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洋
摘要:近年來,文化藝術產業獲得長足發展,吉林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出臺多項政策助推文化藝術產業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對吉林省企業網絡招聘平臺、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畢業生留省就業意愿數據的分析,發現藝術設計人才需求以技術崗為主,企業將工作經驗、軟件操作、專業知識以及團隊、溝通能力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高校傳授知識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影響大學生就業地選擇的重要因素包括當地經濟水平、企業薪酬福利、就業選擇機會等內容。據此,提出明確人才培養定位、深化產教融合、課程實踐項目與吉林省地域文化相結合、深度參與吉林省文化產業建設等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留省就業及助力吉林文化強省建設的針對性策略。
關鍵詞:藝術設計人才;留省;文化建設
隨著新時代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提升,社會和大眾的藝術審美需求也隨之發生變化,社會對于藝術設計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是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有利于滿足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同時也是國家和地區文化軟實力的體現,是我國價值輸出和文化傳承的需要。新形勢下,各地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出臺多項政策助推文化藝術產業持續發展,對于藝術設計人才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傳統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主要包括專業理論基礎和軟件技術兩大方面,但隨著文化創意產業大力發展,新技術、新文化等不斷涌現,市場對藝術創意產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應不斷進行專業探索,培養市場需要的專業人才。
本文通過從招聘網站中獲取吉林省藝術設計專業的招聘信息、從高校收集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及以問卷形式調研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全方位分析當前吉林省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在行業領域、高校培養、就業現狀等方面情況,通過數據挖掘和內容分析的方法,提出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留省就業及助力吉林文化強省建設的針對性策略。
一、吉林省文化產業就業環境
2021年《吉林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 規劃》中明確,未來五年,根據全省文化產業區域分布特征,結合國家戰略,吉林省將打造“一核引領、一極帶動、一區協同、三帶輻射” 的文化產業空間布局,使全省經濟增長帶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政府扶持下,吉林省已經有一批文化產業園建設起來,并逐步打造出吉林文化品牌,實現了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但研究發現,吉林省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是高、精、尖文化產業人才的缺乏,具備創新設計能力與專業素養的藝術文化人才不足,藝術創意、藝術設計等高素質技術人才缺乏,導致吉林省多數文化產業發展緩慢,難以快速壯大。
二、藝術設計人才留省就業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前期基于文獻研究法,考慮研究對象的多元性和復雜性,企業網絡招聘人才需求與畢業生留省就業意愿分析選取定量與定性結合的方法,對于研究主體進行一定數量的數據收集,然后基于企業、高校、人才相互之間的關系,進行質性研究。[1]高校人才培養的分析采用定性方法進行分析。
(二)研究過程
1.網絡招聘平臺企業需求調研
《2021年中國網絡招聘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線上招聘平臺為高校就業及企業人才招聘提供了便利的渠道,為解決就業難題提供了幫助。智聯招聘網站作為全國性權威人才招聘網站,其招聘信息中,與本研究高度相關的信息包含職位名稱、薪資、學歷與工作經驗、企業性質、企業規模等。本研究在智聯招聘網以“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平面設計” 作為關鍵詞進行招聘信息全文檢索,采集到350條與關鍵詞相關的長春市招聘信息,招聘信息的時間覆蓋2022年11月14日前1個月。從這350條招聘信息中隨機抽取100條樣本,為了有效分析企業用人需求和行業對人才技能要求,用微詞云平臺對抽取的樣本內容中關于崗位職責與任職資格的文本內容進行詞頻分析,從中統計出高頻詞后再從知識、技能、素養三方面進行分類,對其中排名前五的高頻詞分別進行統計,利用SPSS統計軟件分析高頻詞占樣本總數的百分比,結合數據進行分析。
