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英語教學方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許多英語教師也在不斷地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利用歌謠進行教學就是其中一種。在小學英語教學當中,童謠兒歌符合學生的特點,巧用童謠兒歌提升文化品格,可以助力小學英語教學,提升英語教學的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基于此,本文闡述了在英語教學中運用童謠兒歌的意義及英語童謠兒歌的語言特征,分析了小學英語童謠兒歌的選擇方向,并探討了運用英語童謠兒歌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策略以及使用童謠兒歌應注意的問題,以供參考。
關鍵詞:童謠;兒歌;英語語言;英語教學;小學生
作者簡介:何偉霞(1986—),女,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柳林小學。
對學生來說,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僅是因為其在中考、高考當中占據較多的分數,大學的四六級考試以及考研或出國等都離不開英語[1]。在英語的重要啟蒙階段,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和學習方法以及態度,很可能會對學生的未來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如何優化小學英語教學,提升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成為當下研究的熱點。對此,教師可以嘗試在英語課堂中加入童謠和兒歌。本文以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依托,闡述了巧用童謠兒歌提升文化品格,助力小學英語教學的相關內容,符合當下教育學發展趨勢和潮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
一、在英語教學中運用童謠兒歌的意義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在課堂當中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容易出現走神的情況。另外,小學生具有極強的想象力,對外界事物充滿興趣。對此,小學英語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比如,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英語童謠,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魅力,同時在富有節奏感的歌謠下,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減少英語學習當中的枯燥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具體來說,英語的童謠和兒歌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比如,經典的英語童謠Jingle Bells,其背景與西方國家的圣誕節息息相關,如果教師在教學當中引入Jingle Bells,就可以順勢向學生介紹西方文化,幫助學生增長見識[3]。另外,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當中加入童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上英語,從而更好地完成英語教學任務。
二、英語童謠兒歌的語言特征
(一)與音樂相結合
大多數童謠和兒歌具有很強的節奏性,與音樂相互配合,朗朗上口,很容易被兒童理解,并且其中運用大量的重復性語言,貼合兒童的能力特點,兒童大都可以輕松背誦出來。比如,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中有許多重復的“Twinkle, twinkle,little star,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二)語言生動形象
由于童謠和兒歌的受眾群體是青少年兒童,因此兒歌和童謠充滿了童趣,不少英語兒歌由擬聲詞或者兒童熟悉的事物組成,語言生動形象,能夠滿足兒童的好奇心,起到科普的效果。比如,很多人在小時候聽到過一首和動物相關的童謠:Cat,cat. Meow-meow.Dog,dog. Bow-wow.Duck,duck. Quack-quack. Frog,frog. Croak-croak. Lion,lion.Roar-roar.歌詞先說出動物的英文名稱,比如“cat”,隨后又對“cat”的叫聲進行了模仿——“Meow-meow”,類似于中文當中的擬聲詞,這體現出童謠兒歌的語言十分生動形象。
(三)內容通俗易懂
英語兒歌通常采用便于兒童理解的語言進行創作,并且歌詞的內容符合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水平,基本上不會涉及隱喻或象征,使得很多兒童在聽了幾遍之后,就可以完全將內容記住,并且準確復述出來。比如,The Finger Family以兒童熟悉的家庭對話為主要內容,如“Daddy Finger,Daddy Finger. Here I am!Here I am!How are you,today? Very well,I thank you. Run away,Run away”,通俗易懂。
三、小學英語童謠兒歌的選擇方向
雖然英語的童謠和兒歌有很多,但有一些童謠和歌曲并不適合用于兒童英語教學,因此,教師要對英語童謠和兒歌進行甄別,選擇符合學生學習水平和年齡特點的歌曲。具體來說,選擇方向如下。
(一)內容要簡單有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雖然大多數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與低年級相比,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但是從整體上看,學生的英語水平較低,并且理解能力仍處于發展階段。因此教師在選擇童謠時,要注意選擇的內容不能過難,需要貼合小學生的生活,符合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在選擇英語兒歌時,要注意歌詞的發音不宜太過復雜,避免學生因發音過難而不愿開口。另外,教師要注意所選的童謠和歌曲當中所表達的主題和內涵應是積極向上的,避免給學生傳播不健康的思想。最后,教師要關注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程度,避免選擇包含濃厚宗教色彩和西方歷史文化的歌曲,防止內容晦澀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二)歌曲內容要有針對性
教師要注意到,無論是采用英語童謠,還是選用英語歌曲,都是為了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教師在選擇童謠或歌曲時,所選的內容要符合所學的知識。比如,三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教師可以選擇由單詞或者簡單短語組成的童謠,比如:“Hello hello.Can you clap your hands? Hello hello. Can you clap your hands?”當學生進入六年級,特別是六年級下學期時,學生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教師就可以引入一些較為復雜的童謠,鼓勵學生突破自己,提升自身的英語水平。比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經典的英語歌曲,讓學生感受英語歌曲的魅力,進而加深學生對英語語言藝術的理解。
四、運用英語童謠兒歌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一)運用兒歌合理引入新課
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因素有很多,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充滿興趣,喜歡學習英語,因此在英語課堂上表現就會很突出,很積極;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對英語缺乏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不強,再加上外界對其英語成績的關注較少,因此這部分學生的英語成績不是很理想。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開始之前,通過兒歌合理引入所學知識和內容,讓學生喜歡上英語,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同時將兒歌或童謠作為一種教學工具,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比如,學生要學習26個英文字母,那么在進入正式的課程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英文字母歌,讓他們反復聆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有利于學生快速記憶英語知識,降低學習難度。另外,教師也可以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課前播放英語童謠或者歌曲。
