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
摘 ?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也是一切學科的基礎。良好的語文基礎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其他學科知識。當前聾校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尊重聾兒身心發展,注重主體性發展,實現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文章主要講述了如何在快樂的課堂里對聾兒進行語文教學。
關鍵詞:快樂課堂;聾校;小學語文
一、構建快樂課堂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讀書是一件苦差事。為此,教育界提出了“快樂教育”的理念,并提出了“快樂課堂”的建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趣味元素,運用趣味化的教學方法,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充分享受和提升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性。愉快教學是一種相對容易的教學方法,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堂一定要有趣,教學一定要有趣。學生將會在充滿活力的學習和思考中為探索的真理而驚嘆和滿意。”只有創造快樂的課堂,才能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從而使他們更好地學習,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傳統的教育方式,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講授,學生在下面聽講。當教師在講課時,學生正在他們的座位上寫寫畫畫。這種教師直接將知識與技巧傳授給學生的方式,極大地影響了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導致課堂教學的低效。尤其是小學,兒童的身心發展最快,興趣廣泛,活躍,易受干擾。如果采取傳統的方法,無疑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快樂課堂”的創建旨在創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氣氛,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教師應主動進行快樂課堂教學,創造快樂的學習教育模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在聾人學校開展快樂語言教學的必要性
聾人學校的教師面對的是一批聽力障礙的特殊群體,他們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正常地運用聽力。在課堂上,學生是靠對教師的口型和面部表情進行視覺感知來學習的,而接觸則是更為常見的教學方式。在一個寧靜的環境中讀書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尤其是小學生的智力發展還不夠成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時間一般是45分鐘,對他們而言,這段時間是相當漫長的。學生在課堂上會逐漸會產生厭倦、乏味等情緒,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
但是,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下,由于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缺乏對學習興趣的重視,學習效率低下。亟須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讓沉悶的課堂充滿樂趣。教師可以從學習過程中提煉各種樂趣,把枯燥的課堂教學轉化為學生探索式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促進聽力殘疾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聾人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快樂的課堂是適合的,讓學生可以輕松快樂地學習。聾人學校的語言教學應克服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尋找適合聾生語文學習的方式。所以,要加強聾人教育,就要做到細致入微,就要對其進行全面的心理特點、行為方式的研究,并在教學中不斷創新。在愉快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降低學生對學習的抵觸情緒,充分發揮學生的發展潛力,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所以,在聽力障礙兒童中實施快樂教育十分必要。
三、聾校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上的教學方式太過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
在聾人小學開展語言教學,對聾人的發展十分必要。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語言運用規律,還要培養寫作興趣。學習語文能夠促進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并促進交際。對聾兒而言,聽不到等于喪失了與外界交流的基本手段,書寫的文字也就成為他們與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語言學習對有聽力殘疾的學生很有幫助。在聾人的小學課堂上講語文,對兒童語文予以關注和重視,在課堂上積極組織教學、使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充分激發興趣和活躍師生互動,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當前中國聾人學校的課堂教學存在課堂教學模式單一、與教師互動不多、課堂缺乏吸引力等問題。聽力殘疾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從教師那里學習,經過大量的機械練習,才能掌握基礎的語言。這種教學方式太過簡單,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致許多兒童語言學習遲緩。
(二)師生交流障礙
聾人學校里的教師幾乎沒有殘障人士,因此,他們不能100%地感受到學生的處境,也就沒有辦法從學生的視角來分析問題。許多聾啞學校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不夠耐心,在與學生交流時不能充分尊重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教師常常會用到不適當的表情和手勢,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理解,增加了師生溝通的難度。在上課時接收不正確的訊息,會使學生更難學好語文,使他們覺得困窘和厭煩。
(三)語文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個人發展
學生的個性和普遍性相輔相成,這是人的發展規律。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獨特的發展道路,是有發展潛力的個體。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身心發展方面,學生的身心發展呈現出互補性,尤其是聽力殘疾的學生。很多孩子,就算聽力不好,他們的視力很好,嗅覺和模仿能力都很強。教師的動作、表情、姿勢等都能被觀察到。所以,在語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若是對全體學生實行統一的教學方法,以機械方法加強知識記憶,要達到提高個人發展的目的是不可能的。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憤怒情緒,進而喪失學習的興趣。聾人學校的兒童在聽力和發展程度上是各不相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太單一,只能給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
四、聾校語文快樂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以愛心促進學生與學生的感情交流
