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忠健

【摘? 要】新高考制度是為了激發學生更多的潛能,培養學生更多的自主性。在物理學科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習慣于沿用傳統的培養模式,需要對當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善和創新。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教學不能僅僅局限在教材知識點上,而是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自主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反思問題,增強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在物理課堂優化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圍繞物理概念、物理思維方式、物理探究活動等設計課堂教學模式,提升課堂學習的質量,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引導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濃厚的研究興趣。
【關鍵詞】高中物理;新高考;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物理教學采用班級授課的形式,課堂中以教師為中心,對學生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以考試升學為唯一目標,未能對學生建立正確、客觀、全面的評價,使得高中生長期處在物理學習和高考升學的壓力中,并不能真正地產生物理學科的興趣,最終影響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新高考背景下物理課堂教學流程的優化設計
新高考的考查體系包含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以及創新性,學生不能再僅僅具有應試技巧,而是要對物理概念、理論、物理思維、物理研究方法有深刻的認知,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教師在新高考體制的要求下,要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實踐探究的能力。基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難以激發學生的潛能,教師需要對原有的教學流程進行優化升級,為學生創造自主思考和成長的空間。
對于物理課前的教學環節,教師要基于對學生的了解做好學情調查,組織和布置預習的任務,對于高中生的知識儲備,教師要對概念問題、實踐情境、應用型問題、發散性問題等進行課前的預習和了解。預習環節可以建立學生對知識的初步認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例如:在課前預習的環節,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的師生互動的功能,為學生構建課前預習的方向,借助互聯網平臺,教師上傳學生在預習環節需要搞明白的知識點,引導學生熟悉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以及實驗方案。通過互聯網平臺的預習方式,學生能夠自主思考、自主設問,提出相關的問題來自主網絡查詢、總結相關的資料。
預習環節的設定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的學習風格,既能夠尊重學生的學習習慣,又能夠在既定預習任務的輔助下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新舊知識,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
對于課堂教學的環節設計,教師注重物理基礎理論和知識的夯實,從學生的預習情況和反饋出發,課堂教學中針對性地對學生理解的誤區、重點和難點進行確認,課堂環節重點觀察學生知識的認知情況和掌握情況設計課堂活動,以分組討論、實驗驗證、總結交流以及課堂評價的環節進行,加深學生對課堂的印象和參與,完善知識框架。
在課后總結的環節,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和鍛煉知識實踐應用的能力。例如:課后環節,教師鼓勵學生繪制知識框架圖,對實驗效果、實驗結論以及涉及到的物理理論進行進一步的論證。
在課后環節的設計,教師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考察,針對性地提出物理習題、可探究的物理問題等作為研究作業,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問題的分析以及解決,訓練學生的問題自主思考以及知識實踐應用的能力,不僅能夠達到物理考試的要求,還能夠培養學生建立科學素養和正確的實驗研究態度。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優化的措施
(一)物理課堂上設計物理實踐場景調動學生的課堂思維
物理學科來源于生活,與生活中的現象有著緊密的聯系,為了引導學生真正地深入認知物理理論原理,要注重優化課堂活動設計,擺脫題海戰術的方式,在實際的物理情境中掌握物理知識的應用,既可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又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堂參與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解速度運動學知識的時候,在課前準備的環節,教師設定預習的任務:了解運動學中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預習環節思考物理概念如何在實際的生活問題中應用,對生活產生何種的影響。進入到課堂講解的階段,教師提出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現象場景,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賽跑視頻、光速、聲速的介紹短片,基于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如何測算子彈運動、高樓墜物等等。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產生了更多的研究興趣,教師接著提出位移的概念,基于學生預習的效果讓學生了解競技比賽中賽跑、跳水、鉛球、跳遠、射箭等運動活動中位移的概念是如何體現的,上述的競技場景中研究對象不同,位移概念的適用也有所不同,通過觀察教師準備的競技比賽的視頻,學生對位移的認知更加深刻。
為了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教師在課堂講解中設計自主環節,基于物理實驗研究的課堂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將理論與實踐聯系在一起。例如:對于運動學知識的研究,教師可以設計小組實驗的方式,對教材中提出的“速度”實驗進行實踐操作,教師指導學生準備實驗器材:可以運動的小車、斜面、刻度尺、秒表以及光電門,學生小組實驗中對各種實驗設備的使用進行功能的熟悉以及確認。小組實驗的環節,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分工,合作實驗中的工作包括:實驗操作、實驗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匯報,同學之間合作探究速度實驗,增強互動,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測量誤差,針對如何降低誤差的方式進行討論,實驗體驗操作比較豐富,學生對實驗的印象也會比較深刻。
