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將以人為本理念合理地應用到小學學校管理的過程中成為小學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命題。基于此,學校與教師都應當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調整和優化自己的工作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與成長氛圍,為其提供優質的教育教學服務。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保證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學校管理中應用的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學校管理;以人為本
作者簡介:賀國友(1974—),男,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大水頭學校。
小學學校管理,歸根結底是對“人”的管理,這里的“人”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學校行政部門在對教師進行管理時,應當尊重其個體差異性,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去制訂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而教師在管理自己班級的學生時,也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從其性格特征與學習基礎等方面出發,為其量身定制管理方法,從而在推動管理走向制度化與規范化的同時,賦予其人性化的色彩。
一、充分尊重學生與教師的主體地位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對于一所小學來說,任何的制度、理念和方法最終都要落實到學生身上,因此,要想真正將以人為本的理念應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當中,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他們當作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需要強調的是,在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工作時,教師必須秉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采用科學分類的基本方法,畢竟,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其獨特的思想、行為以及生活方式,小學生們當然也不例外。倘若教育者為了保證工作的統一性,貿然采取整齊劃一的管理方式,就無法兼顧到所有的學生,就會違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诖耍處熢诠芾韺W生時,應當對他們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等實際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并以此為基礎去進行分類式的科學管理。
例如,有的小學生性格比較外向,活潑好動,教師在面對這部分學生時,就應當采用緊縮型的策略,多為他們布置一些能夠有效考驗和鍛煉耐心的作業,并提高對他們的紀律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在客觀上對其形成有效的約束,幫助他們培養耐心,使其朝著正確的方向健康成長。而對于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無論是上課還是在平時的活動中都不怎么愛發言的學生,教師則應當用愛去滋潤他們,定期與其進行友好的交流,幫助他們打開心扉,放下戒備,感受老師的關心和世界的美好。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多為其安排一些集體性的活動,促使他們積極發言,與其他同學和老師展開互動,從而有效培養其口語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1]。
(二)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
從總體上來看,學校管理的主要對象是教師和學生。如果說學生是學校管理的第一主體的話,那么,教師就是第二主體,這就決定了管理者在將以人為本的理念合理地應用到學校管理的過程當中時,除了需要考慮學生,也應當兼顧到教師。畢竟,教師真正處于教育教學工作的第一線。
具體來說,學校應當對教師進行科學化管理,不斷強化其職業道德以及教書育人的使命感,提高其教育教學水平。除此之外,如何保證教師擁有足夠的權力去處理日常事件也是學校管理的一個大學問,行政部門應當在保證合理性的基礎上,給予教師足夠的權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隨機應變,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采取最合適的管理方法。除此之外,學校也應當盡全力去做好教師的后勤保障工作,從而讓他們放下心,靜下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學工作當中。上述這種針對教師的科學化管理是對“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有效補充。
二、推動制度和理念走向人性化
(一)制訂合情合理的管理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合情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小學學校管理的良好助力和重要保證。從公平的角度來講,大眾一般更加推崇“一視同仁”“人人平等”,但學校管理畢竟不同于其他,它的主要管理對象是學生。如果說“能夠讓最大多數的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了解做人的道理,并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是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那么“在保證基本秩序的情況下,確保最大多數的學生能夠健康學習和成長”則是學校管理的基本目標。因此,管理者除了需要站在客觀的角度去確保學校管理制度的權威性、公正性和有效性,還應當充分考慮到個體之間的差異,制訂合理合情、符合師生實際情況的管理制度,并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去進行變通和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制度既具有權威性,又不失人情味,這才是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真正內涵。
例如,班主任在制訂班規時,既要考慮班級整體性,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確保班規不僅合理,而且合情。具體來說,班規主要包括上課、課間操及課后活動,還有日常的行為規范與文明禮儀等。班主任應當抽出專門的時間,組織召開民主座談會,鼓勵學生踴躍發言,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而后將這些意見和建議進行匯總,并結合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取舍。一方面,班規中應當擁有一些全體學生都需要嚴格遵守的條例,從而在大方向上對學生形成一定的約束,為其明確方向;另一方面,教師也應當從學生們在民主座談會上提出的一些建議入手,對一些需要共同遵守的規定進行合乎情理的變通。就拿上課這個方面來說,教師應當對那些性格比較外向的學生提出“可以踴躍發言,但不能過度,必須遵守課堂紀律,以防影響到他人”的要求;而對于那些比較內向、不愛發言的學生,也應當為其設計一些諸如“主動發言兩次或兩次以上即為優秀”之類的特別條例。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陷入“一刀切”的管理誤區,為每位學生提供最適合他們的管理模式。當然,需要強調的是,在班規和附加條例制訂完畢后,教師應當跟學生約法三章,號召大家遵守共同制訂出來的規章制度,并以一個星期為限,對大家的表現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價。如果學生能夠得到兩次或兩次以上優秀,教師就可以對其進行物質層面的獎勵。這樣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基礎上,充分發展自身的個性[2]。
總之,要想更好地在小學學校管理的過程中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管理者就應當從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訂公正、嚴謹,又不失人情味的管理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對教師和學生形成一定的約束,從而讓管理部門能夠按照規章制度去進行科學化的管理;讓教師能夠懷揣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將學生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并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去開展差異化的教育教學工作;讓學生能夠學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識,并在學校制度和班級紀律的約束下,不斷規范自身的言行,自覺地把自己的言行舉止與班級建設、學校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從而朝著正確的方向去努力學習,茁壯成長。
