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彥均 曹宇
[摘 要] 隨著新課改工作的持續推進,中小學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培養更受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得到高度關注。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學校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建立和運行心理社團,有助于廣大學生緩解學習壓力,疏通不良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本文將以此為基礎,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模式的現實意義和實施路徑做出簡要論述,希望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 中小學;教育;心理健康;社團;育人
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提出要全面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關注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2012年,《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由此可見,黨和國家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始終保持著高度的重視。為此,在教育事業高速發展、中小學生競爭壓力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如何為中小學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其心理的健康發展,是廣大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模式的提出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領域一次重要的模式創新。心理社團是通過一系列活動幫助廣大學生解決心理困惑,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高學生心理素養,營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的社團組織。下面,筆者將結合實踐經驗,簡單論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模式的現實意義及實踐路徑。
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模式的現實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加強
相較于課堂教學來說,心理社團活動的交流性和互動性更強,學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學生群體中找到交流與傾訴的對象,而不是去面對思想觀念與自己不太一致的家長或教師;盡情去表述自己的煩惱和負擔,而不用擔心所謂的“過來人”將自己的難過理解為“想多了”“沒吃過苦”或者“矯情”;積極自主地去探究適合自己的解決方式,而不是單純去學習統一的調節方式。因此,以學生為本的心理社團可以幫助學生緩解個人心理壓力,有效拉近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抒發自我、表達自我、調節自我的能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建立正確的認知。
(二)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效用的發揮
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模式的實施,是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地位的充分尊重,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創新,它將接受教育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為學生提供了尋求心理幫助的渠道,同時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權,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和理解。而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也將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引導者。教師只需要把控大方向,并對學生的行為進行適當的引導,社團成員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有序開展各項工作,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探究。同時,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學生也可以在更加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心理健康知識,了解緩解壓力和疏導不良情緒的正確方法,將理論與實踐融合起來加以運用。這種輕松愉悅的氛圍非常有助于學生理解有關知識,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模式的獨特優勢。
(三)有助于中小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心理社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組織形式,其主要目的是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日常需要通過實施一系列活動來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并借此來促進學生及時排解不良情緒,提高心理素養。由于社團的主要成員是學生,社團活動大多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相關知識也基本都會滲透在日常的活動中,學生在參與趣味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簡單了解心理健康知識,懂得如何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認識自己最近一段時間的情緒變化,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心理狀態的改善,還有助于學生良好三觀的確立,有助于學生自身情緒控制能力的加強,可以為其心理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模式的實踐路徑
(一)明確社團規章制度,規范社團運作流程
“無規矩不成方圓。”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模式的實施是一項需要長期推進的系統性工程,只有在初期就為其設定明確的規章制度和運作流程,并隨著實踐工作的不斷推進加以優化,才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模式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因此,學校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為心理社團心理健康教育價值的最大化發揮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第一,明確社團成立的目的,突出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要保障社團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充分發揮社團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學校必須反復強調心理社團成立的目的,只有明確了目的,后續各項工作的運行才不會“脫軌”。如果將心理社團成立的目的定位于“達到上級考核要求”“彰顯學校教育特色”,就頗有為了教育而教育的意味,心理社團也難以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學校創建并發展社團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社團成立的目的在于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讓學生的心靈在巨大的學習壓力和成長困擾下依舊有放松的空間,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更多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專業知識,懂得以正確的方式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