到了課堂總結的環節,教師對運動學的實驗進行總結,基于不同學習小組的效果采取靈活的評價方式,對于運動速度測量中不同小組采取的測量方法、誤差降低方法等進行評價,為了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教師還可以組織小組自主評價、小組互評,通過多樣的評價方式增強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實驗環節中學生有一定的自主空間,對于實驗探究的興趣增強,實驗中動手實踐既可以建立責任感,也能夠提高自我效能,深刻知道物理學科與生活息息相關。
課后為了鞏固學生對運動理論的認知,教師還要布置作業和任務讓學生進行生活觀察以及探究,搜集生活中應用物理運動理論的現象,并在知識復習的環節分析物理現象與物理理論之間的關系。例如: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到了汽車的速度儀表盤,課堂復習的環節總結儀表盤的運轉原理。有同學提出高速路上限速的標志和相應的測速儀器,分析測速路段內高速上的測量儀器是如何運轉的,與運動學理論以及運動計算公式之間的應用關系。
(二)結合新高考題目對物理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優化設計
基于新高考的研究背景,教師對學生的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踐行新高考的考核要求,不僅要對物理知識點和理論的內涵進行滲透,還要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在遇到多變的物理考核情境時,學生能夠分析并抓住問題的關鍵,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問題的分析。在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高考習題,提取新高考背景下的物理真題、模擬題,借助綜合性的題目來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
對于物理的高考真題分析,教師分析高考中知識點的模塊分布,對高中物理知識體系中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框架的搭建,教師引導學生按照知識框架進行復習。例如:為了指導學生做好復習的工作,教師列舉必修階段的重點知識:力學、電磁學,選修階段的重點知識為原子物理、光學、波與振動,基于重點知識的分布情況,課堂講解中引入高考綜合題目幫助學生鞏固和復習知識。例如:高考考核中對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考查較多,重點考查學生的應用能力。高考考核具有綜合性,命題時習慣于搭建真實的生活情境,構建物理模型,將物理學科、生物學科、數學學科等聯系在一起。課堂教學中為了訓練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教師列出高考真題引導學生的思維,例如題目:“汽車以10m/s的速度在道路上勻速行駛,駕駛員看到前方15m處有行人,需要剎車禮讓行人,為了讓汽車恰好停在斑馬線上,假設駕駛員在看到行人后反應時間約為0.5s,汽車運動的v-t運動路線圖如圖所示,請計算出汽車的加速度大小?”
在課堂上提出物理高考的真題,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和復習的過程中熟悉考核的情境,通過題目中已知條件的分析了解知識點的內涵,從路線圖的分析中基于數學學科中的數形結合的方式探究題目的解答方向。本道題目將物理學科與數學學科的知識聯系在一起,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提煉出本題考核的目標知識點,依照物理實驗探究中的思路解答出本道題目的正確答案。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卷中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有了更高的考核要求,例如:高考卷中題目:“下列物理量及其對應的國際單位符號正確的是:(? )A.力,kg? B.功率,J? C.電場強度,C/N? D.電壓,V”,這道題目中考查學生基礎物理概念與力學符號之間的關系,重點考查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認識,高考題目比較簡單,但卻強調了基礎知識以及物理概念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在物理學習和復習的過程中夯實基礎,掌握基礎物理概念,從基礎出發不斷探究和解決更復雜的物理問題。
新高考考核體制中,題目的探究性以及開放性不斷增強,考查學生的知識聯系能力,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物理學習的時候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注重將基礎的物理概念與生活中高深的物理科學聯系在一起,例如:考查電磁場與航天飛船在太空中的運行軌跡之間的關系,考查學生對太空失重的理解。基于生活中熱點的科學問題,高考題目的設計增強了創新性,將生活中熱點的神舟系列科學問題與物理科學理論聯系在一起,應用在課堂講解和分析中,鼓勵學生建立探究欲望,主動搜集神舟飛船系列的資料、閱讀太空物理學科的資料,在課堂中增設分享的環節,鼓勵學生自主研究,增強交流,拓寬物理課堂的研究領域,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
三、結束語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優化對學生培養的方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對實際的物理問題聯想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探究以及解答,踐行新高考的考核要求,物理課堂改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活動的設計,增強學生在物理課堂中自主地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完善現有的知識框架以及認知能力,同步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物理研究興趣,建立物理學習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謝榮華.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研究[J].時代教育:中旬,2021(11):120-121.
[2]瞿孝林.新高考模式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J].讀與寫:上旬,20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