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珊珊
【摘? 要】美育即審美教育,是情感與精神的雙重教育。這一思想源自蔡元培先生的“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之我見、利己損人之私念,以漸消沮者也”。因此,為確保美術教育可達到育人的教學目標,下述從營造教學氛圍的人文化、彰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貼近學生生活、緊扣教材,創新學生的課堂繪畫實踐作業設計等方面主要提出人文教育融入初中美術教育教學的主要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美術;人文精神;教學措施
美術教育是學生早期成長的主要力量,是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其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從技術層面上培養學生的某些知識和技巧,而在于培養人文精神,追求美的境界,體驗藝術創造的成功與歡樂。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堅持以人文精神統領美術教育,確保從整體上提升審美教育的地位,轉變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
一、人文教育融入初中美術教育教學意義
(一)學科性質
美術是一門以感知、理解和創造為主要特點的藝術。它是中小學開展美育活動的重要手段,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美術教學追求的是人本主義,在美術教學中,有效滲透人文教育可使學生懂得欣賞、尊敬各種時代、不同文化的藝術作品,重視生活中出現的美術現象,并培養其人文精神。同時,美術課程注重愉悅性,使學生能夠在美術學習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表現出自己的性格與創造力,培養自信,培養健全的人格。
(二)突出文化傳承與思維創新
美術教學課程被認為是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有效課程之一。“靈韻美術”在當代社會中,需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為此人文精神的滲透可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在此,教師應采取多種不同的滲透辦法,通過各種途徑,使學生掌握美術的方式,并通過人文內涵了解到我國傳統文化,以持續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意識,使其將創造性轉化為實際效果。通過整合與探究式學習,也可使學生能夠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探索和發現,逐步了解到美術與文化的關系。
二、人文教育融入初中美術教育教學措施
(一)營造出教學氛圍的人文化,激發學生的審美體驗
在初中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效激發學生的美術潛能,其潛能一般為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以及學生所產生的情感態度等。在此,教師應利用可利用的生活要素,以創設出合理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下找到美術與文化的關系,并挖掘出自己內心對美的認知。例如,在教學《描述我們的校園》一課時,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體現人文精神,也無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這樣的教學課堂下學生也產生了枯燥的心理。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學氣氛突出人文內涵。首先,教師可帶領學生在學校周圍走走,讓他們感覺到溫暖的陽光和迎面吹來的微風。當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美麗后,教師可根據他們所能了解的校園景觀,來解釋色彩、構圖、線條等,讓學生在學校里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風景,以自己現有的繪畫水平完成創作。其次,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為了真正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美,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教師應讓學生更多發現、體會生活中的景色,并將自己在生活中所看見的、所感悟的內容繪畫出來。在此不僅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滿足了學生對美術教學的實際需求,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課堂中來。最后,教師應結合實際情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人文化環境中,繪制班級文化墻、用自己的作品裝點校園文化走廊。在此也凸顯了人文精神與美術教學不可分開的關系。
(二)彰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效滲透文化價值
在初中美術教學課堂中,為有效滲透文化價值,教師應彰顯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并將其貫穿于美術教學全過程中。例如,在教學《校園藝術節》一課時,教師以“美術作品中的黨史”為教學切入點,讓學生通過黨史文化了解到校園藝術節不可或缺的元素,并且教師可組織同學在藝術創作中探索思政思想。在此,可充分體現美術教育與人文精神結合的教學理念,通過身邊的小故事,也可讓學生體會到時代的力量,使學生在校園藝術節中積極傳播真善美。
以《獨特的裝扮》一課為例,教師可就怎樣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民族文化自信、民族文化傳承意識等問題進行探討,使藝術學科的基礎素質與培養人才的根本任務相輔相成,共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又如,在教學《寄情山水》一課時,教師可根據古典中國畫的經典,創設教學環境,挖掘作品的深層含義,以欣賞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到藝術大師的文化修養和愛國情懷,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實現美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
在教學《廣而告之》一課時,教師可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共鳴”“創新實踐、培養協作精神”“師生互動、共同提高美育”三個層面,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和社會意識的教育。《借物寓意》一課,教師可主要圍繞“創造教學環境,培養學生對傳統美術的濃厚興趣”“師生互動、挖掘作品的內涵、感受人文精神”等方面落實人文精神在初中美術教學課堂中的體現,以達到在新時代背景下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的教學效果。
