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賢嬌 陳韜
摘 要:在“加快構建職業教育現代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新時期,技能大師如何引領創新構建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成為需要技工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的新課題。基于柳州市技工學校校近10年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經驗,本文將從優化頂層設計強化管理、搭建平臺促進產教融合、“四位一體”推進成效凸顯等方面總結該校創新實踐經驗與具體做法。
關鍵詞:技能大師? ? 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 創新? ? 實踐
一、優化頂層設計強化管理
頂層設計是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高質量建設的前提,是職業院校建設系統工程遵循的依據,是人(組織機構)、機(場地設備)、料(物料耗材)、法(方法制度)、測(監控反饋)的協同統一、高效組合統籌,因此需要優中求優,優中選優。
柳州市技工學校為確保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高質量建成,成立項目領導小組,由校長掛帥,牽頭負責頂層設計,主管教學的副校長負責統籌實施,教務科、實訓科、就業辦、職業技能培訓鑒定所等部門聯動參與,確保建設項目高質量落地、落成。
二、搭建平臺促進產教融合
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創建和投入使用,是為了培養具有高超技藝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和優化升級儲備技能人才。基于該定位,柳州市技工學校搭建校企合作平臺,通過3個層次的合作促進產教融合、高效發展。
一是訂單式培養的初級合作模式。汽車企業根據實踐提出教師能力模型及入企實踐要求。柳州市技工學校根據能力模型及要求安排合適的教師入企指導、跟班實踐,或根據企業需要安排學生跟崗(頂崗)實習、推薦學生就業等,實現了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和輸送工作高度匹配,且不斷修正優化,形成良性循環。
二是學研一體的中級合作模式。柳州市技工學校與上汽通用五菱等企業簽訂《校企合作開發一體化課程協議書》,定期將專業教師派往企業進行生產培訓、掛職鍛煉等。同時,聘請企業實踐專家擔任一體化課程的授課專家。企業與學校相互融合與支持,協同探索制訂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共同研究該校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職業崗位能力,合作開發一體化課程,實現了“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課程設置與企業典型工作任務、教學內容與工作崗位內容”3個方面的精準對接。
三是學用一體的共同體深層合作。校企共建“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基地”“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基地”,共同設計建設實訓場地和一體化課程。柳州市技工學校發揮職業技能鑒定所自主鑒定資質優勢,由技藝精湛的技能大師帶領專業骨干教師,對企業職工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轉崗培訓,對社會失業人員實施再就業培訓,并開展職業技能鑒定,為企業培養和篩選最適合的人才。
通過緊密的校企合作,把學校辦進企業,為學生搭建與企業交流、溝通的平臺;把企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搬進課堂,讓學生體驗角色切換,提前掌握生產技能。以此不斷創新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擴大技能人才培養規模,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收到學校對口就業率高、企業用工滿意的雙贏效果。
三、“四位一體”推進成效凸顯
(一)建立實訓培訓基地
柳州市技工學校在技能大師引領下,校企共建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將企業制度、流程、文化等融入實訓場所,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感受到企業的氛圍。為保障基地建設,柳州市技工學校根據上級相關文件精神并結合實際制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實施管理辦法》和《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經費管理實施細則》,加強基地建設的監督管理,提升建設水平和質量,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建設目標。
柳州市技工學校還引入標準質量管理體系,制定《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質量記錄》等標準文件,使相關工作從招生到教學實施、教學監控、學生管理、后勤保障、就業服務,直至畢業生跟蹤調查等,全面按照質量管理體系的新模式進行,推動柳州市技工學校從傳統的管理模式向規范化、科學化、有效化管理轉變。
基于成熟的學科專業建設優勢,柳州市技工學校近10年獲批并建成了1個國家級(汽車零部件制造、汽車檢測、汽車維修)、2個自治區級(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制造與裝配、焊接技術)、1個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2個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二)建好“兩個體系”
