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麗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推行,要求減輕中小學生的作業壓力和學業負擔,在減少數量的同時提高質量,并設計多元化的作業內容,以此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在初中地理學科中,教師應及時轉變教育理念,積極落實“雙減”政策,設計出符合學生成長需求的作業內容,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本文針對初中地理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優化路徑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地理;作業設計
作業是檢查學生對于本課重點內容掌握情況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教師授課能力的體現,它能真實地反饋出大家的學習情況,由此可見作業的重要性。在“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學科的作業設計應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將理論與實際結合在一起,積極創新作業形式,以激發興趣為首要任務,在實踐中促進學生地理綜合素養的提升。
一、初中地理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作業要求統一,缺乏針對性
多數情況下,教師為了方便檢查會給全班同學布置相同的任務,第二天由課代表收齊后統一上交。每天的作業形式基本一致,抄寫并背誦本節課的重點知識或是完成對應的練習冊題目,一概而論的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導致基礎和能力不同的同學都受到限制。后進生由于基礎不夠扎實無法跟上班級的整體進度,不能解答難度較高的習題,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久而久之容易對該門學科產生抵觸的情緒;優等生則缺少拔高訓練,教材內容對他們來講過于簡單,容易掉以輕心,以敷衍的態度完成習題,不利于綜合能力的提高。這是由于缺乏針對性導致的,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間的差異,即便落實了“雙減”政策,減少作業的數量,但是整體質量卻得不到保障,使得學習效率得不到保障。
(二)作業形式固化,缺乏靈活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較大的中考壓力,教師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用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在作業設計上以書面內容為主,要求大家機械地抄寫重難點知識,或是采用題海戰術,在反復的習題練習中夯實基礎。這樣的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提高成績有所幫助,但是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作業形式過于固定,缺少靈活性。而且地理知識是豐富多樣的,固化的內容很難呈現出學科特色,枯燥的任務也不能激發大家的學習興趣,以完成習題為主,甚至會出現抄襲的情況,對于學生自身而言,地理水平并沒有得到綜合的鍛煉。久而久之,他們會認為學習地理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只要做對了題目就可以,抑制了個性化發展,不利于思維品質的提高,何談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三)作業內容單調,缺乏趣味性
地理是文科性質的學科,有大量知識點需要記憶,在作業環節教師經常布置背誦的內容,而后完成與本節課對應的練習冊,這樣的流程過于單調,即便不用說學生也能猜出來任務,毫無新意可言。有的學生甚至提前利用課余時間完成作業,并把答案提供給其他人,導致班級整體的學習效率得不到保障。而且教師采用一概而論的方式忽略了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沒有注重他們不同的學習需求,以提高成績為目的設計作業,讓很多人認為完成作業只是為了應付教師的檢查和考試,很難在這個過程中發自內心地鞏固所學內容。加上作業形式的單調,根本無法激發大家的興趣,感受不到地理學科的樂趣所在便不再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在缺少趣味性的前提下很難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學科作業設計路徑
(一)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設計分層性作業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在設計地理作業時,應嚴格把控整體數量,不給學生帶去較大的學業壓力,同時還要保證內容質量,有效完成當天課程的鞏固與復習,真正意義上做到“減負增效”。如果給全班同學布置相同的任務,極易出現有人認為太簡單,有人認為過于困難的局面,無法起到復習的效果。因此,應將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其個體差異性,針對不同學生的基礎情況設計個性化作業,讓大家自行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加以練習。基礎作業是全班同學每個人都必須要完成的,這其中包括本節課重難點知識的總結,幫助大家構建全新的知識框架,數量不多,難度適宜。在此基礎之上設置選做作業,難度較大,激發學生的挑戰欲望,以此培養思維的連貫性和靈活性,進一步保證學習效率。以七年級上冊《氣溫的變化與分布》為例,基礎作業是運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說出氣溫隨時間變化的特點,并完成對應的練習題內容,掌握氣溫的測定方法,知道氣溫日變化和年變化的概念及規律。選做作業是閱讀世界平均氣溫分布圖,總結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本課重點是學會看圖和制圖,作業的設計也以此為依據,通過分層的方式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地理綜合素養的提升做好充足的準備。
(二)遵循心理發展規律,設計生活化作業
初中生經過小學生活后,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和文化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觀察、分析、對比、總結等方面的能力有著較為突出的進步,他們的思維意識也正從直觀轉向邏輯,個人的綜合素養日漸形成。“雙減”政策的頒布使得外界愈發關注中學生作業的設計,不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重點在于主觀意識的培養,傳統的作業形式和內容已經無法滿足他們日益提高的心理發展需求,要求教師及時轉變教育理念,遵循大家心理發展規律設計生活化作業,加強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從而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初中地理作業的設計方面,教師應考慮到大家的心理發展規律,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設計生活化的內容,讓其意識到生活與地理是緊密相連的,同時合理把控數量和難度,將“雙減”落實到實踐中。以七年級下冊《澳大利亞》為例,要求學生掌握澳大利亞的位置特點、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包括他們的地形和氣候特征,城市、人口等都要掌握。在作業的設計上,與現實生活相連,引導學生以課本內容為基礎,繪制我國相關知識的思維導圖,以澳大利亞的學習思路為依據,借助網絡中豐富的資源完成資料的收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務,能夠感受自身的價值所在,利用生活中常見的話題激發學習地理的興趣,感受該門學科與實際的關聯性,愿意主動加入到作業的探究中,以此保證學習效果。