最后教師應認識到美術學科與人文精神的結合意義,以此持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挖掘教材,在美育的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以“立德樹人”為基本的教育工作,為中國新時期的發展提供高素質的人才。
(三)貼近學生生活,融合人文精神
在初中美術教學課堂中教師應創設出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教學內容,以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人文精神相結合,其中貼近學生生活,有藝術教育,如:文學、音樂、圖畫、戲劇、電影、舞蹈等。同時,通過對自然的觀察與欣賞,使學生能夠體會到社會生活的美好,使學生在做中學、樂在其中。以七年級《構圖的作用》為例,學生可以利用手機拍出一張自己擺放的三角形構圖靜物,并畫出滿意的作品。八年級的《色彩的感染力》和《造型的表現力》教學課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嘗試利用相機、手機等工具,拍攝不同角度光照下物體的明暗關系和人物肖像以及色彩對它的感染力,并了解到色彩、造型、構圖為我們所呈現的視覺藝術形象。此過程,教師可讓學生仔細地觀察生活,注意到色彩的不同結合方式,以及在造型的作用下,人物的面部表情、情緒和個性等。其美無處不在,教師應努力使學生了解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在美的影響下,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例如,在教學《春天的暢想》這一課時,具體的教學步驟:(1)利用多媒體技術切入與引發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展示出一幅著名的色彩作品)。(2)讓學生觀察作品并結合生活實際情況說一說你看到的這幅作品的背景以及文化體現,使色彩教學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3)根據本節課內容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從而啟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能力,也讓學生新奇的視覺形象從開放的多元創新的思維中產生。(4)引入竹文化,讓學生通過想象感受中華文化的濃郁氣息。此過程,教師可指導學生抓住竹子形象進一步構思綠色色彩內容。(5)臨摹我國古代書法家對竹子的描繪,掌握竹子在色彩中的體現形式。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有效培養學生對色彩認知與學習色彩的興趣,在竹文化的帶動下也促進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書畫家的繪畫體系,彰顯了人文精神在初中美術教育教學中的具體體現。
(四)緊扣教材,創新學生的課堂繪畫實踐作業設計,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
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人文精神也體現在教材內容之中,在此教師應立足于教材內容從教材中挖掘出人文要素,以創新學生的課堂繪畫實踐設計,確保創設出能夠滿足學生審美體驗、激發學生人文精神的美術教學課堂。
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美術教材中,關于“點線”的作畫,課本中的學生作業以“雙基”為基礎的基礎性繪畫作業,如何設計出既能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又能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作業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在創新作業形式時,為有效滲透人文精神,教師可為其布置出繪畫作業:如果你是一個設計師,你要把我國年畫設計成什么樣?要求體現出你的審美認知以及文化追求,在此凸顯其繪畫創意。在這樣的作業中,學生可有效激發自身的創意靈感,找到美術設計與文化結合點,同時學生的繪畫創意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訓練,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也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
又如,在《剪紙》的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每年三月的“關愛月”這一主題,為學生設計出以愛心為主題的剪紙作品《感恩的心》。引導學生用自己親手剪下的愛心剪紙,以示對女性長輩和老師們的感謝。學生通過本次專題的學習實踐,不僅學習了剪紙的技巧,還把自己對長輩、老師的感情,用自己的剪紙藝術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將孝道教育有效滲透到了美術教學課堂中。
再如,在《感受戲劇》的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對京劇面具的鑒賞和學習,為學生設計出以孫悟空面具為主題的課堂繪畫實踐作業。在此,逐步帶領學生深入了解傳統的戲曲面具的藝術內涵,并進行創造性創作,以親身體驗其獨特的魅力。體驗傳統京劇孫悟空的創作實踐,體會到“八十一難,七十二變”的真諦,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培養出勇敢的精神,勇敢地面對挫折,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效將人文精神滲透其中,其人文精神包含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教學思想,這也是美育的核心觀念。在此,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還可持續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以落實我國提出的教育重要理論,進一步強化初中美術育人功能,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淑梅.初中美術教學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24):1188-1189.
[2]孫海云.淺談初中美術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J].中學教學參考,2020(12):27-28.
[3]宋昊芳.跨學科整合教材提升初中生美術欣賞水平——以人教版教材初中美術欣賞課為例[J]. 美術教育研究,2021(8):168-169.
[4]周琰.初中美術課堂以美育人的方法探尋[J]. 基礎教育論壇,2021(35):73-74.
[5]王慧影.初中美術中國畫鑒賞教學的實踐探討[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2):394.
[6]劉春定.初中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有機結合[J].中外交流,2021,28(8):1523-1524.
[7]田滿貴.人文內涵在初中美術教育改革中的構建[J].中華志愿者,2021(3):233.
[8]馬曉旭.淺談美術欣賞課對培養初中生審美素養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