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云風 龐發虎 張征田 姚倫廣
摘要:新時期,社會對高等教育育人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進一步突出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產出導向,從強化師德教育內涵,提升專業核心素養、職前就業能力、實踐育人效果、完善畢業生跟蹤體系等方面探索構建綜合育人體系,以促進師范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綜合育人
促進人民素質的全面發展關鍵在教育,教育對于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決定性的意義[1]。“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校是教育和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2]。《中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第二級)》要求應秉承“學生中心 產出導向 持續改進”的理念,培養能踐行師德、學會教學、育人和發展的師范生。《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指出,高校應根據標準要求,結合自身的專業基礎和培養方向,以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為指導,細化人才培養目標內容,準確定位培養目標,構建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生物科學專業(師范)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了解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掌握現代教育理論、方法和技能,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具有教育創新意識和初步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3]。本文以南陽師范學院“一流專業”——生物科學專業為例,對新時期地方高校生物科學專業綜合育人進行研究探索,以期為高校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提供借鑒參考。
一、南陽師范學院“一流專業”生物科學專業建設特點
南陽師范學院生物科學專業辦學歷史悠久,隸屬南陽市,面向河南省,以培養中學骨干生物教師和生物科學領域內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于1984年開始招生生物教育專業,2000年獲批為本科專業,2007年獲批河南省特色專業,2009年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2020年獲教育部批準成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進入跨越式發展。
專業依托區域特色生物資源,建成了伏牛山昆蟲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等6個省級以上教學科研實踐平臺,建立科教融合、相互促進的協同培養機制,促進知識學習與科學研究、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現擁有1個生物科學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和2個省級優秀教研室,1個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
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擁有高水平教師隊伍。目前,共有教師46人,其中博士32人,省級特聘教授、省杰青、省優青等高層次人才3名,擁有生物科學河南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和河南省植物學教學團隊;專業配備了一流的教學科研平臺,擁有河南省生物科學虛擬教研室、植物學優秀教研室兩個省級教學平臺,建有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渠首濕地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站、河南省食用菌、艾草工程技術中心等3個省級科研平臺。近三年生物科學專業的第一志愿報考率均超過200%,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考研率在38%左右。
二、生物科學專業綜合育人實踐與探索
結合學校辦學定位,確定符合《師范專業認證標準》和《生物科學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生物科學專業培養目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立足南陽、服務豫西南、面向河南,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工程,著眼區域特色生物產業,打造國家一流生物科學專業,培養新時代基礎教育骨干教師和生命科學領域應用型人才。對標國家一流專業建設和師范認證要求,從以下幾方面構建綜合育人體系。
(一) 德育引領,強化師德教育內涵
在日常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促進師范生將師德認識內化為師德認同,并轉化為師德行為[4]。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社會中關注的師德典型案例引入課堂,增加師德教育內容與現實的連接性,強化學生的師德情感體驗。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有”好老師等思想規范融入到師德教育,豐富師德教育的內涵。通過開展師德演講、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活動,幫助師范生成長為思想政治信念堅定、職業發展目標明確、具有立德樹人理念、理解依法執教內涵,認同師德規范并能在教育實踐中積極踐行的新時代“四有”好教師。充分發掘教師教育課程中蘊含的教育情懷資源,專業課教師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當代中國及世界發展大事,明確自身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通過黨課培訓和道德講堂,學習李芳、張玉滾等先進事跡,增強師范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在教育實習見習等教育實踐中使師范生充分體驗教師角色,提升其職業認同感。組織師范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社會實踐及志愿活動,培育學生具有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和價值觀,身心健康,辨證地看待學習、生活與工作中的問題。開展讀好一本書、參與綠茵讀書會線上線下讀書活動,促進師范生閱讀與學習,提升其人文底蘊和科學素養,使其具有較高的教書育人、做學生良師益友的情懷和意愿。
(二) 夯實學科基礎,提升專業核心素養
通過教師教育類課程及教育實踐中教師職業技能系統培
養,使學生掌握生物學及生物學所需的數學、物理、化學、生態學等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能,具有一定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5],并進一步熟悉中學生物學課程標準,熟練掌握生物科學專業的基本思想和探究方式,具有豐富的生物學專業知識和專業核心素養。積極推動落實南陽師范學院大學生綜合實踐實施方案,鼓勵師范生參與“挑戰杯”“互聯網+”創新大賽、全國節能減排大賽、大學生生科聯賽等各類競賽,培養學生的教學和科研實踐能力。
(三)多措并舉,提升職前就業能力
通過教育實踐中教師職業技能系統培養,以及校內試講演練和校外教育實踐等活動的開展,鼓勵學生參加“師范生教學技能活動月”等教學技能活動,使其能夠獨立進行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鼓勵師范生多讀教育理論書籍和文章,培養學生對教育問題的敏感性,提高學生參與教研課題的積極性及撰寫論文的能力。加大投入,更新教學設備,加大學生實際操作訓練力度,加強與基礎教育溝通與聯系,通過外聘內訓增加教師指導水平,提升智慧教室開設率,增強學生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優化生物學課堂教學的能力。通過道德講堂,學習張桂梅、李芳、張玉滾等先進事跡,增強師范生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邀請中原名師培育對象、河南省特級教師等為師范生做班主任工作專題報告,用親身經歷感染學生,加深其對中學德育工作原理與方法的理解。聘請基層教學管理經驗豐富的老師進行專題講座及教育實習班主任指導能力訓練,提升師范生班級管理能力。提升教育實踐班主任導師遴選標準,確保其能給學生有效的指導;加強教育實習班主任工作考核,提升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