(三)發展學生興趣愛好,設計多樣性作業
初中階段的學生因年齡的特殊性,身體和心理發育正處于快速成長時期,由于缺少社會經驗,總是對周邊的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歡用“是否有趣”作為判斷標準來決定自己對待一件事情的用心程度。在初中地理作業設計方面,如果整體內容充滿趣味,他們會以認真的態度面對,積極配合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營造出濃厚的學習環境。相反,若是作業形式枯燥乏味,則很難讓他們保持長久的專注,容易出現敷衍了事的態度,影響最終效率。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性格特點,將興趣愛好與地理作業有機結合,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喚起對地理的熱愛。應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話題設計多樣性任務,喜歡繪畫的同學可以要求他們根據本課內容畫出對應的地圖;喜歡演講的同學讓他們復述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在表達的過程中也鍛煉其口語交際能力,并起到夯實基礎的作用;喜歡寫作的同學則針對課程內容寫出對應的專題報告,幫助大家將知識點整合到一起,方便日后的應用與復習。“雙減”背景下的作業形式不應局限于傳統的書本內容,而是以多元化的形式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促使更多人主動加入其中,為地理綜合素養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四)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設計研究性作業
多元智能理論提出,人的智力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點是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點是為社會生產及創造出有需要的產品的能力。伴隨“雙減”政策的提出,地理作業應打破書本的限制,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主要目標,引導他們關注生活,并及時發現問題,利用所學內容靈活解決,突顯出地理學科的獨特價值。研究性作業是指走出校園,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帶領學生走進社會,利用調研活動的方式將學過的知識運用于實際。所以,教師應設計觀察、走訪、調查等類型的任務,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生活中的地理。以八年級上冊《水資源》為例,教學目標是歸納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以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并利用降水、河流的知識解釋原因,并說出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的措施。教師可以帶領大家去到當地的水廠或是江河旁做調研,通過親眼觀察和詢問相關負責人員加深對水資源現狀的了解,有針對性地提供改進意見。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也使他們懂得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并產生水資源危機的意識,從身邊小事做起,完成知識和思想的升華。
(五)加強綜合主題研究,設計自主性作業
綜合主題類的題目主要是為了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在設計此類作業前,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當下的熱點話題創設出豐富的內容,促使更多人主動加入到問題的研究中,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有效激發出大家對于地理作業的積極性。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他們明白,學習地理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依靠所學內容進行作答,組織語言的同時促進思維意識的發展。以八年級下冊《西北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為例,要求學生了解西北地區的位置、范圍以及自然特征,了解其干旱的表現、成因和變化規律,認識本區干旱環境下的農牧業生產和生活特色。作業設計上,要求學生自行繪制西北地區的地圖,包括地形特點、降水量的分布以及河流的構成等等,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標記。通過綜合主題類作業的設計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繪制過程中收獲滿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從而加深對本節課重點內容的理解。教師布置這一類作業打破了機械抄寫任務的限制,使用更加靈活的方式幫助大家加強對基礎知識的記憶,便于日后應用于實際中解決問題。同時,突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具體的實踐提升個人能力,讓他們感受到地理的樂趣所在,真正意義上做到寓教于樂,并將“雙減”政策要求落實到實踐中,促進地理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學科作業設計不僅體現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遵循心理發展規律、發展興趣愛好、培養問題意識以及加強綜合主題的研究這五個方面,還有更多行之有效的途徑需要教師在日后的職業生涯中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此達到提高地理綜合素養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楊仕華.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課外作業設計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92):136-138.
[2]孟培.淺議初中地理作業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168-169.
[3]吳占林.探究初中地理作業設計的實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236-237.
[4]趙玉香.略談初中地理作業的有效設計[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