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品
【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知識儲備量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習效果就會有所不同。接受能力強的學生能在課堂學習中快速、容易地理解教師所教授的內容。接受能力弱的學生對課堂教學中的內容就不能理解。多層級教學就是一種非常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能改善因差異導致學生學習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本文就小學數學中分數的多層級理解及其教學做簡單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數;多層級理解
多層級教學方法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方法,多層級教學是教師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把班級里的學生分成不同的類型,再根據教學目標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做到因材施教。教師使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尊重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并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設置不同的教學模式,充分考慮了一些接受能力較弱、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還兼顧了某方面能力與其他學生不在一個水平線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受到了重視。同時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以提高其學習效果。
一、小學數學中分數的多層級教學應用原則
(一)要使用科學的多層級教學方法
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應用多層級教學方法時候有不足之處,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講解知識,不與學生互動,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不能認識到在課堂中師生互動交流給教學效果起到的積極作用,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還有一些教師設計多層級教學方式時不能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設計多層級教學方法,只是教師自己覺得適合學生,是否真正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得而知。還有設計的多層級教學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對于理解能力強的學生,教師使用一般的教學方法,學生也能迅速地理解知識。對理解能力弱的學生,教師要采取適合該學生的方式進行教學,才能讓他理解知識,達到教學效果。教師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設計科學的多層級教學方法。首先要遵循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原則,要以學生為本,深入了解學生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再制訂多層級教學方法。其次要遵循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原則,設計的多層級教學方法要能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進行有效的學習。只有遵循這些最基本的原則設計多層級的教學,才能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效果。
(二)要正確運用多層級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一個好的教學方法要正確地運用才能起到幫助學生學習的作用,課堂教學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若是不恰當的使用反而會起到反作用,阻礙學生的學習,降低課堂教學效率。部分教師在設計多層級教學方法時能設計出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是在實際教學應用中存在一些問題,部分教師不能準確劃分學生學習的層級,不能有針對性地把教學方法運用到不同層級學生的教學中,導致多層級教學方法在運用中出現錯位,多層級教學效果不佳。數學知識一般是比較抽象的,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分數學習,部分學生不理解分數的含義、分數的表達、分數的運算等,教師就可以采用多層級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
教師在運用多層級教學方法時要準確劃分學生的層級,在不同層級學生的教學中使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讓教學方法與學生的能力高度匹配,學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更高效地學習,也有利于多層級教學方法發揮最大的作用和價值。教師不僅要設計科學的多層級教學方法還要正確運用,發揮多層級教學方法的實用價值。
二、小學數學中分數的多層級教學策略
(一)根據學生的各項能力,對學生進行準確分層
多層級教學主要是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和特點實施課堂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教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要在小學分數教學中使用多層級教學方法。教師首先要對學生有一個準確的層級劃分,準確地制訂多層級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目標,才能讓多層級的教學方法有效實施。在小學數學分數的教學中,教師根據具體的、整體的教學目標讓全班學生對其進行大概了解,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發表的不同見解,大概確定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教師還可以進行簡單的講解,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教師再根據學生發表的理解確定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還可以進行簡單的講解,讓學生再重復一遍教師講解的內容,根據學生輸出的內容,確定學生的接受能力。這種多樣的檢測方式能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確定學生應該分到具體的哪個層級中, 讓學生都能劃分到適合自己的層級中。
例如,在“分數概念”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現1/5這個分數,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自己現有的知識說一說這是什么,有的學生可能會因為知識儲備較足就能認識這是分數,讀1/5;有的學生就不認識,那么,這兩種學生就能根據知識儲備量的多少進行不同的劃分。在學習用分數表示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介紹簡單的表示分數的方法,再給學生展示一個被平均切成4塊的月餅,拿出其中的2塊,讓學生自己用分數表示取出的這2塊月餅, 有的學生就能理解并很快接受教師敘述的分數表示的方法,準確地說出這是2/4;有的學生就不能理解教師敘述的分數的表示方法,無法回答,那么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對學生進行層級劃分等。
