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線下教學被迫按下暫停鍵,線上教學成為學?!巴Un不停學”,支持學生居家學習的重要教學形式,從課堂交流走向云端互動,教學方式的變化給一線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如何有效優化線上教學效能,將其作為傳統課堂的補充和延伸,達到與線下教學同質高效,需要從理念轉變、方法更新、評價跟進、作業優化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實踐探索,研究線上教學的特點,揚長避短,完善革新,不斷完善線上教學方式方法,讓云端風景更好。
【關鍵詞】線上教學? 優化策略? 轉變理念? 更新方法
【中圖分類號】G5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3-0061-03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線下教學被迫按下暫停鍵,線上教學成為學?!巴Un不停學”,支持學生居家學習的重要教學形式。為了提高線上教學質量,教育部發布了《關于疫情防控期間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各地教育部門也積極出臺了“停課不停學”指導意見、“停課不停學”工作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要求學校、教師采取適宜的教學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等優質教育資源,科學設計、有序組織,堅持“只改變教學模式,不改變教學目標”的原則,保質保量落實在線教學任務,扎實有序推進線上教學工作。
從課堂交流走向云端互動,教學方式的變化給一線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帶來了全新的挑戰。線上教學,不是簡單地把線下教學的內容、形式直接照搬到云端,如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研究教學內容,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依據學情科學制定教學目標,保證線上教學的實效性,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創新實踐。
一段時間以來,線上教學存在理想與現實的真實差距。教師信息技術掌握運用能力不足,資源使用與開發存在局限,課堂從封閉性到開放性的轉變,令師生線上教學磨合的節奏推進緩慢,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無法動態同步。不同學生的學習態度、自律能力以及學習意志力的現實差異,也使得線上教學管理存在實際困難,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大多數教師對于線上教學的滿意度不高。面對困境,如何化解,需要集思廣益,不斷嘗試、實踐、反思、改進,將功夫做在線下,將精彩呈現在線上,線上線下融合聯動,總結出值得借鑒與推廣的優秀經驗。
一、理念先行,方法更新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線上教學實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思想與理念,只有思想提升了,才能讓行動與之匹配起來。與線下教學相比,線上教學更大程度上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思想,轉換角色,做好學生學習的引領者與服務者。
線上教學師生缺少面對面的互動交流與反饋回應,時空距離導致真實課堂體驗感的缺失,學生在較長時間脫離同伴互助、小組交流合作的狀態下,學習興趣與學習注意力持續時間不長,而隔著屏幕,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的實時狀態也存在實際困難。面對一個人的舞臺,教師不能只將傳統的課堂教學從線下搬到線上,必須針對線上教學的特點,轉變教學理念,調整教學思路,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為中心”,深入思考如何減少教的行為,增強導的方式,要積極為學生創造熟悉的、有趣的學習情境與能驅動其主動思考、探究問題的任務,鼓勵、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建構。通過教學方法的更新、教學方式的創新、評價的持續跟進,引導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線下備課時,要從關注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入手,整合利用“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等豐富優質的教學資源,以微課、短視頻、在線游戲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線上教學時,利用平臺的點名、投票等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保證良好的參與度;以激趣、導學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充分發揮釘釘、騰訊會議、微信等網絡平臺的監管技術,輔以家校合作保證學生的學習實效;教學過程中,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展示,一個都不能少,確保學生能夠全程跟進教師的教學進度,對于沒有聽懂的地方,可以提示學生通過回放反復學習,深入領會,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果。
二、提高素養,巧用平臺
線上教學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資源整合利用能力、平臺的使用操作能力、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追求良好的線上學習體驗和教學效果,需要將功夫用在線下,不斷提升個人信息技術素養,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多措并舉,深入探索線上教學優質高效的有效途徑。
1.巧用教學工具
教學工具的熟練應用是開展線上教學的重要基礎,教師應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素養,提高技術運用能力,為線上教學做好充分的設備配備與技術準備。首先,應熟悉網絡設備的使用方法,掌握直播工具的相關性能,如線上教學軟件中的作業布置、點評錯題、訂正等功能的操作方法,以及在線測評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其次,應了解直播流程與特點,能夠沉著應對和處理直播過程中的各種突發狀況,如出現網絡卡頓、黑屏、沒有聲音時,及時準確判斷原因,快速恢復直播。同時,還應學習如何借助電腦手寫板、希沃知識膠囊、問卷星等工具,讓線上教學更直觀、更便捷,通過不斷學習各種有助于線上教學實施的現代化新技術,為提高線上教育的效能做好技術支持。
2.善用教學軟件
線上教學可使用的軟件較多,熟悉各種軟件特點,掌握其支持課堂教學的功能是教師上好線上課的前提條件。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特點,靈活選用釘釘直播、騰訊會議、企業微信等組織開展教學。釘釘軟件的在線課堂或在線會議,具備較好地實現師生互動交流的特點,通過視頻展示,可以讓學生匯報思維過程,交流練習結果,輔以連麥對話、公屏內文字表述交流等方式,拉近師生距離,提高線上學習參與率。騰訊會議,具有交互性、即時性、現場感較強的特點,教師在分享屏幕、播放視頻、展示課件的同時,也可以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啟用全員視頻連線,最多可以同時展示二十幾位打開攝像頭的學生畫面,能夠兼顧多數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學過程中,可以隨時連麥學生回答問題,其他學生補充或糾正,也可以實時互動交流,較好地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為了解決沒有黑板的問題,可以申請2個騰訊會議賬號,用電腦和手機或iPad平板電腦同時登錄騰訊會議,利用電腦觀察跟進學生的實時學習狀態,在手機或iPad平板電腦上書寫教學重、難點,起到板書的作用。當然,建議同一個班級的各學科任教教師使用統一的直播軟件進行直播,避免不同學科教學因教師使用不同軟件進行線上教學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3.選用教學資源