第二,明確社團規章制度,保障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規章制度對任何組織的長期發展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用規章制度來約束,可以保障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模式的運營經驗,心理社團的規章制度至少需要包括以下幾點:①每個社團成員都要定期參與社團組織的交流、學習和培訓活動,若無法參加需要提前請假報備,不允許無故缺席;②社團成員要關注周邊同學的心理狀態,當發現有同學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時,要及時聯系心理健康老師,共同尋求解決辦法,不允許私自處理;③社團成員應抱著樂觀、積極的態度幫助周邊同學疏導不良情緒,主動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同學解決心理健康問題;④社團成員要協助教師做好廣播、活動組織、活動溝通等各項工作;⑤社團成員需要按照值班表,定期前往值班室值班,幫助教師開展相關工作;⑥在未取得當事人允許的情況下,不得以任何形式議論、傳播任何學生向心理社團發出的信件、留言或者請求。
(二)加強社團設施建設,構建多元溝通渠道
完善的基礎設施可以為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模式的長期運作提供堅實的保障和充分的“燃料”。心理社團也正需要改進設施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心靈提供良好的環境。因此,學校需要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著手,協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發揮。
一方面,從硬件著手,在學校內專門騰出一片區域作為心理社團的活動基地,供社團成員日常值班或開會,讓社團有儲存活動相關物料或社團相關資料的專屬區域,讓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擁有與受幫助學生進行私密談話的專屬空間,為社團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基本的場地支持。同時,在社團內配備沙盤、花草、電腦等基礎設施,在便于教師和社團成員辦公的同時,為來訪的學生帶來溫馨、輕松、舒適的感覺。另外,為心理社團購進日記本,由當值成員記錄自己當日工作的具體內容及對社團發展的建議,最后統一裝訂成冊,為心理社團發展提供重要的檔案資料,以便社團不斷完善和改進。
另一方面,從軟件著手,依托信息技術,加大線上交流平臺的建設,鼓勵學生從多個渠道向心理教師或心理社團成員表達自己在成長、情感、生活中的困擾和心理問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其一,在線下開設“溫暖驛站”信箱,并將信箱分為“學習壓力”“情感困擾”“成長煩惱”三大模塊,鼓勵各個班級的學生將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心事或者最近的心理狀態寫在信紙上,并附上聯系方式,自由選擇以匿名或者實名的形式投入對應的信箱當中,由心理社團的成員對其進行每日匯總,并按照信紙上留下的聯系方式進行回信,當發現有異常情況時,及時向心理教師報備,由心理教師聯系學生進行私下溝通。同時,在每周一次的組會上,小組成員還可以共同討論本周收到最多的信件類型,以及最近出現頻次最高的“心理困惑”,由教師對相關問題進行專業解答。其二,在線上開設“知心伙伴”QQ賬號,由社團成員共同管理,并將賬號向全體學生開放,允許校內學生將自己的心事或者想要表達的觀點和情緒以私聊的形式發送到QQ上,負責管理QQ賬號的社團成員則需要根據對方發送的具體內容提供對應的關懷服務,并且將面向教師發出的問題或者自己難以安撫的情緒匯總給心理教師進行處理,在校內樹立互相幫助、互相關懷的良好風氣,同時為有迫切需求的同學提供專業的幫助和引導,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營造良好氛圍。
(三)豐富社團日常活動,開展趣味心理活動
豐富有趣的社團活動對中小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相較于在課堂上捧著書本為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利用趣味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理解無疑更為有效。因此,學校有必要以心理社團為載體,積極組織并開展一系列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活動,以此來持續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一,邀請專業人士來校為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讓學生更為清晰地了解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基本常識,對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知,掌握疏通情緒的基本方式。在互聯網高度普及,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受到社會大眾熱議的背景下,中小學生對心理問題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高,但是由于專業知識的匱乏和個人主觀意識的強烈,不少學生會將因吵架、成績下跌等原因而導致的暫時性情緒不佳歸結為“抑郁癥”“焦慮癥”“雙相情感障礙”等嚴重的心理疾病,甚至少數學生以此為潮流,嚴重威脅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相應地,也有部分學生已經因巨大的學業壓力或成長壓力而產生心理問題,但由于不了解心理知識而放任情緒一再發酵,最終產生嚴重后果。這兩種現象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宣傳不到位所導致的。為此,學校可以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困惑,邀請對應領域的相關專家來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比如針對即將中考的初三學生,講解如何應對中考帶來的壓力,針對身心正處在急速發育期的初一、初二學生,講解如何面對青春期身體發生的變化,等等。
第二,組織“守護天使”、舞臺劇表演等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線下活動,通過多元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心理健康知識,拉近學生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距離,以此來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線下課外活動對中小學生普遍有很強的吸引力,如果能夠將專業的心理知識融入游戲中,或者通過線下游戲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從學業壓力或生活困擾中短暫解放出來,那么就是在為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以“守護天使”活動為例,由每個班的社團成員組織同學自主報名參加,報名的同學需要在小紙條上寫上一個合理的、可實現的愿望,署好名投入紙箱內,并抽走一張班上同學寫下的紙條,抽走紙條的同學將在本周內成為被抽走紙條同學的“守護天使”,負責關注自己守護的人的心理狀態,努力幫助其實現愿望。這項活動可以讓更多的學生體會到幫助別人的樂趣和被別人守護的感動,進一步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三、結語
總之,心理社團的成立和運作有利于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加強,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效用的發揮,有利于中小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要進一步發揮心理社團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需要在運作過程中明確社團規章制度,規范社團運作流程;加強社團設施建設,構建多元溝通渠道;豐富社團日常活動,開展趣味心理活動,以此來推動心理社團的規范化運作和高質量發展。但是,在利用心理社團的獨特優勢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也要注意新形勢下心理社團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如心理專業教師數量不足、心理社團日常活動與學生課程安排相沖突、家長在心理社團活動中參與度過低等,一系列問題會為心理社團活動的開展和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發揮帶來一定阻礙。希望在后續的實踐和研究當中能找到可靠的解決策略,以此來促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模式的常態化發展,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龐紅衛.向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轉型[J].江蘇教育,2018(24):1.
[2]臧曉文.讓生命綻放活力——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3):27-28.
[3]夏繼尚.新形勢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J].校園心理,2013,11(5):342-345.
[4]汪坤.淺談如何開展青少年體育拓展訓練課[J].高考(綜合版),20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