(二)根據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以往的小學分數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全班學生設置一個教學目標,以全班學生的平均能力和水平確定,就會出現有的學生覺得難學而且不懂,有的學生覺得過于簡單,浪費課堂時間的情況,造成分數課堂教學效率很難提高。在小學數學分數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多層級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接受能力,對本節課所教的內容設置多個教學目標進行課堂教學,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有所收獲,也有效地避免了學習進度慢的學生對分數的學習產生壓力,學習進度快的學生浪費課堂學習時間。多層級教學設置多個教學目標能照顧到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也能照顧到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讓學生都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所進步。
例如,在進行“分數加減法教學”時,教師對學生先進行層級的劃分。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習進度較快的學生,教師可以先教學生分母相同的分數加減的方法,再讓學生根據教師所教的方法進行分母不同的分數加減,讓學生自己進行初步的學習。教師給學生講解3/5+1/5這種分母相同的加法計算方法,分母相同只對分子進行相加就能得到答案;學生掌握該方法以后,教師再展示5/10+3/20=?讓學生先根據課本探索應該如何計算,教師再進行簡單的講解。教師要先進行通分把分母變成一樣的數字,把這個式子變成同分母加減法的形式,用同分母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這樣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就能掌握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學生課后也能繼續深入學習。對學習進度慢的、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在本節課中就只設置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教學目標,同時在講解時要盡量細化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充分理解,給予學生接受和消化知識的時間與空間。
(三)在多層級教學中要加入不同的評價方式
傳統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往往基于全班學生的整體表現及整體的學習情況對全班學生進行整體評價,整體化評價使學生不能準確認識自己,對自己準確定位,不能及時找到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不利于今后的學習。傳統的評價注重通過學生的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只單純地反饋了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好壞,不能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學生不能全面認識自己。在多層級教學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能只用成績評價學生,這樣會阻礙學生全面的發展,不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多層級教學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進行層級劃分,教師就應該從多角度、多方面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
這種評價能根據學生自身情況進行準確的評價,評價不僅能讓學生得到鼓勵,也能讓學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好地改進,照顧到了每個學生,這種準確的評價才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在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進行評價時,要采用鼓勵評價和指出不足結合的形式進行評價,在對學生提出表揚進行鼓勵的同時,還要指出學生存在的不足,讓學生積極改正,不能驕傲自滿,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努力。
(四)靈活設計多元化教學方案、凸顯教學的層次性
在對學習能力弱的學習進行評價時,教師要多鼓勵他們,多為他們提供一些學習指導,讓這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充滿信心,還要鼓勵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及時與教師溝通,消除學生的學習心理障礙,讓學生能更好地進步。例如,在學生學習分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時,教師可以設計難度層次遞進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積極地學習。
如針對題目“1/6+1/12+1/20+1/30=?”這一簡便計算的問題,教師可以把它拆分成“1/6+1/12=?”“1/2-1/3=?1/3-1/4=?1/4-1/5=?”這樣通過層次遞進式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抓住題目的考查方向,學會自我總結相關的規律。教師通過將數學教學例題的分層幫助學生掌握分數簡便算法的特點,往往能讓學生在學習、解題的過程中事半功倍。
三、結束語
總之,小學分數多層級教學是將學生進行層級劃分,并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靈活的學習思路,還體現了教師的個性。在小學分數的教學中利用多層級教學能促進學生理解分數知識、運用分數知識,學生的思維也在不同的教學方式中得到散發式發展。這種教學方法能讓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方法,能進行有效的學習,促進學生的進步,提高了學生數學的學習能力。同時,這種多層級教學方法應用在課堂教學中能讓課堂教學時間更有效,課堂教學效果更高。
【參考文獻】
[1]宋榮.小學數學多層級理解教學探究——以分數教學為例[J].新智慧,2018(36):31.
[2]徐培培.小學數學中分數多層級理解與教學[J].知識文庫,2018(24):98.
[3]劉真真.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中分數的多層級理解與教學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7(13):66.
[4]章勤瓊,徐文彬.論小學數學中分數的多層級理解及其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3):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