(二)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除了硬性的制度,軟性的理念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說一套合情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夠在客觀上對學校管理部門、教師以及學生形成一定的約束,能夠讓管理者認真管理,讓被管理者不斷提升自我的話,那么科學的管理理念則能夠在主觀上幫助管理者樹立以人為本的意識。要知道,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只有讓管理者形成以人為本的意識,并發自內心地去認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他們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才能夠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破除“高高在上”的心態,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斷完善和改進管理方法,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3]。
就拿具體的教學來說,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也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與共同成長。教師應當學會放權,想方設法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學習,并為班級管理建言獻策。
三、提高管理者“以人為本”的管理水平
管理者主導學校管理工作,起著劃定大方向的作用。因此,管理者必須始終嚴于律己,謙虛謹慎,保持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應用“以人為本”理念進行管理的能力。學校管理者主要指的是學校行政部門及相關領導,還有專門負責管理學生的教師。
(一)提高行政部門和有關領導的管理水平
打鐵還需自身硬。從宏觀角度來看,行政部門和相關領導是學校日常工作的主導者,其自身的管理水平、對“以人為本”理念的認識以及運用“以人為本”理念去開展日常管理工作的能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校的發展方向。因此,行政部門及相關領導應當嚴于律己,從自身做起,不斷深化對以人為本理念的認識,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一方面,領導者應當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為教師和學生做出表率。要知道,領導者的一言一行都備受師生、家長和外界的關注,因此,行政部門及相關領導應當從自身做起,嚴格遵守規章制度,既要承擔責任,又要公平公正,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教師群體中逐漸樹立起威信,建立好形象,贏得好名聲,有了這些作為基礎,教師才會聽從領導者發出的指令,才會按照領導者的要求去管理學生,去開展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這樣,無論是在教師層面,還是在學生層面,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都能夠得到有效應用。另一方面,行政部門及相關領導也應當充分重視校園里的人際交往,想方設法去拉近大家之間的關系。畢竟,學校管理歸根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學校的運行必然伴隨著各種各樣的人際溝通與交往。
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小學的人際溝通渠道主要有兩條:一條是正式的渠道,比如統一組織的黨建、教研、文體等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大家能夠積極討論,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而另一條則是非正式的渠道,比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個人交往、小道消息的傳播、小團體的日?;顒拥?,這類溝通帶有主觀性和情緒性。在這樣的活動中,個體沒有受到規章制度的限制,其言行往往更能夠反映其真實的想法,能夠傳達給管理者許多真實有用的信息。因此,學校應當在充分尊重個人隱私的基礎上去建立健全信息反饋機制,打通信息傳達與接收的渠道,從而為學校的良好發展確定正確的方向[4]。
(二)提高教師的管理水平與綜合素養
無論管理的形式怎么創新,管理的方法怎么變化,小學學校管理的對象主要還是學生,“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施以正確的管理”才是提升以人為本理念應用有效性的正確途徑。而從整體上來看,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是教師,站在教育教學最前線的是教師,直接為學生提供各種教學服務的也是教師,因此,可以說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決定著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成敗。學校應當充分重視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定期邀請專家來學校開展與管理相關的知識講座,從而切實增強教師“以人為本”的意識,提升其管理水平。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要把學生當作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與主體,往小了說,學生自身的發展狀況決定著學校發展的好壞;往大了說,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發展和民族的未來。只有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教學服務,幫助他們學習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做人的道理,才能讓小學學校管理煥發出勃勃生機,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有力的貢獻,而實現這些目標的前提是提高教師的管理水平和綜合素養?;诖?,學校除了定期舉行教師培訓講座,還應當規劃好專門的時間,將教師聚在一起,為他們提供交流教學技能的平臺,以及交換教育心得的機會。當然,在教師們進行充分交流之后,學校還應當組織其進行不記名投票,評選出先進教師,從而用優秀帶動優秀,以先進鼓勵先進,促使全體教師都能夠努力工作,保持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在教師群體中營造爭當優秀的良好氛圍。管理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師的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歸根到底要由學生來評判,每位學生的心中都有一桿秤。因此,學校相關部門也應當組織教師進行民主化的講課大賽,并由學生進行不記名投票,從而促使教師根據學生們的投票情況不斷去調整自己的講課方式以及管理模式。上述活動都與以人為本的理念完美契合。
結語
面對新形勢下的小學學校管理要求,學校有關部門和教師應當牢牢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與意識,定期進行學習,不斷深化自身對這一理念的認識,并從學校與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出發,制訂科學的管理計劃,綜合運用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去開展工作,從而構建出規范化、制度化與人性化兼具的新型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許培堅.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學校管理初探[J].中外交流,2020,27(20):174-175.
賀周柏.“以人為本”在小學學校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魅力中國,2019(49):75-76.
王移興.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小學學校管理[J].西部素質教育,2020,6(2):251-252.
趙志方.“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學校管理方法探究[J].中外交流,2020,27(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