,按照步驟進行核算與控制,確定產品對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的消耗情況。企業可以優化產品的生產流程,減少各個生產環節的資源消耗量,還可以通過統一流程和擴大規模的方式降低產品的分攤成本。企業要為作業成本法的實施提供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支持,提高作業效率,快速核算作業成本,盡量減少非增值性作業,以此來減少作業總成本[6]。
4.3?加強員工培訓
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需要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重點培養會計人才和成本管理人才,詳細講解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方法,使工作人員明確作業流程,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充分發揮作業成本法的優勢,得到更準確的成本信息。企業要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準確識別出作業對象,快速建立作業中心,全面收集各部門的數據。企業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訓機制,使工作人員掌握作業成本法的相關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夠更好地展開成本核算工作,有效控制企業成本。
4.4?完善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
采用新的成本核算方法與成本管理模式時,要完善配套機制,企業可以將作業成本法的相關指標加入企業的考核機制中,根據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情況提供獎勵,在激勵機制的引導下順利應用作業成本法。工作人員使用作業成本法的過程中,觀察作業成本法的實施效果,如果實施效果較好,為成本控制和企業決策提供了可靠信息,可以對相應人員進行獎勵,如果發現某些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實現預期的目標。通過考核機制調動各部門員工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成本控制工作中[7]。
4.5?選擇正確的成本動因
分析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成本,能夠掌握成本形成的原因,根據成本形成原因和資源消耗情況制定成本控制策略,通過成本動因確定成本管理的重點。成本動因數量較多,選擇成本動因時,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選擇最主要的成本動因。當企業的組織人員、制度體系或生產工藝發生變化時,成本動因也會隨之改變,要對新的成本動因進行分析,在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工作中選擇正確的成本動因,保證成本核算結果的準確性,為企業提供有參考價值的成本信息。
4.6?加強對作業中心成本的控制
企業的成本支出往往會受到重要作業的影響,如果企業的總成本相對較高,有可能是因為某部分支出過高,分析重要作業,能夠明確成本過高的原因,從源頭上控制成本,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總成本。例如,零部件生產作業中心的成本庫費用遠遠高于其他作業中心成本庫費用的總和,則該企業的零部件生產作業就屬于重要作業,在成本控制中,重點對零部件生產環節進行優化,盡量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折舊費用、修理費用、人工薪酬等。其中,折舊費用屬于固定成本,很難控制折舊費用,但是,企業可以加強維修和保養,保持機器的良好性能,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降低機器設備的故障率和損壞率。企業還可以引入自動化技術,實現智能制造,提高汽車零部件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減少人工操作環節,降低人工成本。
4.7?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
對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產品消耗作業成本進行分析時,還需要分析不同作業的資源消耗情況,利用作業成本法得到各方面的成本信息,為成本控制提供參考。但是,在實際的成本控制中,企業成本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響,例如,材料市場價格變化幅度較大,油價上漲導致運輸成本增加。企業很難對外部因素進行控制,要想更好地控制成本,企業要加強對內部因素的控制。具體來說,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控制措施。首先,引入性能良好的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采購材料時關注多家供貨商,選擇質優價廉的材料制訂生產計劃時,以柔性的生產模式為主,有效利用能源和資源,減少浪費。其次,適當減少非增值性作業,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損失。最后,優化生產環節,提高產品生產效率,去掉不必要的環節,對各個生產環節的成本進行控制。
5?結論
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需要創新自身的成本管理方法,通過作業成本法分析企業的成本結果,了解重要作業的成本支出情況,有針對性地控制作業成本,在作業成本法的應用過程中,增強成本控制效果,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提高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促進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儲虹.淺析作業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業的實施策略[J].上海商業,2022(3):222-223.
[2]王海玲.作業成本法在制造業企業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21(27):75-76.
[3]張旭鴿.作業成本法在汽車制造企業應用的研究[J].今日財富,2021(11):63-64.
[4]陳潔.作業成本法在制造業企業管理會計中的應用[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8):184-185.
[5]寇海峰.作業成本法下中小型制造業成本核算及控制探析[J].審計與理財,2021(2):28-29.
[6]龐彥沛.作業成本法的意義及其在制造企業的實施策略[J].納稅,2021,15(2):191-192.
[7]薛蓓蓓.作業成本法在汽車制造業中的實證應用分析——以NJ某汽車制造企業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11):94,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