以人教版四年級英語下冊第四單元“At the farm”的教學為例,本單元講述了農場當中的很多動物,那么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就可以播放一些與動物相關的童謠,童謠不局限于全英文的,也可以是漢語與英語相結合的,比如“小兔rabbit蹦蹦跳,snake、wolf兇巴巴,狐貍fox真狡猾”等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引入新課。
(二)結合英語兒歌展開西方文化學習
很多英語童謠和兒歌不是單純的語言組合,其中蘊含許多的文化。教師可以將帶有文化色彩的兒歌與英語課程結合起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其體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以人教版三年級英語下冊第二單元“My family”的教學為例,在中國文化背景下,我們對父母兄弟姐妹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稱呼,但是在西方國家,統一采用“cousin”這個單詞表達。同時,在我們國家,對于父母的父母是以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稱呼進行區分的,但是在西方國家,統一稱為“grandfather”和“grandmother”,由此我們不難發現中西方不同的家庭文化。那么在學習本單元時,教師就可以播放西方關于稱謂的童謠,這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單詞,體會單詞的含義,還能了解西方文化。另外,一些英語童謠還和西方的節日有關,比如我們熟悉的Jingle Bells,其歌詞當中的“Jingle bells,jingle bells,Jingle all the way,Oh! what fun it is to ride,In a one-horse open sleigh”,其中文大意是:鈴兒響叮當,鈴兒一路響不停。坐在雪橇上兜風,真是太好玩了!歌詞所描繪的就是西方國家慶祝節日的情景,教師在引入這類歌謠時,也可以給學生講述節日的相關知識。
(三)趣用童謠,活躍氣氛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學習缺乏興趣,特別是英語不同于語文,很多學生除了在英語課上學習英語,就再也沒有其他英語學習環境了。另外,很多學生并不理解英語的語言習慣,加上陌生的單詞和發音,很多學生對英語提不起興趣。而一旦失去學習興趣,學習就會變成沉重的負擔。英語課堂讓許多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英語童謠則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童謠的使用能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更樂意、更愉快地投入學習中去。
比如,教師在講解“bus”這個單詞時,就可以播放The wheels on the bus給學生聽。在英國,The wheels on the bus是一首耳熟能詳的童謠。其內容簡單,并且多次重復“Round and round”,朗朗上口。其主要講述了孩子們在坐公交車時看到的各種景物,讓孩子一點點認識世界,符合兒童的心理認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歌詞和相關視頻,通過視聽結合的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巧用童謠,突破難點
合理運用英語童謠,可以幫助教師突破教學當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My school calendar”為例,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是英語當中對月份的表達。眾所周知,英語當中對不同月份的表達有不同的單詞,沒有規律,且和基數詞、序數詞無關,因此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對此,教師可以合理地引入童謠。比如:“January,February,March;April,May and June; July and August,goodbye summer; Autumns coming soon; Hey September,October,November; Its December,winters here; Goodbye Christmas,thats the end; Time for another year.”形象生動的英語童謠,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樣,以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My week”為例,本單元的重點學習內容是“星期幾”的英文表達,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經常將星期二“Tuesday”和星期四“Thursday”弄混,對此,教師可以引入經典的童謠《星期歌》,讓學生反復朗讀“Monday follows Sunday; Tuesday follows Monday; Wednesday follows Tuesday; Then Thursday comes along; Friday follows Thursday; Saturday follows Friday; Sunday follows Saturday”,幫助學生正確記憶。
五、使用童謠兒歌應注意的問題
雖然童謠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產生良好學習效果的前提是教師對所選歌曲的合理運用,以及所選的歌詞比較適合學生。因此,教師在選擇歌謠時,要注意以下幾個事項。第一,教師所選用的歌曲和童謠,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年齡特點,不宜選擇難度過大、歌詞過長的歌謠,否則很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僅無法突出教學的重難點,還可能會影響教學進度,降低教學效率。第二,教師選出合適的童謠后,可以結合班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適當地加入一些肢體動作,讓歌謠動態化,必要時教師也可以對歌謠進行再創作,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氛圍,創新對歌謠的運用方式[4]。第三,在引入童謠或者歌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努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四,教師要認識到,運用童謠和歌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因此教師要避免本末倒置,避免過度依賴童謠和歌曲。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推動英語童謠兒歌的運用,具有多方面的意義,教師可以結合英語童謠和兒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歌曲,開展相應的教學。同時,教師要注意,使用歌曲和童謠要從實際出發,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年齡特點,還要避免過度依賴童謠和歌曲[5]。總之,雖然童謠和歌曲可以助力小學英語教學,但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還要從實際出發。
[參考文獻]
邵燕.童謠兒歌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探索[J].新課程研究,2022(28):90-92.
梅密.英語童謠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對策[J].校園英語,2021(22):157-158.
郭錦玲.巧用童謠兒歌提升文化品格,助力小學英語教學[J].新教師,2020(11):54-55.
張逢春.童謠、兒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8):69.
蔡春艷.讓英語童謠為英語課堂插上高效的翅膀[J].新課程導學,2012(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