聾人學校的教師既要充當傳道授業的老師,又要成為學生能夠敞開心扉的好伙伴、好朋友,在課堂上積極地進行語文教學。首先,向小朋友獻上最大的愛心。透過互動,為兒童帶來情感交流、接觸、表情、微笑,借由他們的情感共鳴,激發其學習熱情。教師要在語文課上用眼神來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的臉上會洋溢著微笑,接受關愛的教育。其次,教師在教學中要有耐心,要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和心理變化。在課堂上,既可以傳授語言,又可以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情感。通過對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研究,可以發現其分為輔助動力、認知動力和自我改進動力三個方面。教師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輔助性,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還要在日常生活中關心、關懷兒童,以幫助他們克服生活困境、緩解消極情緒。要走進聾兒的心靈,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推動激發性教育
不管是失聰的孩子,還是一般的孩子,都渴望獲得教師和父母的肯定。所以,教師在快樂課堂上,應恰當地運用對學生的肯定、表揚,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甚至當學生在回答問題或者完成家庭作業時出現錯誤,也要用正確、耐心的方式引導學生改正錯誤。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愉快的氣氛,使學生感受到積極的學習氛圍,感受到課堂的輕松和快樂。在課堂里,教師要經常給學生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讓在課堂里表現好、學習熱情高漲的同學成為他人學習的楷模,以此來提升學習的熱情。
(三)引導學生運用模仿技巧
大多數的聽覺障礙兒童都具有很好的模仿能力,他們可以很好地模仿老師的語言、態度和行為,使之成為自己與外界交流的工具。聾人學校的兒童和其他學校的兒童一樣,都渴望學習新東西、都對知識充滿著好奇與渴望。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特點,充分利用情景,增強模仿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構建快樂的班級教學模式。教師還要運用其他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輔導。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聾人學校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大量的圖文演示,并使學生通過觀看生動的圖畫、錄像等方式進行學習。在小學階段,學生不必學習很多文化課知識,他們要在課堂里找到快樂,在學習的環境中去探索、去感受、去了解語言并養成學習的習慣。
(四)將愉快教學貫穿于課堂始終
小學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但45分鐘的課程要求他們全神貫注。快樂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對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設計、組織,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的科學性。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但能感受到語言教學,而且能進行主動溝通,在課堂上和老師一起,在活潑的氣氛與輕松舒適的環境中來學習語言。
比如在教學中,有些拼音的學習是困難的,學生即使反復練習,也無法正確掌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做一些拼音卡片,并安排它們參與課堂的教學,讓他們跟著教師的手勢在課堂上轉一圈。教師的手勢結束后,可以找一個同學,用手指語去拼讀。拼讀錯誤,教師會把卡片帶回去,正確,教師會把它傳給學生。誰的卡越多,就越能彰顯他的實力。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讓同學參與到各種活動中來,學會正確地發音。
(五)用激情來教育學生,讓他們被歡樂所感染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興趣往往會被外部因素左右。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外界的刺激,可以使兒童在學習中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使其大腦處于亢奮的狀態,從而增強對知識的吸收。在聾人學校里,語文教師要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群特別的兒童。他們只有用眼睛去看,才能學會。在課堂里,教師是他們關注的重點。教師的口型、動作、表情都會吸引同學的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規范,并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如果教師總是一副冷漠的樣子,那么他的身體語言就是僵硬的,也很難表達出他想要表達的東西,使課堂氣氛變得呆滯。這將讓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降,讓他對學習語言知識感到厭煩。無論如何,教師要始終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影響學生。
(六)設計趣味活動,創建樂學課堂
聾校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豐富,不僅涉及詞語的運用,更強調句子的理解、文章情感的體會。一部分聾生在學習中感到吃力,似乎怎么也“學不會”,在長期的挫敗中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關注聾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
筆者為了調動聾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新課的時候,專門設計了字詞闖關環節。第一關是注音組詞,具體要求為結合課文理解給生詞標注拼音;第二關是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具體要求為將課文中的生字詞進行美觀正確的仿寫練習;第三關是選出恰當的字意,具體要求為默讀課文,畫出生字所在的句段,并從詞典解釋中選出最為恰當的字意,在課本上做批注;第四關是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具體要求為讀出生字詞在詞典中的意思,選取一個自己較熟悉的詞語造句;第五關是猜詞義,具體要求為選取一個自己不熟悉的詞語進行意思猜測,并用該詞造句。字詞闖關環節充分調動了聾生的學習興趣。聾生在課堂上交流展示自己的闖關成果,有效地鞏固了字詞知識,提升了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五、結語
聾人學校面向的是特殊教育群體,在聾人學校開展愉快的語言教學十分必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要不斷影響和指導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創造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這種環境下主動地進行學習,最大限度地調動自己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莊聯溪. 聾校小學語文快樂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 學苑教育,2020(13):37+39.
[2]何長瑜. 聾校小學語文建構有效課堂的路徑研究[J]. 考試周刊,2020(59):21-22.
[3]莊華芬. 《聾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語文》(一、二年級)特點簡析與教學策略[J]. 現代特殊教育,2019(15):31-33.
[4]陸小喜. 聾校小學語文快樂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 明日,2019(44):253.
[5]呂佘鋒. “趣味法”拼音教學在聾校語文課堂中的運用[J]. 考試:高考文科版,2015(15) :54-55.
[6]懷靜蓉. 淺談多媒體在聾校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優勢[J]. 南京特教學院報,2006(03):65-66.
[7]侯鳳娟. 聾校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策略[J]. 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15):182.
[8]陳聰莉. 聾校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情感素養的培養策略[J]. 現代特殊教育,2019(21):49-50.
[9]何紅霞,張松巖,胡志娟,等. 盲校小學語文教學中同聲韻詞的教學策略初探[J]. 現代特殊教育,2017(21):52-53.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