2.高校人才培養調研
在藝術設計專業中,吉林省室內設計、景觀設計、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人數較多。為分析當下吉林省藝術文化市場的人才需求與目前高校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與課程設置的契合度,在研究過程中,收集了9份不同高校的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分析。
3.藝術設計類專業高校畢業生調研
調查樣本為長春市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大四學生,采用問卷星發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96份。通過研究梳理,本問卷的各個題項主要圍繞個人情況、專業水平、就業意愿。其中,個人基本情況主要包括生源地、專業方向、家庭情況等信息,專業水平主要包括專業成績排名等信息,留省就業意愿主要包括對吉林省就業情況的了解、就業城市選擇等信息。[2]
4.企業、高校、畢業生深度訪談
課題組通過與吉林省相關企業的深度訪談,掌握目前市場與行業對藝術設計人才的具體需求,并咨詢行業專家,分析在未來藝術文化產業發展趨勢下藝術設計相關業務所需要的能力;與高校的訪談主要了解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現狀及問題,并與專業教師溝通,發現專業課程設計的潛在問題;與畢業生訪談分析其就業地選擇的主要影響因素、對自身能力的認知和職業生涯規劃等。通過企業、高校、畢業生三個角度,分析其內在聯系。
(三)調查研究結果分析
1.企業調查分析
通過網絡招聘平臺數據分析發現,企業發布的崗位職責與任職資格的內容主要圍繞知識、技能、素養三方面,并以“設計” 為核心關鍵詞。[3]在知識要求中,超過一半以上的招聘信息文本強調應聘者的平面設計、室內設計等專業理論知識,其中扎實的理論基礎、項目經驗、跨專業知識基本是企業招聘的三大考量因素。以室內設計為例,室內設計是藝術與科技的結合,對于材料、工藝、光學等跨專業問題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企業通過跨專業知識判斷設計師的專業能力,判斷未來是否能夠通過設計服務來進行企業或品牌的宣傳。在技能要求中,企業看重CAD、PS等軟件操作能力,82 %的招聘信息強調應聘者應具備熟練的專業軟件操作能力,其中施工圖、效果圖、設計方案為高頻詞匯,從中可以表明實踐操作技能對于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是重點。同時,工作經驗也是招聘信息中的高頻詞匯,60 %以上的職位要求具有1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說明企業通過工作經驗衡量人才專業能力,在藝術設計專業人才豐富的情況下,企業更愿意招聘具有工作經驗的人才。從素養要求來看,團隊、溝通、創意為高頻詞,75 %的招聘信息強調人才需具備良好的溝通和團隊合作能力,同時,設計創新也是當下藝術設計行業招聘企業關注的重要素養。
2.高校調查分析
通過訪談分析發現,畢業生在校學到的專業知識停留在理論階段,有一些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需求不相符,畢業生水平與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還有一定差距。隨著數碼化、科技化新時代的到來,可持續、健康設計、人工智能設計等新詞匯開始出現,人們對藝術與環境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藝術設計行業也隨之快速變化,但是在多數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仍普遍采用經驗式教學,致使學生們在課堂上不能接收到符合當下市場趨勢的專業知識,特別是在一些較為重要的能夠帶入現代設計意識的專業理論課程中,這個問題尤為突出,亟待解決。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停留在書本理論,對于光學、能源等實際性問題在目前教學中普遍沒有涉及,讓學生的理論與技能未達到時代發展趨勢下行業需求的標準。學生在進入企業后,還要進行相當長時間的學習和培訓才能達到上崗要求,這明顯降低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也為企業帶來了負擔。
3.畢業生調查分析
基于藝術設計畢業生調查問卷的整理,地域是其就業選擇的重要影響因素。數據顯示大學生就業地域選擇的影響因素,其中“當地經濟水平、企業薪酬福利、就業選擇機會” 是影響就業地域選擇的主要因素,符合這個年齡階段人群的現實需求和直觀想法。從專業角度分析,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超過半數會考慮利于專業應用和發展的城市就業,同時學生更傾向文化氛圍濃厚和文化領域突出的城市。而本地大學生多數選擇留在吉林省就業,從事的行業多數是制造業、衛生和社會工作系統,基本上屬于國有企業或者機關單位。[4]
三、藝術設計人才留省就業的建議
(一)明確培養定位,深化產教融合
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基本定位是服務社會的應用型專業,重視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5]吉林省高校在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過程中,應時刻關注省內相關企業就業需求,緊跟省內文化產業發展政策,解讀省內文化產業就業優勢,探索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與省內文化旅游產業需求相匹配的有效方法,使得專業群與產業鏈能夠實現無縫對接。同時,找準方向,立足地方經濟發展需求與科技發展,提升藝術設計人才培養質量,根本性解決藝術設計人才留省就業助力吉林省文化產業發展問題。[6]