一是創新推進一體化課程體系。在校企共建“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基地”“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基地”的多層次合作推動下,柳州市技工學校于2016年創新“校企合作開發一體化課程”舉措,依托專業優勢,以汽車專業為試點,在技能大師引領下,以“工學結合”為定位,率先開展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一體化課程改革,重點在課程體系構建、教學設備配備、教學場地建設、師資隊伍打造、教學模式更新等方面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柳州市技工學校由技能大師聯合校內一體化課改專家針對專業教師團隊的專業技能、專業素養、一體化教改能力等進行深度培訓。
二是構建獨特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技能大師是某一行業(領域)技能拔尖、技藝精湛,并具有較強創新創造能力和社會影響力的高技能人才。2021年,柳州市技工學校獲批建設麥安基(焊接技術)、梁松(汽車維修)2個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由技能大師帶領教學骨干,在職業技能大賽方面攻堅克難,爭金奪銀,并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的目的。
柳州市技工學校成立競賽辦公室,制訂“職業技能競賽備賽五年計劃”,統籌推進技能競賽選手的選拔與培養。建立三級選手選拔與培養梯隊。第一梯隊通過參加各級選拔賽來促進成績提升;第二梯隊通過日常集訓考核、模擬賽選拔產生;第三梯隊由該校組織新生筆試、面試、分模塊輪訓產生,經輪訓后由各項目指導教師進行挑選。第一學期結束后可以再補充招聘選拔。
無論是競賽指導教師,還是學生參賽選手,都由技能大師通過“傳·幫·帶”培養來。同時,通過職業技能競賽項目建設,不斷促進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建設。
(三)提高培養質量
2020年,柳州市技工學校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認定為具有自主鑒定資格的職業技能鑒定所,主要承擔在校生、企業在職人員、農民工、失業人員等在汽車維修、電工、焊工、鉗工、車工、電子商務、餐廳服務、烹飪、計算機等職業技能領域的培訓和鑒定。目前,該校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規模達到10 000人次/年。這是校企共建深化、產教融合的重大成果。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技術應用、社會服務等領域真正實現了互惠互利、協同發展。
2021年開始,柳州市技工學校聘請技能大師定期對汽車專業職業技能考評員及全體專業教師開展專業技術技能培訓,促進教師職業技能水平和教學研應用能力全面提高。這也對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
(四)做優評價機制
柳州市技工學校非常注重高技能人才的過程性評價,構建了多方參與的評價體系,以此促進學生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提高。針對教師教學評價,以教師自評與同行互評以及學生評教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及時發現教學問題,切實提升教學質量。針對學生(學員)能力考核,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以能力建設為核心,按照企業崗位能力需求標準,建立高技能人才能力評價體系和培訓質量社會評價機制。具體實施以學校、企業、社會為主體,以“為高技能人才成長服務”為目標,以“發展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為理念,通過“職業素養評價模塊、理論考試模塊、實操考試模塊、企業評價模塊”等6大模塊,以“理論機考、口試、現場操作、成果性考核、頂崗實習”等形式,堅持“過程與終結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質量評價與效果評價相結合”等原則進行綜合評價,形成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培訓基地評價、企業評價與社會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考核體系。
四、小結
柳州市技工學校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建設,經歷了將近10年的探索與創新,從精心布局、強化管理的頂層設計,到各部門聯動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建立多層次合作機制,再到協同共建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最后集中資源,突出優勢,充分發揮技能大師的引領作用,“四位一體”推進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具體建設,精準回應了學校辦學定位,高度契合了職業教育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實踐證明,柳州市技工學校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頂層設計、建設思路與實踐創新,是因地制宜、可行有效的、充分突出優勢特色的成功做法。柳州市技工學校多年來實事求是,踏踏實實踐行為區域工業產業培養高質量的一線技術技能人才的辦學定位,為本地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為同類院校創新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提供了借鑒經驗,具有較普遍的應用價值和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陳昌初.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與人才培養的探索實踐[J].就業與保障,2021(13).
(作者單位:柳州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