互聯網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老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需求選取適宜的資源拓展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知識面。但是,相關資源絕非拿來即用,而是要為我所用,應深入思考如何發揮其最大的價值,以實現講練結合,提問引導與點撥評價。短視頻、微課資源必須與教師精心制作的課件相輔相成,才能真正指向教學實效。
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與各地骨干教師錄制的優秀課例、微課、課件等資源,既可以作為教學參考,借鑒其教學方法與重難點處理方式,也可以優選部分重難點教學片段或拓展練習,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教師應該提前充分了解掌握優秀資源的內容與進度,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一同觀看微課或課例,在需要提問或交流討論的地方卡點暫停視頻,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互動交流;還可以將優秀資源作為預習材料,采用微課+前置性作業的方式,提前發布給學生預習或自學,鼓勵學生分組建群交流討論,讓學生帶著對問題的思考在線上教學過程中與老師、同伴碰撞思維的火花,生成課堂智慧,實現自主學習。
4.營造課堂氛圍
線上教學由于與學生存在時空距離,缺乏課堂教學的真實體驗,就更需要教師積極營造教學情景感和現實感。可以統一要求學生做好每節課的課前準備,衣著整潔,系好紅領巾,擺放好教科書、練習本等學習用具,讓學生雖然在家中參加在線課堂,也如同在學校班級中集體學習。每節課課前,可以通過點名確保學生的到課率,利用幻燈片提示學生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與學習內容;課中提醒學生調整坐姿,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待課后布置作業時,同樣通過幻燈片提示練習要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線上學習習慣,增強自我管理與自主學習能力。
三、評價跟進,激勵引導
線上教學,受眾對象仍舊是學生,作為鮮活的生命個體,每個孩子一節課中的興趣度、學習的參與度與自制力會存在不同的差異,當他們面對筆記本電腦、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中的教師學習,身邊沒有同伴的身影,也少了面對面的交流討論時,教師的即時評價與激勵引導就成為保證學生以較高的學習興趣與參與度,持續地投入學習過程的催化劑。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做到深入淺出,生動有趣,既要面向全體,也要重視個體,既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也要留意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是否跟得上教學進度和大家的學習節奏,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最大限度地連麥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語音交流、視頻展示、評論區匯報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度參與學習,并對學生的回答、學習表現進行及時肯定與提醒糾正,充分利用每一次肯定、鼓勵與表揚,以激勵與導向性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與積極的學習態度。同時還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重難點、易錯易混淆知識點的對比講解,每節課課堂結束時,除了進行教學小結,也要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小結,讓每一節線上課堂都能成為師生動態生成、教學相長的精彩時刻。
四、優化設計,作業增效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鞏固與延伸,也是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檢驗方式,線上教學,作業布置與提交、批閱都受到現實條件制約。如何通過作業鞏固內化知識,使作業成為落實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載體,要深研《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準確把握教材內容、科學制定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精選線上作業內容,強調目的性,體現整體性,避免機械重復與無效訓練的作業,突出指向核心素養的基礎性作業與能力提升作業,加強任務型作業、實踐性作業與長周期作業的設計與布置,讓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作業的形式也需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力求多元,采用書面作業、口頭作業和動手操作類作業等多樣化的作業形式,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書面作業要注意內容的層次性,通過不同層次的鞏固型、達標型作業設計布置,促進不同水平的學生鞏固雙基,發展認知能力,充分發揮作業內容對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發展課程核心素養的作用。
對學生提交的作業,教師要認真、及時、規范批閱,展示優秀作業,關注困難作業。進行線上作業講評時,應著眼全體學生,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現實需求,集中講解與個性化輔導相結合,對于錯誤率較高的典型錯例,教師還可以錄制小視頻進行重點講解,通過作業精準分析學情,對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與反思, 調整和改進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
五、線上線下,融合共進
提升線上教學實效,教師要充分了解線上學生學習的身心特點和需求,創新備課、上課形式,不能照搬、復制線下教學模式,要重視線下預習任務布置與線上自主探究的有機融合。
教師應基于學情調研,精心設計課前預習任務,提前在班級群發布預習內容,通過“任務驅動”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所思考、準備,第二天課前檢查預習情況并及時反饋,在線課堂教學時學生就可以帶著對問題的理解與教師平等對話,長期堅持,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同時形成提升線上學習效果的個性化方法。
發揮家校協同育人作用也是提高學生的學習實效的有力途徑。教師要建立與家長良性溝通的有效渠道,及時梳理學生在線上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召開線上家長會,提出針對性建議,引導家長主動承擔起督促指導學生居家學習的責任,為他們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關心他們的生活,指導幫助他們學習,督促他們積極完成作業與預習任務,提高學習自律性,提升學習實效。
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將是長期共存的兩種教學形態,互為補充,相輔相成。線上教育的優勢如何融進傳統課堂,如何將其作為傳統課堂的補充和延伸,還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不斷探索實踐,研究線上教學的特點,揚長避短,完善革新,追求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的深度融合,通過深研細教,讓云端風景更好!
參考文獻:
[1]王繼新,韋怡彤,宗敏.疫情下中小學教師在線教學現狀、問題與反思——基于湖北省“停課不停學”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20(5):15-21.
[2]王克勤,張波,范文獻等.中小學線上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21(12):25-29.
[3]沈玉紅.提升線上教學效能的三個核心問題[J].教學與管理,2022(25):54-56.