(二)深度參與吉林省文化產業建設
吉林省文化產業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融入經濟社會大循環,《吉林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 規劃》強調近五年吉林省文化產業的重點為文化產業鏈建設工程、冰雪特色文化產業帶打造工程、紅旗汽車文化產業鏈培育工程、松花石文化產業開發工程、吉林三寶文化產業鏈培育工程、吉林梅花鹿特色文化產業工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工程。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要深化教學改革,堅持任務驅動,圍繞吉林省文化發展重點工程展開項目式教學,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進而提升創意設計和動手能力。如使高校成為吉林省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服務集群駐地、研發推廣平臺和創意設計人才的孵化基地,[7]為行業企業提供設計服務,輸送設計人才,幫助企業開發產品、提升品質、提高產品附加值;在高校網絡平臺發布本省就業資源,向畢業生公開產業資源、項目資源、創業信息、就業信息,高校就業服務人員進行深入解讀,為學生留省創業就業拓展資源與渠道;在高校網絡平臺中,展示學生優秀作品,集中展示學生創作能力,為學生創造展示機會,提供就業創業選擇機會。
(三)實踐項目與地域文化結合
由于藝術設計專業本身擁有很強的實踐性,企業招聘也看重實踐操作,所以在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過程中,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增強其項目實踐操作能力,為日后的就業做好基礎鋪墊。高校教師可以在專業課堂講授中結合吉林省本地地域文化內容與案例;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在充分考慮地域文化特色的前提下進行藝術創作,學生的設計作品能夠滿足地域特色及地域需求,更容易將設計作品及創意理念進行落地實踐。[8]高校教師也可以借助當地政府、企業項目,以發揚其地域文化特色為主題讓學生進行藝術創作,使學生的設計方案及理念得到進一步落地。
四、結束語
隨著國家對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視,各大高校都采取了多樣的方式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意識及能力,吉林省高校創新創業課程可結合吉林省的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以冰雪、梅花鹿、紅旗汽車等為主題展開教學,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可針對省內不同文化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或延伸設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帶動吉林省旅游文化的宣傳及發展。將吉林省地域文化與高校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相融合,使得高校教育和地域文化和諧發展,在提高學生創業成功幾率的同時也能將優秀的地域文化傳播出去,提升各地方經濟文化發展速度,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帶動整體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臻,潘峰.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分析[J].教育評論,2017,(07):133-138.
[2] 張丹.吉林省農業院校大學生留省就業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J].黑龍江科學,2022,13(05):18-21.
[3] 申帥芝,黃章菡.就業市場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需求分析及培養啟示[J].中國包裝,2022,42(06):72-77.
[4] 閆雪洋.東北地區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9.
[5] 楊高鈺.新時代背景下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改革研究:以武漢地區藝術設計類本科生為例[J].藝術品鑒,2019(03):247-248.
[6] 徐敬紅,王琳,彌馨瑤.金融人才留省助力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策略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24):196-198.
[7] 李雪蓉,李佳煊.文旅融合背景下藝術職業教育助推湖南文化強省建設策略[J].藝海,2021(11):20-24.
[8] 胡唯.地域文化視域下吉林省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創業培養模式研究[J].明日風尚,2020(0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